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2015-12-16朱克朋汪五一
朱克朋,汪五一
(安徽工业大学 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国际商务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朱克朋,汪五一
(安徽工业大学 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国际商务是一门新兴的本科专业,其课程体系的构建还不够成熟,具体表现为课程安排过多、地区商务课程缺乏和各类课程比例不当三个方面。我国相关院校可借鉴美国大学国际商务专业课程的设置,适当压缩课程总数、增开地区商务课程,并对各类课程进行合理搭配,建立既体现专业特色又有利于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
国际商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
随着商务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逐渐意识到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础上再开设国际商务专业的必要。在2012年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国际商务专业正式进入基本专业目录。目前,在设置国际商务本科专业的各高等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开阔的视野,扎实的国际商务知识,能较熟练地开展商务活动的高层次人才。然而,作为一门新兴的、与国际接轨的本科专业,其课程体系的构建还不成熟。本文将对我国高校国际商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分析,探讨目前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议。
一、课程体系构建的现状
如同其他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目前国际商务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也由四部分组成:公共基础课、学科共同课、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
(一)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是各专业学生共同必修的课程,每个学校可能因学校性质、类别以及办学理念不同而存在一些差异,但总体上可包括这些模块:思想政治系列课程、数学基础、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和体育课。有些院校的基础课,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还包括了大学语文。中国大陆高校国际商务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一般都是必修课,选修课程较少。但有一些学校在公共基础课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如山东大学,公共基础课程叫做通识教育课程。山东大学的本科生必须在国学修养类、创新创业类、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类、艺术审美类、人文学科类通识教育课程中各修2个学分,并在通识教育选修课中选修6个学分。
(二)学科共同课
学科共同课是国际商务专业所属学科共同的基础课程。因高校类别和专业设置不同,学科共同课的设置有一定差别,在财经类高校里,经管类专业比较齐全,因此学科共同课程数量相对较多,而工科类院校,经管类专业较少,因此学科共同课程数量也相对较少。学科共同课设置差别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设立国际商务专业的学院不同,在有的高校里,国际商务专业设在经济学院,而在另一些高校里,国际商务专业设在管理学院,有的甚至在外国语学院,因此在学科共同课上,有的高校偏向经济类,而有的高校偏向管理类。2012年教育部明确了国际商务专业属管理类,因此目前大多数高校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科共同课都体现了管理类的特点,除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之外,基本上为管理类课程。
(三)专业课
资料来源:由安徽工业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山东大学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整理。
专业课是体现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也是国际商务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体现本专业特色的一些课程,它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因国际商务专业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近,一些同时设立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的院校把一些国际商务的专业课列做了学科共同课,因为这些课程无论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还是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经笔者重新整理,表1给出了部分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四)实践教学环节
在实践教学环节,大多数院校都要求必须有军训、认知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其中部分院校在教学实践环节比较注重模拟训练,开设了一些模拟训练课程,如安徽工业大学的实践环节包括国际贸易实务仿真模拟和应试模拟训练,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还开设了电子商务综合模拟、商务英语应用能力自主训练、国际商务模拟训练项目等课程。
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国际商务作为一门新兴的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课程安排过多、地区商务课程缺乏和各类课程比例不当三个方面。
(一)课程总数安排过多
目前,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安排明显过多,几乎所有的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课程都要学习,除此之外,还要学习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以至于学生负担过重。以安徽工业大学为例,国际商务专业必须至少修完192个学分才能拿到学位。据笔者观察,除周末外,学生几乎每天都有2-3门课程,从而导致学生不能预习复习,更没有时间在课外进行广泛阅读。其他院校的课程安排也比较多,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专业本科生需要修满178个学分才能拿到学位。而在美国大学中,国际商务专业本科生只用修满120个学分就能拿到学位。表2给出了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库克商学院国际商务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
(二)地区商务课程比较缺乏
地区文化差异和商务环境对国际商务活动有重要影响,具有“文化悟性”是从事国际商务的人士的一个基本素质,而“文化悟性”的培养需要相应的地区商务课程的支撑。美国大学的国际商务专业比较重视学生对其他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商务环境的认知。以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库克商学院的国际商务本科专业为例,国际商务的10门专业课中有3门是地区商务课程,分别是拉美商务、亚洲商务和中东商务。而10门专业课当中的世界商务的地缘政治学和国际商务的文化差异也涉及到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商务环境,国外学习经历课程更是让学生对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商务环境有直接的切身体会。对比中国大陆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地区商务课程非常少。以山东大学为例,在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里,找不到地区商务课程,甚至没有“跨文化管理”或“跨文化沟通”的课程。
资料来源: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库克商学院网站(http://business.slu.edu)。
(三)各类课程比例不当
目前,我国大陆高校的国际商务本科专业课程比较偏重于国际商务技能和技巧的课程。比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体学习外贸业务的术语、流程和操作;再如进出口单证实务、国际结算等课程都是教你怎么做的,这些课程非常类似于职业性教育。而对于一个本科生来说,职业性教育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对技能和技巧课程的偏重显得有些舍本逐末。观察一下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库克商学院国际商务本科专业的课程,几乎没有一门课是教具体的操作技巧和技能的。美国大学主要是教会一个思想、考虑问题的方法及分析问题的工具,并不是要教你学会比如说外汇交易结算等具体技能。
三、完善课程体系设置的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大陆高校国际商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笔者试着提出一些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议。课程体系设置的总体原则是既要体现专业特色,又要重视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一)适当压缩课程总数
课程总数多并不等于学到的知识多,对课程总数进行压缩,不仅能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能让学生集中精力完成符合自身需要的课程。第一,在公共基础课中,除必要的数学、英语和国家统一要求的四门政治思想理论课外,尽量减少其他公共课程或改为公共选修课程;第二,在专业课中,适当压缩和减少国际贸易实务等操作技巧课程。目前,几乎所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务课,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以至于学生误认为国际商务就是国际贸易实务。这种做法既没有体现国际商务专业的特色,不能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区分,也没有把国际商务的本科层次和专科层次的教学区分开来。国际商务本科专业是培养高层次人才,而不是如专科层次那样培养熟悉业务的操作员。
(二)增开地区商务课程
在压缩课程总数的同时,又要增开一些国际商务课程,特别是地区商务课程。国际商务本科专业要培养较熟练地开展商务活动的高层次人才,必须开阔学生的视野,熟悉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以及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目前国内高校开设的国际商务的技巧课程比较多,但一个国际商务人士如果缺乏对地区文化和环境的认知,这些技巧也就失去了支撑。可以借鉴美国大学的经验,增开地区商务课程,如中东商务、非洲商务、欧洲商务、美国商务、拉美商务等课程供学生选修。对于中国大陆的一些高校来说,由于办学条件不够,把所有地区的商务课程开设起来不现实,这时可选择学生毕业后较可能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地区设置针对该地区的国际商务课程,如美国商务。
(三)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个优秀的国际商务人才所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是综合素质。优秀的国际商务人才既要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有一定的了解,又要熟悉地区文化的差异和当地的政治、经济、法律环境,还要拥有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技巧。目前中国大陆高校偏重于技巧的训练,不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难以造就优秀的国际商务人才。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在公共基础课方面,推进通识教育,以使学生对不同的学科都有所认识;其次,在专业课方面,开设地区人文地理环境相关课程,以使学生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最后,规定学生在全校范围内跨专业选择课程,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1]钱颖一.美国大学的经济学教育[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2):54-60.
[2]夏励嘉.本科国际商务专业特色探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0):91-94.
[3]吴建功,周庭芳.西方国家国际商务专业与课程体系探讨[J].当代经济,2012(2):上91-96.
[4]万红先,黄玉霞,戴翔.国际商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探讨[J].文教资料,2010(10):198-200.
(责任编辑 雷金火)
Explo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ZHU Ke-peng, WANG Wu-yi
(School of Business, AHUT, Ma’anshan 243002, Anhui, China)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s a popular undergraduate major in universities, while its curriculum system is being completed, which is reflected in three aspects: too much credit hour, ignoring regional business and inappropriate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kinds of courses. Relate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can draw lesso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urriculum setting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 designing a perfect curriculum system which embodies major characteristics and also favors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undergraduate major; curriculum
2014-09-15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2jyxm194)。
朱克朋(1982-),男,安徽望江人,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讲师,博士。
G642.3
A
1671-9247(2015)02-008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