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院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与微生物敏感性研究

2015-12-16曾宪飞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检验科西安710054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氧氟沙星革兰耐药性

白 晓,许 霞,曾宪飞(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检验科,西安 710054)

呼吸内科是临床中重要的科室之一,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呼吸内科常见的且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抗菌药物是治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手段[1],但受地区及个性差异影响,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了解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微生物敏感性具有重要价值[2]。本研究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对2013-01~2014-12收治的入住呼吸内科病房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3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感染病原菌状况、微生物敏感性及治疗效果,现将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01~2014-12收治的入住呼吸内科病房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3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6例,女104例,平均年龄(48.73±4.31)岁,疾病类型:肺炎162例,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6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8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16例,其他55例。纳入标准:年龄18-70岁;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恶性肿瘤者或其他严重慢性疾病者;神志不清和不合作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要求送检及处理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标本包括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分离后,采用迪尔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分析,所采集的标本应迅速送检,标本室温放置不得超过4 h[3]。所有数据采用仪器自动药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资料的组间比较行独立设计的t检验,两组资料的组内比较行配对设计的t检验,多组资料的比较行F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原菌检出情况

我院呼吸内科2013-01~2014-12共收治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38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送检,送检率为100.0%,其中ICU送检160例,普通病房送检160例,在所有标本中,分离得到病原菌373株。

2.2 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

普通病房共分离菌株185株,革兰阴性杆菌共108株,占58.38%,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共71株,占38.3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5株,占2.70%,革兰阳性杆菌1株,占0.54%。ICU共分离菌株188株,革兰阴性杆菌较革兰阳性球菌略多,共111株,占59.04%,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共72株,占38.2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5株,占2.66%。普通病房与ICU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Table 1 Com paris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s between two groups

2.3 患者微生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旋氧氟沙星、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等药物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复方新诺明敏感,大肠埃希菌复方新诺明及左旋氧氟沙星等药物敏感。主要菌株微生物药敏结果见表 2、3。

表2 主要菌株微生物药敏结果 株(%)Table 2 The susceptibility results of main microbial strains strains(%)

3 讨论

3.1 呼吸内科患者呼吸道感染情况

呼吸道感染是呼吸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者可导致住院时间长、免疫力低下、使用呼吸机、接受较多的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多联广谱抗菌药物等因素导致患者感染程度增加[4,5]。本研究2013-01 ~2014-12我院呼吸内科共收治患者478例患者,其中320例为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66.95%。较上一年有所增减,这可能与抗生素使用率高,抗生素耐药性上升等因素有关。但同时与医护人员操作规范执行不到位也是原因之一[6]。

表3 主要菌株微生物药敏结果 株(%)Table 3 The susceptibility results of main microbial strains strains(%)

3.2 微生物敏感性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导致大量病原菌出现耐药性,且耐药性不断增强[7],因此对于感染患者,加强病原学分析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研究,对于指导临床科学的、合理地应用抗感染类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显示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主要以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较高,其中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31.65%。这可能是由于呼吸内科患者呼吸道分泌功能减弱,纤毛运动减少,痰液无法及时排除,一些慢性患者长期使用抗菌药、糖皮质激素、采用有创的呼吸机等导致菌群失调。其次,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8,9],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比例不断上升,本研究中有10例患者为真菌感染,占2.68%,与以往研究结果比较[10],所占比例上升,这可能是由于真菌为条件致病菌,呼吸内科患者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应用大剂量激素,机械通气等侵入性操作的使用,加上本身免疫功能低下,导致了真菌感染的比例增加,这提示我们今后应规范抗感染药物应用,减少非必要的侵入性操作,认真开展病原学及微生物敏感性检查,避免过度治疗。本次微生物敏感性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100.0%)、利奈唑胺(98.94%)、复方新诺明(78.72%)、左旋氧氟沙星(78.72%)较为敏感。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79.66%)、左旋氧氟沙星(71.19%)较为敏感。大肠埃希菌对复方新诺明(88.89%)、左旋氧氟沙星(83.3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7.78%)、阿米卡星(72.22%)较为敏感。本次研究结果与国内多数研究结论相一致[11]。这对患者进行微生物敏感性研究,选择敏感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提高呼吸道感染的治愈率具有积极影响。

综合上述研究,革兰阴性菌是呼吸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不同菌种耐药性存在差异。因此,进行病原菌分析及微生物敏感性试验,合理选择抗感染药物,避免耐药性,加强规范管理,是提高治疗效果、预防感染暴发流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1]张桂钟,方壮衡,吴黎霞.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预防[J].河北医学,2011,17(8):1017-1018.

[2]Chagas CE,Roque JP,Peters BSE,et al.Do patients with osteogenesis imperfecta need individualized nutritional support[J].Nutrition,2012,28(2):138-142.

[3]徐旭燕,张艺,施亚萍.呼吸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谱监测及耐药情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3):569-571.

[4]张宁,徐佳宁.同种细菌不同菌株微生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差异的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9):1218-1219.

[5]王敏,康云凯,郑业焕,等.微生物敏感性检测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25-26.

[6]何秋丽,茅国峰.慢性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26(6):693-699.

[7]Zavascki AP,Carvalhaes CG,Picllo RC,et al.Muhidrug-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Acinetobacter baumannii:resistance mechanism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rapy[J].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2010,8(1):71-93.

[8]寇华炜,温静,杨宝忠,等.重症监护室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流行调查与控制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919-4921.

[9]黄秀荣,刘爱菊,张群先.某院患者痰培养病原菌菌谱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0,9(5):371-373.

[10]Mandell LA,Wunderind RG,Anzueto A,et al.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consensus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adults[J].Clin Infect Dis,2011,44(Suppl 2):S27-S72.

[11]薛菊兰,詹嘉琪,李碧婷,等.呼吸内科成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动态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7):4197-4198.

猜你喜欢

氧氟沙星革兰耐药性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持续状态1例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引起神经毒性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