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的困惑与策略
2015-12-14蔡灿龙陈秋斌
蔡灿龙 陈秋斌
发现一 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对先辈移民历史的了解不足;对华族身份的认同度高但华语基础薄弱。
发现二 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喜爱各有所好;对孔子的知晓率高但对儒家的了解不足;对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学的了解匮乏。
发现三 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对中国传统节日接受度高但饮食习惯异化明显。
一、问题与方法
中国与菲律宾群岛的关系源远流长,但近几十年来,由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种族认同等原因,东南亚各国的华族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打压、歧视甚至被强迫同化,菲律宾的华裔及华文教育同样也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歧视和禁锢,导致大部分新生代华裔特别是华裔青少年在中华文化的认同上出现迷茫与困惑,其中不少人不但不懂中文,而且对自己的族群亦毫无归属感。
为了真实、全面了解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对中华文化认同的现状,我们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小型座谈、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在福建省各高校的菲律宾华裔青少年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其中,《菲律宾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现状调查表》以今年在福建省参加中文夏令营的菲律宾华裔青少年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8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424份,回收率88%;接受调查的学生大部分年龄在11—15岁(占比78.3%),其中男生190人、女生234人。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对先辈移民历史的了解不足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对祖先的移民历史知之甚少,只有15.1%的学生粗略了解自己家族的大概移民时间,其中能准确说出家族或家庭移民菲律宾时间的人大部分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移民家庭,移民历史超过四代的移民后裔基本上不了解祖先的移民时间;值得欣慰的是,有31.4%的学生大概知道自己在中国的祖籍地,但还有近七成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在中国的祖籍地。究其原因,首先,和目前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对中国历史、地理的了解缺乏有关;其次,与菲律宾华侨的移民历史久远有关;再次,年龄与家庭教育也是导致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对自己家族移民历史的了解匮乏的关键原因。而通过到福建参加中文夏令营及“寻根之旅”的活动,让华裔青少年更多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促进华裔青少年了解中国历史、地理,进而了解自己家族的移民历史、促进族群认同及中华文化认同具有积极作用。
(二)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对华族身份的认同度高但华语基础薄弱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超过半数(达54.2%)的菲律宾华裔青少年能正确确认自己的身份为华裔,加上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学生(占比22.6%),有高达76.9%的青少年学生认同自己的华族身份,但仍然有23.1%的学生认为自己是菲律宾人,持该观点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移民历史久远、已经很好融入菲律宾民族或与当地民族通婚的华人后代。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华裔由于种种原因,想撇开自己的华人身份而获得菲律宾民族的认同。相信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强盛及华裔对中华文化了解的加深,会有越来越多的华裔认同自己的华裔身份并因此感到自豪。可以理解的是,在早年的殖民政府及后来的排华运动中,很多华族为了生存或者为了更好融入当地社会,也由于与当地民族的通婚而被逐渐同化,很多华裔渐渐疏远了中华文化,其中最典型的是很多华裔家庭在语言、文字使用方面已经逐渐被所在国同化。通过调查发现,在华裔家庭中,使用最多的语言为英语、其次为菲律宾语、再次为闽南语,而常使用汉语普通话的比例仅占调查人群的20.3%,这种现象进一步阻碍了华裔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学习与了解。
(三)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对中国传统节日接受度高但饮食习惯异化明显
在菲律宾,华裔家庭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传承很大程度体现在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与传承,在受调查的菲律宾华裔青少年中,知晓并经常参与的中国传统节日依次为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等,而对于如重阳节、元旦等节日的知晓则明显不如上述其他节日。对华裔青少年来说,更注重这些中国传统节日的形式,而对于传统节日的内涵及习俗则知之甚少,受所在国文化和西方殖民文化的影响,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对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的了解与热爱更加明显。这种多元文化与生活习性的影响也体现在饮食习惯上,在受调查的华裔青少年中,68.4%的学生表示喜欢中国菜、60.1%的学生喜欢菲律宾菜、58.0%的学生喜欢西餐。在调查过程中,有高达73.6%的学生表示喜欢学习有关中国传统美食的课程,因此,有针对性地介绍并引导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品尝中国美食,如八大菜系、老字号中华美食等,对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民族信心、激发学习中华文化热情,有积极的意义。
(四)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对孔子的知晓率高但对儒家的了解不足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学习成为世界热门,加上孔子学院的推广,国外对孔子的知晓度也在不断提高,在受调查的菲律宾华裔青少年中,有86.3%的人知晓中国的孔子,但对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却知之甚少,有近8成的学生不知道孔子创立的学说为儒学,对儒学具体内容的了解就更加有限。因此,让华裔青少年了解儒学,进而了解中国的诸子百家,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应该成为海外华文教育的重点。
(五)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对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学的了解匮乏
随着国学热的兴起,中国大陆青少年学生对中国古代《四书》《五经》及四大文学名著并不陌生,而对于菲律宾华裔青少年来说,这些代表中华文化瑰宝的代表作则显得相当生疏而遥远,在被调查的华裔青少年中,90%以上的人并不知晓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只有不到10%的青少年学生粗略了解;对于人们耳熟能详的《西游记》《红楼梦》等中国四大名著,居然有75%的菲律宾华裔青少年表示并不知晓,只有25%的青少年学生表示知道中国四大名著,但能够完整阅读这些书籍的人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既和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情有关,也和我们在菲律宾青少年中推广汉语教学力度有很大关系。
(六)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喜爱各有所好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文学、艺术、武术、饮食、医学等方面有着深厚的积淀。通过对菲律宾华裔青少年感兴趣的中华文化类型的调查,我们发现,有73.6%的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对中华饮食有着浓厚的兴趣,近五成的华裔青少年对中国武术表现出兴趣,47.6%的华裔青少年对中国书法有兴趣,42.5%的华裔青少年对中国茶道表现出兴趣,也有30.4%的华裔青少年对中国文学表示有兴趣,如果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能够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兴趣爱好,开设相关的课程,对吸引华裔青少年学习中华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中文的热情和了解、热爱祖籍国,进而促进中国与海外华裔侨居国的友好交流,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外交,更好传承及发扬优秀中华文化等方面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七)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参加“中文夏令营”的目的各有不同
与很多西方青少年学习中文是为了将来谋生或发展的功利目的不同,大部分菲律宾青少年参加“中文夏令营”的目的很单纯,78.3%的人纯粹就是为了学习中文,51.4%的人是因为好奇,只有不到10%的人是为将来生计而学习,当然,也有37.3%的人是因为父母要求而参加该活动。从该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很多海外华人尤其是老一辈华侨虽然侨居海外,但仍心系祖国,他们时刻不忘自己身上流淌着的华人血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向往祖国,了解祖国、学习中华文化的迫切愿望。
(八)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参加“中文夏令营”的收获
通过在福建省各高校进行为期二个月的学习,菲律宾华裔青少年获得了很大的收获,调查发现,有高达93.9%华裔青少年初步学会了中文,有55.2%的华裔青少年初步了解了中国,有42.7%的华裔青少年学会了部分中国艺术,73.8%的华裔青少年对家乡有了印象。在即将离开中国的闭营式上,很多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展示了这次学习的成果,他们上台表演了中国功夫、中国舞蹈、中国传统乐器、中国音乐、书法、小品等节目,发表了感人肺腑的游学感言,感恩资助者、感恩中国政府、感恩主办学校、感恩老师、感恩志愿者,感恩各级各类工作人员为这次活动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更表达了对中华文化的敬仰及向往,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眷恋,表达了对中菲人民友好交往的祝愿。有很多人表示,这次“中文夏令营”及“寻根之旅”的经历终生难忘,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中华文化及发展中菲友谊的种子,等到以后,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也有很多华裔青少年表示,如果有机会,他们愿意再次来到中国进一步学习中华文化,为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为发展中菲友谊做贡献。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认同、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在中华文化的认同、了解与传承方面仍然存在困惑与不足,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构建中菲两国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着眼于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一)重视菲律宾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的教育与传承
目前,在东南亚各国中,我们国家对菲律宾的汉语教学推广力度相对薄弱。虽然目前两国在政治、外交等方面遇到一些困难,但立足于将来、立足于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立足于维护华侨华人的利益,我们均应该加强对菲律宾华裔青少年的汉语教学力度,把目前主要由菲律宾华侨社团或私人财团举办的华文教育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把主要由福建省高校承办的“菲律宾华裔中文夏令营”发展到由全国各大高校承办。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方面进一步提高,以利于提高菲律宾华裔青少年的汉语教学水平,增加菲律宾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二)创新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教育与推广模式
本文中这种“寻根之旅中文夏令营”模式值得推广与借鉴,该办学模式既达到了对外汉语推广的目的,又让海外华裔青少年置身于浓厚的中华文化氛围与环境中,实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游学意境,可以更大程度激发海外华裔学习中文及中华文化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扩大办学频次,举办类似的“冬令营”或“寻根之旅”,也可以允许海外华裔多次参与,让海外华裔青少年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及学习汉语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家乡、了解中国、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
(三)加大对菲律宾华裔青少年汉语教学的资金投入
目前,“寻根之旅中文夏令营”的经费大部分由菲律宾华侨陈永栽先生承担,大约每生次2000元美金,华裔学生家庭承担400元美金,特别困难学生家庭只承担60元美金的服装及电子芯片身份牌制作费用,中国驻菲律宾使馆免收学生的签证费用,中国侨办资助部分资金。受经费的限制,办营规模、办学层次一直很难突破,有限的经费也只是满足基本的教学及短途的游览参观(局限在福州、厦门、泉州、武夷山),学生游览北京、上海、西安、杭州等祖国大好河山的迫切愿望一直很难实现。因此,加大经费投入或拓展经费筹集的渠道,对激发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学习汉语热情、提升教学质量、增加中华文化的认同有积极的作用。
(四)增加对菲律宾华裔青少年汉语教学人员配备,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志愿者队伍建设
由于目前“菲律宾华裔中文夏令营”并没有固定的机构及人员配备,菲律宾方面带队老师、工作人员主要由菲律宾“华教中心”招募志愿者组成,中方工作人员、教师由各高校海外教育学院或学校外事办临时抽调组成,人员及机构相对松散,建议各承办高校培养一支相对稳定,通晓汉语、英语、菲律宾语并较好掌握中华文化的各种专业人才,以提高对菲汉语教学水平,有利于华裔青少年更好掌握中华才艺。同时,可以通过招募高校学生充当志愿者,满足对菲汉语教学及华裔青少年与祖国大陆青少年交流、交往的社交需求,促进他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五)加大对菲律宾华裔青少年汉语教学的课程与教材建设
目前,针对菲律宾华裔青少年的“中文夏令营”只开设汉语、音乐、舞蹈、武术、国画、书法、健美操等课程,对菲律宾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影响比较明显的课程如中国哲学、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中国美食、中医、中国民俗、中国建筑等课程则相对缺乏,因此,开设满足华裔青少年学习兴趣、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课程应该成为主办学校的共识,编写符合目前菲律宾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认知水平、有梯度的、适合短期汉语教学和有助于促进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的教材,应该引起广大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和学校的重视。另外,针对夏令营营员中文水平参差不齐、兴趣不一的实际情况,开展分层次、分程度、分兴趣的差别化教学,有助于华裔青少年有效提高中文水平,为更好了解与传承中华文化奠定扎实的基础。
(六)加强对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中文夏令营”的实践教学
通过座谈与调查,许多华裔青少年对“寻根之旅”的寻根相当感兴趣,他们迫切希望了解祖先生活过的地方,了解祖先生活的足迹、习俗、饮食、信仰、族群、族谱等承载着中华文化深厚积淀的内容,迫切希望了解、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因此,探索创新海外华裔了解中华文化的方式方法,让他们更多的走出课堂,实地了解他们祖先生活的地方,了解北京、西安、杭州、上海、黄山、黄河、黄土地等祖国的山山水水,对激发海外华裔对祖国的政治认同、对身为华人的身份认同、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认同;对激发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情;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促进我国与海外华侨、华人的沟通与交流;对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对构建21世纪新型的外交关系;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与积极的意义。
【蔡灿龙,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陈秋斌,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