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业家长做,越俎代庖为哪番
2015-12-14刘琳
刘琳
据报道,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现在的孩子需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奇葩”作业、网上作业……年幼的孩子无法完成、中学的孩子学业负担重,最后这些作业大多变成了家长的作业。各式各样的作业不是考验学生而是在“拼”家长。
所谓作业,是指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完成作业的主体理应是学生本人。然而,各种“奇葩”作业、网上作业,不仅学生无力完成,连家长都动辄招架不住,纷纷吐槽。那么,教师布置作业的初衷和希望达到的效果又是什么,作业真正的意义又体现在何处呢?笔者认为,作业的主要意义有二:一是巩固课上所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树立学生的责任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巩固知识是一方面,培养习惯是重点,树立责任意识是重中之重。中小学生正处于习惯的养成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责任意识远比完成作业要重要得多。奇葩作业和网上作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家长“越俎代庖”过度包办,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更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和逃避意识,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也无丝毫裨益。
教师应肩负教育和引导的责任。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体现在对作业、功课的引导上。教师应根据课程设置和学生年龄特点统筹布置作业,在作业量适度、难度适中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积极思考,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和为自己所作所为负责的意识。教师布置作业也应该遵从循序渐进的特点,从易到难,一点点地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本领。
家长应主动沟通和积极配合。现在的家长普遍较忙,每天下班到家已是筋疲力尽,还要辅导孩子完成作业,难免会有急躁情绪。面对奇葩作业和孩子困倦疲惫的眼神,“越俎代庖”就成为一种主动行为。毕竟,授人以渔比授人以鱼要省时省力得多。家长要通过和学校老师的积极主动沟通了解所布置作业的目的,防止信息不对称。就像一些新闻报道中所称,老师布置给一年级小朋友的手抄报作业,其初衷只是要学生涂涂鸦、写写拼音就行,而家长却偏偏误会成了专业出版物的水平。没有及时沟通和不必要的攀比心理使家长不自觉地在对自己的孩子“拔苗助长”。
孩子的成长是个慢活,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协调配合,习惯的养成、生活的体验远胜于知识的传授。希望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不要太过于纠结作业的完成情况,而真正将目光集中到孩子身上,将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心间,用心去体验、去引导、去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责任编辑/张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