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东剧变中的巴林动乱

2015-12-17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动乱巴林什叶派

魏 亮

巴林王国是海湾君主国中唯一的什叶派占人口多数而由逊尼派君主掌权的国家,也是海湾各国中油气资源最贫乏的国家,加之巴林的政治结构,使得王室哈尼法家族在现代化过程中始终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的挑战。2011年2月14日巴林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从而成为“阿拉伯之春”运动中海湾地区动乱最严重的国家。动乱以抗议—镇压—对话的三种模式并行推演,政治僵局尚无松动迹象,暴力斗争逐渐升级。

一、巴林动乱的成因与性质

巴林动乱的基础是国内积累多年的政治、经济、社会矛盾,情势积重难返;北非诸国的动乱与政权颠覆则是引发巴林动乱的最重要外部诱因,在方法、目标等方面起了示范作用。

1.专制历史与政治改革的包袱

巴林在1971年8月14日宣布建国,虽列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实施三权分立,但国王的权力并不弱于传统的君主制国家。1973年第一届国民议会与王室争夺立法权、财税监督权等,埃米尔随即中止宪法、解散首届议会、通过《国家安全法》打击各派政治力量,国家以埃米尔命令执行行政事务,内阁兼领立法权。1999年哈马德国王继位后推行的政治改革一度唤起民众的希望和热情,①2001年1月14日全民公投通过《民族行动宪章》,支持率高达98.4%。转引自:钟志成著:《中东国家通史—海湾五国卷》,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234页。但“巴林脆弱的自由化试验已经失速,或者更严重,失败”,②“Bahrain’s Sectarian Challenge”,Middle East Report,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May 6,2005.p.1.http://www.crisisgroup.org/en/regions/middle-east-north-africa/iraq-iran-gulf/bahrain/040-bahrains-sectarianchallenge.aspx巴林的政治结构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议会是咨询性的而不是立法性的”,③Amy Austin Holmes,“The Royals’ New Rule: Backsliding in Bahrain”,Feb 272013,http://www.auceg ypt.edu/gapp/cairoreview/Pages/articleDetails.aspx?aid=309起草和制定法律的权力在内阁,内阁由国王直接任命,对国王负责。国王还成立金融监管局,绕开下院对财政事务的监控;皇宫、王室成员的收支、国防部和内政部的预算和审核都在金融监管局的管理范围之外;作为政治改革标志的2002年新宪法由国王编审后直接批准执行而未经过公投。

21世纪初巴林的改革只是王室缓解民众不满、延续家族统治的“障眼法”,一方面,重启政治改革成为各政治派别多年来共同的目标与合作基础。“贫困的逊尼派和民主自由分子(与什叶派)共担这些痛苦,因此使得反对派力量在巴林有着强大的阶级基础。”④Federic Wehrey,“The Precarious Ally: Bahrain’s Impasse and U.S.Policy”,The Carnegie Papers,Middle East,Feb.2013.http://carnegieendowment.org/2013/02/06/precarious-ally-bahrain-s-impasse-andu.s.-policy/fayg另一方面,改革的迟滞与“有名无实”错过改革的最佳时期,严重削弱王室公信度,缩小各派力量在谈判桌前的回旋余地。这一点尤其体现在2011年2~3月动乱爆发第一阶段王储与反对派的秘密谈判上,双方甚至无法达成不具实际意义的临时性或者阶段性协议。

2.经济结构与权贵对财富的掠夺

巴林总面积为767平方公里,原油探明储量居全球第70位,天然气探明储量居世界第37位,⑤The World Factbook,Bahrain,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ba.html油气产量仅能保证本国需求,旅游、金融、铝业等都是巴林的重要产业,但“在巴林最核心的要素是土地,而且永远是土地”⑥Sarah Chayes,“Matar Matar:Bahrain's Shifting Sands”,Feb 13,2013.http://carnegieendowment.org/2013/02/13/bahrain-s-shifting-sands/fg62.。在2010年议会主持的一份土地调查报告中指出,有65平方公里的土地被转为私有,另有100平方公里土地的用地报告严重缺失,这两块地合起来的面积相当于巴林总面积的1/4。“土地注册委员会剥夺农民的土地,重新分配这些国有和私有土地给哈尼法家族成员。”①Sarah Chayes,“Matar Matar:Bahrain's Shifting Sands”,Feb 13,2013.http://carnegieendowment.org/2013/02/13/bahrain-s-shifting-sands/fg62.据伦敦《金融时报》调查,王室所有的Premier Group成为海底地块的所有者,投资价值不少于220亿美元。巴林首相,国王的叔叔哈利法更是早就闻名海湾地区的“50%先生”,他经手开发的地产都要取得 50%的股权。2011年3月13日,示威群众手中挥舞着一个第纳尔的纸币,封锁著名的巴林金融港——巴林金融中心,因为首相哈利法仅花费一个第纳尔就购得这块土地。巴林工业支柱铝业中外企与官员和王室勾结的腐败案件,“美国铝公司被指控花费数千万美元行贿,并最终愿意支付3.84亿美元罚款终结此案。这次调查揭示出巴林经济掌控者一直以来收取的巨额佣金。”②Tobby Matthiesen,“(No )Dialogue in Bahrain”,Feb 13,2014.http://www.merip.org/mero/mero021314

巴林形成了一个王室为核心的富有阶层,哈尼法家族也通过联姻、宗教或者利益捆绑等方式塑造出可以分享财富和权力的精英阶层。“50%的内阁成员出自哈尼法家族,最重要的职位如国防部、外交部、财政部、内政部、公正和伊斯兰事务部都是王室的势力范围,”③Amy Austin Holmes,“The Royals’ New Rule: Backsliding in Bahrain”,Feb 27,2013.http://www.auce gypt.edu/gapp/cairoreview/Pages/articleDetails.aspx?aid=309其他职位则在精英阶层里分配。1/3的石油财富直接进入王室口袋,剩下的部分也无法监测审核。

3.人口结构与教派问题相缠绕

巴林是什叶派人口占多数的国家,与人口相关的任何问题都必然与教派问题相连接。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政府采取一系列压制什叶派的举措,使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处于边缘地位。

政府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调整人口比例——引进逊尼派劳工,并授予巴林国籍。巴林有着较为完整的工人阶级和强有力的工会,罢工、反殖民斗争和左派在本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近些年来,“巴林政府选择从国外引进廉价劳动力而不是扩大本国劳动力就业,就是为了替代他们,进而削弱强有力的劳工组织。这些外籍劳工是来自南亚或者贫穷阿拉伯国家的逊尼派,因而完全依赖巴林政府。”④Tobby Matthiesen,“(No )Dialogue in Bahrain”,Feb 13,2014.http://www.merip.org/mero/mero0213142000年后巴林总人口激增,另有大批约旦人、叙利亚人、巴基斯坦人、也门人因在军警系统服役而被赋予公民权。最大规模的人口引进是一次性给予8000名沙特达瓦希尔部落民以巴林公民权。政府的政策招致工人阶层的强烈反对,工会、左派政党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同时也加重什叶派国民的疑虑。在抵制今年的议会下院大选活动中,“反对派还谴责当局使用移民政策改变国内宗派平衡以获取对哈尼法家族的支持。”①“Bahrain opposition confirms it will boycott election”,Reuters,Oct 11,2014.http://news.yahoo.com/bahrain-opposition-confirms-boycott-election-150258161.html

第二个举措是调整选区范围,减少什叶派议员数量。巴林政府有选择的重新划分地方选区的地理疆界,压缩什叶派在市政议会和下院中的地位。以2010年大选为例,占人口多数的什叶派在下院40个席位中仅占18席。而上院由国王任命,什叶派基本没有发言权。考虑到两院在巴林政治体系中只拥有訾议权,加上“为抗议2011年镇压而辞职的什叶派议员在递补选举中被替代。”④Simon Herderson,“Bahrain’s Royal Politics and the U.S.Navy Base”,Mar 12,2013.p.1.http://www.washingtoninstitute.org/policy-analysis/view/bahrains-royal-politics-and-the-u.s.-navy-base当前的巴林什叶派在政治系统内已被高度边缘化,影响力微弱。

第三是就业歧视。巴林最大的雇主是政府控制的公共部门,这些部门基本不对什叶派开放。“(在2009年的一项巴林公民调查中)13%的逊尼派受访家庭称至少有一个家庭成员在军队或者警察系统工作。在127个什叶派受访对象中没有一名男性受雇于军警部门。”⑤Justin Gengler,“Bahrain's Sunni Awakening”,Jan 17,2012.http://www.merip.org/mero/mero011712近年来城市周边的什叶派村镇已经出现贫民窟化的倾向。动乱爆发后“对什叶派的歧视(范围)越来越宽,并扩展到以往可以找到工作的领域。申请工作时询问宗教属性也成为普遍现象。”①Amy Austin Holmes,“The Royals’ New Rule: Backsliding in Bahrain”,Feb 27,2013.http://www.aucegypt.edu/gapp/cairoreview/Pages/articleDetails.aspx?aid=309

4.“阿拉伯之春”运动的鼓舞

2011年初“阿拉伯之春”运动席卷中东国家,并在突尼斯、埃及实现政权更替。“阿拉伯之春”成为巴林动乱最重要外部诱因,在进程、手段、纲领等诸多方面产生影响。

从斗争纲领来看,“巴林伊斯兰自由运动”规定以和平抗议的方式推翻王权建立民主共和国,明显受到突、埃两国政权变更进程的影响。就斗争目标而言,民主共和派和草根力量均提出要推翻王室统治,建立共和国。从斗争手段来看,巴林动乱初期效仿突尼斯、埃及,各政治派别选择以广场发动和平集会示威活动,要求进行全面改革,虽然曾连续发生冲突,造成人员伤亡,但和平斗争的方式仍然坚持近一个月的时间。从斗争进程来看,随着政府夜间袭击珍珠广场次数和平民伤亡的增长以及2001年国王的虚假改革为“前车之鉴”,推翻哈尼法家族统治的口号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23页。“巴林的问题早已超越教派歧视,涉及政府与反对派被拖延的斗争,不断增长的失业率和贫穷人口,生活成本上升”③“Bahrain’s Sectarian Challenge”,Middle East Report,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May 6,2005.p.1.http://www.crisisgroup.org/en/regions/middle-east-north-africa/iraq-iran-gulf/bahrain/040-bahrains-sectarianchallenge.aspx,还有腐败和地区局势的变化与刺激。这都印证了巴林动乱的实质是内生性社会矛盾与保守、专制、腐败统治的冲突,是一场趋向暴力化的改革运动。

二、影响巴林动乱的国内因素

影响巴林动乱走向的国内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全面有效的应对政策;二是国内反对派力量弱小分散。巴林政府应对动乱的举措包括:

第一,武力镇压抗议民众和反对派力量。“在海合会干预和镇压的头三个月里,死亡人数超过50人,包括三名安全官员……超过4000人立即丢失工作。”①“Bahrain’s Sectarian Challenge”,Middle East Report,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May 6,2005.p.1.http://www.crisisgroup.org/en/regions/middle-east-north-africa/iraq-iran-gulf/bahrain/040-bahrains-sectarianchallenge.aspx国王实施紧急状态,发布《国家安全法》,安全力量可以随意逮捕、审讯、关押任何嫌疑犯,非法判决屡见不鲜。2013年1月,“上诉法院维持对13名主要不同政见者的判决,其中7人为终生监禁,在2011年初的抗议中他们仅仅自由表达个人观点和参加和平集会。”②“Bahrain: No Progress on Reform”,Feb 28,2013.http://reliefweb.int/report/bahrain/bahrain-no-progress-reform现在这13位不同政见者被外界合称为“巴林13领袖”,释放他们成为谈判的重要内容和检测王室诚意的“试金石”。“人权观察”组织中东区代表纳迪姆·乌里认为“巴林政府是在设置一套新的更严厉的限制政策,其实就是塑造一个新的紧急状态。”③Ibid.另外政府有组织的打击什叶派,2013年2月,政府以支持恐怖主义的罪名逮捕著名的“伊斯兰民族和谐协会”领导人卡里尔·马尔祖克,表明“当局不打算认真探寻解决危机之道。”④Simeon Kerr,“Bahrain arrest of opposition politician fuels crackdown fears”,Sep 17,2013.http://www.ft.com/intl/cms/s/0/914ae5ce-1fa7-11e3-aa36-00144feab7de.html?siteedition=intl&siteedition=in tl#axzz2g9GacFmS巴林国王又颁布新法令“对在公开场合侮辱国王的人处以7年监禁和10万第纳尔(合2.65万美元)的罚款。”⑤“Bahrain activist detained for seven days: lawyer”,Manama,Oct 10,2014.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4/10/15/us-bahrain-arrest-idUSKCN0I41MK20141015?utm_source=Sailthru&utm_medium=email&utm_term=%2AMideast%20Brief&utm_campaign=2014_The%20Middle%20East%20Daily_10.16.14这个侮辱可以定义为谴责、辱骂、撕毁或涂鸦画像或照片等。巴林法庭还吊销“伊斯兰民族和谐协会”的执照。

第二,开启对话缓解国际舆论压力,但对话多数是政府与亲政府的逊尼派团体合演的独角闹剧。2011年7月5日由哈马德国王提议建立的“国家共识对话”正式开启,会议的规则设置被解读为有意堵塞言路,加上 92%的参会者是亲政府的,“共识对话”受到反对派的质疑和抵制。“它(和解对话)也只是部分回应了美国官员的认知——巴林恰好缺少对话而不是需要大规模的结构变革或者权力问题……参与三边会谈的代表(政府、保皇派和立宪派)至今连工作日程都未能达成一致。”⑥Amy Austin Holmes,“The Royals’ New Rule: Backsliding in Bahrain”,Feb 27,2013.http://www.auceg ypt.edu/gapp/cairoreview/Pages/articleDetails.aspx?aid=3092013年3~7月王储与立宪派政党再次开启秘密谈判,并接近达成协议。但7月17日在王室成员聚居街区的清真寺门口发生一起汽车爆炸案,谈判被迫中止,但它达到了目的:“秘密谈判中止了,一个又一个政党退出连议程和时间表都未能拟定的‘共识对话’。”①Tobby Matthiesen,“(No )Dialogue in Bahrain”,Feb 13,2014.http://www.merip.org/mero/mero021314

第三,舆论战。政府加强对舆论宣传工具的监管,统一口径,严厉打击不符合政府需求的各种媒体,“言论自由和媒体自由在巴林变成一个谎言”②Nada al-Wadi,“The War of Words: Bahrain’s struggle over local converge”,May 3,2012.http://carnegieendowment.org/2012/05/03/war-of-words-struggle-over-local-coverage-in-bahrain/aogp。政府还严格控制西方媒体记者或者学者入境,封锁消息源。例如数次推迟联合国酷刑特别调查员进入巴林。“在记者无国界组织评价的新闻自由指数里,巴林下滑29个位次,成为全世界最差的十个国家之一”。③Ibid.巴林现在被记者无国界组织列为“英特网公敌”国家。政府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巴林的局势令人欣慰,国外媒体夸大巴林动乱。”④Bill Law,“Bahrain GP: The BBC explains the background to the protest”,April 16,2013.http://www.bbc.co.uk/news/world-middle-east-22122792巴林政府还利用报纸和电视宣传国内逊尼派受到亲伊朗和亲真主党的什叶派威胁,巴林动乱是伊朗扩展地区影响力的一次尝试和巨大阴谋。对于真主党电视台、伊朗阿拉伯语电视台或者伊拉克什叶派频道播出的有关巴林的新闻报道,政府一律斥责为什叶派阴谋。

第四,接受西方有关暴力镇压和违反人权的调查和指责,但拒不做出实质性调整。在美英等西方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的强大压力下,哈马德国王被迫同意建立巴林独立调查委员会,但“从报告(巴林独立调查报告)发表至今,情况并没有发生改变。政治犯依然在押,逮捕接连不断,对年轻抗议者非法用刑,大规模使用催泪弹。”⑤Ibid.面对外部压力,巴林政府始终如一的坚持“软抵抗”策略。不仅如此,巴林的对外政策也开始表现出渐趋强硬的态势。2014年7月巴林政府驱逐了私自会见“伊斯兰民族和谐协会”和其他反对派党团的美国助理国务卿汤姆·马林诺夫斯基。

巴林的反对派包括立宪派、民主共和派与草根力量,呈现出党团众多、纲领各异、相互竞争的态势。

第一,立宪派是一个松散、温和联盟。立宪派是由7个社团组成,是以“伊斯兰民族和谐协会”为首的跨教派松散联盟,四个社团是什叶派;三个是跨教派政治团体是“希望”社团、“民主进步社团”和“民族民主联合会”,分别代表民族主义力量、共产主义力量和亲伊拉克的复兴社会党力量。立宪派具有跨教派、跨党团的特征,不主张推翻王室,坚持推动合法的政治斗争与经济社会改革是其首要目标,因而它一直是政府,尤其是王储的主要谈判对象。

第二,民主共和派的力量构成及其政治主张。

民主共和派的主要力量是2011年3月成立的“巴林共和国联盟”,它是由什叶派的“自由民主运动”、“伊斯兰道路”和“巴林伊斯兰自由运动”组成,前两者是早年从“伊斯兰民族和谐协会”分离出来的,号召通过和平抗议推翻王室,建立民主共和国。另有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是巴林年轻人,采用互联网、手机等手段组织游行示威或者斗争,诞生了“2月14日青年联盟”共同体,要求彻底推翻哈尼法家族统治,坚决不与政府谈判,并成为当前街头斗争的领军力量。“青年联盟”的另一特点就是世俗化,在宗教上效法阿亚图拉卡西姆,“而政治或者战略指导,他们听从当前非教士的反对派领导人。”①Federic Wehrey,“The Precarious Ally: Bahrain’s Impasse and U.S.Policy”,The Carnegie Papers,Middle East,Feb.,2013.http://carnegieendowment.org/2013/02/06/precarious-ally-bahrain-s-impasse-and-u.s.-policy/fayg

“自2006年议会选举以来,‘伊斯兰民族和谐协会’与政府接洽(的结果)令人失望,它丝毫未改善巴林什叶派的境遇。”②Ibid.以它为首的合法反对派已逐渐失去民众支持,政府的各种打击措施将民众推向更为激进的“2月14日青年联盟”,“用汽油炸弹或者其他家庭制作的装置”③Simeon Kerr,“Bahrain arrest of opposition politician fuels crackdown fears”,Sep.17,2013.http://www.ft.com/intl/cms/s/0/914ae5ce-1fa7-11e3-aa36-00144feab7de.html?siteedition=intl&siteedition=in tl#axzz2g9GacFmS.对抗军警的袭击事件频繁出现,“(2014年3月)发生三起炸弹袭击事件,其中一起造成三名警察丧生,且有一人是阿联酋人。”④“Bahrain jails 13 for life over protest,attack: layer”,Mar.31,2014.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4/03/31/us-bahrain-courts-idUSBREA2U0LV20140331?utm_source=Sailthru&utm_medium=email&utm_term=%2AMideast%20Brief&utm_campaign=Mideast%20brief%203-31-14.这都显示了反抗活动的暴力化与恐怖主义化。街头抗议和斗争又是以村镇为单位的自治性、保护性社团为主。

第三,自动乱爆发以来反对派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从组织结构和斗争目标与方式上看,反对派依然处于一盘散沙、群龙无首的状态,无法形成合力参与谈判或者对抗政府。“以‘伊斯兰民族和谐协会’为首的反对派不得不调低自己的目标。放弃废黜首相的要求……”①Laurence Louër,“Talks of Hope?”,Feb.19,2013.http://carnegieendowment.org/ sada/2013/02/19/talks- of-hope/fi6u而“当前巴林国内政治高度碎片化是史无前例的,这也使得谈判解决僵局变得更为复杂。”②Laurence Louër,“Houses divided: the splintering of Bahrain’s Political Camps”,Apr.4,2012.http://carnegieendowment.org/2012/04/04/houses-divided-splintering-of-bahrain-s-political-camps/a6gl2014年11月的下院大选中,包括“伊斯兰民族和谐协会”在内的八个反对派党团声明“在当前君主立宪制政体下任何不进行权力和平转移的选举都是单边运作的,不公正的选举制度。”③“Bahrain opposition confirms it will boycott election”,Reuters,Oct.11,2014.http://news.yahoo.com/bahrain-opposition-confirms-boycott-election-150258161.html“2月14日联盟”还发动了占领市中心的暴力斗争和大游行。政府宣称投票率为52.6%,而反对派和外界宣称实际投票率为30%。尽管出现大规模抵制活动和诸多争议,议会选举结果仍得到王室认可,11月25日哈马德国王又任命首相组建新政府,王室和精英集团再次胜出。

虽然巴林政府仍然能够有效控制全国局势,但持续性的镇压“必然加剧教派分裂和政治激进化,并带来更多暴力”,④Joost R.Hiltermann,“Pushing for the Reform in Bahrain”,Sep.7,2011.http://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68246/joost-r-hiltermann/pushing-for-reform-in-bahrain?page=show每到2月14日动乱纪念日或者一级方程式大奖赛开赛期间巴林形势就会恶化,并已成为定式,而日常的暴力活动和教派分裂更是严重割裂社会并动摇王室的统治基础。

三、影响巴林动乱的外部因素

以沙特为首的海湾君主国与美英成为影响巴林动乱走势的两支重要外部变量,深度介入巴林局势,沙特等选择支持以首相哈利法·萨勒曼·哈尼法为首的强硬派,美国选择幕后劝和,赞同并大力支持萨利曼王储的改革谈判。

海湾君主制国家对巴林的政治改革保持高度警惕。21世纪初巴林哈马德国王在地方选举、政党政治、妇女权力等方面进行的改革,虽然这些自上而下的改革不触及王室权力,但受到海湾诸国的批评和指责。“阿拉伯之春”运动爆发后,科威特、沙特、阿曼等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抗议或者骚乱。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合会国家,尤其是沙特,开始害怕巴林的动乱会扩散到其他各国。”⑤Kenneth Katzman,“Babrain Reform,Security,and U.S.Policy”,July 16,2013.p.8.http://www.fas.org/sgp/crs/mideast/95-1013.pdf担心巴林在行政、司法和立法领域进行任何实质性的权力让渡或妥协(亦或沿着这个方向前进)都会成为改革的样板,诱使海湾各国的改革力量采取和平或者暴力行动推动政治现代化;这亦等同于削弱或剥夺各王室数百年来的统治权力,挑战家族统治的权威。

巴林是海湾地区唯一的什叶派占多数的逊尼派君主国,国民中 70%是什叶派穆斯林,30%是逊尼派。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巴林,http://www.fmprc.gov.cn/mfa_chn/gjhdq_603914/gj_603916/yz_603918/1206_604066/哈尼法家族担心什叶派人口多数会转化为政治主导权从而剥夺逊尼派王室的统治;沙特也担心巴林什叶派力量的增长会带动其东方省什叶派联动,同时担心巴林会成为伊朗跨海湾的新据点;海合会其他国家则担心它会激发国内什叶派的斗争意识,巴林的逊尼派和海合会各国均担心什叶派掌权后对逊尼派实施宗教压迫和报复。因此,海合会诸国对巴林什叶派的政治、社会地位保持高度警惕。

巴林独特的人口结构特征使得政治改革问题与教派问题合为一体,改革隐藏的悖论:给什叶派平权就意味着逊尼派权力的丧失、王权的动摇;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以妥善解决和保障,那改革终将无法启动。因此巴林已成为海湾地区的政治“软肋”和变革突破口,教派斗争的“前线”,新旧力量撞击的第一块“试金石”和“泄洪闸”,海湾君主制各国不允许巴林在权力或制度上做出让步与妥协。沙特领导的海合会安全部队会于2011年3月14日断然出兵进驻巴林,协助政府镇压动乱稳定局势。

巴林是美国的传统盟友,美国第五舰队的母港,也是美国中东霸权的重要支柱。海湾战争以来的各次战争中巴林军事基地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反恐情报工作方面它也是美国不可缺少的重要助手。推进巴林的民主进程是美国中东政策的重要组成内容,2011年以来,“美国一直要求巴林进行对话,同时又扩建了海军基地,部分是为了容纳从阿富汗撤出的部队。”②Tobby Matthiesen,“(No )Dialogue in Bahrain”,Feb.13,2014.http://www.merip.org/mero/mero021314因此奥巴马政府的基本目标是以全面改革维护巴林稳定,既推动民主化进程又维护美国在巴林的战略利益。巴林独立后,继续与英国保持密切关系,还签订《加强军事合作的防御协定》。巴林动乱发生后,卡梅隆首相“与哈马德国王通话,催促他听取抗议者的呼声并作出回应。”③Miriam Joyce,Bahrain from the Twentieth Century to the Arab Spring,Palgrave and Macmilllan,2012.p.117.“伦敦同意华盛顿的观点,那就是巴林的改革是必要的,绝对君主制必须被民主代议制政府取代。”①Miriam Joyce,Bahrain from the Twentieth Century to the Arab Spring,Palgrave and Macmilllan,2012.p.119.

2011年2~3月间,美英两国幕后支持王储与立宪派的秘密谈判,期间美国国防部长访问巴林,中东事务助理国务卿5次访问巴林,说服国王和王储加快谈判进程,避免情势恶化。为推动谈判,“美国还为反对派领导人提供谈判技巧培训,包括将他们送往北爱尔兰接受英国前首相汤米·布莱尔的办公室主任强纳森·鲍威尔的指导。”②Simon Herderson,“Bahrain’s Royal Politics and the U.S.Navy Base”,Mar.12,2013.p.3.http://www.washingtoninstitute.org/policy-analysis/view/bahrains-royal-politics-and-the-u.s.-navy-base“当美国外交官在麦纳麦四处奔走时,沙特王室不停地给哈尼法家族首要人物打电话,强烈反对美国建议的改革和和解步骤,而沙特建议的强力镇压最终胜出”,③“Bahrain Reform and Saudi Veto”,Jan.12,2012.http://fikraforum.org/?p=1869“哈尼法家族和美国都认识到现在沙特的否决权是这个岛国的政治(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④Ibid.巴林的民主共和派也很清楚,即便“有办法弥合抗议者提出的代议制民主与哈尼法家族保持逊尼派主导地位之间的巨大鸿沟,最终的阻碍其实是来自利雅得而不是麦纳麦。”⑤Ibid.

进入2014年以后,ISIS的崛起使得巴林军事基地的价值更为凸显。就在巴林宣布暂时中止反对派活动的同时,美国总统的全球反ISIS特使约翰·艾伦将军到访巴林,巴林作为第五舰队的司令部“停靠了用以打击ISIS的航空母舰与发射巡航导弹的战舰。”⑥Simon Herderson,Bahrain’s ban on main opposition prompts U.S.Policy dilemma,Oct.28,2014.http://www.washingtoninstitute.org/policy-analysis/view/bahrains-ban-on-main-opposition-prompts-u.s.-poli cy-dilemma目前看来,美国不太可能在推动海湾阿拉伯国家参与反ISIS联盟的同时违逆海湾国家的利益和意见,强迫巴林加速改革。面对中东地缘政治格局调整和原有民族国家体系松动的挑战,奥巴马政府会以更现实的方式对待巴林改革,在不恶化双边和多边盟友关系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在改革议题上的压力。

伊朗是海湾地区的大国,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后其相对实力明显增强,地区影响力进一步扩展。动乱以来,巴林政府以两大教派冲突掩饰改革诉求,以伊朗扩展影响力的战略目标和阴谋团结逊尼派重塑政治合法性,力图转移视线,祸水外泼。事实上,“巴林什叶派在政治上(与伊朗)远不是同类——他们许多人是阿拉伯血统,另一些人遵从伊拉克纳加夫的宗教领导。”①Yoel Guzansky,“The Battle for Bahrain Continues”,Apr.25,2012.http://www.inss.org.il/publications.php?cat=21&incat=&read=6430美国中央情报局或者巴林政府一直未能找到可靠证据证明伊朗在幕后资助或者指挥巴林的什叶派力量,尽管来自巴林和沙特的指责始终不绝于耳。美国前国防部长盖茨指出:“我们没有证据暗示伊朗在这一地区发起任何大众革命或者抗议。”②Al Pessin,“Gates Says Bahraini Leaders Serious About Reform”,Mar.11,2011.http://m.voanews.com/a/136405.html因此伊朗尚未成为能够影响巴林动乱走向的有效外部变量。

巴林动乱进程是海湾地区复杂国际关系的缩影,受制于海湾各国与美国的政策和态度,各国政局与地区格局的稳定又受巴林局势和改革进程的影响,两者相互牵制。在地区博弈中,以沙特为首的海湾君主国显然已占据优势地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虽然对巴林动乱和政府的镇压举措表示不满并不断施加压力,但力度不足、手段有限,不足以改变现状。

四、小结

巴林的教派分歧是一个历史存在,以前矛盾并不尖锐,不能将当前的动乱简单归因于教派矛盾和斗争。一直以来,巴林国内教派意识淡薄。国王曾得到什叶派的广泛拥戴,“(200年)《民族行动宪章》的通过激发了什叶派村镇希特拉的游行活动,(到访的)国王被当地什叶派民众抬在肩膀上一路庆祝”。③“Bahrain’s Sectarian Challenge”,Middle East Report,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May 6,2005.p.7.http://www.crisisgroup.org/en/regions/middle-east-north-africa/iraq-iran-gulf/bahrain/040-bahrains-sectarianchallenge.aspx虽然“什叶派穆斯林占巴林国民多数,但他们只是抗议者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④Bill Law,“Bahrain GP The BBC explains the background to the protest”,April 16,2013.http://www.bbc.co.uk/news/world-middle-east-22122792在动乱发生后,巴林什叶派党团反复强调自己的阿拉伯属性和巴林公民身份,坚决反对推翻王室。“毫不奇怪,将反对派描绘成教派主义分子,将什叶派诋毁为试图削弱和破坏(现政权)的伊朗代理人,这是巴林当局长久以来的策略。”⑤Federic Wehrey,“The Precarious Ally: Bahrain’s Impasse and U.S.Policy”,The Carnegie Papers,Middle East,Feb.,2013.http://carnegieendowment.org/2013/02/06/precarious-ally-bahrain-s-impasse-and-u.s.-policy /fayg时至今日,没有可靠证据表明巴林什叶派意图背叛祖国或者实现教派统一,也没有证据说明巴林社团的政治目标是由外部力量塑造的。教派分歧和矛盾成为掩盖改革需求的“遮羞布”。动乱三年以来,“对政府的不信任因为持续性针对什叶派的打击而加大,这种不合理的打压包括逮捕、监禁、折磨与失业。”①Jane Kinninmont,“Boycott in Bahrain”,Nov.21,2014.http://carnegieendowment.org/sada/2014/11/21/boycott-in-bahrain/hv37?mkt_tok=3RkMMJWWfF9wsRokvqTAZKXonjHpfsX57OwuXKeg38431UFwdcj KPmjr1YEHSsp0aPyQAgobGp5I5FEIQ7XYTLB2t60MWA%3D%3D政府的有意镇压和分化加剧着该国的教派裂痕,使之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神话”。

回顾1971年建国以来巴林的专制统治和改革进程,研究2011年以来政府或明或暗的全面镇压与无果而终的秘密谈判,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王室和精英集团始终坚持保持权力垄断。2014年1月9日,“巴林政府正式暂停与反对派的和解谈判”,②“Bahrain suspends reconciliation talks with opposition groups”,Jan.9,2014.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4/01/09/us-sabahrain-talks-idUSBREA080B720140109?utm_source=Sailt hru&utm_medium=email&utm_term=%2AMideast%20Brief&utm_campaign=Mideast%20Brief%201-9-2014.1月15日,王储又出人意料的开启与立宪派的谈判,“1月19日以后代表强硬派的首相就不再出席每周内阁会议,(外界认为他在表达)对王储行动的不满”③Simon Herderson,“Royal Rivalry: Bahrain’s Ruling Family and the Island’s Political Crisis”,Jan.14,2014.https://www.washingtoninstitute.org/policy-analysis/view/royal-rivalry-bahrains-ruling-family-and-the-island s-political-crisis.。“所有国家——像个人一样,都被继承而来的倾向(它们的传统地缘政治倾向和历史感)驱使”,④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战略远见——美国与全球权力危机》,新华出版社,2012年版,第81页。巴林动乱至今已有超过100人丧生,超过2000人被政府拘禁,斗争依旧在对抗—镇压—谈判的轨道上前行,全国和解与改革仍显得遥遥无期。

巴林动乱的政治解决夹在保守的海合会诸国和意图推动改革又畏首畏尾的美英之间,夹在强大的政府和弱小、力量分散的反对派与民众之间,夹在强烈的改革愿望和虚弱的政治能力之间。在地区和国家层面上的多重博弈,力量对比均不利于动乱的政治解决和重启改革进程。在海合会国家的支持下王室有足够的资源与能力掌控国内局势。可见,如果没有美国或者其他国家强有力的支持和介入,改革派无力改变现状。

巴林动乱是一场迟滞多年、积怨甚深的改革运动,是治理失当的恶果,有其历史必然性。政府当前的强势地位和镇压模式虽然有效却无助于解决反而激化社会矛盾,塑造并不断加强教派割裂和对立的局势。巴林动乱对王室或者反对派力量而言,均是一场无法取胜又不可能放弃的事业,所以它仍将是一个持续性的僵局。

猜你喜欢

动乱巴林什叶派
法拉利包揽一二名 周冠宇首秀获积分——2022F1巴林大奖赛
金钱、机器与动乱:从历史看疫后繁荣 精读
“乱七八糟”源于两场动乱
Reasons why gorillas are endangered
甲午随吟
巴林连续驱逐美国人
爆炸“侵袭”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