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唱教学中 “串门”现象的解决策略

2015-12-15暴羽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5年11期
关键词:低声音程串门

暴羽

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是一种集体性很强的声乐艺术,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日常的合唱教学中,声部旋律的“串门”现象普遍存在。所谓旋律声部的“串门”现象是指声部旋律的演唱不够稳定,演唱时经常会跑到另外一个声部,跟着那个声部的旋律演唱。经过实践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学生对于合唱曲目的兴趣不浓,自信心不够;二是音准性不强,听觉度不高;三是时间上不足,熟练度不深。因此,要纠正这一现象,一方面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提升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放慢脚步,在教学中对上述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以达成两个声部相融相和的效果,从而真正感受到音乐和声带给人的美感和乐感。

一、抓住核心要素, 逐步把握音准

音准是歌曲的“生命”和“灵魂”,是伴随歌唱学习全过程的永恒话题,更是合唱教学中最难突破的问题。合唱中的“串门”现象反映出来的实质就是音准问题。就是因为学生的音不准,才会跑到别人的声部旋律中去;就是因为音不准,才会不够自信没有坚持自己的声部;就是因为音不准,才会唱了别人的旋律自己都听不出来。所以把握音准问题,是解决合唱“串门”现象的重中之重。

(一)注重听觉训练,感受音准

要把握音准,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有一双会听的耳朵。只有会听能听,才能听到其他声部的旋律,才能听出自己声部的音准,才能听到两个声部的和谐!对于听觉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始终贯穿在整个音乐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合唱曲目中的两个声部的旋律摘录出来,进行类似于音乐欣赏的教学模式。

1.教师用钢琴弹奏一个声部,学生听完之后,用手指摆数字表示教师弹奏的是哪个声部旋律。在整个听觉过程中尤其要强调安静,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以保证听到的只有钢琴演奏的旋律,增加对每个声部旋律的感知。

2.教师用钢琴弹奏两个声部,请各自声部的学生认真聆听,检查能否听到自己声部的旋律,再检验能否听到另一个声部的旋律。这种方法,首先可以加强学生对自己声部的聆听,其次又可以体会双声部的平衡和谐之感,由此逐步加深对各声部旋律音准的把握。

3.教师弹奏两个声部,一个声部的学生轻声跟唱(很轻的声音),另一个声部的学生默唱(默唱,即对口形,演唱自己声部的旋律,但是不能出声)。这种方法,不管是轻声唱还是默唱,都是对于良好歌唱习惯的一个培养。同时,在轻唱和默唱的状态下,学生依然可以清晰地聆听旋律,再次巩固音准。

(二)注重循序渐进,找准音准

在合唱教学中,应严格遵循先进行简谱演唱再逐步过渡到加入歌词演唱的程序。我们知道,一般两个声部的旋律,歌词一样,但是歌谱一定是有区别的,所以加强歌谱的演唱,把握音准,再加入歌词,这种现象就会改善很多。而歌词是一首歌曲表现的方式和手段,优美的歌词可以直接衬托出歌曲的生动。不过,在加入歌词的时候,应当遵循一定的规则,循序渐进,从半词半谱开始,即在学生演唱歌谱的时候,不要马上加入歌词,而是一点一点,先易后难,这样出来的效果才会更自然、更稳定。

【教学案例1】人音版教材四年级第7册《大家来唱》合唱教学

《大家来唱》合唱教学时,在学生分声部演唱好歌谱后,这个时候教师可采用以下这种形式加入歌词。高声部简谱演唱准确→低声部简谱演唱准确→高声部歌词演唱准确→两声部合作:高声部歌词、低声部歌谱→两声部合作:高声部歌词、低声部歌词→两声部合作:完整歌词

【案例分析】这首歌曲整体难度并不大,但是“串门”现象在这首歌曲里面暴露得淋漓尽致。歌词一样,节奏基本相似,旋律呈一定的音程关系出现,导致“串门”现象反复出现。所以音准问题尤为重要,在上述所说的两种听觉、唱谱练习之后,直接加入歌词就会太急切了,应该先加入不易走调的高声部歌词,再在低声部都巩固了的基础上加入低声部歌词,这样学生接受起来比较自然,否则此前奠定的音准问题就会扑空。慢慢加入歌词,才能真正让音准更加巩固。

二、创新合作模式,学会完整演唱

(一)巧用声音搭桥法,突破难点

声音搭桥法就是学生一个接一个相继加入的一种声音训练方法,它的优点是启发学生经过自己的听觉思维调整音准、音色,最后获得统一的声音。具体的方法可以是:

1.先由一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演唱一个音。

2.第二名学生通过音高与音色的聆听和分辨,加入第一个学生的演唱中。

3.以此类推,不断加入演唱。

4.声音的线条要很均匀,每人的起音不要带准备动作,直接用吞气的感觉发出自然的、美的、有位置的声音。

5.教师作出正确的判断、分析、解释,指出错误并示范正确的声音。

此种方法可以衍生为一个乐句的相继加入,将学生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学生先演唱一个乐句,第二部分学生经过聆听分辨,加入第一部分的演唱,实质上,就演变成了一种卡农的演唱形式,即最容易的二声部演唱(轮唱),既快捷又简单;既把握了音准,又完成了两个声部的演唱。

(二)善用乐器帮忙,提供支持

借助乐器的帮忙,让学生通过唱唱、奏奏、动动、听听的循环合唱教学过程,达到口、手、眼、耳、脑的互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从而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合唱训练的兴趣。此外,乐器的吹奏表演能为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提供旋律的支持和依靠,有效地解决音准问题,摆脱合唱“串门”现象。

【教学案例2】人音版教材五年级第10册《迷人的火塘》合唱教学

《迷人的火塘》合唱教学两声部时,教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有位朋友也想加入我们的篝火晚会,咱们把它请出来吧!”教师用葫芦丝吹奏第二声部的旋律,引起了学生的高度注意,教师:“下面就请大家拿出葫芦丝咱们一起来吹奏低声部旋律,注意速度节奏!”接下来教师用钢琴弹奏高声部,学生吹奏低声部。部分学生演唱高声部,部分学生用葫芦丝吹奏低声部。接下来的反复练习中,逐渐减少吹奏葫芦丝的人数,让那些学生加入低声部的演唱中,最后只剩两位学生来吹奏低声部的旋律。有乐器的引导帮助,学生在演唱上更自信,效果也更好。

【案例分析】《迷人的火塘》这是一首侗族的歌曲,有着欢快的旋律、悠扬的歌词。而在教授合唱部分的时候,加入乐器葫芦丝,当然教师也可以加入其他乐器。葫芦丝是一种民族乐器,和这首歌曲的意境氛围不谋而合,因笔者所在学校的五年级学生学习葫芦丝已经有两年的时间,在乐器吹奏上完全没有问题。反而学生对于合唱中的演唱,总是存在着低声部比高声部难的思想,这次用吹奏的形式代替,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掌握音准,避免走调。

(三)科学安排位置,重视“支撑”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歌唱能力方面是参差不齐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分层教学的能力。一般来说,一个班内学生的能力呈现的是三三分。三分之一强,三分之一弱,三分之一是中间。教师要抓两头带中间,让能力强的学生作骨干,成为各声部的核心,稳定声部的音准,带动其他学生共同完成演唱。在位置的安排上,可以将音较准的学生有意识地分散在班级的各个角落,起到支架支撑的作用。注意分散的位置,将更有利于声部的音准,最后较好地完成整首歌曲。

三、巧用和声织体,增强多维感受

歌唱的音准、多声部的配合能力、敏锐的听觉训练等都和音程和声有着密切的关系,二声部的歌曲,不但要求学生在横向旋律走向上把握音准、节奏、节拍、音色、速度等等音乐要素,还要求在纵向上能够有和声听觉、和声概念、和声走向,这也是解决“串门”现象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一)打好听辨基础,强化“和声”感觉

听辨和声是合唱的基础,首先要建立在良好的听觉基础上。可以运用先听后唱五步法,即教师在琴上弹奏三次音程,学生第四次进入,第五次学生对照,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养成让耳朵走在嘴巴前面的习惯。在旋律进行时,让学生体验横向旋律和纵向和声的音响效果,初步建立学生的多声部感觉,并要求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既要唱准自己的音,又要能听另一个声部的音,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不断强化学生的和声感觉。

【教学案例3】人音版教材六年级第11册《七色光之歌》合唱教学

《七色光之歌》合唱教学,在教授第一部分的二声部旋律(四个小乐句)时,将这四小句的速度放慢,然后两个声部同时在钢琴上弹奏出来,前三遍仔细听,第四遍让两部分学生分别用柯达伊手势表现出来(高声部和低声部),第五遍对照是否正确,第六遍进行演唱。再加上速度,音准上就不容易“串门”,对于第二部分的合唱也做了很好的铺垫,合唱部分完成起来也比较轻松。

【案例分析】这首《七色光之歌》整体速度比较欢快,合唱的部分并不多,有共同类似之处,所以学起来也不难。采用聆听方法,改变了以往学唱的模式,学生兴趣也较高。而这里四个小乐句的二声部,由于音符少并且比较简单,所以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把音高听出来是没有问题的,并且采用科尔文手势,加大了听的力度。口、手、脑相结合,使学生对自己声部的演唱有更准确的定位。

(二)重视三度音程训练,学会旋律配合

三度音程是合唱训练的基础,先进行一个声部的指导,其他声部依次进入,具体可以这样完成:先由教师奏或唱低声部,与担任高声部的学生合作,然后让低声部的学生先轻声,再逐渐放开声音跟着教师唱,感受到低声部的学生演唱较有把握后,教师的奏或唱随机地由大声转为小声,由完整地唱全曲变为只在需要的片段甚至只是在某些音上适当给予帮助,待到学生逐步适应后,再让学生将两声部的旋律配合起来,如此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案例4】人音版教材五年级第10册《真善美的小世界》合唱教学

《真善美的小世界》合唱教学时,学唱之前的发声练习就采用了三度音程的演唱,即大小调式的练习。

第一步:教师唱1 2 3 4 5 6 7 1,学生唱6 7 1 2 3 4 5 6。

第二部:教师唱1,学生唱6,再同时演唱。即先旋律后和声。

第三部:教师抓住要教唱歌曲的主要几个音进行随机检查。

教师唱3学生唱1,教师唱5学生唱3,教师唱4学生唱2,教师唱2学生唱7。

在教授二声部的合唱环节,在学生学完第一声部的旋律时,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能将老师演唱的旋律,低三度音程演唱出来吗?”师:“3. 3 5 3 4. 4 4—”生:“1. 1 3 1 2. 2 2—”。如此一直到结束,教师:“同学们,你们太棒了,你们俨然就是作曲家,已经完成了这首歌曲的二声部创作,咱们赶紧来唱唱自己创作的歌曲。”

【案例分析】这首歌曲的二声部,是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低声部旋律,比教师给予聆听的旋律印象要来得深刻、扎实,所以音准上面更稳定,演唱起来也更准确。这会促使学生牢牢记住自己的声部旋律,把握好音准演唱。所以说三度音程不仅是合唱中重要的训练方法之一,更是为这类歌曲解决音准、排除“串门”现象的好方法。类似于这种三度音程的歌曲,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很多,例如《萤火虫》《小鸟小鸟》《堆雪人》《晚风》《春雨蒙蒙地下》等等。所以说三度音程的训练不仅可以用于某一首歌曲音准问题的解决,在平时的练习中还可以贯穿进行。

(三)提倡和声伴奏,丰富和声效果

在唱歌教学的伴奏中,我们使用较多的是旋律伴奏,这样可以辅助学生唱准旋律,但是久而久之会限制学生音准能力的提高,一旦教师不弹旋律学生就会跑调,出现“串门”现象。因此,总用旋律伴奏是不利的,应提倡用和声伴奏,培养学生的和声感,丰富合唱的声音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提高为歌曲编配和声伴奏的能力,要让学生逐渐习惯和声伴奏,提高合唱的表现力。

总之,在合唱教学中,要有效解决“串门”现象,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不断激发学生兴趣,并牢牢抓住音准这一本质问题,采取有效手段,注重和声训练,坚持不懈练习,才能真正提高合唱质量,纠正“串门”现象,让合唱教学更加扎实有效。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 310007)

猜你喜欢

低声音程串门
你有病吗
如何快速地记忆“音程”
论钢琴调律的“调律法”等几个基本问题(上)
数字宝宝在串门
非多重集群音程循环算法与有限移位模式的拆分
金铜时代
完形填空
音乐游戏玩起来
机关:有些事儿不要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