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元培与电影的不解之缘

2015-12-13单滨新

北京观察 2015年7期
关键词:左翼蔡元培教育

文 单滨新

从某种程度上说,左翼电影是蔡元培推动的教育电影运动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开出的绚丽花朵,这也是作为民主革命家的蔡元培为中国电影事业和中国民主革命作出的特殊贡献。

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片断)诞生,中国电影已走过了110个年头。翻开浩瀚的中国电影发展史画卷,有一个名字熠熠生辉,那就是“蔡元培”。

作为著名教育家、民主革命家的蔡元培先生,毕生倡导教育救国,把电影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工具,利用电影开启民智,推广教育电影,支持进步电影,与电影结下了深厚情缘,为中国电影发展作出了鲜为人知的重要贡献。

把电影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工具

晚清之际,一场“开启民智”的思想启蒙运动悄然兴起。毕生倡导教育救国的蔡元培在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时指出,“不先培养革新之才,而欲以少数人弋取政权,排斥顽旧,不能不情见势绌”,强调“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蔡元培(1868—1940)

“良好的教育”途径包括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电影是社会教育的良好载体。电影自1896年由法国传入中国以来,一直起着独特的教育、认知、审美、娱乐等作用。蔡元培多次强调电影具有“开通民智、改良敝俗”的教化功能。1912年1月30日,蔡元培以中华民国教育总长的身份通电全国各省都督,称“社会教育亦为今日急务”,并要求宣讲时“兼备有益之活动画、影画,以为辅助”。“活动画”就是今天的动画电影,“影画”指的是今天的幻灯片。这是民国初政府文件中首次提到用电影等方式向民众宣传时事。

1913年秋,蔡元培赴电影诞生地法国游学,并在当地组织推动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916年3月,担任华法教育会中方会长的蔡元培在巴黎筹办华工学校,亲自编写《华工学校讲义》,在智育篇“戏剧”部分中强调“影戏”(电影)的良好教育效果:“其由戏剧而演出者,又有影戏。有象无声,其感化力虽不及戏剧之巨,然名手所编,亦能以种种动作,写达意境;而自然之胜景、科学之成绩,尤能画其层累曲折之状态,补图书之所未及,亦社会教育之所利赖也。”1916年12月27日,蔡元培在北京通俗教育研究会演说时再次提出:“关于通俗教育,尚有一轻而易举之法,则电光影戏是也。影戏之成本较轻,而收效至易”;“设法提倡此种有益之举,则获益尤非浅鲜也。”

蔡元培对电影作用的肯定,与其教育救国、推崇美育的思想密切相关,他把电影纳入美育范畴。1920年2月,蔡元培参加湖南学术讲演会,以美学为主题做了一系列讲演,指出“美育并不专在学校,学校之外,还有许多的机关”,“美育可分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至于影戏的感化力,与戏剧一样,传布更易”。在1930年所著的《美育》一文中,他又认为,所谓美育,美术馆、剧场与影院“均在所包”,“设公立剧院及影戏院,专演文学家所著名剧及有关学术,能引起高等情感之影片,以廉价之入场券引人入览……凡卑猥陋劣之作,与真正之美感相冲突者,禁之”。

蔡元培也喜欢看电影,这在日记中多有记录。如1913年3月2日,“看影戏”;1913年4月6日,“看影戏”;1921年9月11日,“自欧洲回国途中,晨到神户……午后看电影”;1937年5月5日,“会毕,看电影”;1936年11月7日,“晚六时三十分,中苏文化协会上海分会在上海大戏院演苏联之建设影片,招余致词介绍”。蔡元培有时还在日记中详细记录电影场面,如1936年7月10日午后,“与元任夫妇及傅夫人往新都大戏院看俄大使馆所给关于苏联国防大演习之影片”。在当天日记中,蔡元培这样描绘电影场景:“飞机掷弹,坦克冲锋,地底机枪,防毒面具,应有尽有。其最特别者,演蓝军攻基尔夫时,以飞机载空中陆战队千余人飞越城后,借伞降地……空中无数白伞,徐徐降下,如落花飘荡,极美观。”

担任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主席

1927年,世界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在美国诞生;1930年底,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由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摄制成功。电影在结束“伟大的哑巴”时代后,逐渐在中国大中城市普及,成为极具影响力的文化消费形式。然而,当时的中国电影多以传统流行元素作为其魅力的支撑,武侠神怪片十分兴盛;大量国外不健康电影也进入中国,加强对电影的管理,成为迫切问题。

1928年5月15日至28日,国民政府最高学术行政机关大学院在南京举行全国教育会议,院长蔡元培要求与会者就教育“目前亟须解决之实际问题”进行讨论,与会者也就电影管理提出了提案。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张元济(1867—1959)得此讯息,于5月17日致函蔡元培称:“近来上海有数事,于社会教育最有关系,而影响于青年者尤大。”“其一曰电影,大都来自美国,其情节多诲盗与诲淫。偶赁数椽,便可开演。今且推行及于内地,取赀极廉,故人皆趋之若鹜。冥冥中,我少年品性,不知被破坏几许矣”;若不严加取缔“禁遏”,必将“导致教育于破产”。6月8日,蔡元培复函张元济表示,“检查电影事,别种议案中,已有涉及者”,“因会议已将结束,未能具案提出,曾于谈话时,分别嘱托,彼等均表同情也”。可见,蔡元培对不良电影损害“国民精神”的流弊,是有清醒认识的。1931年5月,蔡元培在《二十五年来中国之美育》的综述性文章中,专门指出:“影戏本为教育上最简便的工具,但中国自编的影戏,为数寥寥,且多为迎合浅人的心理而作。输入的西洋影片,亦多偏于刺激的。他们的好影响,远不及恶影响的多。”

蔡元培在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成立时的留影

1930年,南京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1893—1989)在该校创建了电影教育委员会,多次邀请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蔡元培去做演讲。1931年,蔡元培到该校考察,陪同的是教育部郭有守(1901—1978)。郭有守是蔡元培的得意门生和追随者,1918年考入北大法科系,后由蔡元培送他到巴黎大学深造,回国后又由蔡元培介绍到教育部,当时是主管留学生事务和电影检查的科长。

针对当时中国电影发展现状,蔡元培做了题为“电影与教育”的演讲。在演讲中,蔡元培认为“得电影者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得儿童者得未来”,提出“中国人要看中国电影”的口号,并就电影与教育的关系作了深刻论述:电影用于教育,在美国已大见成效;电影是唤起民众之利器,也是教育之有力工具;电影对兴我中华有大用处;我国应当提倡电影教育化和教育电影化;从教育学的原理看,一切电影都是教育电影;中国电影的检查标准要符合教育学原理;大力提倡、鼓励和奖励国产电影的生产。

蔡元培在金陵大学的这次演讲,促成了电影界与教育界的联手,推动了中国教育电影运动。1932年7月8日,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首届会员包括一批著名大学校长、社会贤达、国府高管、电影公司老板共90余人,由蔡元培担任主席(首席监察委员),郭有守负责主持协会日常工作。

协会成立当天,蔡元培致“开会词”,主要内容刊于7月9日的《中央日报》。蔡元培提出:第一,电影虽为一种娱乐,但对于教育,实有莫大的影响,该方针后被量化为衡量电影好坏的尺度;第二,坏的电影,如淫戮荒谬之类,宜禁止映放;第三,希望本会今后多编制有益于社会的影片。

《中国电影 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根据蔡元培提出的这些方针,协会确立了“以研究利用电影辅助教育,宣扬文化,并协助教育电影事业”的宗旨,制定了教育电影的五方面的取材标准:(一)发扬民族精神,(二)鼓励生产建设,(三)灌输科学技术,(四)发扬革命精神,(五)建立国民道德。

据孙健三《中国电影,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一书介绍,1933年10月,协会第二届第四次常务委员会会议上通过和发布的《电影事业之出路》单行本,是由蔡元培口授、郭有守执笔的,这是关于中国教育电影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该文献指出:“穷、弱、愚、私、乱,是中国目前的五大患;这五大患不除,一切事业,都谈不到出路。”“电影在教育上担负的任务:(1)国家已穷到极点,电影应指导民众以救贫致富之道。(2)国家已弱到极点,电影应指导民众以起弱图强之路。(3)人民平均知识程度太低,电影应灌输以切要的知识。(4)社会道德堕落到极点,电影应提倡个人及集团的道德。(5)民族缺乏组织,电影应指示以组织的知识和能力。”

蔡元培和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的这些主张,确立了当时我国电影“三分娱乐七分教育”“教育高于娱乐”的定位,赋予其救国救民、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折射的是科学救国和教育救国的理念。

推动将电影用于国情调查和科考

在重视发挥电影社会功能的同时,蔡元培还十分注重电影的科学考察和记录功能。在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成立不久,蔡元培建议金陵大学尝试用电影和照片做一些视觉记录,开展一些有关国情、市情、行业情况的社会调查,“希望金大能多做一些事,在电影教育方面为全国积些经验”。

根据蔡元培的建议,1934年,金陵大学理学院院长魏学仁(1899—1987)组织拍摄纪录片《苏州名胜》,专职助手是刚从该校毕业的孙明经(1911—1992)。孙明经,出生于南京的影像世家,1927年考入金陵大学后学习7年,被称为中国电影教育的先驱、中国早期电化教育的开拓者。

1935至1936年,孙明经先后主持拍摄了《首都风光》《西湖风光》《南京名胜》《上海》《广东省》《崂山》《烟台》《景德瓷》等一批纪录片,讴歌祖国山川、建筑的壮美与秀丽以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拍电影时,孙明经同时拍了大量照片,由此开“用电影和照片记录国情调查和地理调查的先河”。蔡元培看了这些电影和照片后非常高兴,称孙明经是“拿摄影机写游记的今日徐霞客”。由孙明经组织拍摄的故事片《农人之春》,1935年7月荣获比利时农村题材国际电影大赛特等奖第三名,也首开中国电影获国际大奖的先河。

《教育法令汇编》

蔡元培非常重视电影在科学观察与记录中的作用。1936年日食之际,中国成立以蔡元培为会长的日食观测委员会。受蔡元培派遣,此年6月19日,魏学仁、孙明经等赴日本北海道拍摄了《民国二十五年之日全食》,这是人类第一部彩色日全食纪录片。1937年5月5日,日食观测委员会在中央研究院开会,蔡元培对这部电影评价很高:如果人类近代科技史比作世界运动会的话,那么彩色电影《二十五年之日全食》是中国科学家得到的第二块金牌(第一块是中国科学家发现改变人类史的周口店“北京人”头盖骨)。

1937年,在蔡元培、魏学仁的派遣下,孙明经主持开拍大型系列电影《中华景象》,记录当时手工业、现代工业、社会风貌、民风民俗等社会世象,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国情电影调查”,开创了中国纪录和科教电影的新纪元。

支持左翼电影事业

在探讨蔡元培与中国电影事业发展时,有一个长期被人避讳的问题,那就是作为国民党元老的蔡元培与共产党领导的左翼电影运动的关系。

左翼电影运动是中共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的延伸。1932年5月,以夏衍(1900—1995)为组长的党的地下电影小组在上海成立,由进步文化工作者组成的“左翼作家联盟”“左翼戏剧家联盟”逐渐渗透到“明星”“联华”“天一”等电影公司开展创作,突破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利用电影的影响力启发民众的阶级觉悟和民族意识,并使中国电影走向了光辉期。

“左翼电影”的名称在上世纪30年代是没有的,当时就是蔡元培等所称的“教育电影”。左翼电影何以躲过当时国民政府严苛的电影审查而不断开花结果?这中间,国民党元老蔡元培起了重要作用。

1931年3月,在蔡元培、郭有守师生的推动下,国民政府建立电影检查委员会,由内政部和教育部主管。1933年9月,电影检查委员会归属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电影指导委员会。就在这一年,蔡元培、郭有守利用参与编纂《教育法令汇编》的有利条件,把以《电影检查法》为龙头的一系列法律编入其中,从法律意义上确立了电影的管理权限归属于教育部。而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是当时教育部指定的“罗马国际教育电影协会”的中国分会,这就提高了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对全国电影的话语权和控制力。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当时宣布:“一切电影都是教育电影,合五条者奖,违五条者禁”。“明星”“联华”“天一”等大电影公司老板为避免电影被禁演,便纷纷找到协会,询问谁写的剧本、哪一类剧本不会被禁演。当时的地下党员、教育部负责电影管理的专员郭有守等授意他们找左翼文学青年写剧本。于是,夏衍等一大批左翼文学青年逐渐成为各大电影公司创作骨干,他们以先进的思想意识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帮助各电影公司提高影片的思想和艺术质量。

作为协会主席的蔡元培是国民党元老,又是大学院(教育部前身)的首任院长,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超越一党之私,对符合“五条标准”的教育电影,不分党派,毅然给予有力支持。在蔡元培口授的《电影事业之出路》单印本中,还例举左翼电影《都会的早晨》为中国教育电影的样板片:“电影应指导民众救贫致富之道。我们应鼓励一般人发展其创造力,不依赖任何人。在剥削者刻薄行为的表现与因果中,仍宜有一与之绝对相反的事实,以相对照,以明善恶,包含着‘一面不必尽隐其恶,一面务必尽扬其善’的精神(例如联华公司所出《都会的早晨》)。”蔡元培在纲领性文献中点名褒扬左翼电影,这又为左翼电影运动添了护身符。“1932至1937年六年内,9家电影公司出品74部国产的左翼电影”(夏衍语),由中国教育电影协会骨干成员组成的电影检查委员会对74部电影全部发放“准拍执照”“准演执照”。

为倡导“多编制有益于社会的影片”,蔡元培主持的中国教育电影协会还组织开展国产电影比赛。协会在1933年的第二届年会期间,组织第一次国产电影比赛,中共电影小组组长夏衍编剧、程步高导演的《狂流》得总分第二名; 1934年的第二次比赛中,中共电影小组参与工作、郑正秋导演的《姊妹花》获第一名。左翼电影的连续获奖,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为左翼电影腾出了很大的市场空间,左翼电影公司也由原来的3家发展为5家进而变成9家。

但是,由蒋介石授意拍摄的一部电影,扰乱了年年开展电影比赛的步骤。为“围剿”工农红军,蒋介石在江西南昌建立行营,有位电影人用电影记录这一“壮举”。蒋介石希望这部电影在1935年的电影比赛中获奖。对此,蔡元培的态度很明确:“在日本人夺我领土戮我同胞之际,电影里却是中国军队在自己国土上打中国人,这样的片子我不要看,最好的办法是加以封存永不示人。”结果,这部影片未能公映。

蒋介石对此十分恼火,强行取消原定5月举行的电影比赛,并决定该比赛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来办。负责这一活动的是中宣部电影科科长张冲(1904-1941),张冲是“超党派的”(南怀瑾语),深受蔡元培教育电影思想影响。在1936年的国产电影比赛中,张冲完全按照蔡元培提出的标准(即一为“三分娱乐七分教育”,二为“在教育上对民族国家应有之影响”)来评判高低。结果,中共党员田汉编剧、卜万苍导演的《凯歌》得第一名。抗日战争爆发后,轰轰烈烈的左翼电影运动结束了,中国电影进入相对沉寂的国防(抗日)电影阶段。

从某种程度上说,左翼电影是蔡元培推动的教育电影运动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开出的绚丽花朵,这也是作为民主革命家的蔡元培为中国电影事业和中国民主革命作出的特殊贡献。

谨以此文纪念蔡元培先生逝世75周年。

猜你喜欢

左翼蔡元培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论上海左翼文化团体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贡献
题解教育『三问』
江南书院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蔡元培借衣服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蔡元培的气度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