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信息技术课的变身
2015-12-15吕蕊
吕蕊
在信息技术愈加发达的今天,两三岁的孩子也能独自使用平板电脑或手机玩游戏,信息技术课上仍教学生了解键盘布局、鼠标的使用,介绍几个常规软件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落后了。我们尝试将信息技术课变为微电影课,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主题,让学生写剧本、用摄像机拍摄下来再进行编辑。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主动学习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综合应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完成微电影的制作,培养了创新能力。
电影与文字、图画一样,都属于不同的表达方式,用视频方式进行自我表达也是一种技能。另外,微电影、微课程大量出现,视频编辑方式愈加简便,易于操作,是我们课程得以实施的硬件保证。
在制定微电影的双基目标时,我们注重技能的培养——学生会识别微电影的不同类型;能够读懂分镜头脚本;能够分析出微电影中的景别,初步了解影片拍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在构思之后,能根据主题撰写分镜头脚本;可以根据所要拍摄的画面内容较为恰当地选择景别、配乐、设定时间;能够根据脚本,筛选所需资源;以小组为单位,依据分镜头脚本样张,尝试拍摄;学会打开、关闭会声会影软件的方法;在探索过程中掌握会声会影软件工具栏的基本功能;掌握将拍摄的影片导入电脑的方法;初步掌握会声会影软件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编辑影片,尝试给影片增加片头和片尾字幕、转场特效、背景音乐,并最终生成影片;互相观摩作品,在观摩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在微电影课程中,学生除了掌握视频编辑的技能外,还提高了阅读、写作的技能。文字是学生较为熟悉的表达方式,将想法变成文本形式的分镜头脚本,再变成视频艺术,这中间需要多学科技能的综合运用。首先,我们先让学生明确微电影的特点是时间短。虽然短小,但也有完整的结构,可以分为故事片、纪录片、科学片(科幻片)等不同类型。学生在学习微电影课程中逐步认识到,微电影也是一种表达方式,借助镜头语言,将编写的脚本用视觉、听觉方式呈现,表达创作者的主旨。然后,学生在课上经历“确定主题、分组构思、撰写脚本、搜集素材、排练拍摄、剪辑生成”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将自己的设想得以实施的步骤,获得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学生对微电影课充满了极大的兴趣,为了完成作品,他们付出很多时间与精力撰写脚本、设计服装、共同拍摄、寻找合用的视频编辑软件……最后,使用手机、平板电脑和照相机完成的作品使学生充满了成就感。
从创新课程微电影课的尝试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贴近生活的新课程得到了学生喜爱和认可。目前,我们正在尝试在课程框架构建完成的基础上,进行教材的编写工作,这更加考验每一位教师对于资源的筛选和把握的能力。如何选择适当的主题、如何在40分钟的课堂内将开放性很强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组织教学,从而真正达到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我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