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中国运动训练学发展现状与思考

2015-12-12彭召方贵州医科大学运动与健康学院贵阳贵州550025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18期
关键词:滑轮竞技素质

□彭召方(贵州医科大学运动与健康学院贵阳贵州550025)

近代中国运动训练学发展现状与思考

□彭召方(贵州医科大学运动与健康学院贵阳贵州550025)

本文采用文献法等对我国运动训练学的争论焦点、问题等进行客观梳理与分析。探讨我国运动训练学新的发展思路。结论:周期训练理论、一元理论等是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的研究与争论焦点;部分学者还存在对相关理论的片面认识。建议:要用辩证的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各运动训练学理论。

中国训练学展望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提高各专项训练科学化水平的行为科学。80年代后,在田麦久、过家兴等我国广大专家的努力下,我国训练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也逐步形成了属于我国自己的新的训练学理论。但是,纵观国际运动训练学研究发展态势,我国在运动训练学整体研究水平上与国际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1、我国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争论焦点

1.1、训练周期理论

周期理论认为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需经过“获得”、“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该理论诞生之初,得到了广泛认同和应用。但随着运动训练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其科学性不断受到质疑。1988年原苏联学者博伊科和维尔霍山斯基、德国施纳等首先对“分期训练理论”提出质疑。随后,陈小平认为:马特维耶夫训练周期理论不利于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然而,韩夫苓认为:训练周期理论并没有过时,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该理论作为一大理论支柱,对竞技运动实践继续起着并将长期起着指导作用,它是时代的产物,我们还需要继承并不断完善使它适应现代运动训练的需要。

1.2、一元理论与二元理论

“一元理论”认为技术与体能是同在的,该理论一经提出,研究者纷纷表示对一元理论的认同。陶政宏认为身体素质(体能)和动作技术是同一本质的不同侧面,相互不能脱离对方而独立存在。但部分研究者提出质疑,黄璐等研究认为,一元训练理论无科学证伪的经验阐发,且没有实证过程。而王健等认为,两种理论并非完全对立,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补的。由于运动训练学研究者是以不同的视角和立论基础对运动训练理论就行思考和研究,从而得出不一致的结论,这就是争论的源起。当然这将更有利于加深我们对体能与技术关系的认识。

1.3、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深刻揭示了竞技能力的内涵。为了更好地对竞技能力进行认识,国内研究者纷纷提出各自的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国内最早的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是田麦久教授的“木桶原理”,随后研究者们相续提出了“积木原理”、“双子模型”、“皮球模型”等。这些研究深刻地揭示了竞技能力的内涵,填补了竞技能力的理论研究空白。然而,不少学者对这些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还存在质疑。基于此,本文以系统论为切入点,通过对部分比较经典的竞技能力结构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并最终提出自己的见解。

综上,现有的模型理论在解释竞技能力结构的系统性方面出现问题,有的理论模型虽然具备系统的部分特点和要素,但不符合人体系统特点,不能体现系统的演化过程,缺乏动态性和开放性,有的理论模型完全缺失了系统的特点和要素,当然就无法从系统的角度完整地描述竞技能力结构。

李岩的“皮球模型”具有系统论显著的特点——整体性、直观性、动态性。皮球理论模型正好以其内部的封闭型和不可视性来体现竞技能力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混沌性特征。但笔者认为,皮球理论模型不能更加生动形象的表现出各竞技能力之间的关系及运动员竞技能力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即正常发挥、超常发挥和发挥失常。基于此,笔者提出了竞技能力结构的“滑轮模型”(图1),并作简单描述。

“竞技能力结构的滑轮模型”有三部分组成,即滑轮(摩擦力大小h表示外界环境压力)、竞技能力桶、素质砣(包括体、技、战、智、心五个部分)。滑轮模型三个部分通过一根绳紧密联系在一起,运动员竞技能力大小由运动员的5个素质砣和滑轮摩擦力h即外界环境压力共同决定。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素质砣的排列顺序不尽相同,通常是那些对运动员竞技能力贡献越大的素质砣就越排在前面,即如果素质砣对竞技能力的贡献率A%>B%>C%>D%>E%,那么素质砣的排列顺序从上到下依次为素质砣A、B、C、D、E。5个素质砣之间由与之对应的素质链A、B、C、D、E相连,素质链的韧度由对应的素质砣大小决定,素质砣越大,那么对应的素质链的韧度就越强。从竞技能力结构补偿效应来看,如运动员体能素质稍弱,可以通过高度发展的运动员技术能力来获得“一定”的补偿,再如,在羽毛球单打对抗中,运动员的技术能力较差,可以通过加强运动员战术能力获得“一定”补偿,但很难通过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来补偿运动员的技术能力,或者说这样的补偿作用相当的小,这就提示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滑轮模型中,各竞技能力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具有一定的生物特性。此外,滑轮模型还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和直观性、适应性。

图1 竞技能力结构的滑轮模型

2、我国运动训练学发展的哲学思考

为了更加清晰的对运动训练学的发展进行把握,拟从社会学、哲学、逻辑学的视角对我国运动训练学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再认识和再思考。该研究把运动训练学的发展过程看做是一个循环非重复的动态系统(图2),该系统由3个主要部分组成,即平衡器、理论环节、实践环节。平衡器能反映出训练理论与训练实践两大环节的动态关

图2 我国运动训练学发展的影响因素

系,即当训练实践发展先于训练理论发展时,平衡向右倾斜,反之,向左倾斜,整个过程从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周而复始的发展),再结合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需要理论来指导的哲学原理,把我国运动训练学的发展过程理解为:旧理论——新理论——新实践——新理论。运动训练学发展的内部动力是:旧理论与新理论的矛盾;新实践与旧理论之间的矛盾。整个循环系统的运转速度取决于理论环节因素、实践环节因素、社会因素及内部矛盾激化程度。具体来说理论环节因素包括科研人才、相关学科人才等,实践环节因素包括教练员、运动员、先进科技人才等,社会因素包括经济、政策等。换而言之,要加速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就要加强各环节本身的建设。

3、结语

周期训练理论、一元理论等是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的研究与争论焦点。部分研究者还存在对运动训练学相关理论的片面认识,这是不科学的。要用辩证的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各运动训练学理论。“滑轮模型”具有很好的整体性、直观性、适应性和生物特性。为了加速我国运动训练学这个动态系统的发展,重点就在于加强三个环节各子系统的建设。

(通讯作者:国伟)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郭琴.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综述及其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4).

[3]陈小平.德国训练学热点问题研究述评[J].体育科学,2001,21 (3).

[4]田麦久,刘大庆.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新探索[J].山东体育科技,2007,29(4).

[5]陈小平.对马特维耶夫“训练周期”理论的审视[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4).

[6]韩夫苓.对马特维耶夫训练分期理论的重新审视[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6).

[7]江广和.论“训练周期”理论在运动训练实践中指导地位的续存性——兼驳对“训练周期”理论的质疑[J].体育学刊,2010,17 (11).

[8]李岩,董云振,李珂.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的分析与新议——皮球理论模型的建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2).

猜你喜欢

滑轮竞技素质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竞技精神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