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评价研究——基于生态文明视角

2015-12-16李晓燕

关键词:城镇化文明指标

李晓燕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一、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

叶谦吉教授在1987年的全国农业讨论会上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并对生态文明进行概念界定。他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获利于自然,又还利于自然,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又保护自然,人与自然之间保持的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定义着重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刘思华教授在1988年至1991年间的论著中提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必须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这三大文明建设一起抓。”[1]首次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提并论,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文明的内涵,形成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内在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拉开了学界系统研究“生态文明”的序幕。而后学者们从经济、哲学、生态等角度研究生态文明,研究角度不同,观点不一,但是大家达成了共识:“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2]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体现在农村人口持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是经济发展的标志。目前城镇化研究主要是从社会、经济等角度,很少基于生态文明的视角研究城镇化,基于此,本文从生态文明的视角研究新型城镇化,从生态文明的角度理解城镇化:城镇化有正负效应,我们可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和行为去控制城镇化的负面效应,强化城镇化的正面效应[3]。即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摒弃污染重、破坏性强的粗放发展方式,向高品质、生态环保、可持续方向转型,促使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素质发展、经济效率提高、生态环境改善、社会协同进步[4]。因此,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城镇整体规划人口、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使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在发展速度、时间、功能、规模上达到协调完善[5]。因此,在理解新型城镇化可以主要从四个层次理解。第一,经济城镇化。高效率利用资源,使工业、农业、信息现代化良性、协调、同步状态发展;提高经济的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并建立两者之间平衡。第二,社会城镇化。引领良性社会转型,新型城镇化从城乡公平和谐的角度重组城市与农村的社会关系,城乡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第三,人口城镇化。人口向城镇集中或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从而变乡村人口为城镇人口,使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注重城乡人口协调发展。第四,生态城镇化。从与自然共生共荣的角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角度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既达到城镇化发展又达到生态环境优化[6]。

表1 新型城镇化内涵

二、构建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

(一)指标选取原则

新型城镇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构建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遵循如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镇化是生态、经济、社会、人口协调发展的过程,指标体系充分反映“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内涵,扩大与城镇化相关内容的覆盖面,全面反映城镇化的内涵。

2.可获得性原则

指标选取越多,越能提供丰富的信息,但由于数据可得性,只选择了能获得的数据。文中数据部分能够直接通过《河南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获取,少量指标可以通过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外公布的指标获取,所选取的指标易于获得、易于计算。

3.代表性原则

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多方面内容,而且每个方面由众多指标构成,因此在选择指标时选取能够突出反映发展特色指标。重点选择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生态城镇化四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因素指标,避免指标过多过乱,影响评价城镇化发展质量。

4.可比性原则

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求能准确、科学地反映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指标的选取要具有独立性、层次性、代表性和科学性,做到各个指标之间和各层次之间不出现重复、隶属、涵盖、包含的关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衡量和反映城镇化质量和水平[7]。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

以河南省各市的新型城镇化评价水平为目标层,建立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生态城镇化准则层,并在此基础上选择27个指标。具体框架见表2。

表2 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框架

1.建立准则层

依据城镇化的内涵,新型城镇化主要包含了四方面: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生态城镇化,据此建立了四个准则层。

2.选取评价单项指标

主要参考了城镇化发展规划等文献,采取了频度统计法和理论分析法进行取舍。建立了四个准则层、并分别选取了相应的指标。

经济城镇化。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镇化水平也越高。主要选取的指标有:人均GDP、GDP增长速度、中小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的比重。

社会城镇化。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不仅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还包括社会全面进步。社会进步越快,城镇化水平越高。因此,衡量城镇化水平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应包括社会保障水平、城乡公共事业、医疗水平等指标。主要选取的指标有: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均道路面积、城镇恩格尔系数、城乡居民消费比、移动电话普及率、每万人拥有床位数、人均住房面积。

人口城镇化。城镇化水平通常是以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计算的,是反映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最直接的标志,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大,城镇化水平越高。具体选取的人口城镇化指标有:人口自然增长率、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市区人口密度、适龄人口中学入学率。

生态城镇化。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对城市发展的承载能力,协调城镇与乡村、城市与区域之间的环境依存关系,保持城镇化过程中原有环境的贴合度,通过区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城市生态系统的综合服务功能,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主要选取的指标有单位GDP能耗、万元GDP化肥使用量、燃气普及率、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人均绿地面积。

(三)目标值确定

目标值的确定主要参考了政府工作报告、城镇化发展规划等,通过专家咨询等方式最终确定,力求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值科学、合理。

(四)研究方法以及结果

文章通过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准则层权重,其权重结果是:经济城镇化0.561,社会城镇化0.042,人口城镇化 0.098,生态城镇化 0.299,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应用SPSS软件得出18个地市的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的各个主成分(见表3),通过加权求和即得出18个地市的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得分。

表3 河南省18个地市的新型城镇化得分及排名

三、分析与对策

(一)结果分析

表3显示了河南18个地市的新型城镇化的得分和排名,分值越高,说明该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越高;反之,说明该市城镇化水平越低。依据一般标准的分类标准:把F>2,认为新型城镇化水平良好,0<F<2发展较好;-0.5<F<0发展一般;F<-0.5发展较差[8]。依据此标准,河南各地级市城镇化水平由高到低依次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郑州、洛阳,是城镇化发展良好的两个城市;第二层次,许昌市、三门峡、平顶山、新乡市、焦作市、漯河市,是城镇化发展较好的城市;第三层次,南阳市、安阳市、商丘市、濮阳市、鹤壁市、开封市,是城镇化发展一般城市;第四层次,信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济源市,是城镇化水平发展差的城市。

(二)原因分析

河南省18个地级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有一定差距性、层次性,其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层次,郑州作为河南的省会,整体文明程度较高,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口城镇化的水平上都位于河南省首位。但是由于郑州区周边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给郑州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处于单极发展状态,不能与周边县域形成良好互动的格局。具体体现在GDP增长速度、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低于新乡、洛阳和安阳等城市。洛阳作为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其各项指标明显高于省内其他城市,具体体现在洛阳的经济、社会、人口城镇化水平都很高,这是因为洛阳第二产业的重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旅游业发展水平都很高,加之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人口集聚水平较突出,城镇化水平较高,但洛阳由于多年重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影响了其可持续发展。

第二层次,许昌、三门峡、平顶山、新乡、焦作、漯河中等城市,它们大都在以郑州为中心方圆百余公里区域内的中原城市群中,城市规模相对也较小,有着比较大的发展潜力。许昌、新乡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生态城镇化得分相对较低,由于环保相对滞后,环保投入缺口较大,环保能力建设满足不了实际工作需要,导致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脆弱的矛盾还较为突出,环境保护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平顶山、三门峡、焦作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炭、黄金、有色金属产地,工矿城镇较多,工业基础较好,但环境污染相对严重,限制了城市的生态发展。漯河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社会城镇化发展较慢,因为城镇的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严重滞后,大多数城镇道路、供水、供电、绿化等设施简陋落后,服务功能不全,影响了城镇整体功能的发挥,文教、卫生、公共福利等社会事业发展迟缓,与现代化城市文明相差甚远。

第三层次,商丘市、安阳市、南阳市、鹤壁市、濮阳市的城市化水平各项指标都明显低于第一、第二层次,各项指标在河南省均值以下,由于多受到自然条件、基础设施、人文环境等制约,城镇化程度不是很高。商丘市和濮阳市受制于自然条件和区位,农业占GDP比重较高,二三产业发展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一直较低,城市规模偏小,自我发展能力较差。而安阳、南阳、鹤壁则是资源型城市,矿产资源丰富,以钢铁和煤矿作为其主要产业,第三产业远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城市发展不能呈现多元发展的态势。

第四层次,包括开封市、信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等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信阳、周口、驻马店这三个市都属于豫南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淮海平原,属于综合型的农业城市,农业占GDP比重大,人口基数大,有地方资源,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致使发展速度不易提升。开封和济源重点发展旅游,但仅发展旅游不能全面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其各方面发展都不健全,体现在农业占GDP比重过高,农村剩余大量劳动力,工业发展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慢,城镇化水平低,直接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对策建议

针对选取的18个地级市新型城镇化发展不利因素的分析,依据各个城市限制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因素,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层次,对于郑州,未来要加快中心城区与新郑、新密、荥阳、登封等周边县城的联系,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使得环境保护成为一种公共的、自主的意识;对于洛阳市而言,依据洛阳市自身山水形态条件,加大环境保护,扩大绿地面积和污水及垃圾处理率,构筑绿色生态网络,同时搞好牡丹花都建设,全面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良好的宜居城市。

第二层次,对于许昌和新乡,要着眼于未来,重视生态文明宣传,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加大环保投入,加大科技含量,促进生态环境好转;对于平顶山、三门峡、焦作来说,应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加快污水和工业三废的处理;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和节约资源,对于漯河市则必须加大投入,搞好供水、供电、防洪、绿化、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搞好住宅、学校、卫生院、体育、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以促进城市的现代化。

第三层次,对于濮阳市和商丘市需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大力发展工业和服务业,扩大第二三产业的比重,扩大城市规模,提高集聚能力,努力转型成现代化城市。安阳、南阳、鹤壁则要发挥其在工农业基础以及油、气、煤炭资源上的优势,加快优势产业发展,加速工业化进程,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努力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第四层次,信阳、周口、驻马店可依据其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开发土地,进行特种养殖,发展规模农业等。这些地区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旅游资源整体规划和开发,使之成为带动经济发展、树立城市形象和吸引外部资金进入的重要渠道。开封和济源这两个城市则可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和集聚,扩大劳务输出,组织农民到发达城市经商务工。同时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物流、文化、金融、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提升新兴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贡献率。

[1]刘思华.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再探讨[J].东南学术,2002(6).

[2]张锐.伦理学视阈下的生态文明[J].人民论坛,2013(8).

[3]仇保兴.六个转变推进新型城镇化[J].城市开发,2010(3).

[4]罗宏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意义[N].湖南日报,2010-02-19.

[5]王俊霞,王晓峰.基于生态城市的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8).

[6]沈清基.论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J].城市规划学刊,2013(1).

[7]邓大松,黄清峰.中国生态城镇化的现状评估与战略选择[J].环境保护,2013(5).

[8]于力.中国生态城镇发展目标和实施措施初探[J].国际城市规划,2009(5).

猜你喜欢

城镇化文明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对不文明说“不”
家乡的城镇化
文明歌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