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学生在文学阅读中的鉴赏能力

2015-12-12林丽清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知识性感受鉴赏能力

林丽清

摘 要:鉴赏,主要指文学鉴赏,是人们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和判别的过程,也是人们感受作品的一种审美过程。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需从教学文本的知识性和学生对文学形象的感受与领悟入手。

关键词:鉴赏能力;知识性;感受;领悟

我们在教学中常说的鉴赏,主要指文学鉴赏,是读者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和判别的过程,也是读者感受作品的一种审美过程,也是一种艺术的思维活动。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而鉴赏能力正是其实现的基点。所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从这点出发,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需从教学文本的知识性和学生对文学形象的感受与领悟入手。

一、正确有效地处理鉴赏教学的知识性

鉴赏的知识性就是鉴赏者的文化培养和底蕴造就,在语文课上要全面展开是一大难题,因为这是个包罗万象的问题。但语文课的教学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所以我们要能充分运用教材或根据教材作些适当补充,这样既可完成教学目标,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学有所得。如何做到?具体做法如下:

1.多了解文学历史,从历史中掌握知识

要提高鉴赏品位,不仅要了解作者,还要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鉴赏的眼光不能只局限于局部,还要放眼整体和全局。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文学样式十分丰富,开始学习每一种文学样式的时候,最好能在课前十分钟先将几种文学样式的发展史让学生有所了解。这样,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从纵向宏观地了解其发展的脉络,对某一文学样式的发展就有了整体印象。接着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将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家生活际遇再加以详细地讲解,这就又让学生从横向上微观地了解了作家作品。这种纵横交错、著微互补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文化培养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2.知识点与例文相结合,注重积累拓展

在鉴赏教学中,知识点与作品应时时相联,经过反复点化,多次印证,既达到对鉴赏知识的积累和掌握,又达到对鉴赏作品的理解和品味。例如,小说鉴赏的知识点离不开情节、人物、环境等方面。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如果涉及情节结构的,从小说作者安排的意图来看,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当然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比如:开头情节有倒叙式、结尾也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还有首尾呼应式、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文本知识点安排的不同特色,对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重在让学生学会积累。

3.点面结合,一课一得

知识的积累既是一种平面延展,又是一种立体膨大,而这种延展与膨大都是由“点”启动的。作为鉴赏教学,这些都含蕴在一文一诗一词一曲之中。如果能将这众多的“一”一一突破,那学生的鉴赏能力就会得到不断的拓展、提高。例如,讲杜甫的《蜀相》,可突出以乐景写愁的反衬手法。比如诗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描写庭院草色碧绿、黄鹂隔叶啼鸣的欢快场景,“自”“空”中透出悲情,以乐景写哀,反衬诗人内心的感伤及武侯的寂寞;此外,讲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时,可突出人物出场的先声夺人法,重点放在王熙凤出场的那一情节;而讲鲁迅的《祝福》可突出倒叙悬念法等。

二、在鉴赏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与领悟

鉴赏的感受与领悟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一是理解作者对形象感受的处理和表现;二是读者自己对形象的再造认识和品味。鉴赏是通过分析和综合形成对形象的认可,或者否定、褒奖,或者贬斥、赞扬,或者批判。对这一个方面,我们可以这样入手:

1.体味主题思想,开掘鉴赏、品味的深度

不同作家的生活经历,在其作品中反映的思想感情自然也不同;同一个作家的不同思维角度,在作品中反映的同一情感又各有不同的层面,因此,学生的感受与领悟也自然是不同的。同样是写怀古咏史诗: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的不仅是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还有对现实不重用人才的批评。而姜夔《扬州慢》则是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同一类作品主题有着不同的层次,而能将个人际遇与国家的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样的作品主题更具深度。

2.理解艺术手法,拓展鉴赏、品味的广度

鉴赏教学中的内容与形式,确切地说应该是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此二者密不可分。好的思想感情需要好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好的艺术手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表达好的思想感情。所以,提高学生对艺术手法品位的理解,就自然拓展了鉴赏、品味的深度。例如:诗歌是要讲意境的,要创设怎样的意境,表现怎样的气概,与选用怎样的物象息息相关。宋代豪放派与婉约派词人所创设的豪放和婉约意境就是最好的例子。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所用的物象,是奔腾的“大江”,其视野是何其开阔、声响是何其巨大,而那一泻千里的景观更是气势磅礴,至于“穿空”“乱石”“惊涛”等形象的选用更是峭拔,而词中作者所联想到的“风流人物”又是三国英雄豪杰为之赞叹的周郎。纵观整首词,词人的豪放气概不言而喻;而柳永在《雨霖铃》中所用的物象,是凄切的寒蝉、夕照的长亭、垂弱的杨柳、凄清的残月;他联想到的是前途渺茫、“千里烟波”的漂泊,是相会无期、沉沉暮霭的羁旅,叫他如何豪放得了呢?领会了意境创设的艺术手法,就可以加宽对作品意蕴的理解。

3.品味佳词妙句,提升鉴赏、品味的高度

语言作为文学的载体,其审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要提升学生鉴赏、品味的高度。佳词妙句的品味就是最好的切入口。例如,在讲李贺《李凭箜篌引》“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这两句诗时,就应教会学生从“老”“瘦”两字入手,通过分析这两个字的意蕴:“老”“瘦”反衬出箜篌的魔力之大,以此来让学生领悟到诗人此处描绘的是箜篌的音响效果,写出了乐曲的魅力和李凭琴艺的高超。让学生品味佳词、揣摩句式、句意就是品读,而这种品读正是在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积累他们对文学鉴赏的经验。文章的精妙之处在于字句声色之间,真切地把握住这些字句,那么鉴赏、品味自然可以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阅读教学重视审美教育,而鉴赏就是一种审美过程。让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文章中提升鉴赏能力,同时也是让他们在接受知识,发展语言,感受、领悟形象中升华他们美的情感,培养他们美的想象和激发他们对美的发现。

猜你喜欢

知识性感受鉴赏能力
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方法
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知识性与素养性
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初中作文教学的方法和感受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谜中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