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舟山:“千岛古城”的兴海强国梦

2015-12-14曾鹏翔丘斐远

国防 2015年3期
关键词:海防海洋

本刊特约记者 曾鹏翔 丘斐远

国防记者走边关

舟山:“千岛古城”的兴海强国梦

本刊特约记者 曾鹏翔 丘斐远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防重要指示,贯彻落实第五次全国边海防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反映新时期边海防建设的新成就、新面貌,展示边防海防官兵的新风尚、新气象,本刊新近推出《国防记者走边关》栏目,希冀广大读者和作者踊跃参与,宣扬边海防部队重大先进典型感人事迹,为推进新时期边海防建设、实现强军目标注入强劲动力。

●这是一片古老的海疆:她既是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也是东亚中华文明圈的交通枢纽;

●这是一片不屈的海疆:她饱经鸦片战争的硝烟洗礼,在近代海防史上写下悲壮一笔;

●这是一片腾飞的海疆:她作为我国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正昂首向深蓝迈进。

舟山,古称“海中洲”。她东临太平洋、南望象山港、西靠杭州湾、北邻长江口,既是拱卫沪、甬、杭的天然屏障,也是连接东海和大陆黄金水道的战略要冲,有“海角天险”“东海前哨”的美誉。这里岛屿星罗棋布,港湾错综,航道交织,2.08万平方千米的海域散落着1390个大小岛屿,是拥有245.8千米深水岸线的“千岛之国”。

在这片海疆,洋溢着古代“东亚海上丝绸之路”“东亚中华文明圈”文化通道的古韵之美,蕴涵着鸦片战争烽火硝烟、近代海防史浓墨重彩的浑厚之魅,展示着崭新的“千岛古城”追逐、描绘“大海防蓝图”的腾飞之梦……立春时节,记者来到千岛港城,追忆无数光荣而温暖的海洋记忆,濒海聆听一曲曲正强力奏响的兴海强国乐章。

印迹·海道辐辏之地——见证海洋贸易的兴衰沉浮

舟山——地名本身就与海密不可分,本岛的形状远望像一艘远洋大船。浙江海洋学院教授唐洪森介绍说:“在古代,中国与日本、韩国开展密切的交往活动,形成中外交流史上的‘东亚海上丝绸之路’,舟山作为必经之路已是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重要一站。”

2014年,中国“一带一路”已叫响世界。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铺展,舟山的影响力也愈益凸显。随着舟山国际大港功能的不断拓展和完善,舟山加速开辟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航线,展开了通向世界各地的蓝图。据舟山海关统计,2014年舟山市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双边贸易值为274.3亿元,占同期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6.2%。其中,进口182.7亿元,占同期全市进口总值的45.4%;出口91.6亿元,占同期全市出口总值的25.8%。2014年,舟山市与“一带一路”沿线贸易往来的国家已达60余个,占沿线国家总数的84%。

舟山海上对外经济贸易史,从1300多年前的唐朝就已开始,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数百国雄商巨贾,由此取道放洋”“海道辐辏之地,商舶往来,物货丰衍”,宋元朝海上贸易更达到顶峰,成为“风帆海舶,夷商越贾,纷

至沓来”“万国梯航”的港口。

“海天佛国普陀山”“嵊泗列岛”“武侠之魅桃花岛”……记者遍访散布于素有“东海鱼仓”“中国渔都”美誉的一个个海岛,犹如触摸着一颗颗海洋文化明珠。登上这些岛屿,便能尽揽世界佛教论坛、国际沙雕节、观音文化节、中国海洋文化节、中国海鲜美食节等一系列旅游节庆风情,令人感到舟山古代海洋商业文明的血脉如今仍在绵延流淌。唐教授告诉记者:“舟山从滩涂岛礁到内港近海,海洋生物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然而舟山不满足于传统的‘渔盐之利’,更借‘舟楫之便’拓展海上贸易,重视海洋商业的价值和作用,发展海洋商业文化,这在重农抑商、封闭保守的古代是难能可贵的。”

从“以海为田”到“以海为途”,使舟山成为闻名世界的大港。在16世纪中叶,国外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10国商人,国内粤、闽、浙、徽等地商团来到“双屿港”互市贸易,港口入夜灯火通明,甚至“港道壅阻、船只无处停泊”;清朝康熙统一台湾后海疆安定,朝中有识之士主张打破闭关自守政策对外贸易,在舟山定海码头设立“西洋楼”,用于安置外国船员开展商业谈判,门上悬一方书有“万国来同”四个大字的匾额。

到明朝洪武至隆庆元年,政府实行长达两个世纪的“海禁”,清朝乾隆年间舟山海关再次关闭,从此舟山又陷入封闭滞后的境遇。舟山的海洋经贸虽几经兴衰沉浮,然而“重视海洋,面向海洋,经略海洋”的开拓精神绵延不息,舟山人紧跟海洋文化的发展步伐,把眼光投向世界,将海洋看作进行贸易、开辟市场、探索和认识世界的通道,以开放的胸襟吸引“四海来泊”,使经济由“大陆内聚型”向“内外兼蓄型”转变。

渔港贻贝养殖 丘斐远/摄影

舟山国际沙雕节 丘斐远/摄影

印迹·东亚中华文明枢纽——演绎文明交融的和谐交响

翻开舟山对外海洋文化交流史,记者发现:徐福东渡、鉴真东渡、遣唐使往来、郑和下西洋……这些著名的文化事件舟山竟无一“缺席”。作为东亚“中华文明圈”的交通枢纽,舟山把瓷器、茶叶、水稻作为文化传输到日本等东亚各国,促进文明交流共融。

舟山岱山岛有座“徐福亭”。《史记》记载:秦朝徐福在东南沿海蓬莱、方丈、瀛洲三岛上寻长生不老的仙药。据考证,“蓬莱仙岛”即为舟山境内的岱山岛。徐福的长生不老仙药固然不可能找到,但他使舟山成为华夏文化海上传播的第一个驿站,开启了中国文化东进的先河。至今,日本、韩国的徐福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仍在锲而不舍地深入研究。

在舟山,这种文化交流的盛事佳话俯拾皆是。1752年11月,日本国宫城县气仙沼市“春日丸”号商船突遇暴风,在海上漂泊4个月后至舟山附近海面,13名船员气息奄奄时,舟山人民救助款待落难的远方客人后,定海县衙还赠送粮食、蔬菜、鱼肉。此事至今仍在日本气仙沼市广泛流传,当地还编写文史资料图书《“春日丸”漂流记》,与舟山共建友好纪念碑纪念此事,连韩国纪录片导演都慕名前来拍摄专题片。

“有交流才能有了解,有了解才能有信任,有信任才能有合作,有合作才能有和平……”这句流传在舟山的警句,成为舟山对东亚“中华文明圈”贡献的生动注解。

岱山岛还有座“东渡纪念碑”:唐天宝年间,鉴真应日本佛教界邀请誓愿东渡。他留居日本10年,辛勤不懈

传播中华文化成就,成为日本律宗初祖,带去的大量文化、艺术、医学技术促进了当地社会发展。

舟山当地一名海洋专家感慨道:“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已密不可分,经济发展需要文化为其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价值引导。舟山建立‘海洋经济强市,海洋文化名城’离不开海洋文化对它的辐射、影响和促进,更需不同文化文明的交流融合。”

2005年3月7日,舟山沈家门码头举行了“扬帆中华”——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航海考察交流活动舟山起航仪式;2006年,“千岛古城”又迎来了她阔别几个世纪“老朋友”的故地重游——瑞典仿古商船“哥德堡”号的“复古”纪念之旅……一系列海洋文化盛事,激发唤醒了舟山人民骄傲荣光的海洋记忆。

印迹·肃穆“昭忠祠”——诉说民族命运的热血悲壮

舟山市区耸立着一座竹山,沿着蜿蜒的山路拾级而上,一座造型古朴高大的建筑突兀眼前——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走进纪念馆,一份份屈辱的条约、一个个古炮台和烽火台模型、一柄柄锈迹斑驳的长矛,记载着舟山人民誓死杀敌保护海疆的壮烈故事,至今不失为一部充满教育意义的历史教科书。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两次派遣使团来北京要求开放港口通商。从那时起,一些鸦片贩子和传教士就乘机闯进舟山,探测水道绘制航道图收集情报,而清政府思想麻痹,在战争端倪已经显露的情况下丧失警惕,缺乏戒备,最终遭受了战争的惩罚。

1840年7月英军第一次攻占舟山、侵入我国内地,拉开了鸦片战争序幕。1841年9月26日,英军再次集结29艘战舰4000余人,倚仗坚船利炮的绝对优势,再次进犯舟山。驻岛将士奋起抵抗。总兵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率部抗击侵略军,与麾下5800名守军一起壮烈捐躯,用热血昭示了中华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浩然正气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记者站在舟山古城墙向海遥望,一条绵延起伏的海岸线,交织着海防建设的升沉荣辱,也阐释了这个铁律:“海防不强,民族受辱。”鸦片战争纪念馆讲解员徐晓告诉记者,清朝海防炮台构筑十分落后,火炮的火力、射程、射角有限,防护和攻击能力很弱,有的外海水师却只为“缉捕海盗而设”,海防设施的落后使国家和民族陷入危局。

“那六日洒流千万人英雄血,这一天打痛每一颗中国心。”纪念馆附近竖立的一座铭刻上述碑文、造型为三把宝剑直刺苍天的纪念碑,与旁边一尊巨石上雕刻的三总兵头像浑然一体,寓意三总兵赤诚爱国的雄心壮志,气贯长虹。

如今,一座“中国海防博物馆”在舟山拔地而起,成为海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舟山还在91个常住人口岛屿开辟了国防教育教学基地、国防教育橱窗、画廊260多个;竹山脚下,曾在保卫海疆作战中“七战七捷”的舟山警备区官兵,正盘马弯弓、苦练精兵……全民国防意识在舟山深深扎根,这里曾连续5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宽阔通畅的海防值勤道路、适应形势任务变化需要陆续建起的海防值勤码头、实时便捷地管控沿海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点……近年来,千岛舟山在推进海防建设中,致力军地互通领域的资源开发和共享,在重大工程建设中兼顾军事要求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军民融合、军地共建、军地共管”的海防工作理念绽放出绚丽之花。在第五次全国边海防工作会议上,舟山市口岸与海防管理办公室被评为“全国边海防工作先进单位”。

巡逻警戒 丘斐远/摄影

印迹·设立国家级新区——成为陆海发展的重要坐标

徜徉在舟山各岛,“海防超市”“海防饭店”“海防小道”“海防小院”……一个个以海防冠名的超市、渔家饭店、渔家旅馆随处可见,成为舟山人民致富不忘国防、促进海洋经济建设和谐发展的真实写照,为海疆坚不可摧、稳定繁荣提供了可靠保证。

2003年年底,中国第一个台风博物馆在舟山岱山县

开馆时,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关注。2006年7月7日,当“中国海防博物馆”在岱山县建成开馆的时候,人们不禁投去惊奇的目光。因为在短短几年里,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中国盐业博物馆、中国灯塔博物馆、中国岛礁博物馆等“国”字号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落户岱山。这6家“国”字号博物馆成为展示千岛舟山海防文化、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的窗口,通过这一窗口,令人感受到海岛港城深厚的海洋文明底蕴。

“无数渔船一港收,灯火点点漾中流。九天星斗三更落,照遍珊瑚海上洲……”这首充满激情的诗句现已成为舟山“鱼山虾海、桅樯如林、万船云集”的缩影。舟山拥有5.3万平方千米的近海渔场,海水产品种类达500余种,年产海水产品120万吨,是驰名中外的“渔都”,为国家海洋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然而,勤劳勇敢的舟山人不仅仅满足于“捕好鱼、守好门”,他们还立足海畔极目远眺,开拓进取确立依港兴市的发展战略,向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目标“纵深进击”。

“在陆域经济年代,舟山只是以拥有普陀山和舟山渔场而闻名。2011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使其成为我国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和重庆两江之后的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舟山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综合处张翼处长介绍,舟山群岛新区的功能定位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发展目标是要建成我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我国海洋海岛科学保护开发示范区、我国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以及我国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国际物流枢纽岛”“对外开放门户岛”“海洋产业集聚岛”“国际生态休闲岛”“海上花园城”…… 一个个高端的称谓将成为舟山群岛新区崭新的代名词。相信,经过若干年努力,舟山群岛新区将打造成为面向环太平洋经济圈的“桥头堡”。

面向海洋,发展的机遇扑面而来。在我国不断推进海洋强国的征程中,舟山的区位优势正在进一步彰显。舟山群岛已初步形成以港口物流、临港工业、海洋旅游、海洋渔业为支柱,具有鲜明海洋海岛特色的海洋经济体系。数据显示,目前途经我国的7条主要国际海运航线,有6条经过舟山。舟山海域还有可供15万吨级船舶进出的航道13条、可供30万吨级船舶进出的航道3条。舟山海域是包括上海港、宁波港在内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枢纽。2014年,舟山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达930.8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2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46元,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573元,总体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东海第一哨 丘斐远/摄影

多年来,舟山市委、市政府在“富国”的同时不忘“强军”,坚持市场和战场两不误:把国防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征兵整组搞训练一律全程参与;制定了人武工作“五纳入”:把人民武装全面建设纳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统一部署、纳入党政领导任期责任目标统一考评、纳入领导干部政绩的指标体系统一衡量、把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市政建设总体规划统一筹划、把专武干部教育纳入党政干部培训体系统一安排,形成军民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有效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同步筹划、同步建设、协调发展。

以舟山为出发点,与亚洲的主要航运中心釜山、长崎、高雄、香港、新加坡等地,构成了500海里等距离的扇形海运网络。有专家分析认为,西北太平洋地区将在21世纪影响甚至主导全球发展方向,该区域中包含的主要海洋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一个接近规则的五边形,而舟山恰好处于这个五边形区域的核心位置。可以预期,在不远的将来,舟山创建“海洋经济强市”的脚步,将会更加铿锵有力。

风云激荡,东海潮涌。进入舟山这个国际渔港,桥连岛、岛连桥,穿越一座座跨海大桥,时而万顷碧波,时而苍翠绿岛,领略惬意风景,让人流连忘返。揽不尽湖山之秀、岛礁之胜、海天风光,更令人着迷的是它走过的一串串历史步伐。新世纪新阶段,这片深蓝色的不眠渔港一路跨越,一路圆梦,一路精彩,从“海岛时代”迈入“大桥时代”,又从“大桥时代”迈入“新区时代”,奏响着一曲曲充满变革与创新、发展与进步、跨越与突破的时代乐章……

(责任编辑:胡东霞)

猜你喜欢

海防海洋
出发,去看看未来的海洋
海防导弹武器系统“明星”盛装出席航展
走向深蓝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辽宁发现104处明清时期海防遗址点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海洋之歌》
海岛寻踪 南澳海防遗址调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