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系舟”上演晚清风云

2015-12-16肖伊绯

中国收藏 2015年12期
关键词:行宫使节清廷

肖伊绯

近来坊间盛传,英国首次发现圆明园被烧毁前照片,虽经对比多有谬误,但笔者新近发现的一张晚清旧照(见图),虽非圆明园之旧容,但也是清代乾隆皇帝南巡行宫中“不系舟”的真实旧影。更为可贵的是,这张晚清旧照上有多位清廷重臣与外国使节于“不系舟”上的合影。

此张照片为法国私人珍藏,据藏家透露,照片摄于1900年,居中者从左至右,分别为郑孝胥、张之洞、奕劻等清廷重臣,两侧所列为英、法、德、日等国使节及相关人员。

刨根问底,“不系舟”之所在乃如今民国南京总统府旧址。此旧址原为清代两江总督署之所在,更早在清代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南巡时,此处曾为“行宫”。行宫中“西花园”(今煦园)处,至今立有一座营建于乾隆年间的石舫。此石舫建在一座青石平台之上,用10层巨型青石一一垒砌。太平湖水充足时,只能看到船舷以下三四层的部位;后经湖水放干,常年潜于水下的6层青石也全部显现。石舫之舷部有3米高,边缘被打磨成弧形,呈现出木船外廓的精美弧度。

最不可思议者,石舫尾部用一整块青石刻成的尾舵拖在中央,舵杆伸出水面,连固定尾舵的舵环都被清晰地刻画出来。据考证,“不系舟”方头平底的设计,与清代在长江及浅海中航行的沙船十分相似,可能就是依照东南沿海常见的沙船为原型来设计的。

时任两江总督的尹继善,原意本是要在此处建造一座水上书斋,自得其乐。但1751年,尹总督为了迎接乾隆皇帝的二次南巡,将江宁织造署西部扩建为乾隆行宫,并把总督署花园改为行宫花园,又将水上书斋重新修葺为石舫。乾隆驾临南京时,看到如此精工巧作的石舫,龙颜大悦,欣然为之题字“不系舟”。

至于照片中的多位晚清重臣为何与外国使节合影于“不系舟”的历史,笔者也翻阅史料做过探寻。据史料记载,张之洞曾两次署理两江总督,在南京有过十余年的督政生涯。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张之洞代刘坤一督两江。光绪二十八年刘坤一病逝后,他充督办商务大臣再署两江总督。

光绪三十三年,张之洞离开南京,调任军机大臣,掌管学部。可见,自1895年代署两江总督至1907年离开南京这12年间,张之洞是南京的“常客”,是两江总督署的实际把持者。

拍摄于1900年的这张照片,总督署中石舫上的张之洞神情略显凝重,但尚能把持分寸,颇有统帅之风。左侧的郑孝胥,则神情紧张,显得小心翼翼;右侧的庆亲王奕劻,垂垂老矣,面容呆滞,透着一股沮丧意味。

为什么这些清廷重臣的表情如此怪异—如临大敌呢?只须看看分列两侧的众多外国使节及相关人员,就可知大概情形。时值义和团运动时期,各国使节齐来两江总督署,所谈之事除了向清廷抗议,无非就是要求清廷控制事态等等。石舫上的清廷重臣们,在这事关内政外交的重大事宜上,自然要左右权衡、苦心盘算,表情难免也就透露心境了。

猜你喜欢

行宫使节清廷
论元稹《行宫》的主题意蕴
浅析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项城袁世凯行宫(故居)园林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
海口与内河:鸦片战争期间清廷的水文调查及影响
暗藏玄机的匾
使节小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