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高校艺术教育

2015-12-17孙根华

关键词:艺术教育审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网络出版时间:2015-06-25 13:03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45.C.20150625.1612.039.html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高校艺术教育

孙 根 华

(安庆师范学院政治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摘要:价值观教育是德育工作之魂,高校艺术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结合有其必要性与可能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艺术教育,是促进高校艺术教育发展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艺术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审美;德育

收稿日期:2015-05-11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黄梅戏影视剧对黄梅戏传播与发展的影响研究”(AHSK09-10D115)。

作者简介:孙根华,男, 安徽望江人 ,安庆师范学院政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1

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5.03.030

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1]高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和德育的重要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融入艺术教育,不仅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艺术教育教学、促进艺术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将其融入社会实践、融入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一、高校艺术教育的德育功效及其现状

(一)艺术教育与德育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

高校艺术教育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既是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其对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的过程,也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开展道德教育、提升道德品质的过程。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艺术教育与德育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并一直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的德育功效。《乐记》指出“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故先王著其教焉。”“乐者,通于伦理者也。”认为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形式是个体道德情感、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强烈的道德感染力和导人向善的价值功能,受到主流文化的高度重视。

(二)艺术教育中德育功效的特殊性

艺术教育的特殊德育功效体现于德育发展全过程,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要素的高度统一, 并通过鲜活灵动的艺术形象和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发挥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在艺术教育中,通过对艺术作品创作背景、创作主体、作品内容等方面的分析、鉴赏,可以增强大学生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生、对真理的认识,增强对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和评价能力,提升其道德认知水平。艺术教育是通过生动形象的艺术情境和饱含情感的艺术形象来感染人,将艺术形象所体现的思想道德准则、规范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具有显著的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服人的情感教育特点。通过对典型人物形象的艺术加工和催人向上艺术氛围的有效营造,将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从典型示范、氛围激励等方面锻炼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引领其道德行为。

(三)当前高校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随着党和政府对艺术教育的日益重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以来,各高校逐渐加深了对大学生开展艺术教育的认识,普遍开设了公共艺术教育的理论类和实践类课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用主义、就业导向驱动的影响下,艺术教育的德育功效未能得到有效发挥。这一方面是在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艺术教育存在重视不够、课程体系建设缺乏科学系统的设计、没有足够的专业师资队伍、没有足够的物质条件保障等问题。另一方面,在艺术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偏差,主要表现为“重知轻德”,即将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与专门的艺术类专业的艺术教育没有很好地区别开来,以艺术类专业知识的介绍和专业技能的培育为教育教学重点,相对轻视或忽视了艺术教育中蕴含的德育功效,使艺术教育的实际效果大大降低。

二、高校艺术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价值观教育是德育工作之魂。在高校艺术教育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 艺术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们的价值观教育在价值多元的开放环境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的思想文化渗透日益严重,他们利用比较艺术化的方式,如影视作品、戏剧作品、音乐作品等艺术形式,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宣扬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等思想观念,对我们的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渗透。这种通过艺术作品开展的隐形文化侵略,其危害性比赤裸裸的武装侵略更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现实,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的作用,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优秀的艺术文化作品和灵活多样的艺术化教育方式方法,有效抵制外来文化的入侵,引领大学生树立和践行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二) 艺术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立足于共同的文化基础

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包括艺术文化在内的文化软实力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高校艺术教育是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的教育,具有文化选择、文化批判、文化传承、文化创造和文化传播等功能。在艺术教育中,我们一方面要批判性地吸收国外的艺术文化精华,同时也更要善于传承、发展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艺术作品和艺术精神,强化对本民族优秀艺术文化的教育,使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发展与现代艺术教育建设达到和谐统一。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之源,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基础;在传承和发展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以批判的精神,认真对待外来文化,吸收和借鉴其他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三)艺术教育能够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育效果

实践证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依赖于空洞的理论说教或简单的行政命令。就目前我们的价值观教育现状来说,大学生所缺乏的既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等理论知识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道德观念,也不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方面的了解,而是如何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艺术教育是一种审美情感教育与实践体验教育,是以生动的艺术形象作用于大学生的情感, 促使他们形成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正确认识,并进一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这种理融于情、情先于理、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具有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作用。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艺术教育的途径

(一)树立科学的艺术教育理念,增强目的性

在高校开展非专业艺术类的艺术教育,既不在于简单的艺术知识和技巧的传授,也不是以培养艺术精英为目的,而是以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要走出为艺术而教育的误区,确立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在艺术教育教学中,注重引导、培养大学生的正确审美观、价值观,并有意识地加强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整合,特别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系统整合,为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思想基础。

(二) 培养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主动性

开展艺术教育是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积淀了非常丰厚的大量艺术文化作品、艺术文化理论和宝贵的艺术精神,涌现出了大批典型的艺术创作者、理论研究者,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到今天仍然在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指导和推动着世界艺术文化的发展。这些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根基和源头。增强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认同,使其主动加强对优传统艺术文化的学习,让悠久历史文化中形成的民族艺术精华得以传承,是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职能,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三)尊重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增强针对性

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无论是艺术教育还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应切实满足大学生发展的利益需求,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确保教育的实效。要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念变化情况。大学时期正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其身心特点决定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易受社会转型时期剧烈发展变化的外界环境影响。其中,因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市场竞争中直接影响大学生未来生存的、不断变化发展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产生着直接而深远影响。艺术教育要满足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需求,包括知识需求、精神需求和能力需求等。任何教育都不应是简单的文化复制或灌输,它应该在传承一定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大学生确立符合信息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价值观念,提升其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高校艺术教育应切实针对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现实需求,设置可供选择的、适应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多种艺术门类和多种教育教学形式的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利益需要。

(四)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增强实践性

一要强化教育教学的实践性。艺术教育首先应是教育对象亲身参与的情感体验教育,是在对艺术作品的鉴赏或艺术技能的实践训练中接受的熏陶与感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的也在于促使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在课堂知识的传授外,高校应努力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搭建多种平台,为大学生的艺术实践或艺术体验提供条件。如以学生艺术社团为平台开展各类校园艺术实践活动,利用所在城市的博物馆、艺术社团、影剧院等公共艺术平台进行艺术教育,利用高校所在区域的地方艺术文化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等。通过切身体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二要增强教育教学活动的现代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为基础,以满足学生对信息的开放性、及时性、互动性、多样性需求为特点的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教育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移动终端等传媒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如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在校园网上建立优秀民族艺术文化专题艺术作品影视音像资料库,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充裕的信息资料,搭建线上线下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营造现代艺术教育空间等,使艺术教育在高校校园“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

(五)健全保障管理体制,增强规范性

高校应严格执行教育部的文件要求,结合本校、本部门的具体条件,从建立健全艺术教育的组织领导体制,加强和规范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师资队伍建设、资金投入、物质条件等保障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质量监控、效果评价制度,多方面为艺术教育的开展提供条件,营造重视艺术教育的环境氛围,使艺术教育制度化、规范化,以进一步发挥艺术教育的文化育人作用。

正如杜威所言:“教育就是艺术,艺术就是教育”[3]。充分发掘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在艺术教育中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促进公共艺术教育进一步发展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双赢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4-01-10)[2015-04-3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95/201401/163173.html.

[2][(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3](美)杜威.艺术即经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4.

责任编校:汪沛

猜你喜欢

艺术教育审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