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语法隐喻视角对比分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与《最蓝的眼睛》

2015-12-12范奕岑

关键词:情态人际语言学

范奕岑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从语法隐喻视角对比分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与《最蓝的眼睛》

范奕岑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看,隐喻被看作是语义的表达变体,通过词汇和语法的选择来实现。以语法隐喻为理论基础,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与《最蓝的眼睛》这两本共同关注美国黑人现状的美国著名小说中不同语法隐喻的分布情况及体现方式,旨在描写两本小说的文体特征,同时分析结果对于外语教学亦有所启示。

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法隐喻;小说

隐喻作为语义的表达变体,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重要途径。1985年Halliday在《功能语法入门》中提出了语法隐喻的概念并指出语法隐喻不是用一个词去代替另一个词,而是用某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去代替另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Halliday,1985)。1992年Martin提出语篇隐喻的概念,对Halliday的研究进行补充。Halliday(2000)在后来的研究中指出,隐喻式的表达是成人的重要话语特征。所以,对于语法隐喻的熟识和应用是人类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隐喻为理论基础,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与《最蓝的眼睛》这两本共同关注美国黑人生存现状的著名小说中语法隐喻的分布情况及体现方式进行对比,试描写两本小说各自的文体特征,分析结果亦可用于外语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英语学习的引导。

一 理论基础

Halliday从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指出隐喻是一种语义选择,是意义的表达变体。(Halliday,1994)他将隐喻分为一致式与隐喻式,一致式是指简单无转义的语言,而相反被转义的语言被称为隐喻式。

1.概念隐喻。

及物性理论认为人类在社会中的一切生产生活可分为六个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等。Halliday认为及物性系统中的各种过程都可以隐喻为另一个过程,即为概念隐喻。(胡壮麟,2005)

例(1)He won the game yesterday.

例(2)Yesterday saw his victory.

例(1)是一个物质过程,yesterday表达了与现实环境相等的意义,为一致式;然而在例(2)中,yesterday通过隐喻的手法从原来的物质过程转换为心理过程,在语法结构和功能层面均产生了改变,因此例(2)是例(1)的隐喻式。

2.人际隐喻。

Halliday指出人际隐喻区分为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胡壮麟,2005)

情态隐喻。情态隐喻体现为本由情态动词表达的情态语义可以转换为由词汇语法层次的其他形式表达。(胡壮麟,2005)

例(3)Tom might come.

例(4)Probably Tom will come.

例(5)I think that Tom will come.

例(3)中的情态动词might的情态语义可以由例(4)中的副词probably和例(5)中的I think小句表达,在功能上体现的均是情态语义。

语气隐喻。语气隐喻体现为多种言语行为之间的互相转换。(胡壮麟,2005)

例(6)He shouldn’t do that.

例(7)How could he do that?

虽然例(6)与例(7)分别为陈述句与感叹句,然而在语义上两个句子所代表的内容是相等的,所以例(7)是例(6)的隐喻式。

词汇语法层上最常见的隐喻是名词化。名词化是将表过程的动词和表特性的形容词经过隐喻化,使它们不再是小句中的过程或修饰语,而是以名词形式体现的实物。(胡壮麟,2004)

例(8)She teaches English.

例(9)She is an English teacher.

从及物性的角度来看,例(8)是一个物质过程,为一致式,例(9)在语法隐喻的基础上,把例(8)中的小句转化为与之相对的名词结构,带来与一致式不同的语言功能,而这些变化常常应用于文学作品中。

二 分析与讨论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法隐喻为理论基础,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以下简称《哈》)与《最蓝的眼睛》(以下简称《蓝》)中随机选取部分内容,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概念隐喻与人际隐喻、名词化两个方面进行文本对比分析。

1.基于概念隐喻与人际隐喻的对比分析。

概念隐喻是指在及物性系统中不同的选择所产生的隐喻,而人际隐喻则通过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来完成多种形式的体现。本文对《哈》与《最》二书前十章的文本内容中概念隐喻的使用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 《哈》书中语法隐喻及各子系统所占的比例

由表1可知,在《哈》所选文本中,语法隐喻内容占28.75%,概念隐喻远远大于人际隐喻的使用。概念隐喻的使用能使动态表达转化为更稳定的叙述,更加适合于描写人类经验。《哈》取材于19世纪中期的美国,以儿童冒险为线索,透过孩子的视角描写了社会生活状态,书中大部分的故事叙述需要概念隐喻的支撑。同时也可以看出,书中主体语言是一致性的,这能直接明了地表达说话人的观点或情绪,符合其口语化的写作特征,加强了语言的交际效果。

表2 《最》书中语法隐喻及各子系统的所占比例

由表2可知,《最》书所选文本内容中,语法隐喻的使用约占一半,概念隐喻与人际隐喻比重接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通过对黑人妇女所受遭遇与内心活动的展示,披露了美国社会种族歧视对于黑人所带来的严重迫害。在《最》所选的文本内容中,隐喻占文本的几近一半,作者在形象和逻辑思维方面缜密成熟的写作特点要求大量隐喻式语言以描述复杂经验的过程,用语言重构经验和知识。《最》中概念隐喻与人际隐喻的比重相似,作者在经验描述的同时也着重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以展示黑人在当时社会下的悲惨遭遇,从另一个角度含蓄却深刻地表现出当时严重的社会矛盾。隐喻式的运用使文本更加生动形象,句式更为丰富,同时也对读者英语水平提出较高要求。

2.基于名词化结构的对比分析。

范文芳(1999)指出,名词化是动词与形容词被“事物化”的过程。作者选取了《哈》与《最》二书最后五章的文本内容,分析其中动词名词化与形容词名词化的使用次数,如表3所示。

表3 《哈》与《最》二书中名词化所占的比例

从表3可看出,《哈》的名词化总数明显少于《最》。其中,《哈》书中形容词名词化数量只有其动词名词化数量的一半左右,而《最》书中,形容词名词化的数量超过了动词名词化。借助名词化的途径进行事物化,增加词汇密度和文章深度。《哈》书的口语化的叙述模式对于词汇密度和文章深度的需求小于更着重语言深度的《最》书。而《哈》书中大量动词名词化的运用满足了其故事主线发展需要大量动词参与的写作需求,而动词名词化的运用也使语言生动有趣且不显繁杂。而运用形容词名词化能够增加词汇深度,凝结目标信息使表达更为紧凑,这也为《最》书中大量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提供了途径,但同时这也要求阅读者更高的语言能力。

三 结语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隐喻被看作是在语境的背景下的一种语义的表达变体,其所实现的文体功能可以构成文体特征的要素。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隐喻为理论基础,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与《最蓝的眼睛》这两本共同关注美国黑人现状的著名小说中不同语法隐喻的分布情况及体现方式。经研究发现,相比较而言《哈》更多地采用一致式的表达手法来体现其“口语化”的文体特征,不多的隐喻表达中更多采用概念隐喻来进行情节叙述,加强语言的交际效果;而《最》一书中大量运用了语法隐喻结构来描述复杂经验的过程,体现其思维缜密的写作特点,其中概念隐喻与人际隐喻的结合使用在展示黑人悲惨遭遇的同时也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美国严重的社会矛盾。

同时,本文的对比分析结果亦可用于指导英语教学。隐喻式的运用使文本更加生动形象,句式更加丰富,同时也对读者英语水平提出较高要求。《哈》中多为一致式的语言表达,适合英语能力一般的阅读者理解与掌握,而《最》更能迎合英语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的阅读体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正确对其进行引导,循序渐进地提高。

[1]范文芳.名词化隐喻的语篇衔接功能[J].外语研究,1999(1).

[2]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85.

[5]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 al Grammar(2nd ed.)[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6]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7]Mark Twain.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

[8]Martin,J.R.English Text,System and Structure[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Co.,1992.

[9]Morrison.T.The Bluest Eye[M].U.K:The Random House Group Limited,1999.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and the Bluest Ey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Fan Yicen
(Foreign Language School,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Jiangsu 221000,China)

From the light of Systematical Functional Linguistics,metaphor is viewed as a kind of semantic variant,which is realized by the choice of lexis and grammar.The paper tries to analyze comparatively the distribution and expression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and The Bluest Eye which both discuss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frican Americans,basing on the Grammatical Metaphor Theory.It aims to describe the genre characteristics of two novels.The analytic results also make contribu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systematical functional linguistics;grammatical metaphor;novel

H0

A

1672-6758(2015)04-0125-2

(责任编辑:郑英玲)

范奕岑,在读硕士,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

Class No.:H0 Document Mark:A

猜你喜欢

情态人际语言学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民生新闻采访中的人际互动心理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