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毒理学实验课教学情况调查与分析
2015-12-15方莹张芬
方莹 张芬
摘要:从学生学习兴趣、对实验课的看法和建议以及学习心理活动等方面,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毒理学实验教学情况展开问卷调查,分析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食品毒理学实验教学改革设想。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毒理学实验;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250-02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设立在我国仅有十余年的历史,设立之初的设想是在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础上适当强化学生分析检测、检验检疫、毒理学、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能力[1]。食品毒理学是食品安全学科的基础,是借用毒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来源及对人体损害的作用与机制,评价其安全性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以提出预防管理措施的一门学科[2]。食品毒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需要利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病理学、遗传学、免疫学及流行病学等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方法探究各种毒作用的本质,因此食品毒理学的实验教学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必不可少[3]。然而,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毒理学实验的课程设置,应有别于医学院校的相关专业,由于该专业学生未开设动物学、组织学、解剖学等课程,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针对以上情况,为深入了解并改进食品毒理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情况,我们抽取中南民族大学2012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就食品毒理学实验课程进行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以中南民族大学2012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为整体抽样调查对象,对全班51名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共设14个封闭式问题,12个单选,2个多选。调查问卷集中发放,当场无记名填写,回收有效答卷51份,回收率达100%,符合统计学要求。
二、调查结果与讨论
经统计,我院2012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对食品毒理学实验课程的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
(一)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食品毒理学实验》课程(39.2%认为很有必要,37.3%认为有必要),并且大多数学生认为该课程跟自己的所学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有关系(58.8%),小部分同学认为有一定关系(37.3%)。而对于食品毒理学实验课的兴趣,近半数同学认为兴趣一般(43.1%)。
(二)关于学生对实验课的看法和建议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实验课和理论课应同时进行(76.5%),两者相辅相成,才更有利于加深对食品毒理学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目前的教学情况却是理论课结束后的下一学期才开设实验课。由此可见,在实验课和理论课的授课顺序以及间隔时间上,还需要进行摸索。
关于教学学时,我院《食品毒理学实验》的学时数为36学时,大多数学生(64.7%)认为本课程的教学学时数比较合理,但仍有部分学生(27.5%)认为偏多。考虑到目前的学时数只能基本保证他们对食品毒理学实验的掌握,已无再减少的可能[5]。
关于教学内容,学生普遍认为课程教学内容合理(19.6%认为很合理,64.7%认为合理)。我们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二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基本技术和方法;第二部分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对学生进行毒理学实验技能与技术、分析问题能力的训练,按照先易后难、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进行学习。
关于教学方式,超过一半的学生喜欢教师详细讲解并示范操作为主的教学模式(56.9%),其次是以自主实践操作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27.5%),也有少部分学生喜欢小组竞技形式的教学模式(9.8%)和理论探索为主的教学模式(5.9%),在未来的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近半数学生对老师较长时间的讲解可以做到认真听讲(49.0%),但也有不少学生觉得很烦想早点结束实验(31.4%),还有少数学生由于实验预习很充分而觉得不想听(5.9%)。针对这种情况,要求指导老师在讲解时需要精炼内容,突出重点,提示关键环节,给学生留下联想和思考的空间[6]。
关于实验条件,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验设施及实验条件很好(33.3%)或比较好(47.1%),有74.5%的学生认为大部分实验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还有少部分同学(23.5%)认为每个实验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说明目前的教学设施及实验条件是基本满足食品毒理学实验开设需要的。
(三)关于学生学习心理活动的调查
调查结果发现,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失败的时候,大部分学生会希望老师指导自己操作(72.5%)。对于感兴趣的实验内容,60.8%的学生希望有机会参加课题研究得以拓展,有37.3%的学生希望通过阅读相关书籍的方式得以拓展,而有极少部分学生则希望以参加相关技能大赛的形式得以拓展。由此可见,学生对于部分毒理学实验的兴趣不只是局限于课堂,可以组织技能比赛或课题研究的形式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欲望。实验过程中多种因素可引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其中实验现象有趣是最大的诱导因素(58.8%)。除了积极的诱导因素,还有一些消极因素导致学生不喜欢实验,如部分学生表现出不愿意操作实验动物(45.1%),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向学生表明实验动物对生命科学的重要贡献,帮助学生消除对实验动物的恐惧心理[3]。
三、改革设想
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如何在缺乏动物学、解剖学、组织学等课程的情况下教授食品毒理学,如何利用有限的学时和资源使学生尽可能掌握食品毒理学实验的技术和技能,这一直是我们思索的课题。通过这次实验教学情况调查与分析,我们对今后的实验教学提出以下改革设想:①尽可能增加实验内容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②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做到授课生动、语言精炼,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③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疏导实验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④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做到因材施教,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宁,沈明浩.食品毒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蒋立文,周红丽,刘素纯,邓放明,夏延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设置的思考[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1,2(4).
[3]聂芳红,孙力军,王雅玲,雷晓凌,张永平.食品毒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9).
[4]刘文斌,崔志鸿,苑晓燕,刘晋袆,曹佳.食品毒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6).
[5]刁春英,刘月英,李桂琴,赵士豪.食品毒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