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分组活动教学模式探索

2015-12-16陈华华董洁珍

关键词:组员分组理论

陈华华,董洁珍

(广东药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分组活动教学模式探索

陈华华,董洁珍

(广东药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在课堂上开展分组学习活动,能缓解学生学习的“焦虑感”,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分组活动既尊重个人的学习能力,又强调团队的合作精神。教师可根据实际用新闻报道、故事表演等方式进行分组活动,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分组活动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引入分组活动,可以较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者,而学生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换为主动的创造者和参与者。通过分组学习活动,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得到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感”有所缓解,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充分发挥,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分组活动既尊重学生的个体能力,又强调团队合作精神,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方法。

一、理论基础

分组活动也被称作分组合作学习。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Slavin,R.E.)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1]还有学者指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2]总的来说,合作学习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的内容:以活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社会互赖理论。[3]这一理论源于20世纪初期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考夫卡(Kafka,K.),20世纪20~40年代,考夫卡的同事勒温(Lewia,K.)和勒温的弟子道奇(Deutsch,M.)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20世纪70年代,道奇的学生戴卫·约翰逊(Johnson,D.W.)和他的兄弟荣·约翰逊(Johnson,R.T.)一起,将这一理论进行了统整与拓展,形成了社会互赖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积极互赖(合作)产生积极互动,团队成员相互鼓励和促进学习上的努力;消极互赖(竞争)产生对抗性互动,团队成员相互阻碍彼此学习上的努力;在缺乏互赖的情况下,个体间缺少互动,个人都是独立作业而不受影响。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团队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相互团结和依靠为个人提供动力。合作学习的过程令团队成员互勉,愿意做任何促使小组成功的事;互动,力求使小组成功;互爱,因为人都喜欢别人帮助自己达到目的。[4]另外,合作学习理论基础还有选择理论、发展理论、动机理论、接触理论、凝聚力理论、认知精制理论、教学工学理论等。这些理论观点之间彼此存在互补性,共同构成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二、分组学习活动的教学实践

(一)呈现(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的中文释义为“展示,呈现,介绍”。Presentation不仅是大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很常见的一种形式,而且广泛应用于公司企业和部门活动,如产品的展示与推介,事件的陈述与报告,开会研讨,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大学期间掌握一些做Presentation的技能,这无论对于他们现在的学业还是将来的职场都是大有裨益的。Presentation的内容和形式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约定安排,可以是由小组成员任意选择一个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者由教师指定一个任务让他们共同完成。为了更贴近教材,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笔者更倾向于把教材每个单元的内容作为一个话题,然后对全班进行相应分组,让各小组分别从中选择不同的话题,再具体地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小组成员按照教师授课的进度在课前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PPT等形式来展示成果,并且要求他们在PPT上注明成员间各自的分工,如搜集员、制作员、校对员、发言人等。在学生选好题目着手准备前,教师应该向每个小组就他们选择的单元内容做一些简单的介绍,一些比较难理解的标题更应该解释清楚,确保小组成员在真正理解话题含义的基础上顺利开展工作。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册第七单元的标题是“Does money talk?”很多同学把它理解成“金钱能说话吗?”明显词不达意,正确的含义应该是“金钱是万能的吗?”又如,第四册第五单元“Distant pastures are always greener.”直译是“远处的草地更绿一些”,显然让人费解。其实这是个关于职场跳槽的话题,所以意译为“这山望着那山高”更合适一些。因为一个话题一般都比较广泛,怎样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从众多小组中脱颖而出,需要组员一起坐下来深入探讨,畅所欲言,集思广益,然后再整理思路,构建框架,搜寻素材,设计PPT。按照要求,发言人应该用英文来向大家介绍展示,文字内容也应以英文为主,较难的词汇或句子可以有对应的中文翻译。为了使表述正确无误,每组事先把完成的文字部分给教师检查校对修改。在上台展示之前,组员也需坐下来一起排练,互相交流以求完善。由于是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这种形式通常能有较好的展示效果。

(二)新闻报道(News Report)

英语新闻内容丰富新颖,题材五花八门,反映了当下国内外最热门的话题,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广泛性。为了让学生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可以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各小组关注最近发生的国内外时事新闻,并且从中任意选择一两条新闻制作成PPT的形式来进行报道。时事新闻覆盖面广、选择性大,每个小组通过讨论,统一意见,按照各组的兴趣来选择新闻素材,制作分享,这种主动性、灵活性本身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了确保小组的新闻报道正确地道,教师可以事先向学生推荐权威的国内外英文网站或报刊,例如China Daily,CCTV-9,BBC等。为了让新闻内容更易于理解,各组按要求在报道新闻之前先把涉及到的一些新词难词罗列出来并且标上英文音标和中文意思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制作出来的英语新闻基本都有生动形象的图片和相应的英文视频,有些甚至还有中英对照字幕,这种形式的学习和分享很容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有些组员更是匠心独运,他们不止满足于简单的新闻报道,在新闻内容中还融入自己的观点看法、建议呼吁等。各组学生兴趣不同,选择也不同,从政治、体育、民生到电影、音乐、文学、娱乐等等,分享的新闻涉及面广,时效性强。学生通过这些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新闻学到很多实用热门的单词,学生的词汇量在无形中逐渐得到拓充。每周从news report中,学生既能知道国内外最新的资讯,又能从中学到不少新词热词,在拓宽视野的同时也增加了词汇量。

(三)课文表演或讲解

有些课文故事性、趣味性强,特别适合全班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六单元“A Valentine Story”讲的是一个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孩给她素未谋面却互有好感的男笔友设计了一次考验的爱情故事。又如,第二册第三单元“Father Knows Better”讲的是一个以孩子们为傲的父亲,做了很多自以为是的事情,结果却是弄巧成拙,令孩子们烦恼不已、哭笑不得的故事。这两篇课文涉及多个人物和场景,内容大部分为对话和描述,很适合全班学生分组表演。

在表演之前,教师要提前把任务安排下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和排练。教师按照故事不同场景对全班进行分组,然后各组成员推荐一两名小组长负责与教师沟通。每组的角色扮演由组员们自行讨论安排,表演的内容应与课文保持一致,但具体的对话、形式、演绎可以有适当的发挥。从之前开展的情况来看,学生表演欲望强烈,对角色扮演这样的课堂活动有浓厚的兴趣和热情。组员间分工明确,合作愉快,配合默契,表演到位,课堂效果很好。每组基本上都能够按照要求制作PPT进行场景内容介绍,有些甚至还加入相应的图片、音乐和道具,令表演更加生动逼真,更有感染力。有些组更是发挥了组员们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原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改编。例如,在“A Valentine Story”这一课文中,原文最后一幕是中年妇女告诉年轻小伙实情,并让他前往餐厅寻找等待的姑娘。而有一组的表演在结尾处增加了“通过考验的小伙和倾慕的女孩终于在餐厅见面”这一场景,令故事发展得更加合情合理,情节更加丰富圆满。

有些课文内容简单有趣,长度适中,适合全班当场分组开展课堂活动。例如,第二册第四单元“A virtual life” (虚拟世界的生活),课文只有13段,可以把全班分成13组,每组负责课文的一段,自行对课文进行讲解翻译。组员们围坐在一起,探讨负责的段落内容,通过分工合作完成课文的朗读、翻译及语言点讲解等。在每组讲解各自段落的过程中,其他学生须专心听讲,认真思考,在每一段讲解结束后可提出问题或指出错漏,让对应的组员回答解释,最后教师再进行点评总结或纠正补充。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课文的难点、重点印象更加深刻,对课文内容也能够理解得更全面深入。通过开展这样的分组活动,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四)课堂练习

由于每个教师基本都担任多个班级的英语教学,而每个班的人数又较多,一个教师的时间精力有限,很难做到每次课堂上练习都能全部批改检查。这时教师可以把一些比较简单、操作性强的练习交由学生自行完成并检查。例如每个单元可以挑些课文的重点单词或段落进行听写或背诵。这两种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作文和口语水平,是行之有效的练习方式。把全班以宿舍作为单位分组,同宿舍的成员即为一组,一般是3~4人。宿舍长可以先充当组长,之后组长由组员轮流充当。教师仔细批改组长的课堂练习,登记其分数并指出其中的错漏。再由组长去检查各组员的作业并登记反馈,然后教师在课堂上抽取检查一些学生的完成情况。通过这种分组的方式来检查完成练习,提高了教与学的成果和效率,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及合作。而通过轮流当组长检查作业,增强了学生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感,激发了学习主动性和责任心。

三、结语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开展分组学习活动,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交互、教学互动和学习互动,一方面锻炼了学生个体的语言交际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降低学生英语学习的“焦虑感”,另一方面,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能动性、团队合作互助精神也有积极促进作用。

[1]Slavin R E.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student achievement[M] //R E. Slavin.SchoolandClassroomOrganization. Hillsdale, NJ: Erlbaum, 1988: 315-342.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3:5.

[3]袁涛. 论合作学习策略[J]. 济南大学学报,2003, 13(2):74-77.

[4]王坦.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J]. 课程教材教法,2005, 25(1):30-35.

(责任编辑 文双全)

An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Group Work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CHEN Hua-hua, DONG Jie-zhe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Guangdong, China)

Group work in class can relieve students' study anxiety and realize teacher-student role reversal. It is a creative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 which respects students' individual ability and emphasizes the cooperative team spirit. Teachers should organize classroom teaching through the teaching mode of group work by news report and storytelling to promot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effect.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group work

2014-12-12

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项目: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泛在学习”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2014GDB26)

陈华华(1978-),女,广东潮州人,广东药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H319.3

A

1671-9247(2015)02-0074-02

猜你喜欢

组员分组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小组落幕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