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初中语文课堂目标教学法

2015-12-12孟宪军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导语矫正课文

孟宪军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语文规律和语文方法的重要场所,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及综合能力,为课外的延伸和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教学实际,小议初中语文课堂目标教学法如下:

一、前提测评,激发情感

1.方法:(1)检测式:老师口头或书面出示测试题,以此反馈学习情况。(2)提问式:教师通过所设的问题,质疑导思,调动学生的求知欲。(3)导语激情式: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情感,自觉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2.注意问题:本环节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文体及不同程度学生灵活掌握,忌千篇一律,生搬硬套;所备的测试题要恰到好处,要与本节内容有密切联系,占用时间要少,忌喧宾夺主;语言要有真情实感,富于鼓动性和激励性。

二、展示目标,质疑问难

1.方法:(1)直示法:书写于白纸或小黑板上展示。(2)引导法:通过引导,质疑问难,让学生逐条概括。(3)口述法:利用导语内容口述目标。(4)逐条出示法:在教学过程中逐条展示。(5)课后总结法:教学任务完成后共同总结,可以“你学到了什么?”为主题,引导学生总结。

2.注意问题:目标由简到繁,宜精,简明扼要;有主有次,体现训练的全面性。

三、阅读导学,师点生悟

阅读导学的基本方法:

1.粗读课文:采取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默读相结合的方式,目的是概括了解文章内容,达到“观其大意”,阅读时要求从整体着手,整体感知,感受文章所表达的大概内容,了解文体及基本结构。通过简单分析,达到基本目标,培养自学能力。

2.细读课文:通过仔细阅读、分析、研究,达到对文章的全面深入理解,对文章的词、句、段、篇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师生的质疑进行讨论或讲解,理解词句、篇章的表层意义及其内在含义,表达作用和感情色彩,以及篇、段中的地位与任意理解段所表达的大意,内在结构及其在篇中的地位及作用;理解全篇的主题并把握整体结构与写作思路。对于不同目标要用不同方法,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在文章中的空白处、艺术形象、文章特色等方面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3.赏读课文:在理解、体会、认识、评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获得心理满足,产生情感共鸣,实现语文美化人、德化人的目的,进一步激发兴趣,培养自读能力。

四、达标测评,发展技能

1.方法:字词检测;说写能力的培养;朗读鉴赏。

2.注意:检测内容照应目标;要面向全体。

五、反馈矫正,增强动力

1.方法:对于测评中反馈出的带有共性的问题,要采取方法矫正;分类矫正,根据不同层次的问题,分类矫正;个别矫正,包括课堂和课下辅导。

2.注意问题:方法要灵活;合理安排时间;适当指導点拨,不能为确定答案而讲解。

总之,这样的结构模式,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有效实现了由教师教向学生学的转轨。

参考文献:

檀翠芬.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J].新校园:理论版,2011(09).

猜你喜欢

导语矫正课文
导语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导语
背课文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