创业企业如何度过融资寒冬
2015-12-17
环球时报/2015-12-17/ 第11版面/环球财经 /作者:本报记者 郑一真
“中关村的咖啡凉了吗?”——这是国内创业圈近来普遍的担忧。在遭遇股市剧震、IPO暂停、P2P平台违约频发之后,创业公司想融到钱越来越难。以前端着一杯咖啡、带着一个想法,就能在中关村遇到一个愿意砸钱的天使投资人的时代就这样结束了吗?创业企业如何度过资本寒冬,在近日由《环球时报》主办、北京财行者信息服务公司协办的“新经济形势下金融创新的变革与机遇”论坛上,来自银行业、创业圈的专家们各抒己见,讨论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建立多层级资本市场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在创业大潮的助推下,国内不少中产阶级选择辞职创业。互联网金融千人会秘书长易欢欢指出,2014年企业的注册从实缴改为认缴以后,工商总局登记的中国新增中小企业多了2500万家。他们是中国经济转型最大的核心和要素,如果融资体系没建起来,这些企业未来的存活率不到10%。由于中国A股暂停IPO、股市估值下滑导致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不愿意投钱。易欢欢举例称,国内某基金公司之前准备募集100亿的创业投资基金,但是它的合伙人在今年的股灾中出了问题,拿不到那么多钱来投资企业。
投资者“钱紧”、融资渠道过于单一直接导致创客们目前的筹资难题。但与会的多数专家认为,细究起来,中国金融市场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不匹配是深层次的原因。作为业内人士,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表示,在银行的供给系统中,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是主体,而目前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才是需求主体。
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表示,如何让国内大量储蓄资金有效配置,盘活银行资产,使其能够支持中小企业是问题的关键。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也认为,“中国不缺钱,缺的是优质投资项目,几十万亿的居民存款是能够转变成为资本的。”
银行“嫌贫爱富”,P2P、众筹等形式的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旨在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但是由于监管跟不上创新,P2P平台因无法及时兑现资金导致创始人跑路的情况近来时有发生。途牛天使投资人王童表示,P2P金融应该以信用为基础,而不是以抵押物为基础,而目前中国的征信体系乃至整个监管体系都还没有建设起来。易欢欢以美国的P2P平台借贷俱乐部为例,表示该平台最大的核心就是根据用户不同的信用评级来自动产生贷款利率和期限,这样一个浮动的价格机制体现算法层面的很多变化。“我们的互联网金融体量很大,是因为我们需求非常旺盛,但是我们在游戏规则、技术核心、风险把控上是非常有缺憾的。”
北京大学校友会副秘书长王建认为,给初创企业的小微贷,什么样的人、资产有多少的才能参与要有一定门槛,否则移动互联的募资非常可怕。“中国绝大多数老百姓不是优质的投资人,而是优质的跟风人。千万不要把所有的老百姓都当成是一个移动互联金融的筹资平台。如果一块钱、两块钱都能加入进来,影响是非常大。这件事只有银行才能做,因为它代表国家给老百姓一种安居乐业的保障。”
财行者CEO刘浩也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核心是风控。一些相应的监管办法和制度应按照传统金融的方式来打造,风控还是要很传统、很保守、很稳健地去做。
要完善对小微企业的融资平台,发展多层级资本市场势在必行,而这不仅仅是股市,还包括互联网金融、新三板等平台。民建中央财经委副主任吕益民指出,中国的资本市场分为场内市场即股票市场,以及场外市场,包括新三板、四板等。美国的场内市场,像纳斯达克、纽交所仅仅是金字塔塔尖,占融资平台的20%,剩余的80%都是场外市场,而在国内,我们资本市场80%是股票,是上海、深圳的证券交易所,新三板只有两万多亿,四板五板几乎没有交易,就形成不了市场。而股票市场市值中50%多是属于不缺钱的金融机构,真正留给中小企业的机会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