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阳香茶连续化工艺技术及改进

2015-12-13叶火香张林福刘林敏姚孟超周为

茶叶 2015年2期
关键词:香茶单机鲜叶

叶火香 张林福 刘林敏 姚孟超 周为

(浙江省松阳县农业局,浙江松阳323400)

香茶发源于浙江松阳,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畅销山东市场的一种大众消费茶。近年来,以松阳香茶为代表的香茶类优质绿茶在浙江省各县市快速增长,成为浙江省的主导茶类,畅销于济南、青岛、广州等20多个省市,“色绿、香高、味浓”是香茶特色,香茶类优质绿茶的开发生产实现了大众茶的优质化。

当前,松阳香茶在生产过程中还是以单机作业为主,不同工序之间没有实现连续化,存在人工需求较大、工人劳动强度大、劳动力成本逐年增高等问题。随着近年新型茶叶机械不断开发,为香茶的自动化、连续化生产提供了可能,本文以浙江省十县五十万亩茶产业升级转化工程之名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应用与示范项目为依托,开展了香茶类优质绿茶自动化、连续化加工工艺流程的研究,旨在为浙江省内香茶类优质绿茶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线的开发提供借鉴。

1 试验设计

1.1 原料

一芽二叶为主,少量一芽三叶的鲜叶原料。

1.2 加工设备及场地

1.2.1 加工机械设备 鲜叶提升机、80(90)型滚筒杀青机、快速冷却机、茶叶回潮机、55型揉捻机组、热风滚筒解块机、80(90)型滚炒机、往复输送机组若干、震动出料槽若干、提升机若干等机械成套设备。

1.2.2 试验场地 浙江越玉兰茶叶有限公司,浙江碧云天农业有限公司。

1.3 工艺过程

鲜叶摊放→鲜叶提升→杀青→冷却回潮→提升称量→揉捻→输送称量给料→热风解块→循环滚炒二青→循环滚炒提香→成品。

工艺参数参照香茶单机作业的工艺技术参数,探索在单机作业的基础上实现连续化作业。

1.4 测定方法

杀青、干燥等的锅温测定采用机械配套的自动控制系统控制。

茶叶感官品质审评采用GB/T14487-2008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和GB/T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由多名专业评茶师对试验茶样进行审评,审评结果计算:总分=外形×20%+汤色×10%+香气×30%+滋味×30%+叶底×10%。

2 加工工艺要点

2.1 鲜叶摊放

鲜叶到厂后及时摊放,摊放在摊青机上,不同等级、不同品种、上、下午鲜叶分开摊放,分别付制。

2.2 鲜叶提升

将摊放适度的鲜叶输送至鲜叶提升机的储料斗内,匀叶输送,实现均匀上叶。

2.3 杀青

采用80(90)型滚筒杀青机连续杀青。杀青温度:滚筒杀青机筒体前端温度控制在280~320℃,杀青量:80型每小时80~100 kg青叶,90型每小时150~200 kg青叶。

杀青程度:要求杀透杀匀,无焦边、无红梗、青草气散失,叶色翠绿,杀青叶含水量48~52%,手捏有轻微的触手感,茶香显露。

2.4 冷却回潮

匀叶输送经快速冷却机经冷却后,匀叶斜输至链条式回潮机回潮。回潮时间:40~60分钟,厚度:10~12 cm。

2.5 提升称量投料

经输送提升机组上料输送至储叶斗称量下料,掌握55型揉捻机35~37 kg杀青叶/1揉筒。

2.6 揉捻

视加工量选用55型揉捻机组(4~6台)进行揉捻。投叶量:55型揉捻机每筒35~37 kg杀青叶。揉捻时间:90分钟左右。揉捻压力控制:揉捻采用轻压长揉方式,揉捻期间加压1~2次。揉捻程度:以揉捻至成条率达到85~95%以上为适度。出叶前不加压空揉3~5分钟,以起到解块的作用。

2.7 输送称量给料

经输送提升机组上料斜输至储叶斗称量下料,掌握0.75 kg左右揉捻叶为一个单位下料,速度控制:13~15分钟/1筒揉捻叶或35~37 kg揉捻叶。

2.8 热风解块

经80型滚筒解块机,鼓热风解块,平输出料。滚筒解块机前端温度230~250℃。

2.9 斜输投料

经输送提升机组上料斜输给料。

2.10 循环滚炒二青

经输送提升机组平输出料,上料斜输给料,依次经过3台80型滚筒炒干机(视干燥情况增减)循环滚炒二青。滚炒温度:随着在制品逐渐干燥,温度控制先高后低,以出叶端叶温70℃为宜。连续滚炒时间:30~35分钟,滚炒量:1筒揉捻叶或35~37 kg揉捻叶。

连续滚炒二青要求“高温、快速、少量、排湿”,在滚筒炒干机出叶端安装风扇,辅助排湿降温,以保持叶色翠绿,至含水量8~10%为宜。

2.11 循环滚炒提香

经输送机平输出料、冷却机冷却、上料斜输给料,经过80型滚筒炒干机循环滚炒提香。温度:提香时叶温提高到75~80℃,投叶量:与循环滚炒二青相同。时间:茶叶连续滚炒5~8分钟,至含水量5~6%出叶。

2.12 成品整理

加工好的茶叶经输送机平输出料,运送至成品整理车间,进行分级整理、包装,成品入库。

3 结果与分析

3.1 结果

3.1.1 香茶单机作业与连续化、生产线生产产品感官品质(见表1)。

表1 不同作业方式感官品质审评结果

3.1.2 香茶单机作业与连续化生产线生产效率(见表2)。

表2 香茶单机作业与连续化生产线效率对比

3.2 小结

从表1、表2可以看出,香茶连续化生产线加工的成品茶质量较好,但相比单机作业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工成本(年产150吨香茶生产线与单机作业相比,节省人工成本19.2万元),克服了人工需求大、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是今后加工发展的一个方向。

香茶连续化生产线实现大众消费茶的清洁化、连续化、不落地加工生产,极大地提升了茶叶的加工水平,促进了茶叶加工机械化的发展。

4 讨论

4.1 工艺设备改进

4.1.1 鲜叶摊放 改鲜叶摊放机为摊青槽。香茶是一种大众消费茶类,加工量大,鲜叶摊青场地需求大,因此,在今后实际生产中可探索使用摊青间或摊青槽替代鲜叶摊放机进行摊青,便于掌握摊放程度,以满足香茶摊青工艺要求,同时节省机械投入成本。

摊青槽摊放厚度13~18 cm,同时鼓冷风摊青,摊放时间3~4小时。以叶色变暗,叶质揉软,清香显露为适度。摊放过程中翻叶1~2次,注意避免机械损伤。

4.1.2 摊凉回潮机 改链条式摊凉回潮机为箱式摊凉回潮机。香茶的摊凉回潮需要时间长,需80~120分钟,而且是渥堆回潮。链条式的摊凉回潮机回潮时间短,厚度达不到要求,在实际生产中还是难以达到香茶摊凉回潮工艺要求,建议在今后的生产中尝试将链条式的摊凉回潮机改为箱式的摊凉回潮机,以达到香茶摊凉工艺要求,便于下一道工序加工,提高香茶品质。

4.2 杀青机配置

香茶杀青程度掌握偏老,摊凉回潮、揉捻需要时间长,“1台杀青机+4~6台揉捻机组”配置的连续生产线作业在规模加工时,杀青量偏少。今后,在连续生产线的杀青机配置上可以探讨配置2台杀青机。

4.3 加工人员

香茶连续化生产线在节省人工,保证产品的一致性的同时,对加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能熟练掌握机械操作、加工技能的技术工人是实现香茶连续化生产线加工的重要课题。

1 何迅民,叶火香,何科伟,不同杀青工艺对松阳香茶品质的影响,茶叶,2011.37(3):147-149.

2 叶火香,张林福,周为,陈霄雄,Research on the Drying Technique of Xiangcha Tea;,韩国国际茶文化与茶科技学术研讨会,2014.11.

3 俞燎远,叶火香,金晶,张林福,香茶标准化加工工艺技术探讨,中国茶叶,2015.37(2):22-23.

猜你喜欢

香茶单机鲜叶
热连轧单机架粗轧机中间坯侧弯废钢成因及对策
基于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研究三叶香茶菜抗小鼠CCL4急性肝损伤机制
月兔香茶凝紫砂——谈谈“玉兔壶”的工艺之美与象征意义
紫瓯香茶醉太白——简谈“太白韵”紫砂壶的构造与文人风采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水电的“百万单机时代”
把自己煮成一壶香茶
不同嫩度茶鲜叶原料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
气温对日照茶鲜叶适制性的研究
摊放对茶鲜叶生化成分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