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职业化背景下对译者多重角色转换的思考

2015-12-16欣妍妍

关键词:马鞍山译员职业化

欣妍妍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旅游与外语系,安徽 马鞍山 243041)



翻译职业化背景下对译者多重角色转换的思考

欣妍妍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旅游与外语系,安徽 马鞍山 243041)

在翻译职业化形势下,实用翻译已经接替文学翻译成为主流。译者的专业素养、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等无不成为翻译职业化时代的硬性要求。译者不仅要完成本职翻译任务,还要从事相关管理、服务、协调等多角色扮演。译者在多重任务下完成角色转换,必须以保证翻译质量为前提,围绕主要职责展开其它工作,并要及时调整好心态,完成新旧任务间的交替。

翻译职业化;译者;多重角色;转换

随着国际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需要专业的翻译人才。他们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素质,还要具备各种知识的海量储存;不仅要完成译者的本职翻译任务,还要从事相关管理、服务、协调等多角色扮演。在国际翻译职业化形势下,对译者综合素质的要求日趋严苛,译者应提高多任务处理能力,适时做好角色切换和重合,避免角色冲突等。这些能力、素质和操守已成为除了译者语言能力和译文质量外,考量译者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一、翻译职业化的来临

近二三十年,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2009年国际翻译日主题是“合作翻译”(Working Together),庆祝辞里就提到“The days of the fiercely solitary translator working in splendid isolation are numbered”.(译者苦心孤诣、独铸辉煌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1]可见,现今翻译的趋向不再是个人对着文章苦思冥想搞创作,而是利用现代科技,如网络、技术软件等,或是团队协作共同完成翻译任务。翻译的最终目的不再是留人观赏,而是高效、实用地运用到各种场合中去,如会议、广告、商务谈判等。2012年国际翻译日主题是“翻译即跨文化交际”(Translation a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愈发呼唤了翻译职业化的到来。它更多强调的是“交际”,是“沟通”,而并不是传统式的文字对等翻译。不可否认的是,达到跨文化之间的有效沟通才是当今翻译的核心价值。

目前,国际翻译职业已经形成,大到联合国会议服务司,小到翻译中介机构,充斥着政府部门和翻译市场。我国翻译学家谢天振教授明确提出“翻译的职业化时代”这个概念。他认为,“我们今天所说的‘翻译的职业化时代’,是针对翻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政治、文化到经济、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中无所不在的活动而言,翻译从业者已经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群体,翻译机构,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中的翻译部门,以及遍布各地的翻译公司、翻译培训单位等等,在当今社会和世界发挥着巨大影响。”[1]

翻译职业化的到来,对译者来说充满了机遇和挑战,需要译者做好服务翻译对象的心理准备,还要扩大知识储备、提高技术能力、遵守职业规范等才能够适应从文学文献翻译到应用型翻译的潮流更迭。

二、翻译职业化对译者的要求

一是专业素质。译员不仅要求具备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转换的基本素质,还要具备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修养。从事翻译行业,语言功底必须过关,语音语调、语法结构、组词用句必须符合标准才可以谈翻译的质量。笔者所谈的专业素质是指翻译基本理论、要求、技巧、译文质量、沟通能力等。译员必须具备这些基本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

在专业素质中,译者的逻辑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在翻译中,经常出现翻译对象的语句不通顺、语言停顿、重复、逻辑性不强、内容松散等,在译文中如果“忠实”原文,则译文质量下降,影响翻译的实用效果。译员的职责是要读懂翻译对象,厘清脉络,提炼原文精髓,交出语言精练、逻辑性强的译文。其中“读懂翻译对象”对译者要求较高。因为翻译内容涉及各类知识,想要“读懂”,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译员需要广泛阅读源语和目的语相关文章,积累知识。如不能做到“广”而“深”,那至少要“广”而“泛”。拥有强大的知识储备,才可以“读懂”,继而灵活运用,达到翻译的基本要求。

二是心理素质。尤其是口译人员,对心理素质的要求极高。在各类场合下,要求口译人员灵活处理各种由自己或他人引起的突发状况,要临危不乱、不怯场,从容地完成翻译任务,这是译员的本职工作和硬性要求。由此可见,不是所有翻译人员都适合口译工作。许多好的笔译译员,有着良好的翻译素质却不能从事口译工作,原因包括心理素质欠佳、口笔译思维方式差异,甚至是身体素质不好等都无法负荷口译的高强度、高密度、高压力的任务。心理素质也取决于译员的专业能力,只有专业过硬,才有自信处理译文。同时,大量的实践锻炼也可造就合格的心理素质。

三是职业道德。要求译员遵从保密原则和遵从“客户”原则。1. 遵从保密原则。商业或政府工作中涉密是常有的。商业秘密、政府内部决议、国际谈判等都需要译员有着良好的职业操守,遵守行业规则,不泄密。翻译市场化的时代,有些译员不会只服务于一家企业或单位,但是切不可把机密、保密性信息外露给他人。缺乏职业道德的译员,即使译文质量再高,也被视为不合格译员。2.遵从“客户”原则。翻译的职业化时代引入了“客户”的概念,不能满足客户要求的翻译,不能达到客户预期目的的翻译,语言文字转换得再好也不能算是成功的翻译。[2]译员要站稳立场,明确服务对象,维护“客户”利益。这就像在市场营销中,销售员只有推销客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客户满意,从而购买其产品。在翻译中,译员选择符合“客户”意愿的用词用句是满足“客户”的最基本要求。在外事交往或商务谈判时,“客户”经常要求译员对原文做一定的修改或增减;或有时“客户”语言素养不高,需要译员将译文质量提高以提升“客户”方形象等,译员都需要满足他们的要求,达到令“客户”满意的效果,才会拥有更多口碑和市场。

三、译者的多重角色及转换

“角色”在社会心理学中定义为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处于一定位置时所执行的职能。在社会学理论里,“角色”被用来解释个体的行为,不仅反映了个人特定身份、地位和行为模式,还包含了社会对某特定身份人的行为期待。[3]人的社会活动性决定了人不可能是单一角色,必定是多重身份的结合。在翻译任务下,可以将各类角色分为翻译角色、职业角色和其他角色。在此过程中,多重任务、角色重合、角色转换等问题也不断引发翻译界的思考。

翻译角色是指译者对源语和目的语进行信息传递。在许多场合下,译者不仅需要完成翻译任务,充当翻译角色,还需要从事与此相关的工作。在此,译员履行的是其工作中的职业角色。关联理论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一种动态的明示——推理活动,一种涉及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的交际行为。[4]语言的使用总是与一定社会条件和社会活动相联系,由于信息传递的目的不同、时空条件不同、对象不同等等原因,译者在担任信息传递员角色的同时还必须承担其他角色才能完成人类复杂的语言交际活动。[5]例如,在外事工作中,译员需要代表单位承担部分对外交流工作,同时译员还需要在除去其职业角色外,充当翻译,为其单位方“译出”。有时甚至要在同一任务下双向翻译,完成“译出”和“译入”的双向交流。两个角色、多重任务的分配和处理对译者来说是压力和挑战。译员要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则须合理分配精力,机动转换角色。译员必须要明确其主要职责,同时,在精力分配和应急方面应服从于主要职责。当两者发生冲突时,以主要职责为先。当翻译角色和职业角色重合时,即职业角色就是完成翻译任务,表面看起来无需进行角色转换,可由于翻译任务不同、对象不同、要求不同,译者即使在同一任务下也面临着各种角色差异。如上文提出的“译入”和“译出”双向交流任务中,译者会受雇方委托,按照雇方利益最大化进行翻译。另外,译者本身有着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当不违反译者自身的价值观时,译者会很好履行其翻译角色或职业角色。如果违反时,译者有时会选择趋从在这两种角色之外的第三种角色——自我角色。笔者在此将其归入其他角色。其他角色因译者的职业差别、场合变化会有所不同。如外事秘书在外事工作中会同时充当翻译、对外发言人、任务组织者、服务人员、联络人员等。这些角色有时是分阶段的,可以逐一完成,有时则同时集中在一人身上,如何处理多任务分配,则需要经验支持、随机应变。

译者在翻译任务中的多重角色决定了角色转换的必然性。译者如何处理角色转换?首先,译者无论角色如何转换,都要抓住译者的核心价值,那就是翻译质量。只有在翻译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译者才有资格处理其它事务,转换其他角色。其次,译者需要确定其主要职责,围绕主要职责展开其它工作。角色必须以主要职责为主,其他角色为辅。再次,译者需要进行心理转换。“角色间冲突”,即因多种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集于一人之身,而在其自身内部产生的冲突。[6]不同角色肩负着不同使命,当任务发生转换时,译员要及时调整好心态,完成新旧任务间的交替,从而不会因为任务纷繁复杂,而忽视或混淆了不同任务下的工作要求和目的。

四、结语

随着翻译职业化的发展,译员应做好专业素养、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的基础准备,在实践适应多重角色的转变,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翻译对象。

[1]谢天振.论翻译的职业化时代[J].东方翻译,2014(2):4-9.

[2]谢天振.从翻译服务到语言服务[J].东方翻译,2013(3):4-8.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39

[4]陶全胜.关联理论翻译观与应用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1-63.

[5]冯曼.译者的多重角色与职业道德规范[J].东方翻译,2014(1):28-32.

[6]全国13所高等院校编写组.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81-82.

(责任编辑 汪继友)

A Thought of Multiple Roles Transi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as a Profession

XIN Yan-yan

(Department of Tourism and Foreign Languages, Ma’anshan Teacher’s College, Ma’anshan, 243041, Anhui, China)

Under the situ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as a profession, practical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has replaced literary translation to be the mainstream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are required with professionalism, psychology, professional ethics, etc. in the era of translation as a profession. They should not only accomplish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but also engage in multi roles activities, such as management, service and coordination. Their multi roles transition within multi-task should be realized with the precondition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quality. They should carry out other jobs they have by considering their main job, and adjust their attitude so as to achieve a smooth transition between any two tasks.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as a profession;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multiple roles; transition

2015-01-05

安徽省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014sjjd032);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4jyxm461);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SK2014A393);企业委托咨询课题(2015qywt01);马鞍山师专校级教研项目(2013xjjyxm15,2014xjjxtd01,2015xjjyxm13);马鞍山师专校级科研项目(2012xjkyxm15,2014xjkyxm02,2014xjkyxm09)

欣妍妍(1981-),女,安徽马鞍山人,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与外语系讲师,硕士。

H059

A

1671-9247(2015)02-0057-02

猜你喜欢

马鞍山译员职业化
整体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职业化探索
中医口译的难点与处理策略探究
口译中的“现场学习”
关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城市转型发展的研究
口译中的“陷阱”
译员扮演何种角色?
马鞍山塑造转型“新马力”
冯玉祥视察马鞍山
加速职业化
风情四季马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