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关系的现状与思考

2015-12-15焦立男余强楚岩李晓婷全红娟马莉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9期
关键词:矛盾师生理论

焦立男 余强 楚岩 李晓婷 全红娟 马莉

摘要: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体现在高校教育上就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由于教育环境的复杂和教育者的不同认识,对它们的理解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往往存在误区。并且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它们本身以及之间的关系也在变化,产生新的理解或者新的矛盾。本文主要研究了现在高校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些现状、看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析这些现状、看法和关系中的矛盾。针对矛盾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与关键点。

关键字: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关系;现状;矛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005-02

一、简介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历来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对于它们的理解总是有着各种不同的见解,并且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关系体现在高校教育上就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研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出发点进行。已有的研究工作有从教育学理论出发的、从具体教学实践出发的、从教学改革出发的、从某种学术论点出发的、从管理角度出发的等等。

教育中各种层次的理论,其定位不同、研究对象不同,相应的表述方式也不同,其与实践的关系也就有差异。教学理论不是自然科学理论,与自然科学相比,教学理论不具有自然科学的普适性。教学理论也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可控的、可重复的实验加以检验。教学实践是在一定教学观念下的,以培养人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本质上它们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但是由于新世纪教育环境的复杂和教育者的不同认识,对它们的理解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往往存在误区。并且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他们本身以及之间的关系也在变化,产生新的理解或者新的矛盾。

当前国家大力推行教育教学改革,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和自身素质也在发生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也在随之变化。因此该课题是很有必要研究的一个方向。能够重新认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缓和它们之间的矛盾,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现在高校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些现状、看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析这些现状、看法和关系中的矛盾。针对矛盾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与关键点。逐点阐述如下。

二、理论和实践教学关系的认识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是大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进行理解: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大家都学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老师或同学往往又走向片面,偏向于理论或实践。例如,当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现状中,理科类的师生往往重理论轻实践,而工科类师生则反之。这些错误的倾向不利于老师的进步和学生的学习。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对于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就处理的比较好。作为一名实验物理学家,他坚信实验可以推翻理论,理论绝不能推翻实验。强调实验对大学生的教育非常重要。但同时也强调不懂理论只会动手,只能是工程人员,是技师。他每一次做实验以前,通常都要找几个世界上很有名的物理学家讨论一下。

理论教学应该在实践教学的支持下进行,促进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不只是枯燥的宣讲和公式推导。实践教学不应该是按照实验大纲和操作步骤的机械操作,应该是抱着印证理论知识的目的去实践。这样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才能有所收获。一方面,学生对大学的专业教育认识不足。在课堂理论学习中总是觉得枯燥的理论没有用处,真正进入实践后会发现缺乏基本的理论理解。对于实践课题不知如何入手,或者只能按照指导步骤进行,不知其所以然。很多学生是在毕业后才认识到理论的不足,又重新自学补充。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抱着完成任务的目的,按照实验大纲和操作步骤机械完成,不去怀疑和验证正确性,没有对实验做出修改或改进的主动性。这样难以理解和巩固知识点,真正掌握知识。对于这两方面,要正确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从个人喜好出发。理论教学中要尊重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理解理论。实践教学中要注意思考总结,在实践中总结升华理论。在实际操作中,首先要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将理论的应用点做充分的介绍,让学生明白重要性,提起他们的兴趣。教师在这点上是关键,怎么样才能设计合适的例子展示出知识点,是否适合课堂演示等等。需要教师在教学上下功夫。其次,对于实验教学。实验的设计要促使学生发挥主动性,实验完成后能够回答关键问题并且举一反三对实验做出修改和改进。

三、政策的影响

从当前的政策引导方面看,由于高校考核的指标偏重于论文、专利等容易量化的成果,导致了理论研究吃香。即使是一些工程科学研究者都忘了自己的实际应用目的,为了论文的目的去做理论,最终导致产生出一批虚假的、不从实际出发的理论,没有任何理论和实践意义。实践科学投入大、风险大,产生的结果需要很长的周期升华为理论。不适合短平快出成果。反映到教学中,教师会鼓励学生多从事理论学习,多写文章。耗费大、周期长的实践活动受到抑制。长此以往,不仅实践教学和研究受到冷遇,理论教学和研究也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对于解决这个关键问题,要正确地引导理论与实践教学。对于理论与实践成果要从质量上把关,而不是简单的统计一些量化成果数量。对于教学工作,任何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进步都是需要长期努力才能获得的,而且难以量化统计。不能因此忽视教师在教学上,尤其是实践教学的努力。学生的满意程度和他们的实际收获是无法用论文衡量的。一个著名的高校,尤其是国际名校,往往在这个方面做得更好,更注重于创建人文环境,为师生提供足够的支持,重视教学保障。当重视实践教学形成风气,那么就会形成良性循环。优质的学生和毕业生会对老师和学校形成强大的支持,推动研究工作的进展。教师的研究工作成为有传承的、持续性的研究。当形成这种良性循环后,适当的鼓励和支持下,师生传承,在某一研究方向的努力在持续进步下必然走到世界前沿。届时优秀的论文和其他成果将不是高校需要苦恼的问题。

四、实践教学中忽视的区域

认识到实践教学的不足,这几年各种实验竞赛活动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层出不穷。这些活动确实引起了学生和老师的实践教学热情,但是没有从根本解决问题。因为参加这些活动的毕竟还是少数老师和学生。最重要的与课程相关的实验还是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从实验的课时、实验场地的宽裕程度和实验设备的更新上都有所欠缺。要重视日常课程配套实验的建设。不仅仅是精品课程、双语课程等重点课程。普通课程的实验时间、空间和设备也要保证。只有整体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才能确实提升实践教学水平。这点可以和以上章节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操作细节互补,作为政策上的补充。此外建议给予任课老师一定的长期专项经费用于课程实验的建设和改进,并且给予开放的实验室空间和明确的建设指标。这些需要高校在管理层上协调各个部门的矛盾,从经费和实验室空间上给予支持。为了充分利用经费,明确的建设指标是必须的。管理部门不能图方便借用一般科研项目的建设指标。要根据每门实验建设课程的具体课程内容和要求提出建设指标。比如需要哪些实验?实验的目的?实验的功能和流程等?管理部门需要和实验建设老师协调沟通确定建设指标。

五、新一代师生的影响

随着时代变幻,老师和学生都在进行新陈代谢。现在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讲台下是90后的学生,讲台上是80后的老师。师生年龄之间相差有时不到10年。新一代师生的观点对于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关系也带来了新的影响。他们往往更现实并且更善于质疑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反映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上,对于理论的讲解没有实际案例支持往往会引起一些学生的质疑,实践教学的弱势也会引起学生的不满。同时相对年轻的教师在教学经验知识上的欠缺使得对于解决学生这类问题有所不足。在政策引导下,教师往往又会比较注重理论研究。这就造成了师生之间倾向的矛盾。对于这类矛盾的解决。除了政策引导上的改进外,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年轻教师要摆正教学和科研、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重视教学,重视实践教学。要明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也是对研究工作有促进作用的。尤其是实践教学,往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研究,更深入的升华理论。年轻教师可以将科研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到科研中,把实践教学设计成研究工作的求证与检验部分,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

六、总结

以上对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现状以及相关矛盾的解决是笔者和同事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反复试验和思考得到的。本文抓紧了当前新一代的思想、新的政策和形式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影响。反映了当前高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一定现状。当然,由于人力有限,调查不可避免的有地域以及深入程度的局限性,可能有所缺失或片面的地方。希望这些调研和思考的结果能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借鉴,推动高校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进步。

最后,本文调研过程中受到长安大学统一战线专项研究基金的资助,以及农工党长安大学支部领导和各位同志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王彦明.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再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0,(4):30-35.

[2]夏有为.理论绝对不能推翻实验——访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5).

[3]李伟.论教育学研究的误区——理论与实践脱节之根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28(3):133-136.

[4]李子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展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对话[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2):75-87.

猜你喜欢

矛盾师生理论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