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禅圣水寺

2015-12-16

躬耕 2015年3期
关键词:圣水

◆ 米 豆

问禅圣水寺

◆ 米 豆

蜗居于小城斗室之中,心烦意乱,百无聊赖。

随意翻检案头的一堆书籍杂志,一本极薄的宣传册——《千年禅林圣水寺》,竟让我眼睛为之一亮。其素雅的封面正中,装帧着一幅墨色醇润、笔法工致的中国山水画。凝神观看,但见碧峰屼,巉岩嵬嶷,古木蓊,幽篁翳荟。势成环抱的山坳间,梵宫错落,云房隐现。山脚下,清溪流淌,板桥斜架,一条山阶虚径,蜿蜒通向幽邃画境。远处,群山苍莽,列岫逶迤,青雾缭绕,白云缥缈——这实乃一方玲珑天地、清幽阃域!

审视之,细读之,不知不觉,周身的烦闷燥热竟慢慢退去,而一股股清凉惬意之感却渐渐生出……

圣水禅寺,深藏在淅川县城东南约5公里左右的一列黛色山峦之中,往返便利,亦不耗费时日,我决意去寻幽访古、礼佛问禅。

遥遥望去,这列绵亘达3公里的黛色山峦,犹如一弯极好看的黛眉;而红墙环绕的圣水寺,就是藏在这黛眉间的一颗美丽的朱砂痣了。

站在山前,久久端详圣水寺,我不由与先前看到的宣传册的那幅山水画进行一番比较:眼前的圣水寺,虽省却了图画上的一些艺术虚笔,但增添了几多清幽、雅静和庄重、神秘。记得宣传册上介绍的乾隆五十三年《重修圣水寺碑记》有这般内容:“群峰环拥,一水四包,云暖暖而雾溶溶,幽雅之极矣!真轻锡者所必争,亦闻香者所欲溯。”这里的“群峰”指状若屏风的南山诸峰,尤其指或左护右揽、或屹立背后,把圣水寺深情款款地拥抱在怀的金灯山。而“一水”,即围绕金灯山潺潺流动的淅河。组成淅河的两条澄澈溪流于圣水寺东北500米处交汇,而后柔情缱绻地流过月亮湾,在金灯山脚下,对着圣水寺,颂经般轻吟浅唱、参禅样弯腰弓身了好一阵子,才依依惜别,向前流去……

——看来,此处真是一方天造地设的禅林宝地、兰若胜境!

然而,我惊异地发现,这处自然天成的灵境福地,在山水形势和地理格局上,某些方面却与传统风水大异其趣。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建筑往往对阴阳、向背等因素有严格要求和苛刻标准,讲究“负阴抱阳”,力求“坐北朝南”。可匪夷所思的是,南水群峰环抱而成的金灯山坳,偏偏在南山之北、淅河之南。因而,圣水寺就只能坐南朝北,处于山北水南之所谓“阴”的位置了。除此之外,圣水寺前面的淅河也堪称异乎寻常,竟从东向西流动,与华夏大地上众多著名江河自西向东的流向恰恰相反。

——寺处阴面,水呈反向。依背阴之南山,傍反流之淅河。圣水禅寺,以其特异、神秘和玄妙,更引发了我寻幽问禅的兴致。仰望南山,盘桓淅河,我忽有所悟:把南山当琵琶,以淅河作丝弦,圣水寺,乃一位善于反弹琵琶的佛界圣手?淅河或汩汩、或潺潺、或琤瑽、或叮咚的流水声,就是他弹奏的一曲曲精妙梵乐?我,一个来自红尘的俗人,洗耳恭听,可否能参透其中的佛理、禅机?

萦禅思,过板桥,踩曲径,渐渐步入圣水寺的范畴。

此时的我,恍如走进了北宋郭熙《溪山访友图》或明代戴进《松岩古寺图》的意境之中。在翠峰、幽谷、飞瀑、流泉、巉岩、危崖、虬松、修篁组成的清雅幽致画境里,我成了那个戴笠骑驴、跨溪过桥的韵人高士,还是成了那个身后跟着携琴背箧僮子、正策杖行走在陡峭石阶上的寻隐访友者?

入寺,我抖掉双足的风尘,让脚步在院落、庙宇、殿堂、庭院、廊庑、僧寮、树荫、竹丛中停驻、徜徉、流连;拭去二目的蒙垢,令眼光于绿峦、茂树、飞檐、兽脊、雕梁、画栋、佛像、香炉间聚焦、闪烁、游移;挣脱两耳的翳蔽,使听力自钟声、鼓韵、罄音、梵呗、佛乐、山风、鸟鸣、蝉噪里谛听、淘洗、沉醉……惟此,我才能真正寻圣水寺之幽、问圣水寺之禅吧?

许多名扬海内外的古寺名刹,皆规模宏大、场面铺排、气势恢廓,当属于铁板铜琶、大江东去的豪放派;与之相比,圣水寺是小巧玲珑类、浓缩精华型,应归为红牙拍板、柳岸晓风的婉约派。然而,圣水寺具体而微,细巧精致而不逼仄促,灵秀奇妙而非委琐寒素。况且,它幽僻、幽邃、幽雅,清净、清阒、清逸。清光绪十四年的一方石碑有这样的记述:“……游人至此,别有天地,觉桃花源风景尚在人间也!”——百余年后,置身圣水禅寺,读此,我仍感心有戚戚焉。据称,这位碑记的撰写者曾例授文林郎,乃一举人、候选知县。我想,后世凡来到圣水寺的骚人墨士、云徒霞客,都应是他的知己、知音啊!

依托金灯坳的山形地势,圣水寺的一应大小、主次建筑,高低错落,左右搭配,巧妙布局。放眼而望,虽有些古色古香,但大都系近些年恢复重建。或者是坐落于钟灵毓秀、钟晖凝瑞的金灯山中,或者是受周遭原生态山光水色的映照衬托,这些仿古式的殿宇庙堂,自气质和内蕴上,总是无形散发、氤氲着一种悠悠古意、绵绵古韵。其实,在它们新生的躯体上,却萦系着千年的魂魄——圣水寺,乃一座不折不扣的千年古刹!

据资料记载,圣水寺于唐大中年间由玄奘真传弟子惠智禅师开山住锡。千载之间,历经天灾人祸、兵燹战乱,但毁而又建,灭而再生,废而重兴。也许,世事盛衰,人间沧桑,朝代兴替,都是一种无以掌握或改变的宿命。可是,以弘扬佛法、普度世人为宗旨的莲座金城,居然也会因红尘的困厄劫波而遭受连累,进而,经历轮回之苦——佛门,该不会也有无法摆脱的宿命?

残砖,断瓦,旧础,废基;碎瓷,破陶,老碣,古碑。圣水寺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遗物,或堆积叠压在门前坎坡下,或置放保存于寺内院落里,或矗立珍藏自刹旁碑廊中。而今,从时光深处一路走过来的它们,寂然不动,默然无语,却成了圣水寺悠久岁月和鼎盛时代的见证。

上世纪80年代初,圣水寺遗址尚存留有规格不等的古代碑碣110余通。后来,由于修筑淅川大桥,这些碑碣十之八九都被拉走砌进了桥墩。眼前,郑重其事地陈列在这一古朴、精短碑廊间的4通高大石碑,乃因当时瘗埋掩藏在房基、土层或榛丛之内,才得以幸存下来。失去了千百年厮守的众多同伴,现在,这4通石碑,无疑被奉作了圣水寺弥足珍贵的文物,并构成一处必看必赏的风景,为前来拜佛观光的香客游人所久久流连、品读、叹赏……

肃立碑廊前,我想,整个精短的碑廊犹如一首古典绝句,而竖立在碑廊中的4通石碑,就是这首绝句里4句繁体竖排的诗行,合在一起,便组成一首形式精短凝练、内涵丰富隽永的绝句妙品了——如此非凡之作,惟有李白这样的“绝句圣手”,才能挥笔写就吧?!只凭这首精短的绝句,圣水寺,就足以令人过目难忘啊!

仔细辨读碑文,得知4通石碑分别来自明景泰、天启和清康熙、乾隆年间。其碑面,皆有多处字迹漫漶,可否因为阴刻的笔道之内和纵横的笔划之间,积满充溢着明清的日光、月影、星辉和风声、雨声、雪声?而其碑身上,多少不一、厚薄不均地攀爬着的那些暗绿苔钱或褐黄石濡,可否是500余年时光留下的彩色履痕?

刻勒在石头上的碑记,毋庸置疑,都记载着圣水寺弘法史上的重要片断或章节。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的这通石碑,就重点记述了当年圣水禅林重修落成时的庆典盛况。躬身碑前,从右至左,用手轻轻拂过一竖竖碑文,仿佛徐徐拉开了碑面上的一幅帷幕。但见,金灯山坳中,庆云缭绕,佛光普照;圣水宝刹内,高僧毕至,大德咸集。洛阳白马寺住持正佑、福同观住持果金以及本县香严寺、莲福寺、地藏寺、泰山庙等几十家寺院的住持,悉率众禅师躬逢其盛,亲致祝贺。一时间,法螺声声唱,钟鼓喈喈鸣。檀香袅十里,梵呗传九穹……

大凡古寺名刹,都矗立、环绕、笼罩着多种古树、名贵树甚至稀有树。类似于人们在身上佩戴各种首饰和吉祥物,以起到装扮、庇护作用吧。作为千年禅林的圣水寺,当然也毫不例外。

上世纪中上叶,圣水寺前院观音殿前,就生长屹立着一株高达120余米、需十二三位成年人手挽手才能合抱的古银杏,乃方圆300里名副其实的“银杏树王”(可惜1957年大炼钢铁时被伐)。当年,人们曾用“西坪头(圣水寺东北3华里的一座村庄)歇凉,蛮子营(圣水寺西南10华里的一座村庄)拾叶”的俗语,毫不矜夸地形容它的树冠之大、树干之高。遥想畴昔,直上九霄、气贯长虹的古银杏,应是圣水寺最粗壮高大的旗杆和最引人注目的标志吧?盛夏,金秋,古银杏高超出金灯山巅的庞大繁盛树冠,在风中拂动、摇响,于是,一面或碧绿或金黄的旗帜,便飘飏起来。周围的群山、河流、田野、村墟、牲畜、草木、人们,无不睁大一双眼睛,仰望,惊喜,歆羡……

檀,古紫檀,15株。株株伟岸、劲挺、苍郁(惜乎上世纪中期全部遭砍伐)。在本就不适宜生长紫檀树的中原,圣水寺竟奇迹般葳蕤着这种稀有名贵的南国树种,且一连15株——是受此地灵山秀水的孕育、钟爱?还是托观世音菩萨的点化、福佑?从前,佛寺有一个很诗意的雅称——“檀林”。一处檀树成林的地方,大约是卜筑寺院最恰当的处所吧?或者,一座香火鼎盛的山寺,最应该由一片檀树的林子来拱卫、环抱?紫檀树的树干、树皮、枝条甚至叶子,都是制作檀香的最佳天然材料,难怪历史上的圣水寺,终年紫烟缭绕,异香远扬。其实,圣水寺前院边的那座嵯峨山崖,恰似一张天赐供桌;而15株沿着山崖挺立的茂盛古紫檀树,正是插在供案上的15炷巨型高香——无论春夏秋冬、风雨晨昏都绿烟袅袅的巨型高香啊!

遍寻圣水寺,当年的名贵树、珍稀树,而今只剩纸叶树和山榆树了。

纸叶树,久闻芳名的一种神秘奇异之树。今天,幸而在圣水寺亲睹丰容靓姿,是机缘,更是福分!仔细打量眼前的这株高达两丈许的纸叶树,只见它树干挺直、树皮灰白、树冠硕大,阔如巴掌的叶子间,隐现着一串串极似初生柿子模样的翠绿果子。听说用细枝条在上面写字,片刻,光洁润滑的碧绿叶子上,就会清晰显现浅红色的字迹,奇妙无比。我采下一片叶子试了试,果然如此。纸叶树,着实名不虚传!

在词典中,“叶”有4个义项,其中之一同“页”。而最初的“纸页”就写作“纸叶”。如果从现在起,人们回归本源,把书页、纸页的“页”都写作“叶”,那该多么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啊!我猜测,古人创造词汇时,把纸张称作“纸叶”,最初大概就是从这种神奇绝妙的树叶得到的灵感吧?——这样想来,今后捧读的书,就好像由纸叶树的一片片碧绿叶子装帧而成;而我于一张张稿笺上行文,就犹如在一片片脉络清晰、汁液充盈、翠色欲流的树叶上写作了——葱绿的叶子,胭红的文字,悦目而且赏心,这才是真正的“美文”啊!

古时,在梵宇禅林,许多佛学渊博的禅师,同时也是才情别具的诗僧。他们云深养心,泉清洗砚,德高而名重。因而,来自山外俗世的文人雅士,往往喜欢与之交游,并经常在一起切磋诗艺,互作唱酬——千百年的圣水古刹,理应也有许多风雅故事吧。试想,仲春某日,天气晴和,暖风轻拂。亭亭如盖的纸叶树下,一器宇非凡的老僧与一风流儒雅的士子正围几清谈,诗意与彩蝶齐飞,茗茶同山花共芳。谈兴正浓处,诗情方酣时,他们或吟诗、或作联,并随手摘下身边或头顶的一片片树叶,用细小的松枝,在上面从容挥写——一首首妙诗、一副副佳联,便在散溢着清馨的树叶上发表、诞生了……

在寺内,我饶有兴致地读了两首古诗。其一为明代诗人李衮所作的《圣水寺》:“沓嶂簇霄间,灵泉下碧湾。我来共君望,秋雨偏空山。丹水行可讯,白崖高莫攀。坐思生羽翼,缥缈出人寰。”其二为明代一位自称天泽叟的人所作的七律:“古寺倾颓岁月深,秦川衲子造禅林。培松引路招云影,种竹依轩锁月阴。坐石谈经闻鹤唳,临池洗钵听龙吟。僧弥能守天君德,不受尘埃半点侵。”我忖度,当初,这两首诗,可应题写在纸叶树的绿叶之上?

伫立纸叶树下,手捧三五片绿叶,我仿佛也成了多情而浪漫的诗人。我痴痴地想:假如我题诗其上,能否引得某位禅师或诗家的唱和,进而赢取众多信士游人的共鸣、激赏?倘蒙抬爱,我祈愿,我的诗篇,能伴着纸叶树叶子的清芬,永生,流芳……

“阡眠起杂树,檀栾荫修竹。”借用南朝诗人谢朓这句诗描绘圣水寺的树木植被,实在准确、恰切。圣水寺不仅环绕着名木繁多的杂树,还丛生着苍翠茂盛的修竹。

在我有限的游历中,凡到过的古寺梵刹,无不有一座秀美的竹园。竹,我一向认为极具民间性;出乎意料的是,它竟也成了梵家不可或缺的一道美丽且神圣的风景——一种植物,能同时赢得人世和佛界的青睐,自有其奇异神秘之处吧?古人用檀树和栾树来指代或形容竹,是否勘破、参透了其中的某些秘密或玄机?生在民间,为帮人们讨得“竹报平安”的口彩;而长在寺院,凭自己终岁的绿、满身的洁,以助佛的弟子们隔离红尘、滤除喧嚣、清净六根,进而专心致志地参禅、意无旁骛地修炼?

看来,水帘洞,不只虚幻存在于《西游记》里的花果山,更真实呈现在淅川如画风光中的圣水寺!水帘,水质的帘子,纯粹、洁净;水帘,水织的帘子,晶莹、明澈——悬挂这样一条帘子,洞中乾坤,自会天朗气清;禅里世界,当然尘埃不侵!

语音不同的鸟鸣,自山崖、茂林、幽竹中一声声传来,或婉转、或流丽,或清脆、或华滋。佛地的鸟唱,听起来更加入耳入心、契情契理,许是增添、融进了尘世所没有的禅趣禅味、禅思禅义?“客坐苔纹滑,僧眠樾荫清。”脚踩湿漉漉的经年青苔、头顶绿莹莹的重叠林荫,更兼耳边鸟音的洗礼、身旁水帘的润泽,居于酷暑小城的那种满身燥热,顿时一扫而光;而一颗浮躁摇曳的尘心,也变得出奇的安谧、宁静……

在观音殿旁,一小沙弥笑容可掬,对我拱手相迎:“回来啦?!”多么亲切的一句话!从我的面容、神情、举止上,小沙弥大概作出了推断,把我当作一名“回”寺院进香礼佛的居士了——一个有善心、具慧根、秉佛性的人,就是与佛最有缘分的人啊!

参禅已毕,我独自幽坐在寺院幽致的一隅,沉浸于幽思之中——

“幽”,一个以“山”为主体的会意字。看来真是欲“幽”必有“山”,无“山”不成“幽”!而此时,我坐在山蝇、坐在幽静的山寺之中,就坐成“幽”中的一“、”了。“幽”中的“幺”,其义为小;而“幺”中的“丶”,则更是小小的一“丶”。那么,我甘愿作“幽”中的这一小“丶”——不论是左“幺”中的一小“丶”,还是右“幺”中的一小“丶”。

问禅,坐禅,参禅。一个“禅”字,吸引了古今中外多少梵门弟子、尘世香客。一个“禅”字,又多么宏富、博大、精深。但是,我宁愿抛开词典上的释义,从禅右边的“单”入手,将其理解为“简单”、“单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复杂、纷纭、浩繁,又总是充满恩怨、矛盾、争斗。而简单、单纯地看待世界、对待人生,也许,就是“禅”、就是佛的本义吧!

厕身于滚滚红尘,奔波在碌碌俗世,我,一个孤独的寒士、一介无助的布衣,弱小,单薄,卑微,如同微不足道的一棵小草、犹若无关紧要的一“丶”土屑。然而,这棵小草,却是生长在幽静山林中的小草,洁净、清雅;这“丶”土屑,却属坚守于幽深山野里的土屑,简单、纯粹……

天下名寺,大都流布着美丽的故事或神奇的传说。而这些美丽的故事或神奇的传说,又总是为寺院禅刹涂抹上神秘的色彩、笼罩着奇异的光环。或许,这些故事或传说,也是佛寺周身焕发、闪耀的一种佛光吧——一种必须用虔诚的双耳来倾听的佛光?!

圣水寺,之所以得名,是因与南海观世音菩萨有着一段渊缘。唐太宗时,玄奘和尚奉命去西天取经。观世音菩萨亲自参加朝廷特意为玄奘和尚举行的西游典礼。事后,腾云返回南海,途中行到淅川金灯山,看到此处祥光缭绕,瑞气蒸腾,气象非凡。于是,按落云头,详看究竟。但见满目苍松古柏、翠竹紫檀,更兼百花争艳、千鸟齐鸣,鹿饮河畔、鹤翔山巅。好一个福天洞地!叹羡之余,遂用杨柳枝从玉净瓶中蘸了两滴甘露洒向山坳处。顷刻间,山坳里涌出了两眼清澈甘醇的泉水。自此,金灯山间,经年玉泉喷涌、银瀑飞流。最奇妙的是人们饮用了这里的泉水后,能接福纳祥、祛病强身、驻颜增寿。究其原因,这泉水乃由观世音菩萨手中玉净瓶里的甘露化成。因而,人们都把它尊奉为“圣水”。美名传颂的圣水,使周围远近群众纷至沓来——争睹圣泉丰姿,畅饮圣水乳液。到了唐宣宗时期,玄奘真传弟子惠智于圣水乳泉旁卜筑寺庙,并命名曰“圣水寺”。千百年来,寺院虽历经板荡,兴兴衰衰,荣荣枯枯,但总与圣水二泉相伴相随、不离不弃!圣水禅院的绵延与圣水二泉之间,可存在一种神奇、隐秘的关联?——圣水不竭,香火不灭;圣水长流,香火永驻!

圣水二泉,上泉称阳泉,下泉唤阴泉,合在一起又叫青龙泉——受观世音菩萨特别指使,由一条青龙在此忠实守护的泉?站在灵妙神异的两眼泉水旁,我仿佛看到圣容端丽、慈眉善目的观世音菩萨,正手持净瓶、脚踩莲座,用温润的目光爱怜地看着我。于是,我舀取一瓢清澈的圣水,徐徐饮下。立时,甘甜醇美、熨贴舒爽的感觉便浸润到全身每一个细胞——从此,我就是受到观世音菩萨荫庇福泽的人了。

将圣水寺深情拥揽入怀的金灯山,其取名,亦颇有来历。自古至今,每月大抵有三五个夜晚,万籁俱寂之时,从圣水寺后的山林中,就会升起一只金光闪闪的灯盏。然后,好像被谁的无形之手提着似的,于山坳之间、寺院上空,飘忽,游移,升沉——似在刻意照亮圣水宝刹,又似在用心寻找什么东西,还似在尽情为某人某物指引路径。大约半个时辰后,又神秘消逝于密林丛莽之中。后来,人们就把环抱圣水寺的山叫“金灯山”了。据说,金灯山里的这只金灯是一件价值连城的稀世宝物。历史上,一批又一批觊觎金灯的利欲熏心之徒,千方百计想得到它。多少个夜晚,窃贼们潜伏、株守于山下,静待金灯出现。可当他们还未涉过淅河,金灯就有预感似的神秘熄灯藏身、隐光潜形了。

佛教中,称佛法能像明灯一样照亮世界、指引迷途。因而,传授佛法便有了一个颇具诗意的比喻——传灯。灯,一个多么容易引人产生丰富联想的意象啊!而一盏光彩熠熠的金灯,就是观世音菩萨或佛陀的灯吧?静谧之夜,金灯高悬,照亮圣水寺的山门、禅院、楼阁、殿堂、碑廊、佛窟、瀑帘、圣泉、山林、竹园,有多少佛门弟子,仰望,跪拜,诵经,祈祷……于是,宏大深博的佛法,便随着一道道金光,照临、传授到他们的胸怀间、心坎上……

今夜,倘若留宿圣水寺,我是否有缘、有幸一睹金灯圣颜、一沐金灯圣辉?迷恋笔、汉字、方格稿笺的我,热切企盼有一盏金灯——智慧金灯、文学金灯,如佛法一般,照耀我心灵的原野,指点我写作的关津……

弥勒殿前,我顺着佛的坐向久久地站着。我无法猜度坦胸露腹、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心中所思所想,但我此时的视角一定与他相一致。自佛地禅境,以俯视的姿态看尘世人间,于我,尚属人生首次,感觉竟是如此新奇、陌生——

山下,河床里,湝湝淅水绕了一个偌大的弯道,然后才环着金灯山依依而去。此岸,属梵界;彼岸,乃人寰。用一条清澄的河流作分界线,把梵界与人寰明确分隔,其中,有着怎样的深意?

淅河以北,大片肥沃的田畴里,玉米、芝麻、棉花、高粱、红薯、花生、蔬果等,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侧耳细听,我仿佛能感知到它们拔节的民间韵律和拖秧的通俗节拍。自人类耕耘稼穑始,这片畎亩之上,不知种植了多少季庄稼、收获了多少茬五谷。而正是这些庄稼、五谷才组成、化育了生生不息的人间烟火啊!一声声悠长的鸡鸣、一阵阵短促的犬吠,将我的目光牵向被杨、榆、槐、椿、楝、枸等形貌质朴的树木所荫翳的一座村庄。我无力窥见每一户人家的家世、家境与家运,因而更无法读出这座村庄的表情和内心。但我知道,古往今来,它一定发生过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经受了几多盛衰沉浮的命运……村庄和田园的背后,是一条新修的公路和一个正雄心勃勃扩展着的庞大工业园区。再往远处,就是那座日益现代化的城市——在那里,物欲伴着城市一起增肥长高,喧嚣挟着尘氛一同激荡蒸腾……

圣水寺桥东北,一泓碧水汇成一弯巨形月牙,人称“月亮湾”。月弦之外,淅河岸畔,柔柳袅娜,绿草芊绵。一群雪白的羊正静静地俯食青草。旁边,一少女手持羊鞭,正忘情地唱着一支动听的歌——一支唱给谁的入心入肺的情歌?她,放牧羊,也放牧一种闲适、雅致的心境,更放牧一份清纯、美好的情愫。月亮湾——碧水,青草,柳影,月光,那是一个产生童谣、民歌和爱情的地方吧?

“喳喳喳,喳喳喳。”三两只喜鹊于淅河彼岸村庄的树巅上兴高采烈地叫着,继而,又在水湄、草地、田间飞来飞去。但它们一直没有越过淅河飞向金灯山、圣水寺。喜鹊,一种伴随人类生活在尘世的鸟?固守民间,专为人类报喜,可是它天赐神授的专属职责?

一群仙鹤载着我的目光,在金灯山坳、圣水寺周边翩然飞翔,间或栖息向淅河清流之中、芳沚之上,戏水,觅食,思索,仪态高雅、风姿卓绝。仙鹤——佛寺的家鸟、佛的信使?为佛寺增添活力、瑞气和吉运?奉佛的指使传达某种神秘的重要音讯?

我,一个居住、生活于茫茫尘寰的凡夫俗子,一个存善心、具佛性的禅门信士,定然会得到喜鹊和仙鹤的共同眷顾、护佑吧?!那么,就让喜鹊衔来喜庆、吉祥,就由仙鹤舞出福祉、恩典——给我,给一切善良的芸芸众生……

猜你喜欢

圣水
圣水镇的“乡村管家”——大事小事都管、难事杂事齐抓
GIS在风景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以威海市圣水观风景区为例
天 水
都柳江——穿行在神山圣水之间
对圣水大桥结构病害诊断的探讨
圣水中的洗礼
圣水河,别样的生命和感动
英主教禁用圣水防甲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