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问题解决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2015-12-15赵健
■文/赵健
初中化学问题解决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文/赵健
学习,最原始的出发点是解决问题,因此,围绕问题来开展教学活动的“问题解决式”教学法是非常贴近学习初衷的一种模式,特别是对于化学这种生活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来讲,由问题带出,从问题思考,借问题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这就需要教师对问题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的设计。
一、提出问题——情境创设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中的《空气》为例,这一单元主要介绍的是空气的组成及其保护,在讲解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时,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情境:“盛夏炎热,为了给儿子解暑,彬彬的妈妈一大早就把一个大西瓜洗干净切开,用保鲜袋装好放进冰箱的冷藏室里。中午彬彬放学回到家从冰箱里拿出西瓜后放在桌子上,就去洗脸洗手,当彬彬再回到桌子前,他发现西瓜皮上有很多的水珠,这种现象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物质呢?”该情境说明的是空气中含有水,与单纯直接地提问“空气中含有什么物质”这种方式对比而言,情境创设式提问使这一教学动作变得更加自然。借助这个情境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情境的设计一定要尽量简单,便于教师抛出问题及学生思考问题。另一方面,情境的设计一定要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这样不但容易引起共鸣,而且也利于思考。
二、分析问题——多维思考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为例,这个单元主要介绍的是酸和碱的基本知识及其价值。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当讲到测试酸碱度的测定时,部分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酸碱值的测量到底有什么作用,这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有方向性、有目的性地启示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比如,在新闻联播中容易看到的政府相关部门对化工厂的监管(在化工生产中,很多反应必需在一定的PH溶液里才能安全顺利地进行);农民种庄稼为什么对土壤有特定的要求(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者接近7的土壤条件下才能很好地生长);空气检测部门是怎么鉴别与判定空气的优良差情况的,在环境保护中,测定雨水的PH值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同一个问题,实际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也符合了不同学生有不同思维习惯与不同的看待问题的方式这一特点。
三、解决问题——理论实践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为例,对于灭火方法,学生应当学会在面对不同情况时,科学合理地用对应的方法去灭火,而正确的选择方式又需要有理论的指导。比如,当木材着火时,应当怎么扑灭——泡沫灭火器(因为泡沫灭火器可以喷射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及泡沫,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当酒精灯打翻失火时,应当怎么扑灭——湿抹布(因为湿抹布可以隔绝空气、降温);当档案室这类存放纸质资料的地方发生火灾时,应当怎么扑灭(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因为液态二氧化碳可以隔绝空气并降温,不会导致液体残留从而弄湿纸质资料);当森林火灾发生时,应当怎么扑灭——消除可燃物(将大火蔓延路线前面的一片树林砍掉,因为砍掉树木等同于清除可燃物),等等。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一一对应到解决实际生活的层面上去。
四、深化问题——应用扩展
比如上文说的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当学生学习到这一章时,应当对生活中可能存在的易燃物、易爆物、易燃点、易爆点有自己的判断及合理的规避措施,如家里存放煤气罐的地方,存放食用油的地方,存放酒精的地方,绝对不能和打火机、火柴等东西存放在同一个区域里面,学生回家应当学会检查自家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有些知识点可能教师难以在课堂上一一普及并悉数点到,这就需要学生个人通过深化问题来进行更广范围的扩展,以搭建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的学习系统。
问题解决式教学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从学科角度上讲,由于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度很高的学科,以问题来切入将更有利于学生实现从理论知识向实际生活的转变,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学科应用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六甲初级中学
编辑薛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