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鹅黄茶生物学特性及经济性状研究初报

2015-12-13陈昌来朱朝平朱朝安

茶叶 2015年2期
关键词:临海市茶苗亩产量

陈昌来 朱朝平 朱朝安

(1.临海市特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临海317000;2.临海市河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临海317034;3.临海市羊岩茶场,临海317034)

鹅黄茶产自海拔700 m的浙江省临海市羊岩茶场,自发现至今已有20年,通过无性繁殖在当地种植面积千余亩,其中羊岩茶场龙湾片5-10年生6亩鹅黄茶园,春茶亩产量10.6 kg;双溪茶叶加工厂白殿山6年生鹅黄茶园,春茶亩产量18.5 kg。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探索了鹅黄茶生物学特性,为优良品种资源的保护及推广做铺垫。

1 鹅黄茶的来源与命名

鹅黄茶源于羊岩茶场自然变异新品系,由时任临海市羊岩茶场场长朱立华,于上世纪九十代初在茶寺基摊塘岩石缝中发现自然变异黄化单株,(初定为1号茶,母树尚在),并在馒头山、仰天螺蛳等处又发现黄化茶树各一株(暂定为2号和3号茶)。3棵单株分别进行无性繁殖,建立母本园,如图1-3所示。他凭着多年的茶叶生产加工经验,常常在三个母本园内采摘适量鲜叶,经适度摊青后,发现鹅黄1号茶,香气独特,特征明显。再通过反复试制、品评,认定该茶具有利用、推广价值(本文叙述的鹅黄茶为鹅黄1号茶)。

图1 鹅黄1号母本园

图2 鹅黄2号母本园

图3 鹅黄3号母本园

鹅黄茶,早春茶芽萌发生长后,叶色从叶缘经叶脉由嫩黄转黄,新梢呈鹅黄色,1芽3叶后整个芽梢变为黄绿色,夏秋季新梢淡黄色,成熟叶及树冠下部和内部叶片呈绿中带黄,与常规品种有明显区别,见图4,属光照敏感型黄色系白化种[1-2]。鉴于该茶树幼嫩芽叶为嫩黄色,似一只刚孵化的小鹅和内在品质有蛋黄香,为该茶取名为鹅黄茶,鹅黄茶便由此而得名。

图4 鹅黄秋芽

2 鹅黄茶的生物学特性

2.1 形态特征

鹅黄茶属山茶科,茶属,茶种,是群体种变异选育出的光照敏感型黄色系白化茶新品种。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植株大小中等,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15°-45°着生。叶片长约9 cm,宽约3.2 cm,叶面积约 20 cm2,叶脉8-9 对,(表1)。叶形长椭圆,叶面微隆,叶缘波浪,嫩叶叶缘反卷明显,叶尖渐尖,叶身斜展,叶色黄翠、富光泽,叶质软,叶基平滑无齿,锯齿不明显。育芽能力强,1-3腋芽常数芽丛生,节间较长,芽叶较瘦小,略有茸毛。盛花期10月上旬,开花多结实少,花冠直径3.4-4.8 cm,花瓣6-8片,花瓣黄,花蕊白,花柱3裂,雌蕊高于雄蕊。

表1 鹅黄茶形态学特征

2.2 生育特性

2.2.1 发芽期 据多年观察,低山茶园(海拔80 m的白殿山)3月初萌发,3月15日进入一芽一叶初展,比福鼎大白茶早10天;高山茶园(海拔700 m的羊岩山龙湾片5年生),3月中旬确定鹅黄茶园不同朝向与对照福鼎大白茶比较,设4个小区,即A区东南,B区朝西,C区朝北,D区对照福鼎大白茶朝东南,每个小区选5条健壮枝梢挂标记作发芽期观察,结果如表2所示:3月25日A区,顶芽一芽一叶初展50%;3月29日 A区,顶芽一芽一叶初展90%,B区,顶芽一芽一叶初展60%,C区,顶芽一芽一叶初展40%,朝东南比朝西及朝北要早3-5天。D区,4月4日才进入一芽一叶初展,鹅黄茶在同等条件下比福鼎大白茶发芽期约早10天。同时,育芽能力强,1-3腋芽常数芽丛生,节间较长,芽叶较瘦小,4-10腋芽常不分先后,生长一致,可同天采摘,是鹅黄茶典型的发芽特性。

表2 鹅黄茶不同朝向发芽期比较

2.2.2 百芽重 据2011年春茶5批次采摘鲜叶分析结果:单芽百芽重 5.2-7.4 g,平均 6.6 g,芽长平均2.2 cm;一芽一叶百芽重5.3-10.3 g,平均8.1 g,芽长平均2.4 cm;一芽二叶百芽重 12.0-14.0 g,平均13 g,芽长平均 2.8 cm;一芽三叶百芽重 13.0-16.7 g,平均14.2 g,芽长平均 3.5 cm。(表3)

表3 鹅黄茶鲜叶分析

2.2.3 茶苗成活率 2011年秋季,河头镇姚宅村育苗户,通过短穗扦插无性繁殖茶苗,2013春季在茶苗出圃前随机调查10株茶苗,扦插苗发根率强,平均每株须根8条,根长12.5 cm,株着叶数11.8片,株高32.8 cm,茎粗 0.33 cm(表 4)。苗圃利用率按75%计,调查3个点,每个点1 m2,共有扦插苗1500株,成活茶苗1350株,成活率90%,合格茶苗1200株,茶苗出圃率80%,亩可出圃合格茶苗20万株。

表4 鹅黄茶无性繁殖茶苗生长情况调查

2.2.4 抗寒性 从种在海拔700 m的羊岩山上20来年生长情况看,鹅黄茶树未发现冻害现象,且生长旺盛;抗寒能力明显高于其它黄化或白化品种,与普通绿茶品种相当,易于栽培管理。

2.2.5 抗旱性 双溪茶厂于2007年种植了安吉白茶及鹅黄茶,茶园基地位于海拔80米的白殿山,土壤质地、肥力相同,种植年份、肥培管理一样。2013年遭遇了几十年一遇的夏秋季高温干旱,40亩的鹅黄茶高温旱害轻微,而安吉白茶受害严重(图5-6)。该品种叶肉较薄、叶质软,在夏季高温强光照射下易出现生理障碍,严重的会产生嫩叶灼伤、枯焦。

图5 双溪茶叶基地安吉白茶高温旱害(2013年8月10号)

图6 双溪茶叶基地鹅黄茶(2013年8月10号)

3 鹅黄茶的产量与制茶品质

3.1 茶叶产量

统计2011年羊岩茶场龙湾片6亩5-10年生鹅黄茶园,产量如表5所示,春茶分5批次采摘,共计鲜叶产量287.9 kg,按4.5 kg鲜叶制1 kg干茶,亩产量10.65 kg。二茶分3批摘,共计鲜叶产量196 kg,按4.6 kg 鲜叶制 1 kg 干茶,亩产量 7.1 kg。春茶及二茶合计亩产量17.75 kg。

表5 春茶、二茶鲜叶产量记录

又据临海市双溪茶叶加工厂白殿山40亩初投产茶园统计:2011年春茶亩产量5.6 kg。2012年春茶亩产量10 kg。2013年春茶亩产量18.5 kg。注:2007年春双溪茶厂试种在白殿山的鹅黄茶园,2011年12月1日,采摘冬茶鲜叶15 kg,制成干茶外形扁直翠绿,香气有蛋黄香,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尚完整明亮,总品质尚可,(图7-8)。

图7 冬茶采摘前的鹅黄茶树(2011.12.1)

图8 鹅黄茶冬茶干茶样(2011.12.2)

3.2 制茶品质

鹅黄茶加工工艺在羊岩勾青茶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基础上,类似于勾青茶的工艺,但具有鹅黄茶独特的外形和内在品质。经过多次的试制和品评,鹅黄茶具有外形色泽嫩黄,形状勾曲细紧,香气嫩香持久(有时带蛋黄香、栗香),滋味鲜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黄明亮、细嫩匀齐。2011年春季鹅黄茶拼配后的三个等级品质审评结果,见表6。

表6 鹅黄茶品质审评表

3.3 生化成份

通过采摘一定量的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二叶春季鲜叶,按勾青制作工艺制成鹅黄绿茶,经浙江大学茶学系及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鹅黄茶生化成分的4次测定(表7),平均值是:氨基酸含量 6.14%;咖啡碱 2.74%;茶多酚为 16.54%;儿茶素11.84%;水浸出物40.94%。茶多酚、氨基酸比为2.69∶1,具有高氨基酸,低咖啡碱特性,非常适制名优绿茶生产。

表7 鹅黄茶生化测定分析结果

4 结论与讨论

鹅黄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发现后,经单株无性繁殖、试种、观察研究,属光照敏感型黄色系白化种,性状较稳定。春茶新梢呈鹅黄色,夏秋季新梢淡黄色;灌木型,小芽种,略有茸毛;发芽期属早生品种;育芽能力强,一芽三叶百芽重14.2 g,属数量型品种,制成绿茶叶底细匀嫩黄;叶缘反卷明显,持嫩性强;品质优,氨基酸含量高,酚、氨比少,制成绿茶香气栗香持久,滋味鲜爽回甘;抗逆性较强,该品种选自本地群体种,具有较强抗寒、抗旱性;茶苗扦插、移栽成活率高;丰产性能良好,与常规茶树品种相近,因形美质优,产值比常规茶树品种高几倍,在生产上值得应用推广。

鹅黄茶的特征、特性至目前还处于初探阶段,由于该品种叶肉相对薄、叶质软,对外界光照强度较敏感,夏季强光照易出现生理障碍,严重的会产生白化叶片灼伤枯焦,所以要改进其栽培管理方式。为更好的利用发展鹅黄茶树品种,应对其进行品种鉴定,虽然该品种在临海区域内表现良好,但尚未试种到不同经纬度地域,其性状表现如何有待进一步扩大试种和研究探讨。

1 王开荣,梁月荣等.白化茶种质资源的分类及特性.中国茶叶,2008,30(8):9-11.

2 王开荣,张国平,李明,林伟平,方乾勇,杜颖颖,俞茂昌,梁月荣.新梢白化系列茶树新品系性状比较研究.茶叶,2006,32:22-24.

猜你喜欢

临海市茶苗亩产量
临海市白水洋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临海市古城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对比试验
贵州省福泉市:抢抓时节育茶苗
谈山西蒲县烟草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
新建无性系茶园“三改”快速成园技术
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种蒜达人:亩产轻松超过2000千克
临海市强化地质灾害隐患治理连续14年实现“零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