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四有”好老师标准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2015-12-16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好老师四有高校

魏 魏

(皖南医学院 人事处,安徽 芜湖 241002)



围绕“四有”好老师标准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魏魏

(皖南医学院 人事处,安徽 芜湖241002)

摘要: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教师担负着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目标要求,引导广大教师牢记育人使命,勇挑历史重任,积极建设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队伍.

关键词:“四有”标准;高校;好老师

大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而高校教师是这支梦之队的“筑梦人”和“引路人”,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使命崇高、责任重大.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仅决定着高校建设发展的质量效益,更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希望和未来.习总书记在庆祝第30个教师节发表的《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重要讲话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同时,习总书记进一步明确指出,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1].这“四有”好老师标准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应当作为每一名高校教师的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只有把“四有”标准灌注到教师队伍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确保高校教师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

1培树理想信念,强化高校教师使命担当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2].古往今来,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职责,尤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担当着积极传播中国梦、悉心培养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只有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引导高校教师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播种未来.习总书记指出: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一个精神上“缺钙”的老师,是不可能担负得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的.当前部分高校存有“重专业、轻政治”、“重学生教育、轻老师学习”的思想误区,使教师本身很少受教育,政治理论学习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对社会主义信念信心不足,对意识形态斗争警觉警惕不够,对社会问题认识认知不全,造成政治意识淡薄、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念滑坡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对此,高校必须要将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摆上重要位置,使教育者首先接受教育.

(1)在强化理论学习中固本培元.政治上的清醒、理想信念的坚定,首先来自理论上的成熟.高校要充分利用政治学习或组织生活时机,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把握蕴含其中的科学立场、观点、方法,掌握强大的思想武器;及时学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认真学习了解国史党史,自觉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重点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做好老师的重要论述,全面领会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深刻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教师所担负的重要使命,自觉把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转化为自我行动,内化为自我认识,积极传播正面声音,凝聚正能量.

(2)在廓清思想迷雾中校正价值观.我国社会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收入分配、环境污染、就业社保、物价上涨等热点问题已成为高校教师的热门话题.特别是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老虎”“苍蝇”不断现形,面对各种利益关系调整,各类思潮纷涌而至,对部分教师思想带来明显的冲击.对此,要通过举办形势政策报告、辉煌成就图片展等活动,坚定高校教师对社会发展和改革的信心;组织社会热点辨析、网上解难答疑等活动,帮助教师正确认识社会发展问题,拉直思想“问号”、抵御不良侵蚀;开展“好老师标准是什么”、“怎么做好老师”等群众性大讨论和对照检查,引导广大教师明确人生目标、找准职业定位、明晰努力方向,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在严明政治纪律中约束言行.近年来,个别教师利用给学生做辅导报告之际,大肆宣扬西方普世价值,抨击社会主义制度,发泄内心不满,给广大学生造成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青年大学生“三观”尚未完全成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其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必须要引导高校教师牢固树立“三尺讲台有纪律”的观念,自觉做到讲政治、守规矩,管好自己的言行举止,带头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肩负起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政治责任,弘扬主旋律、发出好声音.高校要进一步加强教师课堂言行监督和管理,坚决杜绝口无遮拦针砭时弊、随便乱说不负责任的现象,确保三尺讲台无杂音,纯净课堂政治风气.

2培养道德情操,修炼高校教师良好师德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3].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决定了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风范[4],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然而随着社会变革转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少数教师在师德方面出现一些问题.有的责任意识退化,育人意识淡薄;有的道德修养不高,价值追求低俗;有的自身要求不严,言行举止不端;有的学术作风浮躁,钻营弄虚作假等,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的社会形象和职业声誉.对此,高校必须坚决贯彻2014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始终坚持师德建设为上,进一步发挥好教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1)坚持价值引领,加强师德教育.高校要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培养的首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科学筹划师德教育的形式途径,并贯穿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新教师入校之初的岗前培训要把师德教育纳入其中,采取“一对一”导师帮带的方式,广泛宣讲《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法规文件中有关师德的要求,宣传普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打好新教师师德培养基础.严格落实政治理论学习、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积蓄正风正气正能量.结合教学科研、考察进修、社会服务等活动,积极鼓励广大高校教师参与调查研究、挂职锻炼、志愿服务等德育实践活动,寓教于活动之中,增强师德教育效果.

(2)坚持师德为上,营造修德风尚.充分发挥先进校园文化化人育人功效,把培育良好师德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努力营造重德修德的浓厚氛围,促进师德的自我修养.坚持环境熏陶,充分运用校园灯箱、展板等文化载体,摘录古今中外名家名师关于师德的经典论述,通过校园网、广播、报纸及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媒体形式,及时刊载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形成良好的宣传舆论环境.注重仪式激励,结合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开端和结束之际,举办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和老教师荣休仪式,强化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和光荣感.运用典型感召,结合教师节、校庆等重大节庆日,广泛组织召开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邀请校内外典型模范来校宣讲,用他们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风尚,引导广大教师见贤思齐.

(3)坚持奖惩并举,严格师德考评.坚持把德作为人才招聘定岗的基本条件,从源头把好新教师“入口关”.建立师德全程考评机制,把师德水平作为职称评定、调职晋升、进修学习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使师德建设与个人发展和切身利益挂钩.充分发挥师德的激励导向作用,大力表彰师德标兵、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调动高校教师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有效发挥制度规范约束作用,建立完善师德投诉举报平台,对随意散布不良信息、学术科研弄虚作假、招生考试徇私舞弊、收受学生钱财礼品等违反师德行为,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推动师德建设工作法制化和制度化.

3培植扎实学识,提升高校教师综合素质

习总书记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随着世界进入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新知识不断涌现,对高校教师知识储备、教学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任务.只有拥有一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高素质学生.然而,现实中部分高校教师还存在素质短板,有的专业有余、知识面不足,有的才学有余、教学能力欠缺,有的教学有余、科研创新不够等,制约了教育培养效益.对此,高校要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增强“学高为师”的责任感、“本领恐慌”的紧迫感,牢固树立“活到老、学到老”观念,始终立于时代潮头,不断完善、提升自我,真正用“一潭水”浇铸学生“一碗水”.

(1)强化学习拓宽知识结构.当今网络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新观点、新知识层出不穷.高校教师是社会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必须要引导其自我加压、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要帮助高校教师制定课程进修计划,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名家教授讲座,定期参与进修交流,在日常教学科研过程中,不断积累专业知识,拓宽专业领域.发挥图书馆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引入国内外名校优质公开课,帮助他们掌握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知识,广泛涉猎政治、经济、军事、历史、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拓展性知识,与时俱进、时时更新,以宽阔的知识视野、丰富的文化涵养展现为人处世、教育化人的智慧,彰显个人学识魅力,促进综合素质提升.

(2)搭建平台加强专业培训.教师具备扎实学识,高校培养是关键.高校要针对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制定教师培训体系,搭建各类学习提升平台,不断优化队伍建设.对新入职教师,通过举办岗前培训,助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定期邀请业内学术名师来校做报告,讲授前沿科技知识;选派优秀青年教师下企业跟岗培训、调研考察,提升实践技能,提高教学能力;鼓励广大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博,不断提升学历层次,积极为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提供培训深造的机会,拓宽专业知识面;通过加强校内外合作交流,争取横向课题研究、互派访学研修等,为中青年教师创造进修机会,促其尽快成长为优秀的专业人才.

(3)活动牵引提升教学能力.信息化时代下,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育手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会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是对现代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高校要定期举办教学技能大赛、精品课堂评比、信息化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广大教师熟悉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视频影音资源运用等现代教学技能,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丰富性.通过组织集中技能培训、教学经验交流、优质课堂教学示范观摩等活动,创新教育手段、灵活教育形式.采取学校领导推门听课、学生评分反馈等形式,强化教师组教施教能力素质,进一步增强课堂教育质量效益.

4培育仁爱之心,呵护高校学生成长成才

教师对学生的真切关爱、尊重与信任,是其人格魅力中最容易为学生认知和感受的,也是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以最大发挥的推动力[5].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然而时下,受“拜金主义”“现实主义”等负面影响,少数教师缺乏应有的仁爱之心.有的把教师职业当作赚钱发财的手段,主动向学生索要钱物;有的对学生冷暖不闻不问,师生关系冷淡;有的对学生的差异理解尊重不够,不能一视同仁,嫌弃成绩差、家境穷的学生,甚至冷嘲热讽,极大伤害了学生心灵,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对此,要教育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始终怀有仁爱之心,用心灵陪伴心灵,用梦想照亮梦想,对学生始终做到尽心、耐心、真心.

(1)促进助人成才的尽心精神.大学生走入校园,怀揣着人生出彩的理想与抱负,凝结着父母家庭的期望与憧憬,肩负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希望与未来.高校教师担负着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的伟大梦想和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神圣责任.必须要引导高校教师站在国家未来发展的高度,本着对学生成长成才负责的态度,把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把岗位当事业,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倾心传授知识、尽心讲授道理、严格要求学生.要强化教师“不抛弃、不放弃”的执着精神,使其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是天才,都能够成长成才.

(2)锤炼诲人不倦的耐心品质.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一名学生在性格、家庭、接受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要鼓励高校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困难、包容学生的不足、欣赏学生的进步,尤其要善于从学生身上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闪光点,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精心加以引导和培育.特别是对学习中遇到问题的学生,更要耐心答疑解惑,不急于求成,不求全责备,及时表扬其取得的每一点进步,用宽容的心态分析学生的不足与过错,注重用真理说服学生,用真实打动学生,用真情感染学生,不断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在诲人不倦中逐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3)提升帮难解困的真心意识.受经济条件和家庭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在思想心理上面临着沉重的负担,要鼓励高校教师真诚关心这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关怀与照顾,积极为其创造勤工俭学的机会.针对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问题,让高校教师既要在距离上“走近”学生,更要在情感上“走进”学生,及时做好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比如,当学生沉溺网络不可自拔时,给予正确的牵引和指导;当学生遇到学习、情感等方面挫折而一蹶不振时,及时给予安慰和激励;当学生获得成功欣喜之时,要懂得与其分享喜悦;当学生的个性、才能不被理解与认可时,要以尊重理解的态度给予悉心的点拨与引导,用欣赏增强学生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自尊,用关爱滋润学生心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9/09/c_1112413723.htm,2014-09-09.

[2]田江.关于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J].经济师,2012(1):109-110.

[3]叶圣陶.叶圣陶集:第十一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4]周先进,于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内涵、表现与路径[J].高等农业教育,2014(9):47-51.

[5]刘康凤.塑造教师人格魅力适应大学素质教育[J].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2):68-71.

Enhancing teaching staff quality in higher institutions under the criteria of "four possessings"

WEI Wei

(Department of Human Resources,Wannan Medical College, Wuhu 241002,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background, college teachers are undertaking the divine mission endowed by this era. The "four possessing criteria" (i.e. to possess faith, to possess ethics, to possess soli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o possess a loving heart) advocated by president Xi Jinping must be taken as guidelines in leading college teachers to bear in mind their missions of education, to assume their responsibilities endowed by the time so as to meet the demands from both the CPC and the people.

Key words:four possessing criteria;college;excellent teacher

文章编号:1672-2477(2015)06-0059-04

收稿日期:2015-08-31

作者简介:魏魏(1981-),女,安徽芜湖人,政工师,硕士.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好老师四有高校
扎根三尺讲台 争做“四有”好老师
浅谈中职语文教育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进社区 争“四有”
自我管理出“四有”孩子
幼儿视角中的好老师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