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上/下”引申用法的认知理据

2015-12-13刘燕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方位词图式用法

刘燕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文学与新闻系,云南丽江674199)

“(在)……上/下”引申用法的认知理据

刘燕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文学与新闻系,云南丽江674199)

“(在)……上”与“(在)……下”引申用法的语义类型具有不对称性。“(在)……上”至少可表示方面、范围、时间、程度等四种不同语义。“(在)……下”主要表示条件义,但“在+NP+下”与“在+VP+下”的语义特征又有差别。“(在)……上”与“(在)……下”引申用法的语义不对称性源于方位词“上”“下”认知图式的不对称,其语义类型也可基于方位词“上”“下”的认知图式找到相应的认知理据。

上;下;认知;意象图式;不对称

本文对“(在)……上/下”的引申用法定义为:在“(在)……上/下”方位义的基础上采用了隐喻认知方式的用法。吕叔湘(1980)认为“在……上”的引申用法是表示方面义,“在……下”的引申用法是表示条件义。这种概括过于笼统,且没有分析“(在)……上/下”不同语义类型的认知理据。本文试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方位词“上”“下”的空间意义和认知图式,并基于此进一步分析“(在)……上/下”引申用法的语义类型和内在理据。

一 方位词“上”、“下”空间意义的不对称性

1.纵向方向性的有无。

“上”“下”的本义是表示纵向位置的高低,从认知上讲,“上”表示射体的纵向位置高于界标,如“桌子上摆着一瓶花”。“下”表示射体的纵向位置低于界标,如“桌子下蹲着一只猫”。但作为方位词使用表示位置时“上”有时可以不表示纵向的方位,而“下”则需要体现纵向位置低这一语义特征。例如:

(1)莫斯科“长城饭店”里洋溢着浓烈的春节气氛。在大厅的天棚上一排排大红灯笼耀人眼目;墙上贴的一个硕大“春”字,吸引了很多俄罗斯客人驻足凝视。①

(2)麻雀在屋檐下作窝,家燕也在墙上营巢。

例句(1)中的“天棚上”的“大红灯笼”实际的纵向位置是低于界标“天棚”的;而“墙上”的“‘春’字”与界标“墙”的关系根本不是纵向的高低关系,而是横向的平行关系。例句(2)中的射体“麻雀的窝”的纵向位置是切切实实地低于界标“屋檐”的。可见,“上”的纵向方向性可有可无,“下”则必须具备纵向的方向性。

2.维度性的差别与附着性的有无。

(3)在第三排水平渠,记者见到眉毛上挂着霜的县水利局长杨树森。

(4)淡淡弯曲的眉毛下,一双细长的眼睛,就象在微笑似的闭着。

(5)果甲骨文作賞,像树上结有果实形。

(6)二人骑了一会儿马,便来到护庄沟畔的桃柳树下休息。

作为方位词的“上”有明显的附着义,表示的是“在……的表面之上”,其空间含义是二维的,如例句(3)、(5)。作为方位词的“下”没有附着义,如例句(4)、(6),由方位词衍生出的动词“下”甚至还有离析的含义,如“下了他的枪”。因此,方位词“下”表示的一般是“在……的下方”,其空间含义是三维的。当然“下”在特定语境也可表示二维空间,但不常用,如“脚下是一片黄土地。”此时“下”具有接触义,但不强调附着。

通过上面的分析,总结出方位词“上”“下”的意象图式如下:

“上”的意像图式可按照空间维度分为A、B、C三组。

A组:[+纵向位置高][+附着性][+一维性]

A组“上”的意象图式中界标的维度是一维的,即界标皆为点或线,射体与界标皆有附着关系,射体可以具有纵向位置高的特点,也可不具有此特点,具体又可分为三类。

B组:[+纵向位置高][+附着性][+二维性]

B组“上”的意象图式,界标的维度都是二维的,即界标为平面,射体与界标也有附着关系,射体可以具有纵向位置高的特点,也可不具有此特点。这是方位词“上”最惯常的用法。如果射体与界标没有附着关系,一般用“上方”等代替“上”,如“餐桌上方悬挂着一盏吊灯”。B组“上”的意象图式可分为三个小类。

C组:[+纵向位置高][+附着性][+三维性]

C组“上”的意象图式,界标的维度都是三维的,即界标为立体空间。以“头上飞过一架飞机”为例,此时界标不是“头”,而是“头”上方的立体空间。C组“上”的意向图式中,射体可以具有纵向位置高的特点,也可不具有此特点。具有纵向位置高的特点时,射体与界标没有附着关系;不具有纵向位置高的特点时,射体与界标具有附着关系。C组“上”的意象图式具体又可分为两个小类。

“下”的意象图式可根据空间维度分为A、B两组。

A组:[+纵向位置低][+三维性][+离析性]

A组“下”的意象图式,界标的维度是三维的,即界标为立体空间,射体相对于界标具有纵向位置低的特点,射体和界标之间是离析的。这是方位词“下”的最惯常用法。

B组:[+纵向位置低][+离析性][+二维性]

B组“下”的意象图式,界标的维度是二维的,即界标为某一平面,射体相对于界标具有纵向位置低的特点,射体和界标之间可以是离析的,也可以是接触的(但不强调附着)。B组“下”的意象图式具体可分为两个小类。

二 “(在)……上”与“(在)……下”引申用法的认知理据

从方位词“上”“下”的不对称性可以推知,“(在)……上”与“(在)……下”并不是同一个意义平面上的反义结构。这两种结构在语义上存在较大差异。

1.“(在)……上”引申用法的语义类型。

(1)方面义。

吕叔湘(1980)认为“(在)……上”的引申用法是表示方面。这是“(在)……上”的一种常规用法,但并不是这一格式的唯一功能。下面我们从认知角度来分析一下:

(在)政治上(在)身体上(在)内容上(在)语义上

上述几个短语均表示方面义,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它们的语义都预设了若干其他方面。比如“在政治上”预设了“在经济上”“在文化上”等其他方面;“在身体上”预设了“在心理上”等方面。只有预设了其他方面的用法,才能称之为方面义。换句话说,在表示方面义时,界标必须是一个包含若干个方面的整体,而射体则是整体当中的得到凸显的其中一个方面。比较下面两个例子:

(7)在理论上,各国诸侯都是天子的臣,各国内的大夫又是各国诸侯的臣。

(8)在矿上,每年二三次的回采爆破矿柱对大家来说都是一场生死考验。

(7)至少预设了另一个方面“在实际上”。而(8)没有预设其他的方面,因此,这里的“在矿上”不应看作是方面义,而应看作是范围义。

认知上人们倾向于把不同的方面处理成不同的点,一个方面就是一个点。现代汉语词典中“点”的第九个义项就是“事物的方面或部分”,人们在提到某个方面的时候也会说“在这一点上”。因此,方面义采用的认知图式是“上A3”,表示的空间维度是一维的,“下”在空间含义上没有表示一维空间的用法,因此这里用“上”,不能用“下”。

(2)范围义。

在世界上在课堂上在书上在矿上在网上在考场上

上述几个短语均表示“在……范围里”的含义,只是有的表示的是具体的范围,如“在矿上”“在考场上”等;有的表示的是抽象的范围,如“在网上”“在电视上”等。此时,“上”表示纵向位置高的语义特征已经消失,不具有纵向的维度特征,其意象图式相当于“里”。“里”的意象图式必定是三维的,而且“范围”本身也是一个三维的空间,因此范围义用到的认知模型是“上C2”。从上述认知模型中可知,“上”“下”均可表示三维空间,两者的区别在于,“上”在表示三维空间时可以不具备纵向的方向性,而“下”则必须具备“纵向的位置低”这一特点。“范围义”的这种用法是不强调纵向位置的,因此,表示范围义的时候应该用“上”。

(3)时间义。

在历史上在教育史上

在文明史上在近代史上

“在历史上”不包含“在地理上”等其他方面的预设,因此不应归入方面义。实际上,上述几例均与时间有关,表示在时间段的某一点上发生的事件。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总是通过空间隐喻来理解时间概念。时间在认知过程中被理解为一条直线,它的空间特征是单向的、一维的,例如,人们衡量时间的时候常常说“一段时间”。因此,时间义的认知图式是“上A1”。“下”不具备表示一维空间的认知图式,因此,此处只能用“上”。

(4)程度义。

在……水平上在……程度上

人们在表达“水平”“程度”的概念时往往用“高”“低”来修饰,在使用“程度”时还可以用“深”“浅”来修饰,这说明人们在认知“水平”“程度”这类抽象概念时也利用了空间隐喻,把“水平”“程度”看成是一条纵向的直线,这样才会有高低(深浅)之分。在表达程度义时,人们用到的认知图式是“上A2”。“下”不具备表示一维空间的认知图式,因此,此处也只能用“上”。

2.“(在)……下”引申用法的语义类型。

与“(在)……上”相比,“(在)……下”引申用法的语义特征显得要单纯一些。张其昀(1986)将“在……下”格式分为两个小类。一类是“在+NP+下”,一类是“在+VP+下”,这两种类别的内在结构和语义特征均有区别。本文也按照这种分类分别讨论两种不同的“(在)……下”结构。

(1)“在+NP+下”结构表示条件义。

在……条件下在……情况下在……体制下

在……背景下在……环境下在……前提下

“在+NP+下”这种格式,“表示在某种情况或某种制约下,将会产生某种结果”(权正容,1995)。其中的“体制”“环境“情况”等是作为事件发生的背景或条件而存在的,可以视为界标,而在满足这一条件时发生的事件则被凸显为射体。此时界标体现为对射体的笼罩和覆盖,它的意象图式与“在……里”相似,空间含义是三维的。所不同的是,这种笼罩或覆盖暗含着一种向下的动力形象,具有纵向的维度特征,表示垂直的位置低。因此只能用方位词“下”表示这种条件义。认知时采用的“下”的意象图式是“下A1”。

(2)“在VP下”结构表示被动义+条件义。

在NP的指导下在NP的帮助下在NP的支持下

“在VP下”的完整格式为“在+NP+(的)+VP+下”,有的学者认为“在……下”中间的“NP+(的)+VP”结构是名词性的定中结构(权正容,1995),也有的学者认为“NP+ (的)+VP”中的“的”并不是结构助词,整个短语是谓词性短语(张其昀,1986;屈哨兵,2006)。本文采纳第二种意见,因为“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可以省略为“在张老师指导下”,语义不变,而“张老师指导”是一个谓词性短语。

至于这种形式到底表示何种语法意义,学术界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吕叔湘(1980)没有区别“在NP下”与“在VP下”这两种格式,泛泛地认为“在……下”的引申用法是表示条件义。张其昀(1986)认为“‘在VP下’的语法意义是表示P为某事物、某现象提供影响作用,某事物的存在、某现象的发生或变化都可以归结为P施加影响的结果”。屈哨兵(2006)认为“在+NP+(的)+VP+下”这种结构是一种可能被标,表示被动含义。综合上述观点,本文认为“在VP下”这种结构与“在+NP+下”结构相比,除了能表示条件义以外,还隐含了一种被动观念。试比较下列两个句子:

(9)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中国在平等的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10)德克萨斯州仪器公司在军方的支持下,研制成功了第一台试验性的集成电路计算机。

例句(9)属于“在NP下”结构,其中“在平等的条件下”仅为“中国参与竞争”提供条件,而没有施加积极的影响。例句(10)属于“在VP下”结构,“德克萨斯州仪器公司”是受事,“军方支持”是施事和动作,“研制成功了第一台试验性的集成电路计算机”可以看成是受事引领的结果性事件。因此,当框架“在……下”内添加的是动词性短语时,就会产生受事关联,包含被动观念。“在VP下”表示的是“被动义+条件义”,其认知时采用的“下”的意象图式也是“下A1”。

三 结语

由于方位词“上”“下”空间意义的不对称,导致了“(在)……上”与“(在)……下”的引申用法也具有语义上的不对称性。在分析“(在)……上”的语义类型时,不应泛泛地将时间义、范围义、方面义等都归为方面义,上述几种意义所采用的认知图式是有差别的,应注意区分。在分析“(在)……下”的语义类型时,应注意区别“在+NP+下”和“在+VP+下”两种结构,后者在语义上含有被动义,应注意与前者加以区别。

注释

①本文所有例句均选自北大中文语料库。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周统权.“上”与“下”不对称的认知研究[J].语言科学,2003(1).

[3]张琪昀.“在(…下)”与“在(…)下”[J].汉语学习,1986(1).

[4]权正容.“在X下”格式的结构特点与语义分析[J].汉语学习,1995(5).

[5]屈哨兵.“在NV下”式的受动特性与成立动因[J].汉语学报,2006(1).

[6]蔡永强.从方位词上/下看认知域刻划的三组构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2).

Cognitive Motivation of Extension Usage about“On”and“Under”

Liu Yan
(Tourism and Culture College of Yunnan University,Lijiang,Yunnan 674199,China)

The semantic types of extended uses about“on”and“under”have asymmetry.“on”at least has four different semantics:aspect,scope,time,degree,etc.The main expression of“under”is conditional meaning,but“under”has different semantic features:under+NP(nominal phrase),under+VP(verbal phrase).The asymmetric semantics between“on”&”under”from the asymmetric cognitive schema of localizer—“up”&“down”,and based on these two localizer’s cognitive schema,their semantic types can also find the corresponding cognitive motivations.

on;under;cognitive;image schema;asymmetry

H146

A

1672-6758(2015)10-0143-4

(责任编辑:宋瑞斌)

刘燕,硕士,讲师,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文学与新闻系。研究方向:对外汉语和语言学。

Class No.:H146Document Mark:A

猜你喜欢

方位词图式用法
address的高级用法你知道吗?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有讲究的方位词
动物们的聚会
“作”与“做”的用法
特殊用法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汉语方位词研究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基于汉语方位词特点的二语教学策略——以“左”“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