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成效综述

2015-12-16祁文军

山西水利 2015年1期
关键词:群测群防山洪防汛

祁文军

(山西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山西 太原 030002)

长期以来,山西省受特殊自然地理环境、极端灾害性天气以及经济社会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每年都有局地性山洪灾害发生,均不同程度地造成基础设施损毁、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已成为防洪减灾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面对严重的山洪灾害,2010年国家启动了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3年来,通过省、市、县各级水利部门和防汛部门的不懈努力,2014年汛前全省115个县(市、区)全部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初步实现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网络的全覆盖。同时群测群防体系的建设,筑牢了山洪灾害防御的基层防线,山西省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有了质的提高。

1 项目概况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是在山洪灾害多发、易发地区建立集水雨情监测、分析研判、预警发布、群测群防等各类业务应用为一体的决策支持系统,是一项涉及多学科、高技术、跨地区、跨部门、覆盖全省的防洪减灾工程,也是一项科技含量高、技术复杂的应用系统工程。

1.1 建设目标

山西省利用3年时间,初步建成覆盖山洪灾害防治区的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实现监测到位、预警及时、反应迅速、转移快捷、避险有效,以全面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

1.2 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网络体系,由监测系统、预警系统和县级监测预警平台组成;二是群测群防体系,包括县乡村组户五级责任制体系的建立、县乡村三级应急预案的编制、宣传、培训、演练等。

监测系统主要是在山洪灾害防治区内科学、合理地布设自动雨量站、自动水位站、简易雨量站和简易水位站,形成水雨情信息监测采集网,自动水雨情信息通过通讯传输设备上传到县级数据中心和水文部门,为预报预警提供支持。简易测站的数据用于乡村自身的预警。

预警系统主要是通过广播、短信、传真等方式将预警信息迅速快捷地发给受威胁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做到提前通知,提前转移。系统主要包括乡、村两级预警广播和简易的手摇报警器、锣、哨等。

县级监测预警平台主要由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组成,包括信息汇集、分析研判、信息服务、预警发布等功能。

1.3 建设规模

山西省有山洪防治任务的115个县(市、区)按平均每县600万元的规模建设。总投资6.385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3.64亿元,奖补资金0.085亿元;省级专项资金2.66亿元。

1.4 建设情况

自2010年起,中央分四批安排山西省105个县(实际为111个县),加上省级投资的4个县,全省115个县(市、区)的建设任务分3年实施。

项目建设期间,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强化管理。山西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项目管理文件,严把项目建设的关键节点,狠抓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到2014年汛前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

2 建设成效

2.1 初步建成专群结合的山洪监测预警网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山西省共新建自动雨量站1612个,简易雨量站8092个,自动水位站374个,简易水位站347个,自动雨量水位站119个,乡级预警站点1116个,村级预警点10238个。监测范围覆盖1820条山洪沟道,危险区面积95194 km2,涉及1110个乡镇、10808个村、769.5万人。实现了对暴雨、山洪的实时监测、动态分析和及时预警,改变了原来对暴雨山洪监测无设备、无手段,预警发布无设施、无途径的状况,全面提升了山洪防御手段,预警信息的发布更具时效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2.2 完善群测群防体系,提出“九个一”村级标准化建设

山西省率先提出“九个一”村级标准化建设并在全国推广。“九个一”即在受山洪威胁的行政村要做到必须有1个简易雨量监测报警站,明确1名报警员,配备1套简易报警设备,编制1个村级应急撤避预案,确定1处避灾安置点,制作1个宣传告示栏,每户发放1张明白卡,至少搞1次培训,至少搞1回演练。全省共编制县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115个、乡级预案1758个、村级预案13033个;统一制作并下发山洪灾害防御知识系列挂图1.4万套、防御知识宣传手册17万册、明白卡203.5万张;制作宣传栏、警示牌6.5万套;培训1800余场、演练3200余次。通过大量的知识宣传、培训和演练,受山洪威胁区内群众的忧患意识和自身避险自救能力大大提高。近年来,各地通过扎实开展群测群防工作,筑牢了山洪灾害防御的最基层防线,因灾伤亡的人数大幅降低。

2.3 全面推进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山西省共建成县级监测预警平台115处,完成了省市级高清视频会商系统的改造工作。特别是县级水利部门,通过建设监测预警平台,全面提升了水利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县级水利部门信息化技术体系和标准从无到有、工作流程从无序到规范,项目形成的信息资源、数据库系统、水利信息网络和应用软件等体系已成为全省水利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为推进全省水利信息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项目的实施,改变了以往人工观测、电话电报传输、处理整编低效的工作方式,基本实现了信息采集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使决策更科学,指挥更迅捷,极大地提高了处置山洪突发事件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

2.4 培养了一大批防汛一线技术骨干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是一个新鲜事物,再加上项目涉及网络、通讯、计算机、水文、仪器设备、项目管理等多学科,各级防汛部门尤其是县级防办的工作人员从不懂到懂再到熟练掌握,锻炼了一批工作在防汛一线的业务骨干。市县防汛部门的同志深入项目建设,从监测预警系统到县级平台,从群测群防宣传培训到山洪灾害防御演练,从理论到实践,使自身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2.5 防洪减灾效益显著

据统计:山西省共有39个县发布过山洪灾害外部预警,共发布预警次数826次,其中有效预警次数104次;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发布预警短信9.4万条,启动预警广播3729站次;转移人数3.73万人。2012 年在五寨县“7·21”、阳曲县“7·27”和 2013 年浑源县“6·28”等多次强降雨过程中,县防汛部门通过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及时发布预警、启动预警广播、果断转移受山洪威胁区域群众,避免了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取得了显著的防洪效益。

3 结语

山洪灾害防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尽管全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应对多次降雨过程中也暴露了诸如山洪灾害普查信息不完整、站点监测不全面、抢险工具设备陈旧等问题。因此,国家适时启动了山洪灾害防治二期项目建设,各地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充分认识二期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发扬成绩、纠正不足,更好地完成建设任务。

猜你喜欢

群测群防山洪防汛
夏季防洪防汛
防汛当前莫添乱
优雅地表达
北京市崩塌灾害发生特点及管理模式初探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地震群测群防分类标准与管理机制研究
淮委组织开展2017年防汛抢险联合演练
遭遇暴雨山洪如何避险自救
湖北省山洪沟治理思路浅析
“慧图杯”山洪灾害防治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