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入市走向何方
2015-12-16法人辛颖
◎ 文 《法人》见习记者 辛颖
养老金入市走向何方
◎ 文 《法人》见习记者 辛颖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股市是长期抵御通货膨胀的最佳的投资工具,它虽然有短期的波动风险,但长期来看它能够真实地反映实体经济的增长。养老金只有投入实体经济中去,才能跟上实体经济的增长,股市就是渠道之一
2015年3月1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公布,“经过多年努力,现已形成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基本方案,有望于今年下半年按程序报请党中央、国务院审定”。
这意味着,养老金入市的投资运营方式悄然拉开了序幕。此前,延迟退休、二胎政策开放等众多备受瞩目的政策无不与养老金这一全国人民的“保命钱”有所挂钩。如今,即将进入股市的养老金面临风险是难以避免的,然而如何将风险降到最低、如何实现有效的监管,正是具体方案出台前仍要不断强化的关键之处。
养老金全国统筹先行
尹蔚民也公开表示,力争在2015年出台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实行全国统筹之后,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余缺、分散风险。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总收入2.33万亿元,总支出1.98万亿元,当期结余3458亿元,累计结余3.06万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总收入2315亿元,总支出1572亿元,当年结余743亿元,累计结余3843亿元。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胡继晔向《法人》记者介绍,养老金由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两部分,目前全国的社会统筹部分的养老金资金池有一千余个,即使是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比如江苏,也未能实现省级的养老金统筹状态。统筹层次不足对于养老金的投资管理是非常大的一个障碍,所以要先解决全国统筹问题。
“养老金目前的收支情况虽处于结余状态,但是地方间的差异化情况还比较严重。在全国统筹之后,结余调节,几乎就相当于没有了。”胡继晔说道。
据测算,我国目前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了14.9%,到2020年将达到19.3%,到2050年将达到38.6%,而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在下降。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增加,老年人领取养老金的年限也相应增长,而且养老金待遇是刚性增长的。
胡继晔认为,“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养老金存在缺口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主要问题。养老金收不抵支情况较为严重的区域主要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所以计划经济时期的老工人比较多,早期并没有缴纳过养老金,但现在对于养老金发放的需求量却比较大”。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参考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养老金制度对社会统筹部分采用了现收现付制度,但现收现付制度本身在老龄化加剧的问题面前就极易出现难以为继的情况。于是我国制定了相应的个人账户制度,希望可以避免这一情况。但事实并不如计划的发展。社会统筹部分的缺口使得养老金个人账户被挪用已经形成巨额缺口,这早已是众所周知的情况。
2014年12月28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国际论坛”上表示,名义个人账户(NDC)是下一步完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可选择的模式,表明了政府承诺为缺口埋单。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尹航曾公开表示,假设养老金的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增长率都是实际GDP的增速,按照养老保险金能够覆盖15%的人均消费支出测算,中国在2030年、2050年每年新增的资金缺口分别达到4.1万亿元、6.1万亿元,2030年之后,我国每年仅养老一项就要产生超过4万亿元的资金缺口。
而目前养老金缺口多少却未曾有过明确的官方统计数据。据公开报道,不同的研究机构根据不同的统计分析标志测算出来的结果不一样。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缺口规模不会小,是
按照万亿级为单位计算的,保守估计在8万亿元以上。解决职工老有所依、老有所养问题,解除百姓养老的后顾之忧,必须尽快弥补养老金的巨额缺口,刻不容缓,养老金投资运营方案也正是对养老金保值增值的新一轮探索。
“我国亿万养老金资金沉睡,饱受贬值之苦,存入银行以及投资国债等难以抵消通胀的威胁,养老金谨慎入市可以增加养老金收益,造福人民;养老金当前自身运营管理状况不佳,急需对其进行梳理,加强管理。”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说道。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教研室刘瑞教授也认为,养老金入市不仅可以拓宽投资渠道,借助入市还能实现对资金流量的调控,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对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有积极作用。
入市投资策略
企业职工养老金进行投资运营管理的呼声由来已久,但是对于具体的运营方式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迟迟未能推行。
据胡继晔介绍,即将推出的职工养老保险统筹方案中社会统筹部分主要用于购买国债,对于个人账户部分按照一定的比例限制投入股市。
1939年,美国针对联邦公共养老金(OASDI)——类似于我国的养老金社会统筹部分——发行了特种国债。70多年间,没有任何其他的投资方式。到目前为止结余超过2.8万亿美元。
胡继晔认为,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最好方式就是购买特种国债,“不是购买普通的国债,最好是由财政部针对社保基金发行特种国债。考虑到我国现行国债市场的紧张情况,针对社保基金发行的国债,就应当限制其他主体的购买”。
早在2002年,我国曾经发行过一次只针对养老金的300多亿元国债,当然这也是唯一的一次。
“保证利率。这样的特种国债可以每年甚至每个月发行一次,实现养老金特种国债的常态化。我认为,特种国债的利率只要维持在CPI+0.5%的比例就可以,跑赢CPI。”胡继晔说道,“特种国债的发行不仅可以将养老金运营的风险降到最低,通过简单的保险精算技术就可以实现精确的资金流连续运转。”
刘瑞认为,养老金是公共性质资金,是出资方(政府、企业、个人)委托资金管理方(通常也是非营利性组织)进行代收代管,因而养老金投资入市应当持积极但慎重态度。“目前国内股市在长期低迷之后刚刚有所起色,但是不够稳定,应当一慢二看三通过,养老金不比其他资金,是亿万投保人的活命钱,一旦有失,影响巨大。因此需要以稳健态度进行操作。”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股市是长期抵御通货膨胀的最佳投资工具,它虽然有短期的波动风险,但长期来看能够真实地反映实体经济的增长。养老金只有投入实体经济中去,才能跟上实体经济的增长,股市就是渠道之一。”胡继晔说道。
而对于养老金投入股市后的方向始终是大家最关心的,也是最众说纷纭的。
扈志亮提出,养老金入市可以配置如环保、医疗、券商等板块股票,另外行业成长性良好、发展空间大、公司业绩和运营良好的上市公司也可以作为投资对象。对于股票、基金以及国债等不同类型的投资产品做出一定的比例分配,股票型投资需要先试水,比例可以适当缩小。
胡继晔认为,最佳的投资方式就是长期投资指数基金,第一任何人操控不了,第二可以将管理费用降到最低,就是要将人为因素降到最低。
“目前入市选择比较稳定的股票板块有基础设施板块、战略产业板块、银行金融板块、军工板块。产能过剩板块虽然近期在股市上有涨势,但是不会持续下去,应当慎入。国际大宗商品板块受国际市场操控因素很大,也是要慎入。创业板块风险度高,应当避免进入。”刘瑞说道。
而谈到对于购买股票的资金比例限制,“不要超过20%,”刘瑞建议说,“这个比例控制其实很不好规定,如果是短期操作,可以没有比例控制要求,见缝插针。但是长期投资中,应当有购买股票、国债、国外主权基金、投资企业等都设定比例控制。购买股票的比例在其他已有投资项目比例中应当是比例最小的,因为与其他类型的投资相比,养老基金投资股市的风险是最大的。”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理事会对于投入股市的资金比例要求设定为40%。2014年,其投资收益总额为1392.09亿元,收益率达到11.43%,其中,已实现收益874.66亿元,收益率7.38%。截止到2014年底,社保基金会管理的基金资产总额达到15289.60亿元,基金权益14509.57亿元,其中,全国社会保障基金12350.04亿元,比2013年末增加2438.97亿元;9个试点省(区、市)做实个人账户资金1105.55亿元;广东省委托资金1053.98亿元。
防范风险落实监管
针对养老金入市的讨论日趋激烈,支持者或看重巨额养老金对资本市场的刺激作用,反对者则多出于资金安全考虑。
刘瑞认为,养老金必然会对股市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的实际效果还是会受到具体因素的影响。其一,养老金投资入市的资金体量大小。体量越大影响则越大,反之则越小。其二,养老金投资入市是否承担政策调控功能。如果养老金入市是以承担政策调控功能为目的,则以政策目标是否实现来做判断,比如通过购入企业股份而实现国有化,反之出售则是实现民营化;或者养老金入市以扩大资金供应量,养老金退市以收缩资金供应量。但是除非极端情况,养老金入市应当以单纯的资金经营为目的,只考虑投资回报率。政策托市只能是非常态的做法。
股市受非理性因素影响波动大,带来的盈亏效果难以精准预测和完全掌控。养老金的资金体量很大,买进卖出本身也对股市产生直接冲击,从而产生更加复杂的、不为投资主体掌控的连锁效应。事实上,许多国家把养老金的入市当作是政策调控股市进而调控国民经济的手段。
“股市趋势尤其是长期趋势不好把握,风险比较小的投资盈利也有限。”刘瑞对于养老金入市也提出了他的担忧。
在养老金入市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如何能够通过有效的监管将风险降到最低的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据公开信息显示,美国联邦公共养老金计划的管理运作涉及社会保障署、社会保障基金信托委员会、税务局和财政部。而在欧盟将养老金的运作并入“保监会”的职能之下,机构名称即为保险与职业年金监管委员会。同时,欧盟的银监会、证监会同我国的设置大体相同,也就是将运营监管提升到了与传统金融的银行、证券、保险同样重要的地位。
我国目前的养老金监管机构是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并没有专业的金融机构参与其中。2004年起,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主导监管运营的企业年金,发展至今只有2200万余人,基金累积7092.39亿元。
“人社部对于金融方面的了解非常有限,而个人账户养老金、企业年金以及马上要施行的职业年金,这部分资金的金融属性要远重要于他的社保属性,所以应当由金融机构来监管,”胡继晔说道,“养老金的监管立法首先就要实现分类监管。”
在3月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证监会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完善养老金发展和投资运营相关制度,促进养老金的专业化、市场化投资运营。同时,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升资本市场投资价值,为养老金投资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扈志亮提出,养老金投资入市要加强风控与监督,完善顶层制度,建立清晰透明的运营管理制度和责任人制。养老金统筹管理层次应该提高,由全国统一管理,可以在北京、广东等地区先行试点;加强监管要成立专门部门或者由现有金融监管部门成立专人专组负责对养老金入市投资进行监管;要提高资金用途、盈利状况等透明度管理等。
目前,我国对股市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监管体系,养老金入市也应当按此纳入监管。刘瑞提出,可以考虑注册独立法人获得入市资格,养老金基金会对独立法人进行资金委托经营、业绩考核和实行监控。委托独立机构评估养老金入市可行性。在目前已经形成的上位法律框架基础上,制定专门针对养老金上市管理下位法规。
专家能够达成的共识在于,按目前国内存在通缩趋势的情况下,无论养老金是否投入股市,需要牢记的原则是,经营养老金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一切活动均应按此原则办理才是正道。
而养老金入市会产生怎样的蝴蝶效应,还有待养老保险投资运营方案的具体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