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新实验课程”办好现代义务教育

2015-12-15颜凤岺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实验

颜凤岺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是现代义务教育学校,学校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实现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认为,优质教育是一种能够让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理想教育状态,而学校对优质教育的追求必然涉及教育中的核心内容——课程建设。

“新实验课程”理念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学校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学校课程建设要遵循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建立丰富的校园学习生活内容,要让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更要引领学生在动手、动脑、合作探究的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从而达到知行合一、自主发展的目的。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的课程建设始终遵循“生活教人、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坚守“发展为本、课比天大”的核心价值观,在课程建设中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为了实现课程整体育人的目的,我们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对原有教材进行结构调整、重新组合,构建“新实验课程”整体系统,使其产生质的变化,发挥促进学生多元、个性发展的最大功能。

“新实验课程”框架

“新实验课程”以八大系统为支柱,以五个层面为实施平台。

八大系统指的是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品德、科学这八个学科的课程体系。课程数量由原来的十几门课,细分发展到目前的100多门。

“新实验课程”的运行分为五个层面,分别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实践课程、创新课程、展示课程。基础类课程强调夯实基础,拓展类课程强调开阔视野,实践类课程和创新类课程强调丰富的实践和创新,展示类课程强调自主展示。五类课程贯通融合,为学生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见附表)

“新实验课程”特点

1.完善课程体系,让各学科建立联系

基础课程强调聚焦课堂、精准目标,把所有的精力集中起来放在课堂上。以体育课为例,学校根据现行体育教材内容的分类方法,把体育课细分为篮球、乒乓球、足球、体操(包括技巧、街舞)、田径(包括跑、跳跃、投掷)、武术、民间传统体育等七大类体育专业项目,从认知体育项目入手,为学生开设体育专业课,让学生从对体育的认知、感受开始,逐渐形成对体育精神的整体认知。

拓展课程强调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知。学校的“新实验课程”改革,从教学方法改革提升到对整个课程的改革,拓展学习内容,引入社会发展的最新信息。以语文教学为例,学校的语文基础课定位为课例阅读课,并拓展了自由阅读课和阅读实践课,强调给学生充分自由的阅读空间,尊重学生的感受,并用课时保证下来。此外,学校还设置了课外阅读指导课,有专门的老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实践课程强调把学生带入社会大课堂,让学生亲身到社会尝试、体验,培养学生利用社会资源为自己学习服务的意识。以阅读课程为例,我们开设博物馆课程、图书馆课程等,培养学生的图书馆素养。课程的目标不仅是带孩子去各类图书馆看书,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利用图书馆,学会在图书馆学习的方法。

创新课程的综合性很强,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体现各学科融合的特点。以创新课型“图课程”为例,读图能力是重要的阅读能力之一,要把一张图读懂,需要学生有很强的综合能力。到了高年级,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综合各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用图的方式去表达事物,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和大脑的开发。

展示课程通过学校的特色节、精彩赛事、国际交流、学业水平展示等形式,展示学生各个学科的学习成果。学校特色节包括涉及音乐学科的“博乐节”和“彩虹节”、体育学科的“悦动节”、科学学科的“乐酷节”。以“博乐节”为例,它主要是以班级合唱的形式进行展示。在每个班合唱结束后,点评小组成员进行点评。点评既是对合唱班级的评价,也是对合唱班级及台下观众(其他学生)的指导的过程。

2.加大实践比例,让学生获取直接经验

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注重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课,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同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实验一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由三大类、四大项组成。

第一类:在保留原有的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功能上的调整。信息技术强调在应用中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劳动技术强调学生劳动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班级教育相结合,树立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的意识。

第二类:创新实践活动课——图课和剧课。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类:在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中,要求学科实践活动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并有严格的次数要求,其中校内占2/3,校外占1/3。我们将学科实践活动分为校内学科实践探究和校外社会大课堂活动两部分。在校内学科实践探究中,各个学科将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年级特点开展实践类活动。在校外,我们依托社会大课堂提供的社会资源,在社会资源中发现问题,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技能,参与社会生活,进行研究性学习,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实践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现代艺术、现代体育、前沿科学技术等,促进学生前瞻意识与创新观念的形成,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博物馆素养、图书馆素养、剧院素养、文化古迹素养、志愿者素养、运动场馆素养,从而提高学生未来生活品味与质量,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3.追求育人本质,关注学生成长

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课程设置的灵魂在于教人创新,而不是复制书本知识。在课程设置关注学科综合、促进实践能力形成的基础上,我们十分注重利用课程丰富的内涵,引导学生在“乐学”中获得精神成长。课程系统体现了为学生夯实学科知识、把学生带入广阔的知识天地、发展学生动手应用能力、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发展意识的教育目标。学校要求每一位课程实施者了解和认识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把握课程与学生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基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而实施新课程的信念。

课程形态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实验课程”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是重要渠道。我们的课程实施,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上,体现了如下特点:

第一,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新实验课程”学习中,课堂上更多的是师生思想的交流,教师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讨论交流。这其中,教师更多的作用是点拨、启发、引导,使讨论引向深入,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断提升。

第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各学科根据学生年龄、年段、年级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提出问题,在探究、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取经验,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积极参与的智力活动的过程。

第三,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们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以教材为依据,引入了更加丰富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主能动作用,通过收集与筛选资料信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空间由课堂学习扩大到了更加广阔的社会大课堂。

课堂实施强化学生的心理情感体验

我们的课程建设从单一学科到关注学科综合,从单纯接受性学习到全方位注重实践应用,从过去被动的灌输式学习到兴趣盎然、主动探索和追求知识,形成了学校利用现代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在优质义务教育课程中主动发展的良好态势。

“新实验课程”的评价

“新实验课程”的评价分为横向和纵向两条线索。在纵向上,我们实现学生学习水平展示,展示学科学习水平,如:在特色节上展示,在各种赛事中去比赛,在国际交往中交流,在综合训练中表达。在横向上,我们通过少先队学习型组织,记录横向的活动状态,记录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参与态度,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这样就构成了纵向学科水平展示、横向小队记录状态的多维度的评价系统。

总之,我们抓住教育综合改革的契机,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功能,在把握基础教育优质标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多方向的个性化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加适合的全面发展人才。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实验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做个怪怪长实验
“超学科”来啦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