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的革新与发展

2015-12-13叶云峰

科技传播 2015年15期
关键词:校报校园微信

叶云峰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550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的革新与发展

叶云峰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550

在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等新媒体不断涌现形势下,高校校报作为校园主流媒体,陷入了发展困境,正面临着巨大挑战与发展机遇,高校校报应不断加快与新媒体融合,开拓新的发展举措,同时加快自我革新,探索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对策。

高校校报;新媒体;困境;融合发展;革新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的机关报,是大学校园主要的媒体[1],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涌现出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新媒体形式。新媒体具有方便性、及时性,平等性、交互性、全天候等特点,突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高校校报发展面临着同其他报刊一样的发展困境,如何融合新媒体进行发展和自我革新,值得探讨。

1 高校校报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的困境

1.1 新闻时效性差,交互性较弱

媒体的时效性是衡量新闻价值的重要指标,微博,微信等移动媒体可“现场报道”。校园新闻网一般能够做到每天更新。高校校报一般是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出版一次,工作流程多,校对严格,发行周期长,时效性不足,与校内外新媒体争夺新闻事件的主动权方面日益显现出竞争的劣势。不仅如此,在与读者的交互性上,高校校报是以发布者角色出现,读者只能被动接受,高校校报无法为读者发表意见、进行互动提供技术平台。作为新媒体的校园网络、微博、微信等在交互性方面具有相对的优势,可以高效、快捷地实现读者与媒体的互动,受众也可以变被动为主动,自由地从平台中选取所需信息,参与传播,与之相比,高校校报交互性上出现竞争劣势。

1.2 新媒体不断涌现,校报功能减弱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移动社交新媒体的兴起,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极大的变化,新媒体因其快捷性,信息量大,互动性强,再加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局限的获取方式,赢得了用户的喜爱。而高校校报作为高校校园新闻媒体中的主导角色和主要渠道的作用正逐渐减弱。笔者在“新媒体对于校报受众的影响”(问卷星[2])调研中发现,高校师生中,使用新媒体的人占97.58%,而没有使用新媒体的人占2.42%。高校师生对于新媒体的接受度与使用度较高,从而为高校师生获取校园新闻的渠道提供了方便性与快捷性。

1.3 高校师生的阅读习惯发生变化

现代社会发达的传播条件使大学生的阅读面扩大,但同时,受社会阅读风气影响,大学生进入“读图时代”,选择“快餐式”阅读、娱乐化阅读、碎片化阅读。阅读习惯在不断改变,人们需要了解信息,第一选择考虑不是报纸而是网络、移动手机等新媒体。在调查中发现,高校师生对高校校报“仔细阅读”占11.11%,“大致阅读”占69.08%,“根本不看”占19.81%。高校校报因版面限制,提供的信息有限,并且选择加工,在满足学校宣传和学生信息服务的定位模糊,高校校报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下降,从原来的高校占主导地位媒体,逐步边缘化。

2 高校校报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融合发展举措

正同所有的纸媒一样,困境并不意味着消亡,新闻业已经进入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双赢”时代。虽然竞争仍然激烈,但大学校园中的各种媒体之间也互相融合,并共同发展[3]。高校应抓住新的发展机遇,转变观念,拓展生存空间,与新媒体相互补充,才能发展。高校学报的发展要积极运用新媒体工具、整合报纸内容信息和网络媒体。报纸要在资源在与网络平台、微博微信、视频网络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共赢。

2.1 数字报纸,实现校报在线化阅读

加强报纸由印刷媒体向数字化转变,有效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让信息传播范围更广,师生员工、在校生、校友、社会群体,都能通过网络关注。目前校报数字化主要方式是借助“中国高校校报展示平台”和“中国高校报网”等校报平台进行展示,在本校校园网进行链接。如广州科技学院报[4]的数字校报上,即可以随意点击自己所要浏览的新闻,还可以查阅往期内容,比翻阅一张张报纸更加便捷,还可以通过邮件进行“订阅”。也有高校通过自主开发电子校报平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校报入网,校报数字化,可以扩大校报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对于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塑造学校的品牌形象有着积极的意义。

2.2 开通校报微博,推动新闻建设

高校校报以微博为载体,是新媒体下高校校报创新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微博正逐渐成为高校校报宣传推广新渠道。高校校报纷纷开通官方微博。自2010年11月9日,河海大学校报新浪官方微博开通以来。许多高校校报借助微博平台,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发挥微博优势,引导校园舆论,弥补纸媒互动不足,同时在自身发展上,征求读者意见,指导高校校报的发展,从而为校报走出困境。

2.3 建立校报微信公共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是微信基础平台上新增的功能模块。目前,微信用户已达8亿,在校大学生基本上都开通微信,成为微信大潮中的主流。通过微信平台上可以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各高校校报,也开始融合了自身的特点,纷纷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如“北京师范大学校报”“江西财大校报”等。“江西财大报”微信平台就在微信介绍是“校党委宣传部,校宣传部编辑发刊,拥有报纸行业正式刊号”。还顺带推广了自己的微博帐号。内容发布上有“#财大速递#”新闻专题,有“#生活万象#”“#电影推荐#”等学生生活和娱乐消息,激发在校生对校报的关注。

微信公众平台,因其特点,成为高校校报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1)微信信息发布精准性强。微信公众帐号可以通过后台的用户分组,可以选择针对本校的在校生,也可以针对校友,教职工来发布信息,实现消息精准推送

2)互动性强。微信平台可以对粉丝分组管理、实时交流。可以结合纸版校报,在纸版校报上添加微信二维码,把不能在纸版上讨论的问题,放在微信去讨论。

3)利于推广宣传。微信的最重要的发布和订阅方式,是通过发布公众号的二维码,让微信用户随手扫描订阅。

4)富媒体的内容推送。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推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内容,让大家转发,最新功能又增加了评论功能,增强互动。

2.4 高校校报与其他新媒体融合

高校校报可以官网或者校园内网上建立论坛,让关注校报的读者可以发表意见和建议,交流思想和做法,还可以在新浪、网易、凤凰等门户网站开设博客频道,把校报内容在博客中展现;利用校园宣传栏展示每一期校报,开通“读者专栏”,通过Email让读者投稿或提建议;与校园电视台结合,制定“校报直通车”“校报新闻眼”等栏目。高校校报与其他新媒体的融合,加强了互动性,通过在线评论等多种方式,加强校报与读者的交流与沟通,提升校报活力与影响力。

3 高校校报在新媒体环境下革新对策

3.1 调整角色定位,拓展目标受众

要应对高校校园新媒体竞争,校报的角色定位应该重新进行定位,其涉及到办到目的、阅读对象和报纸风格三个方面。在办报目的上,要能反映本校的发展,学子生活,校史积淀,文化传承等。在阅读对象上,可以开拓校友,关注本校的高中生、家长等。在办报风格上,既要严肃也要活跃。使整个办报方向,从“党委喉舌”向“喉舌兼助手”转变;从单向灌输式“宣教员”向双向互动的沟通媒介转变;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从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转变;从“信息平台”向“育人园地”转变[5]。

3.2 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新闻权威性和深度报道

高校校报要谋求自身发展,就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对新媒体的优势要扬长补短,发挥自己生命力所在。网络传输虽然速度快,但深度不够,虽然信息容量大,但内容不明晰,重点不明确。微博等新媒体渠道,往往容易成为一些用户的恶意攻击,辱骂的对象,大大降低了信息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从1895年创刊的《北洋大学校刊》算起,我国校报已经走过了110多年的发展历程。校报形成了比较正规、稳定的信息来源渠道和严格的“把关”制度,在师生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公信力和权威性[6]。这是校报独特的魅力,这就要求校报在内容和形式报道上进行突破。

首先,在报道内容上多报道教师教学科研、学生学习生活、校园重大事件等。特别要抓住当前学校热点问题,分析原因,给予正能量引导[7],这不仅反映了新闻从业者的新闻敏感性,树立校报的权威性,也积促进高校的学术氛围,提高师生文化和学术素养。

其次,从报道的形式上应采用多种文体的综合运用,提高深度报道的分量。校报应加强调查报告、通讯、调查报道等多种非消息形式体裁的重视,以增强新闻可读性,开设专题或专栏,如“校园通讯”“学子专题”“心理健康访谈”“实习就业调研”等,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深度报道。

3.3 加强新媒体环境下校报人才队伍建设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要迅速向全媒体方向融通,这要求校报记者与编辑要从专业技能方面向全媒体方面拓展,成为全媒体人,不仅能创作,能摄像、会编辑、会策划,还能把关监督,运用新媒体。在招聘引进人才方面,要使具有专业性人才充实到校报队伍中来;在人才梯队建设上,要吸引优秀的学生记者参与校报发展中来。积极邀请新媒体的骨干担任顾问,树立新媒体下校报办报理念。不仅要安排校报人员到新媒体单位学习,更要完善校报队伍人员的职称、待遇等配套政策,解决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通过队伍建设,为校报在新媒体下的发展提供核心动力。

3.4 整合校园新媒体资源,打造资源共享云平台

高校发展历史深厚,资源越来越丰富。高校要整合资源,便于师生查找与使用,打造高校资源共享云平台。首先把本校校报历年来的校报新闻内容、校园网、电视台、广播台等资源上传到云共享中;联合学院教学中心、信息中心的其他数字媒体资料,包括图片、教学视频等一一上传到云端,同步整个网络中,构成了资源共享云平台;资源集中存放、统一检索,实现资源的开放式共享。各在校学生通过校内帐号可以通过网络或移动平台,登录、查询、浏览和下载。如图所示。

如校报刊登了某教师的新闻,学生可以在平台上查到该教师是否有专访,以及其教学视频,甚至可以向该教师进行留言、邮件、微博等。让该平台,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与社交的平台,成为师生校园生活的网络和移动入口。

4 结论

总之,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校报的发展无可避免遇到挑战,只有应对。因此,高校校报要从自身特点出发,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拥抱新媒体,突破自身束缚,在高校发展中,发挥更大的宣传作用。

[1]孙莉.高校校报应对新媒体挑战的内容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8).

[2]问卷星http://www.sojump.com.2013(5).

[3]张潇潇.高校校报在信息传播多元化背景下生存发展的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1).

[4]中国高校校报展示平台.广州科技学院报,http:// gkxb.cuepa.cn/.2013(4).

[5]张潇潇.高校校报在信息传播多元化背景下生存发展的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1).

[6]周雪梅.高校校报应对新媒体冲击的对策研究初探[C]//全面小康:发展与公平——第六届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12)论文集,2012:125.

[7]张兰.高校校报深度报道的方向性选择与实现手法[J].求实,2005(2).

Discussion on the Dilemma of college newspapers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Integration of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and Innovation strategies

In the network media and new media such as removable media in the emerging situation, the school newspaper as a campus mainstream media, in developing predicament, is facing enormou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university -Karma accelerating integration with the new media, open up new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while accelerating self - innovation,explor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college newspapers, New Media, the Dilemma,Integration of development, Innovation strategies

G2

A

1674-6708(2015)144-0150-03

叶云峰,博士研究生,讲师,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品牌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新媒体、慈善公益文化等

猜你喜欢

校报校园微信
融媒体背景下大学校报生存浅议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微信
近代《私立岭南大学校报》足球报道内容剖析
新形势下高校校报舆论引导困境及解决策略初探
微信
微信
网络时代高校校报面临的竞争危机和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