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生命德为首率性育德润童心
2015-12-14黄志煊
黄志煊
《中庸》里明确地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在这里“性”“道”“教”充分突显了教育“法自然”“尽人性”的育人之道,更是为“率性育德、守正生命”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和事实依据。中山水云轩小学在开展“德性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德育理论和实践体系。
一、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
(一)德育目标:从统一要求转变为分层递进
在德性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依据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分层确定德育目标,科学安排教育内容。各种教育内容的难易程度和侧重点,要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道德判断能力,从浅入深、从易到难,螺旋递进安排德育内容和制定德育目标,从而使小学阶段的各级德育工作内容联成一个职责明确、重点突出、前后衔接、目标一致的有机科学教育序列。
低年级德育目标:初步形成孝亲父母、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养成认真乐学、自已能做的事自己做、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习惯;成为一个活泼开朗、积极自信、较有计划生活和学习的小学生。
1.认知目标:认知全国《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能认识和执行学校《践行篇》的要求。理解学校校训、校歌等意思。
2.情感目标:形成孝亲父母、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关心集体、热爱家乡、诚实做事的思想情感。具有爱惜身体的意识。
3.行为目标: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较好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习惯,愿意参加学校的值日工作。养成较好的作息习惯,能初步管好自己。喜爱参与各种亲子活动。
4.心理目标:能对自身情况有简单认识,具有阳光开朗、大胆交往的性格,喜爱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
中年级德育目标:初步形成热爱祖国、孝亲敬长、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向往科学、热爱生命、遵守公德、关爱集体、勇敢坚强的品质。较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初步具有对道德问题的辨析能力,以及道德行为能力。初步养成能制定生活和学习计划的习惯,成为一名活泼开朗、积极上进的小学生。
1.认知目标:理解《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并能自觉执行。能熟记学校校训、校歌等学校文化。初步认识祖国和社会的基本情况,具有一定的社会常识,了解基本的社会公德。
2.情感目标:养成孝亲父母、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关心集体、认真学习、热爱家乡、诚实做事的思想情感。具有热爱生命的意识。
3.行为目标:关心学校、社会、国家大事。养成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习惯,主动积极参加学校的值日工作。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能管好自己,做事有责任。基本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参与各种亲子活动。
4.心理目标:性格开朗、积极向上、乐于交往,积极参与各种团体活动。
高年级德育目标:初步形成热爱祖国、崇尚文明、追求民主、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向往科学、热爱生命、遵守公德、勇敢坚强、正直忠厚的品质。具有孝亲父母、关心他人、热爱集体、勤俭节约、认真学习的品质。具有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学习和生活做到有计划,成为一名活泼开朗、自信自强、自尊自爱、积极上进的小学生。
1.认知目标:运用《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并能自觉执行。初步认识祖国和社会的基本情况,具有一定的社会常识,了解日常社会公德,具有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树立“守纪为荣、违纪为耻”的观念。
2.情感目标:养成勤奋学习、热爱家乡、诚实守信、崇尚文明、追求民主、正直忠厚的思想情感。具有初步的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参与社会的公益活动。能有计划地生活和学习。
3.行为目标:关心学校、社会、国家大事。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能管好自己,做事有责任。具有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维护社会秩序。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种班级活动。
4.心理目标:能正确认识自己,性格开朗、积极向上、乐于交往,自信乐观。有较好的心理调节能力,悦纳同学,热爱生活。
此外,学校还根据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实践能力,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为终身幸福奠基”的理念,结合时代教育发展需要,创新性地开展“雏鹰争章”活动。在学校少工委领导下,把一、二年级设为绒羽大队,三、四年级设为丰羽大队,四、五年级设为逸羽大队。为提高活动的目标性、激励性、适切性,根据学校的育人目标设立学习小主人、文明小礼仪、父母小帮手、快乐小义工、环保小卫士、才艺小明星、体育小健将、红领巾小领袖、阳光小少年、生活小能手等十项成长奖章,并对每项奖章在不同年级提出相应的发展指引,在为学生搭建自主提升的成长之梯的同时,在每学期末让每位学生有机会对照《争章标准》自主申报评奖,使学生从“被评奖”转变为“我评奖”,有效促进学生的品德、行为、个性、人格的协调发展。
(二)德育内容:从方便管理转变为学生需求
现在学校德育,德育内容受应试内容的严重挤压而“异化”,过多从方便管理和执行上级指令出发,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导致了学生在言行上表里不一、心理上违心服从,甚至埋下了人格分裂、阳奉阴违的祸根。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使德育内容转变为学生自身需求,让学生需求成为学生自觉践履的动机。
教育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教育。这就需要教育者怀着一颗爱心, 带着一双慧眼,巧妙地捕捉每一个生活教育细节,有的放矢地进行适时教育,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惊喜。
例如:有一次全校学生春游回来校门口出现较多食物袋,第二天学校没有采取强硬态度追查乱丢垃圾的同学,而是在全校学生做操时间向学生抛出问题:“同学们,当你看到校门有垃圾,你的心情如何?”全校同学一起鼓掌,看哪位同学最快到舞台上,向全校同学谈谈你的感想,如雷的掌声就是对扔垃圾同学的心灵的洗涤,很快走出来了几位同学,其中一位五年级的女同学带着歉意勇敢地说:“我的心情很难受,因为我昨天春游回来下了车在校门口扔了一个零食袋,我知道这样是不对的,我以后一定不能这样做!”一句童真、朴实的话语,就是内心的深刻反省,理性的觉醒。教育不能过于强调外在的说教和指责,如能巧妙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琐事“因事而导”,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反思和更进空间,将更能触及学生的敏感心弦,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二、德育途径与德育方法
(一)德育途径:从片面教育转变为立体教育
要提高德育实效,就必须改革德育方法,拓宽德育渠道,打破德育孤军作战的格局,让德育如空气一样充盈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像呼吸一样自然地接受道德教育。
校内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蕴含着德育的意义,学科教学永远都是德育的主渠道。在各学科教学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只要细心琢磨其中德育因素,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就能教学科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得到有效提高,达到德智共生的教育效果。例如:在六年级下册数学《节约用水》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调查计算一所学校有几个水龙头漏水?如果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全国大约有30万所学校用自来水,全年大约要浪费多少吨水?平均每吨水价为1.5元,一共要多支付多少水费?如果1个人1年用30吨水,这些水可供多少人用1年?让学生在理性思考中生成节约美德。
此外,德育活动不能形式主义,而应该由学生亲自参与,有深刻的心灵感触,有愉悦的情绪体验,因为只有能触动心灵的体验,才能让学生享受到德育的愉悦,才能产生学习道德的内在动力,才能让学生建构出真正的德性。如一月“感恩月”、二月“尚礼月”、三月“善美月”、四月“读书月”、三至五月“文艺月”、六月“安全月”、八月“家长月”、九月“尊师爱生月”、十月“爱国月”、十一月“健身月”、十二月“科技教育月”,让学生在各种充满德性和智趣的活动中快乐成长。
(二)德育方法:从偏重灌输转变为体验内化
有效的德育方法是对德育规律的自觉遵循和对德育原则的深入贯彻,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做到心中有数、眼中有人、手中有法、科学推进,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触发学生在情感上走向高峰体验。如此,才能有效促进规范的内化、德性的自然生成。
为营造师生平等环境,强化教师精神引领,在每学年依据《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表》,由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并评选出“心中最喜欢的老师”,以及每学期由家长分别对任教自己小孩班级的教师无记名评价,使教师的言行置于公众和制度的约束之中,为学生德性的发展树立流动的精神标杆。
为争取庞大家庭德育队伍的支持,建立起家校共育的“统一战线”,为学生全面发展创设优良的成长环境。每学期按计划举办家长学校和召开家长会,每两个月出一期家教特刊,加强家校的沟通和家长的培训。并在每个月举办一次家长亲子修身学堂,通过开展丰富的“小手拉大手、文明路上一起”的修身活动,提高家长综合素质,积极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
为培育学生的诚信品质、责任意识、感恩之心,在学校建设可供学生随时使用的“流动书吧”“乐器舞台”“云书斋”“报刊栏”“MOOC小天地”“心馨朵朵”“诚信超市”等生活和学习设施,让学生在常态的生活中自然养成责任意识和诚信习惯。
孟子强调德性涵养要依靠“自得”。在学生管理中,通过放权或授权的方式,让学生成为校园管理的主人,将有效促进学生从被动管理走向主动管理。为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积极完善学校少工委、年级大队和中队三级队委会建设,让每位学生在每学年都有机会通过自荐→班内竞选→级组竞选→全校竞选等环节走上学校的管理岗位,担任学校的大队委、中队委、校长小助理、校纪监督员等。还有,推行“班主任导师制”,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鼓励各班生成美美与共、各美其美的特色文化,形成“一班一特色”的格局,促进学生灵动而和谐发展。
此外,开设了“免检级组”“免检班级”“免考学生”等“三免”评比制度。为每个学生、班级和级组制定基本的教育要求,采用绝对评价,只要班级和个人达到发展的基本底线,就成为“免检级组”“免检班级”,促进学生灵动而有序发展,有效演绎“千教万教为了不教”的教育真谛。
三、德育评价与德育深化
(一)德育评价:从甄别证明转变为引领改进
德育的评价对象包括学校德育管理、师资队伍、校园建设、教学水平、校风、学生品德等方面,其评价主体有学校主管领导、教师、家长、学生等。在这里主要对学生品德评价作一阐述,因为学生品德的评价是德育评价的中心和重点。
德育的核心在于“育”,是一个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更是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过程。每一次品德评价,都应顺应学生天性,从其成长需要出发,撩动其最敏感的心弦,让心灵与教育和谐共振,唤醒学生自主反思的欲求。将品德评价的功能从甄别和证明转变为引领和改进,才能有效促进对行为规范的内化。
为给学生搭建品德自主反思提升的梯子,以德育目标为依据、以自主评价为手段,构建了“天天有进步、周周有奖励、月月有总结”的催人奋发机制。在每周评选“进步之星”,每月评选“文明之星”,在每学期评选“十佳雏鹰”,从而促进学生自觉把教育内容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把教育的要求转变成学生自觉的追求,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二)德育深化:从厚今薄古转变为茹古涵今
我校充分挖掘和整合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管理中渗透传统文化、张扬学生人格;在环境中融入传统文化、滋润学生人格;在活动中践履传统文化、激越人格成长;在教学中汲取传统文化、孕育完善人格。如在每班开设一节武术课;在每节课前三分钟开展经典诵读《千字文》《弟子规》等名著中,从中汲取中华传统美德精华;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汲取《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和《论语》中“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优秀传统教学经验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引领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以秀才卡、举人卡、进士卡、探花卡、榜眼卡、状元卡为引领的阶梯式读书计划,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情趣,使教学在创新中有传承,在传承中有创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德性,促进学生向着更健康、更聪明、更快乐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东区水云轩小学)
责任编辑/张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