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上寒山石径斜
—— 我的作文教学之路

2015-12-16代保民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作文课作文教学

◎代保民

远上寒山石径斜
—— 我的作文教学之路

◎代保民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三十年,作文教学路。苦苦攀登,“寒山”之路蜿蜒崎岖。也许,作文教学从来没有坦途可走。

山回路转不见君

“你教语文哪!不要误人子弟哟!”这是一位高中同学碰到我后发出的惊叹。

1985年7月,我这位语文差生从大学中文系毕业,走上了高中语文教师岗位。高中时,数学是我的强项,按理应该学数学专业。可在填报志愿时,有同学说大学中文系读小说、看电影都是专业学习,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填报了中文系。大学期间,我确实看了不少小说。

可不知为什么,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我就接了高三两个复习班的语文课。不要说作文,就是课文怎样上,我脑中也一片茫然。仿照自己老师的教法吗?我的乡村小学老师要求写作文必须用“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正确路线指引下”开头。中学老师教作文就是出题目、批分数。

怎么办?那就向其他教师学习吧!听他们的作文课,问他们作文课的上法,还是出题目、批分数;再问出题目的规律,回答是猜押高考作文题;又问他们从高一到高三是否都如此,答曰“都如此”。我很惊讶,为什么这么老掉牙的方式有这样强的生命力?我难道还要从老师手中接过衣钵,并把这个衣钵传给我的学生吗?我很苦恼,似一位穿梭在崇山峻岭中的迷途者,走过一山又一山,淌过一溪还一溪,可就是见不到走出深山的路,见不到给我指点迷津的那位“君”。

可作文课还得上呀!为了展示自己的写作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我模仿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写了一篇《故乡的小溪》(后发表在文学季刊《乌江》上)。我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学生听,许多学生啧啧称赞。然后,我在学生面前大言不惭地谈论自己的构思和写作过程。我是想借此唬住那些高四学生,提醒他们不可小觑我。现在想来,真是好笑。为了掩盖我作文教学的弱势,我经常让他们评课文、评电影、评歌曲、评时事,弄一些稀奇古怪的题目去吸引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毕业了一届又一届,我仍然走在作文教学的崇山之中。在迷迷糊糊中上作文课,在出题目、批分数中猜着高考作文题。

个人小传

代保民,重庆市涪陵第十四中学高级教师,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中语“学术先锋人物”,涪陵区“代保民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承担国家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1个,区级课题3个。建构了涪陵十四中“五三一”成长课堂模式。副主编、参编教辅9种。在《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学习》《新作文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30余篇,被人大资料复印杂志收录9篇。

我言秋日胜春朝

几年后,工作变动,我从县二中来到了地级城市涪陵,成了一名初中语文老师。

跳出井底,来到城市,参加各种研讨会,观摩各种作文课,我的眼界大开。也许是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到来,也许是十年“文革”禁锢人们思想太久,我似乎觉得作文教学迎来了明媚的春天。上世纪90年代初,各种各样的作文教学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使人眼花缭乱。那些在操场、礼堂上讲作文的大师,把学生忽悠得如痴如醉,把自己的作文技法演绎得神力无比,也把身处其境的我熏得热血沸腾。我买了好多作文教学技法的书,按照书上的步骤一步步尝试,天真地以为自己的作文教学也迎来了春天。

一学期过去了,又一学期过去了,可学生的写作水平未见有大幅提升。这是为什么呢?大师的技法为何在我身上失灵了呢?一次豪情万丈的尝试为何以失败收场呢?我担心会有让人后怕的结果,暂停了尝试。然后,一边向叶圣陶老先生的《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请教,一边冷静地思考自己的作文教学。病症似乎越来越明晰:

1.作文是学生的输出,它必须以学生的丰富吸收为基础。丰富的吸收,前提是学生丰富的积累。生活的积累、语用的积累、语感的积累、知识的积累、表达技能的积累等,都与学生的写作能力紧密相关。没有丰富的积累,何来优美的文章。无论何种高超的作文技法、模式,仅是写作的“术”,如果没有学生自己丰富的积累来滋养这个“术”,“术”也会日渐枯萎。我仅注重了作文教学的“术”,没有关注滋养这个“术”的养料——丰富的积累。

2.名家大师的作文方法、技能,个性色彩太浓,难以移植。许多语文名师的作文技法是其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提炼,是其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感、教学智慧等的综合反映,离开了大师个人的特有素养,方法和技能就很难灵验。并且,这样的方法和技能缺乏足够的学理依据,缺乏严谨而周密的科学论证,更缺乏广泛的实证研究。正因为如此,当年众多的作文教学模式仅如昙花一现。

3.众多作文模式加重了师生负担,不被师生认同。任何课改模式,必须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为落脚点。否则,一旦师生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课改就难以走远。可当时的许多作文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师生大量的课后准备基础上的,耗时费力,一旦师生的准备不充分,作文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写作隽语

◆学生作文不是作家写作。

作文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一种,是学生用来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它具有普适性,不具专业性。可是很多人都用作家写作的标准去要求学生作文,追求作文的文学性,特别是中考、高考对文学性的力推,让作文流于绮靡。

◆多写比多讲好。

在讲课文时,老师都会深究文本在拟题、选材、立意、布局乃至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可一到写作,学生头脑还是空白一片。其实学生在多写多悟中自会领悟作文的方法和规律,教师精讲、点拨是必要的,但过多地啰唆写作方法和技能,于事无补。

◆读得多才能写得好。

学生作文,是其大脑库存的输出。如果库存过少,则不可能输出好文章;库存得多,输出就源源不断,因此,就需要大量阅读。这就是巴金背《古文观止》、茅盾背《红楼梦》、郭沫若背《唐诗三百首》的原因。

◆作文的生命在真实。

作文是学生心路历程的文字呈现,而真实就是作文的生命。没有了真实,也就没有了作文。可当下胡编滥造、虚情假意的“五子登科”式作文比比皆是:写亲情,就写亲人送撑子(重庆方言,雨伞);写师生情,就写老师感动得学生哭鼻子;写同学情,就写同学讲卷子;写关爱,就写替人推车子;写社会责任,就写在公区捡废纸。

◆老师改不如学生改。

老师花很多时间斟酌学生作文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语言表达,百般劳累。可学生根本不为老师的“情”所动,只关心分数和等级。倒不如发动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互批互改,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感悟,修改提升。

就这样,在很多教师追捧作文教学模式的时候,我停了下来。我的作文教学主动步入了深秋。我想让自己蛰居一段日子,在凉秋里学点东西,思考属于自己的作文教学之路。老是跟在别人后面,邯郸学步,恐怕永远都教不好作文。那一段蛰伏的日子,我有意远离了那些火红的作文教学模式,冷静地思考作文的“源”和“流”,思考作文“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怎样到那儿去”。学习与思考,让我的作文课在悄然间有了改变:

一是作文课型多样化。作文指导课、思维训练课、活动作文课、情境作文课、修改课、评讲课、展示课等多种多样,力求改变过去出题目、批分数的尴尬局面。这些课型,从打开思路、指导方法、训练思维、评价促进等方面尽量给学生提供帮助。

二是作文教学细微化。就初中生而言,写作记叙性文章应该是主流,另外适当地训练议论文和说明文。为此,我对自己的作文教学进行了稍有序列的调整。初一进行记叙性文章写作训练,设计若干专题,比如审题、构思、选材、布局、成文、修改等写作技巧训练,开头、结尾、过渡等写作训练方法,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写作类型训练,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训练,记叙中顺叙、倒叙、插叙及概叙、详叙,等等。让学生了解每一项的基本要求,并教给学生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比如审题,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审准字面意,不误读题目;二是读出言外意,不浅读题目。而读出言外意又有三重境界:底层是“人之已言”,中层是“人之在言”,高层是“人之未言”。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及基础进行选材立意,基础好的应努力写“人之未言”的题意,基础一般的至少要写“人之在言”的题意,稍差的不妨写“人之已言”的题意。再如作文开头,我与学生共同找出了三种最基本的方式,一是异峰突起,平地起高峰,让人一见而惊;二是美景诱人,让人爱不释手;三是排比抒情,让强烈的情感感染人。

初一进行记叙文写作训练,初二进行记叙文和说明文写作训练,初三进行记叙文和议论文写作训练。同样,在进入每个年级前,我都宏观规划一学年的作文教学任务,把作文教学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每个点都罗列二至三个基本方法,然后按部就班地进行写作训练。这样的目标细微化训练,我又进行了几年。但按时髦说法,这是一种碎片化的教学方式,很多人以为是蠢招。

三是学生主体化。学生害怕作文课的根本原因是自己没有写作的欲望和激情,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为了让学生真正喜欢作文,我把作文课堂交给了学生。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作文训练,题目由学生自己拟,文体和材料由学生自己选,课内写或是课外写学生自己定,审题、选材、布局、谋篇由学生思维碰撞,作文批改乃至讲评由学生自评自讲并确定等级。每遇作文课,我提前一周把作文训练的要点布置给一个小组,由他们共同完成命题及写作指导的工作。学生全程参与整个作文过程,他们出题、写作、批改、评价,激情比过去由教师包办高得多。题目多半与他们自己的生活紧密相关,他们感觉容易写。比如,《九班的故事》《我的××同学》《课间10分》《睡懒觉真好》《上课走神记》等题目,学生把自己的生活写得妙趣横生,作文的魅力由此而生。

应该说,这段处于秋天的作文教学实践,让我瞥见了作文教学春天的晨曦。虽然阳光不灿烂,但我却认为这个“秋天”比春朝更美丽。

柳暗花明又一村

时光飞逝,已步入知天命岁月的我,走过了30余年的作文教学坎途。看了些作文课堂,读了些作文书,思考了些作文教学问题,我对作文教学乃至语文教学也平静了些。这模式,那课堂,总觉得有些做作;这理论,那观点,总觉得有些玄虚。十多年前,我反复问自己的作文“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之类的问题,似乎也有了自以为明晰的答案。

首先,作文不过是学生对自己生活、学习及思想的文字表达而已。作文是学生用文字对自己生活、学习及思想的记录,是学生心路历程的文字图谱。既如此,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生活皆可以写进文章,不听话、不做作业、上课睡觉乃至斗嘴打架之类都可以写进文中。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在学习和生活中因调皮而违纪犯错误是正常的。鲁迅小时候上课不是逃出去玩吗?学生怎样生活、学习、锻炼、休闲、交友,作文完全可以真实记录,这样的作文有生命、有趣味。那种把学生当作成人看,通篇皆是成人思想的作文,谁喜欢呢?那种僵化理解“积极向上”这一要求的教师非常可笑,难道写学生上课睡觉、做小动作就能证明学生不“积极向上”吗?作文远离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写假事抒虚情,难道就是“积极向上”吗?

其次,写作文关键是学生要有“想法”。作文是学生的内心情感表达,想写作文,一定是他内心有想表达的冲动。教师的作文指导,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心中有“想法”,有急于表达的兴奋和冲动。有了“想法”,用笔把自己所思所想写下来,就是作文。许多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写作文,主要是心中没有“想法”,对自己的生活、学习等没有任何的认知和感动,对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显得冷漠。这个“想法”,其实就是学生对自己所见所闻的感受和看法,对个人、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认知和感动。这个“想法”,是学生内心真情的表述,是内心世界的文字化呈现。

怎样让学生有“想法”呢?一是勤于观察。尽管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很单调,每天都是家庭、学校地来回,但如果指导学生用心观察,也会有自己的“想法”。一位学生每天放学回家,她都发现妈妈在阳台上张望,而自己一回到家,桌上总摆好了饭菜,可她对妈妈的“监管”很不满。结果,第二天她回家后,桌上再也没有刚刚弄好的饭菜,而是要等上一阵才能吃饭。原来,妈妈在阳台上看见她后到厨房炒好菜,恰好是她回家这段路需要的时间,妈妈是想让自己一进门就能吃到可口的热饭菜。于是,她有了“想法”,妈妈在阳台上的张望是深厚的母爱,一篇《妈妈的张望》出炉。二是体验感悟。一位学生在食堂当义厨一天,择菜、洗菜、分餐、抬餐、洗餐具、打扫卫生,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总结时,她的感悟不同凡响:“参与劳动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走出教室才能真正成长。”于是,一篇《义厨一天》惊现。三是思考分析。对于上课睡觉,很多同学都是批评指责。可一同学却说《上课睡觉有理》,因为,过多的作业挤占了同学们睡觉的时间,教师满堂灌逼得学生恹恹欲睡,实在听不懂的话睡觉比影响其他同学要好。实际上,只要学生内心对学习、锻炼、交流等真正有了“想法”,有一股想表达自己情感、观点的冲动,作文就不再是难事。

再次,作文是学生写出来的,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写作有方法吗?一定有的,但这些方法于学生有用吗?恐怕难有肯定的答案。有人说,作文的一般技法可教,而灵气、灵感、才气、才情是不可教的。30余年来,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在写作时,真正想到这方法、那技巧的很少,更多的是酣畅淋漓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出来,写多了,自然就会领悟到作文的一些方法和技能。“唯手熟尔”才是写好作文的根本。就像练气功一样,只有坚持不懈地练,在练习中理解感悟气功的奥妙,最终才会练成气功。掌握练气功的很多方法而不练,那也等于没气功。因此,作文更多的要靠学生在练中悟,写中悟。练习写的时候,教师可给出范文,让学生模仿,教师也可适时点拨指津。最早我在课外找范文,后来在课内找。写课堂生活,就模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课堂;写家庭生活,就模仿胡适的《我的母亲》;写我的老师,就模仿《王几何》。作文课堂,讲技法的时间少了,学生自己写与悟的时间多了。

然后,作文是学生“读”出来的,而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读”是写的准备,是写的积累,没有广博的“读”,没有精细的“悟”,学生是不可能写好作文的。尽管生活是作文的唯一源泉,五彩缤纷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可用怎样的语言和怎样的方式来表现生活则大有讲究。但学生的语感领悟力、语言驾驭力、语言思维力、语言调配力等,教师是难有作为的。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照样无从下笔,这些语言能力的训练和运用,只能靠学生的多“读”,在“读”中去触碰语言的心跳,感受语言变化的奥妙,体悟语言运用的规律。在日积月累中形成自己的语感能力、语用能力。哪怕是语言修辞、思维逻辑等这类语文知识,也是在“读”中积累和运用的。最近这几年,我特别看重学生的“读”,读名著,读自选美文,读文学期刊,读优秀作文。宁可让学生少做语文作业,也要让学生多读书。多读书比多做作业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最后,作文应立意于涵养学生的高尚灵魂。作文,反映的是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展现的是学生的语言运用功底。但这些仅是学生写作的附加目的,作文的核心价值应该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和灵魂,来实现心灵的自我对话和调适,来达到灵魂的自我反省和修复。每一次作文,都是学生的一次心灵表露、心灵拷问、心灵修复。无论承认还是不承认,作文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灵魂净化的功能是不容抹杀的。这就是许多文学大家写到动情处写不下去的原因,也是有的学生写作文把自己写哭的原因。因此,我的课堂常有这样的题目:《我的——年》,让学生真情回顾一年的学习和生活;《我的——》,让学生采访自己的一位亲人,写报告文学或者长篇通讯;《熟悉的陌生人》,让学生写留给自己深刻印象的陌生人。当我们把作文的功能不限定在考试分数上时,作文课就有了生机与活力。

再过几年,我就要离开自己心爱的讲台了,但愿到那时,我的作文教学能柳暗花明。我的困惑很多,曾发表在《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上的几篇文章就是明证。作文的“寒山”似乎离我还有很远的路,登上“寒山”的石径歪歪斜斜,走的人不多。我一直在这条石径上,慢慢走着……

(重庆市涪陵区第十四中学;408000)

猜你喜欢

作文课作文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马老师上作文课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作文课
Thc Composition Class作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