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感受现代农业温度
2015-12-16晓钟
晓钟
11月的榕城绿树婆娑,鲜花绽放。11月7日至10日,为期4天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一股农业旋风。这场以“调结构转方式,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的农业盛会,生动诠释着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在本届农交会上,智慧农业展示出了强大吸引力。设施农业监测系统、墒情监测项目、病虫害测报系统、畜禽养殖管理系统令参观者目不暇接。位于农交会中央展厅右侧醒目位置的浙江托普云农展台,每天都吸引着大量参观者。农业生产全程信息化体系正在开启“互联网+现代农业”新模式。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元素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在本届农交会上得到充分展现。
创新贯穿于本届农交会始终。本届农交会首次推出了农产品地理标志展区;召开了首次全国农产品经销商大会;283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首次集中亮相,充分展示了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样板和发展趋势。“伴随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不断加快构建农业经营新体系、创新财政支持新方式、探索物质技术装备建设新机制。基于此,农业部、发改委、财政部、银监会等四部门日前联合出台的示范区建设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一半以上的示范区进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
唱好“绿色”主题歌,已经成为从合作社到“国家队”的共同追求。农交会给我们的强烈感受是,农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各地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最活跃的主体。而农产品的绿色与安全,已成为参会者的共同追求。据了解,目前全国有5万多家农民合作社注册了商标,有的还获得了中国著名商标、著名品牌和驰名商标称号,其中3万多家农民合作社通过了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产品质量认证。此次有15个垦区的130多家龙头企业带来了上千种安全优质农产品,均源自垦区的绿色生态环境。本次农交会还专门设立了绿色农药展区,展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品牌农药。
“一带一路”为我国农业对外合作与交流带来了新的机缘。福建省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具有独特的自然区位优势。福建省佳非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国萍主动来到农交会做义务翻译。他告诉我们:“这几年,我们通过给非洲相关国家投资,帮助这些国家培训渔民,提升他们的渔业作业技术,已经获得了几个国家颁发的捕捞证。我们的船在国内休渔季节也可以为市场提供丰富的远洋渔业产品了。马来西亚的咖啡品尝、韩国的松茸产品介绍……5000平方米的农交会国际展区内,展品各具特色。来自农交会组委会的信息显示,国际展区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等17个国家的近120家公司参展。除参展国家外,还有来自乌克兰、卡塔尔、印度等24个国家的近300家采购商受邀到会,开展产品采购及商业洽谈。
斯洛文尼亚、波兰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首次以国家展团的形式亮相农交会,展出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农产品、农业技术等内容,与参观者们互动频繁。
本届农交会以现场贸易额达到490亿元、现场零售额达到3.53亿元的成绩圆满落幕。聚焦在转型时期举办的这次活动,可以真切感受到现代农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虽然已进入立冬时节,但在这片南国热土上,农业仍在持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