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好“半日文化”的基石
2015-12-15赵淑华
赵淑华
“半日文化”是幼儿园在纷繁复杂的半日保教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园特色的价值观念、保教准则、保教作风、保教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幼儿的在园生活是由无数个半日活动组成的,半日活动的质量就是幼儿生活的质量,半日活动的质量是衡量园所品质的重要标准。幼儿园无论为自己设立了怎样的发展轨道,要想达到目标,就必须先在道路上铺好“半日文化”的基石。
“半日文化”承载幼儿发展重任
学前期是幼儿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性格等基本形成的时期,也是幼儿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是幼儿养成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关键时期,并且,这一时期的幼儿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效力,会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
处于学前期的幼儿具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要将这种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需要教师提供适宜于幼儿发展的良好环境,尤其是良好的教育影响。优质的“半日文化”会把半日活动组织得丰富、流畅,满足不同层面幼儿的发展需求;会做到保教合一,使教师全身心关注幼儿,把握生活中一切教育机会,寓教育于日常生活之中;会做到全面管理和个别照顾相结合,让每一个环节都实现其教育价值,让每一名幼儿都得到恰当的关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半日文化”让每一名幼儿在自主、有序、自然、流畅的半日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对幼儿个体的认知发展和终身学习产生重大影响。
“半日文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幼儿教师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名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敏锐的专业洞察力、能够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优秀的幼儿教师的成长过程。
“半日文化”的探索为每一名教师追求专业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一名教师要带出自然、流畅、自主、有序,富有教育价值和文化特征的半日活动来,要付出一定的心智和体力。有些半日活动往往不是从计划、方案、选定的活动和内容开始,而是从幼儿当时的活动、兴趣、状态开始,从创造时机开始,尤其在幼儿没有形成固定的兴趣和学习习惯以前,教师就要随机应变地处理教学问题,从不同话题、事件、情境、活动中,引申出与发展目标相关的内容,从而引发幼儿的关注、兴趣和探索,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变好奇为兴趣,逐步将幼儿的好奇心变成一种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每一个半日组织中,都全身心关注幼儿,将幼儿从对生活环境要素的关注和随机的探索转移到对系统教育内容的学习上来。换句话说,就是顺水推舟、投其所好,但又不失时机地将幼儿引导到理想的发展目标上来。
“半日文化”是园所保教质量的重要标志
学校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幼儿园向半日活动要质量。不同的是学校的教学质量有显性标准,而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就体现在常态下保持每一个半日活动质量的恒久性。“半日文化”特征之一是保教秩序的规范性,这就要求幼儿园把保教管理的重心放在半日活动常规管理上。幼儿园不仅要建立幼儿一日保教常规,更重要的是要有强大的执行力,要确保每一名保育员、教师扎实地落实一日常规,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以及社会性发展。“半日文化”的特征之二,是半日活动的实效性。生活活动、教育活动、区域活动、体育活动、过渡环节都承载着一定的教育任务。“半日文化”特征之三,是每一名教师都以带出“经典半日”为崇高的职业追求。一名教师带出一个好的半日并不难,难的是能使每一个半日都富有教育价值,促进幼儿生动、活泼、健康发展。半日活动涉及到的所有环节都承载着教育价值,每名教师都要有整体理念,要有为幼儿全面发展的人生奠基的基本理念。
一所幼儿园一旦形成了具有本园特质的“半日文化”,保教质量就达到了一定的水准。
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集中在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上,集中在动中学、动中教的过程中,千方百计挖掘半日活动中所蕴藏的教育价值,优化半日活动,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探索和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半日活动中活跃起来,让幼儿成为幼儿园生活的主人,使他们健康、和谐发展是幼儿园办园的终极目标。
编辑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