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某市再次无偿献血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5-12-14姚余有
周 睿,姚余有
(安徽医科大学1.公共卫生学院;2.卫生管理学院,安徽合肥 230032)
血液是一种特殊的宝贵的资源,因为一方面血液具有极大的医用价值,每年维持和延续着全球无数人的生命,另一方面,到目前为止,尚无科技方法人工合成血液。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医疗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和社会保障机制的逐渐完善,特别是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等各项惠民政策的普及[1],临床就医和手术量急剧上升,据统计,临床用血需求量每年以10% ~15%的速度递增[2]。而已有的经验和研究证明,自愿无偿献血是保证血液安全的重要保证[3]。笔者随机抽取安徽省某市2014年1—6月无偿献血者人群,分析再次无偿献血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更好的利用宝贵的血液资源,有目的、有计划的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4]。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资料来自于该市中心血站。随机抽取了2014年1—6月献血者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血型、教育程度、职业、献血既往史等。中心血站原始登记资料以一年为期限,一年内第1次献血者被定义为初次献血者,2次以上献血者被定义为再次献血者。
1.2 方法 采用 SPSS13.0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经逻辑审核无误后进行统计分析:(1)对统计指标进行全面的描述性分析,主要采用构成比等指标;(2)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构成比是否有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再次献血的因素。
2 结果
2.1 献血者基本信息分析 随机抽取2014年1—6月献血者资料770例,男性340例,女性430例;年龄18~55岁。献血者中女性多于男性,20~50岁占 88%;职业方面,工人占 22.2%、农民占10.3%、事业单位职工占17.3%,公务员占比最低,仅为0.9%;文化程度方面,以高中专和本专科为主,占65%。
2.2 单因素分析:献血者中初次献血者与多次献血者的分析
2.2.1 性别比较 表1结果显示,首次献血和再次献血者男女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
2.2.2 职业比较 表2结果显示,首次献血和再次献血者职业构成比差异显著。再次献血者中,工人、事业单位职工上升明显,与国内其他城市报道类似[5]。
表1 不同献血既往史的献血者性别比较
表2 不同献血既往史的献血者职业对比
2.2.3 年龄比较 表3结果显示,首次献血与再次献血者年龄构成比差异显著。首次献血者中,以25~34岁人群居多,再次献血者中35岁以上人群增加显著。与国内其他城市报道一致[6]。此外,按年龄顺序,对首次与再次献血者的年龄构成比进行Cochran-Armitage 趋势检验,结果显示:χ2=34.820,P=0.000,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是否再次献血的随年龄的改变而呈现线性趋势。
表3 不同献血既往史的献血者年龄比较
2.2.4 教育程度比较 表4结果显示,首次献血和再次献血者教育程度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此外,按教育程度顺序,对首次与再次献血者的教育程度构成比进行趋势检验,结果显示:Cochran-Armitage中 χ2=3.030,P=0.387。提示是否再次献血不会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升高而呈现增高趋势,该结果和表4卡方检验结果互为佐证。
表4 不同献血既往史的献血者教育程度比较
2.3 影响再次献血的Logistic回归分析 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以前述单因素分析各项指标作为初选变量,按逐步向前法筛选,P=0.05为入选临界值、P=0.10为退出标准。最终进入模型的因素为:职业(P=0.001)、年龄(P=0.000)。通过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业,年龄是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主要因素。影响因素与赋值说明见表5。
再以学生群体为对照组,对各种职业的群体资料进行分层Logistic回归;同法,以18~24岁年龄群体为对照组,对各种年龄群体进行分层Logistic回归。结果如表6。
从职业上看,事业单位职工最有可能成为再次献血人群,其概率发生可能性是对照组学生群体的2.98倍;工人群体的再次献血可能性也比较高,是对照组的1.72倍。年龄上看,45岁及以上群体是最有可能成为再次献血人群,高于相关文献研究[7],其再次献血的可能性是对照组25岁以下群体的5.33倍,除此之外,25~34岁和35~44岁群体的可能性也很高,分别是对照组的2.94倍和4.57倍。
表5 影响因素与赋值说明
表6 影响再次献血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对献血者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及采取不同招募对策。
3.1 职业的分析 献血者职业构成主要以工人、事业单位职工为主。工人群体偏多可能与该市的城市特征有很大关联性。该市为传统的煤炭产地,矿山企业是支柱产业,导致产业工人在人群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独特的城市特征形成了该市献血人群的特殊性。
企事业单位员工群体较多,可能与该市企事业单位积极配合无偿献血宣传,组织员工参与献血有关,2012年,该市受到表彰的65家无偿献血先进集体多为企事业单位性质[8]。相对于工人而言,事业单位职工群体整体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对于无偿献血的宣传接受认知程度更容易,并且由于其职业特点,在社会人群认知中有领袖和标杆作用。所以,如果加强对于此类职业人群的无偿献血宣传,能够起到的社会示范作用会更加明显。
另外,样本中有较大比例人群职业显示为其他,这并非是原始调查资料中职业设置涵盖面狭窄所导致,而可能是因为献血人群对于无偿献血的认知不够全面,出于保护隐私的需要而隐瞒真实职业所致。通过调查了解发现,该市中心血站用于无偿献血的宣传资金有限,每年宣传经费不足5万元,且宣传手段较为单一,仅通过电视广告,报纸,献血点发放传单等形式。与国内其他城市的报道类似[9],而现代社会人群生活节奏的加快,上述方式难以全面覆盖无偿献血受众。由此可见,加强无偿献血公益宣传投入的重要性,以及拓宽无偿献血公益宣传的传播渠道的必要性。
3.2 年龄的分析 无偿献血者的年龄分布与不同年龄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关[10]。样本调查无偿献血者中35~44岁及45岁以上年龄段人群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并且在再次献血者组与初次献血者组对比中,两年龄段人群增长较为明显,与2014年郭丽玮[11]的调查结果一致。这可能与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对事物认知和接受能力与水平有关系。此年龄段人群心智发育健全,能客观、全面的看待无偿献血这项公益事业,所以能够接受并积极参与其中。
因此,应加强在无偿献血宣传中对于宣传受众人群年龄的关注程度,重点加强此年龄段的宣传普及,以提高无偿献血的宣传实效。
3.3 教育程度的分析 献血者教育程度主要为高中专及以下,这一结果要低于王红梅[12]等2008年的调查结果,但与王富国[13]等2010年的调查结果一直。无偿献血人群的提升有赖于无偿献血相关知识、政策的宣传普及,而接受了一定教育程度的人群对无偿献血公益事业认知水平较高,更容易接受无偿献血行为。本次调查中本专科及以上献血者人数较少可能与该市人口文化层次自然分布有关,2010年该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本专科及以上学历人群占总人口比例较低,为8.4%[14]。
3.4 多因素回归分析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无偿献血者的招募中,献血者的年龄和职业对于其是否能够成为长期稳定的无偿献血人群存在明显的影响。提示应加强对此类人群的宣传力度。
从该市的献血人群样本的抽样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献血人群的职业和年龄会极大地影响到无偿献血人群的招募和维持。又因为其独特的城市特征,使其献血人群特征具备了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具体的无偿献血人群招募中,需要根据本市的特点,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献血者招募策略,以取得显著地成效。
4 建议
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是为了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采供血体系。体系的构建基础是社会无偿献血者群体的存在和持续壮大。而在这个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如何能与已知和潜在的无偿献血者简历和保持长期的关系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目前国内的相关机构在宣传方面存在一些亟需改善的环节。比如该市和国内大多数地区一样,无偿献血使用较多的宣传手段主要为公益广告、献血点海报、短信等。内容和形式的匮乏,很难引起社会人群的认同。而从调查中和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显示,人群在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渠道方面,存在快速的多元化趋势。其中新兴媒介领域在不断提升影响力。据报道[15],截止2014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社交平台用户突破5.32亿。而在这方面,目前献血宣传是一块巨大的空白,另外,因为新媒介领域宣传的缺失,导致大量虚假、歪曲无偿献血行为的报道充斥其中。极大的影响和干预了社会人群无偿献血正确认知的确立。基于此,建议该市相关机构在今后的无偿献血宣传中,应更多关注新兴媒介的作用。如利用政府网站、门户网站等设立专门的栏目或板块,拓宽接触社会人群的渠道;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推送无偿献血知识信息,提升宣传成效。
[1]宋俊荣,赵志宏,谭延伟,等.2011至2012年无偿献血脂肪血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J].河北医药,2013,35(23):3642-3644.
[2]臧谋红,周永彤,段 敏,等.某高校大学生无偿献血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2014,35(4):523-526.
[3]Shi L,Wang JX,Stevens L,et al.Blood safety and availability:continuing challenges in China’s blood banking system [J].Transfusion,2014,54(2):471-482.
[4]郭丽玮.献血者人群结构调查情况[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5):271-272.
[5]李银花.2010年淄博市无偿献血人群分析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1):152-153.
[6]杨 静.无偿献血者调查分析及招募方法[J].甘肃医药,2014,33(5):355-359.
[7]陈云光,陈承益,张晓萍.重复献血人群的结构与献血情况调查[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13(1):40-41.
[8]淮南市人民政府网.关于对无偿献血工作进行表彰的决定[EB/OL].[2012-6-15].http://www.hngov.cn/smxs/forumview.php?fid=88&tid=1447736.
[9]赵 磊,刘国英,郭俊勇.郑州地区无偿献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6):7-8.
[10]王富国,王小月,鲁 俊,等.街头无偿献血人群分析研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3):107-108.
[11]郭丽玮.献血者人群结构调查情况[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5):271-272.
[12]王红梅,姚 萍,周 明,等.安徽省无偿献血人群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10,18(6):770-773.
[13]王富国,王小月,鲁 俊,等.街头无偿献血人群分析研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3):107-108.
[14]淮南市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EB/OL].[2011-7-15].http://hnstj.chinaccd.net/a/tongjigongbao/2013/0207/4288.html.
[1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3-5].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3/t20140305_46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