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与一般范畴的区别
2015-12-14黄少成傅安洲
黄少成,傅安洲
(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与一般范畴概述
当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类别的专门研究并不多见,相对比较权威系统地对范畴进行分类和说明的主要有张耀灿、徐志远等学者。他们认为,按照性质状态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可分为实体范畴、属性范畴和关系范畴;按照高低层次不同,可以分为核心范畴、基本范畴、一般范畴和具体范畴。[1](p54)[2](p64)在按照高低层次进行分类基础上,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和一般范畴分别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辨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和一般范畴各自内涵、特征,确立了相应层次的逻辑范畴及其结构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逻辑结构体系中,基本范畴及其体系和一般范畴及其体系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是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中各种现象之间最本质、最重要、最稳定、最普遍的特性和关系的基本概念。[3](p54)基于当前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理论的认知水平,以及基本范畴的内涵与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学主流学派[4](p154)确立了八对成对偶形态的基本范畴,并遵循“逻辑起点——逻辑中项——逻辑终点”的基本原则,构建起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体系。这一体系即是,围绕“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这一逻辑基项(中心),从“思想与行为”的逻辑起点,经过“疏通与引导”、“言教与身教”、“教育与管理”、“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等逻辑中项,完成思想政治品德的“内化与外化”的两个阶段,到达“个人与社会”逻辑终点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并能揭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某些规律的而又能为完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创造一定条件的概念。[3](p42)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内涵、特征,以及逻辑范畴结构体系的构建原则,徐志远等学者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的5个维度,即基础理论维、价值认识维、教育过程维、对偶范畴维、方法载体维,以及分属相应不同维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20个一般范畴,具体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灌输原则、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内容,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环境、过程、机制、评价,理论与实践、表扬与批评、主导性与多样性、继承与创新,心理咨询、自我教育、教育载体、网络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学以“维”为理论单位和工具,概括抽象并展示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一般范畴,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该学科一般范畴研究的复杂性,同时也标志着一般范畴的研究进一步得到科学的规范。
尽管如此,上述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5个维度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20个一般范畴与所属维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仍存在着商榷之处。因此,笔者在前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与一般范畴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亦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对一般范畴进行了优化组合。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从单个概念组合到“维”的过程,是多个一般范畴之间展示、演绎、聚合等辩证运动的结果。按照逻辑范畴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以及各范畴的不同内涵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的“维”由5个优化减少至4个,一般范畴由20个优化减少至13个。[5](p185)在前期研究论证基本范畴与一般范畴之间对应关联关系中,[6](p9)已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与一般范畴共同的逻辑特征、逻辑功能、构建原则进行了剖析和阐述。但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对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不仅要把握事物普遍的共同的特征,更重要的是把握事物个别的与特殊性的特征。因此在深入辨析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范畴与一般范畴各自内涵、逻辑结构,以及相互对应关联关系基础上,进一步厘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对于深刻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更好地把握各自特征,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理论和学科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与一般范畴的区别
尽管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与一般范畴各自的内涵、特征、结构、功能及两者的共通之处,都有相应论述,但对两者之间的差异并没有进行专门而深入地辨析。深入分析把握该学科基本范畴与一般范畴之间的差异,对于深刻理解学科范畴的内涵,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不同层次的范畴体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与一般范畴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两者抽象的程度不一样。
相比较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现象、特性和关系的抽象程度更高,而一般范畴的抽象程度相对较低。这主要体现在两者概念内涵对重要性程度表达方式的差异上,即两者概念内涵的措辞用语体现出抽象程度的差异。
前文已经述及,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是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中各种现象之间最本质、最重要、最稳定、最普遍的特性和关系的基本概念。其对现象和各种关系抽象的重要性程度由四个“最”的概念来描述和体现。基本范畴“最”的特性及其重要性,是由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方法确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科学认识客观事物的根本观点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学各对基本范畴都由对偶形态的概念来呈现,其本质体现的是对立统一关系,这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最基本的矛盾关系。这一矛盾关系,在对偶形态的基本范畴上表现出相互对立与相互统一的特征,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重要性最深刻的体现。八对对偶范畴的对立关系具体表现为:思想与行为表现为支配与被支配,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表现为主导与接受,疏通与引导表现为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与说服教育,言教与身教表现为口头(或书面)的语言教育与模范行为(或实际行动)的榜样教育、教育与管理表现为启发说服与管制约束、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表现为奖金实物与表扬嘉奖、内化与外化表现为输入与输出、个人与社会表现为适应与排斥。其统一性表现为对偶范畴的两者之间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转化的关系。比如,思想决定行为,行为是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二者相互联系并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相互依赖、互为存在前提,没有教育主体就没有教育客体,没有教育客体,教育主体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疏通与引导、言教与身教、教育与管理、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等作为逻辑中项对偶范畴的统一关系表现为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体现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中方法的多样性;内化与外化的对立统一关系方面,内化是要求、外化是目标,内化为外化作准备,外化为内化提供效果检验标准,二者统一于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发展转变过程之中;个人与社会的对立统一关系方面,个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会由众多个人组成,没有个人就没有社会,而个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撑,二者统一于由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及其成就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最”的重要性程度深刻体现在这些对偶范畴的对立统一关系之中。
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在其概念内涵中对重要性程度也有明确界定。即,它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来描述和界定。所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是指一般范畴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影响和制约作用,它或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据,或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形式等,反映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某一类别、某一层次、某一环节、某一维度现象和关系的本质特征。如,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规律、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学科研究对象、范畴等,是完备该学科理论体系的重要概念,体现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容、环境、机制贯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与教育载体、教育方法共同成为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价值和评价,一定意义上揭示和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相比基本范畴由四个“最”体现出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更高程度的抽象性和重要性,起着“重大作用”的一般范畴,则是更直观、更具体地揭示和展现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相应的特征。
可见,在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中,基本范畴及其体系起到决定性和支柱性的重要作用,抽象程度更高;“起着重大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的重要性位于基本范畴重要性之下,属于重要性相对较低的范畴,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特性和关系的抽象程度也相对较低。
(二)两者揭示规律的性质不一样。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揭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具有根本性质的规律,一般范畴揭示的是该领域的某些规律。
根本性质的规律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始终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7](p70)基本范畴揭示的规律,正是统摄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层面具有根本性质的规律。如,思想与行为揭示了人的思想和行为相互之间的关系,其中思想主导和支配行为的规律,成为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逻辑起点;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主客体之间思想、意识、情感的交流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核心的关系,体现的是双向互动的规律;疏通与引导、言教与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等中介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最基本的方针和原则,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规律;内化与外化体现了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阶段的基本规律;个人与社会互为因果,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矛盾特殊性的集中展现。可见,基本范畴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领域的基本矛盾,揭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根本性质的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某些规律是指,这些规律揭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中某一类别、某一环节、某一层次、某一维度的本质联系。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相应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范畴反映的是基本理论维度的本质联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环境、内容、机制等范畴揭示的是过程维度中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本质联系;教育载体和教育方法是对方法载体维度的抽象与概括;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价值和评价集中反映了价值认识维度本质及其关系。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过程、评价还分别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不同阶段的本质与联系。此外,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双向互动律、协调控制律、人格分析规律、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等,体现的都是其中某一个环节、一个层面或者一个维度的本质和联系。
从根本规律和某些规律自身的区别而言,根本规律和某些规律分别体现为全部和局部、全方位和某一方面、全过程和某一环节之间的本质联系。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了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等内容,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根本规律体现的是上述这些方面内容相互融合、辩证统一为基础的本质联系,那么某些规律则是这四个方面内容各自内部的本质联系。再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根本规律体现的是全过程的本质联系,某些规律体现的则是某一环节或过程的联系,或者前半段,或者后半段,或者中间的任何截断后的某一段的本质联系。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与一般范畴在规律的性质上有明显区别。
(三)两者逻辑结构体系的构建方式不一样。
基本范畴和一般范畴逻辑结构体系的构建方式由各自内涵及其相应特征所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逻辑结构体系以“点线”方式连接构建,一般范畴逻辑结构体系则以“面线方式”连接构建。两者逻辑结构体系构建方式的差异与其各自内涵特征密切相关。
前文已经述及,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位于范畴体系的较高层次(仅次于核心范畴),它反映和概括事物现象、特性和关系的程度更抽象、更深刻、更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体系是以确立的八对对偶范畴为纽结点,按照“起点——中项——终点”的基本原则,通过基本范畴的内在联系和辩证运动,以“点线”方式连接构建。研究基本范畴体系的逻辑结构,实质是研究范畴内部、范畴与范畴之间以及范畴与逻辑结构体系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就是以“点线”方式相连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逻辑结构体系(见图1)。
图1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逻辑结构体系示意图
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学八对对偶基本范畴,一般范畴体现出更生动、更具体且数量更多的特征。要深入理解为数较多的一般范畴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就须在全面理解其内涵与特征基础上,更深入一步把握这些一般范畴相互之间的演绎、展示、聚合的辩证运动过程,及其按照各自特征属性,归属、组合、抽象而成的4个不同的维度,即基本理论维、教育过程维、方法载体维以及价值认识维等。[3](p50-55)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体系是一个三维的立体结构的体系,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的“维”度,实质就是聚合了具有某些共同属性或特征一般范畴的二维平面。一般范畴只有通过其聚合成的抽象程度更高的“维”作为理论分析的工具,才能更好地按照从逻辑起点、经逻辑中项、到逻辑终点的原则构建起相应的体系。在这个一般范畴的逻辑结构体系包含的各种关系中,除包含有范畴内部、范畴与范畴、范畴与系统之间的逻辑联系,还包含范畴与维、维与维、维与系统之间的逻辑联系。以“维”为单位构建的一般范畴逻辑结构体系,实质就是以“面线”方式相连一般范畴逻辑结构体系(见图2)。
图2 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逻辑结构体系示意图
上图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逻辑结构体系中,由一般范畴组合而成的维与一般范畴体系之间逻辑联系成为这一体系中的重要关联内容。如,逻辑起点和逻辑终点与对应的基础理论维和价值认识维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中项与对应的教育过程维和方法载体维等一般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是该体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所有的这些维仍然以“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这一中心范畴为逻辑基项和轴心,通过辩证运动,获得“内化与外化”的成果范畴,最终达到价值认识维这一逻辑终点。
(四)两者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不一样。
鉴于基本范畴与一般范畴内涵、揭示规律性质及其构建方式的差异,因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也有明显差异。如果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比作钢筋混凝土构建的大厦,那么,基本范畴及其体系和一般范畴及其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发挥的分别是“钢筋承重墙”和“混凝土构筑”的框架作用。“钢筋承重墙”和“混凝土构筑”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钢筋承重墙”在框架结构中起到支柱性作用,“混凝土构筑”的框架进一步坚固和丰富了“钢筋承重墙”这个支柱。基本范畴和一般范畴两者以不同作用共同支撑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架构。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体系从逻辑起点(思想与行为),经逻辑中介(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式方法本质特性的范畴)到达逻辑终项(个人与社会)的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立体动态的逻辑结构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同样以上述逻辑范畴运动的逻辑轨迹为依据,以“维”为基本的逻辑运动单位,构建起来的更为完备、更为丰富的体系。按照基本范畴与一般范畴对应关联的原则,基本范畴体系的逻辑轨迹延伸覆盖至何处,其一般范畴体系的逻辑轨迹则相应覆盖延伸至该处,并更具体、更生动地诠释基本范畴。如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体系中的逻辑起点范畴被抽象为“思想与行为”,在一般范畴体系中,其逻辑起点——基础理论维,具体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所属学科研究对象和学科范畴等一般范畴;基本范畴体系中的逻辑中项对应的是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式、方法本质特性的概念,在一般范畴体系中,其逻辑中项——方法载体维相应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方法及其丰富的具体范畴;基本范畴体系中的逻辑终点范畴被抽象为“个人与社会”,在一般范畴体系中,其逻辑终点——价值认识维,具体包含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和评价等一般范畴。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每一个基本范畴,都相应有多个一般范畴与之对应。一定意义上,这种对应关系反映的是两者之间的概括抽象和演绎诠释,即基本范畴进一步概括抽象一般范畴,一般范畴进一步演绎诠释基本范畴。
由此,与基本范畴的“钢筋承重墙”的支柱作用相比,一般范畴的“混凝土构筑”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建设中起到进一步丰富、生动和诠释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作用。
三、结论
从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与一般范畴各自内涵、特征,及其两者之间的显著区别,可得出以下
结论: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与一般范畴,同作为范畴理论的重要内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理论以致相应学科都具有认知功能、方法功能和构建功能。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和一般范畴开展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相应学科深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与一般范畴在抽象的程度、揭示的规律、逻辑结构体系构建方式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构建中发挥的作用上存在着显著差异。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与一般范畴体系构建的过程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呈相互印证、互为补充的关系。
第三,只有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和一般范畴之间的差异性特征,才能更深刻地认识范畴的层次性,厘定各自层次内的具有范畴特性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和相应学科建设才能获得更深一步的发展。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3]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傅安洲,黄少成.关于建立一门相对独立政治教育学的思考——兼论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5]黄少成,傅安洲.论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逻辑结构的优化组合 [J].湖北社会科学,2011,(7).
[6]黄少成,傅安洲.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与一般范畴的对应关联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
[7]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