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新闻的创新发展

2015-12-12刘艳辉吉林省松原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吉林松原138001

科技传播 2015年11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新媒体

刘艳辉吉林省松原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吉林松原  138001

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新闻的创新发展

刘艳辉
吉林省松原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吉林松原138001

摘要新媒体深刻地影响着当下新闻信息的获取和阅读方式,也对传统电视媒体的新闻传播模式构成了挑战和冲击。本文对传统电视新闻在新媒体时代的竞争优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新闻生产力、公信力,并向新媒体延伸等发展策略。

关键词传统电视媒体;电视新闻;新媒体

1 “传统电视VS新媒体”之竞争优势分析

1.1受众群体此消彼长,但传统电视新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优势十分明显

调查显示[1],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电视遭遇着新媒体的强势阻击,收视群体正在不断萎缩。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媒介生态风起云涌,传统电视的受众群体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年轻人,正在不断涌向新媒体平台,他们更倾向于从方便快捷的新媒体平台中获取自身所喜爱的新闻资讯。虽然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形态具有分众化、个性化、可聚合可离散等优势,但其信息的权威性远不如传统电视。2015新媒体蓝皮书对2014年92条典型假新闻的分析发现,有59%的虚假新闻首发于微博,首发于微信的假新闻虽然只有7%,但辟谣难度更大。因此,在很多时候新媒体需要借力传统电视新闻源来塑造和强化自身信息的可信度和权威性。中国媒介公信力调查报告显示[2],虽然新媒体的公信力处于逐年上升趋势,但在绝对公信力方面,电视稳稳位列第一,绝对领先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平台。

1.2软新闻即时性旗鼓相当,但硬新闻方面则电视的可视性更强

随着宽带和手机4G网速的不断提升,对网络依赖性很强的新媒体在信息传播速度方面,已丝毫不逊色于电视,而且对信息的解读基本不受篇幅和表现形式的限制,比电视更丰富、有趣,信息的分类也更有序、明了,受众对信息的选择权利更强,信息的接收效率更高。尤其是在智能手机流行甚广的当下,其优越的便携性使得移动新媒体已成为年轻一族利用空闲时间即时进行信息消费的第一选择,其用户黏度更强。虽然如此,但电视对硬新闻可视性的塑造却是现阶段新媒体很难达到的。尤其是对重大活动或突发事件的视觉呈现方面,传统电视强大的视频直播功能,使得其不仅在时间上要领先于新媒体,而且在视觉效果上比新媒体更具连贯性,更扣人心弦。此外,在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新闻报道中,电视记者深入一线采访而来的视频信息比新媒体的文字或图片叙述模式明显更具可视性。

1.3新媒体传播力强,但高质量新闻的生产力远不如传统电视

新媒体散步于互联网和移动媒体各个角落,网站、论坛、贴吧、微博、微信,以及各种手机应用软件等,都是新媒体的活跃平台。新媒体消除了地域性和时空性限制,传播范围十分广泛。而传统电视的信息传播则受到地域和时空的禁锢,要求用户必须处于特定环境下才能获得信息。然而传统电视在人才、资源、版权、转播权等方面的积累,使其比新媒体具备更雄厚的实力基础,传统媒体有真正的原创的内容资源,这是很多新媒体公司所不具备的[3]。例如号称已有2.5亿用户的新闻资讯APP“今日头条”,在去年便因抓取其他媒体原创新闻进行二次加工而被推上被告席。此外,新媒体时代下虽然传统信息接受者逐渐成为了信息生产者,各种信息铺天盖地,但质量却良莠不齐,甚至不少都是假新闻。而传统电视新闻的发布则要严谨的多,必须进行深入采访和层层把关,才会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因此,传统电视在新闻质量方面,要比新媒体更具优势。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传统电视虽然处于新媒体激流的冲击之中,但依然具有新媒体短时间内难以企及的诸多优势。而传统电视也只有和新媒体进行融合发展,才是适应媒体新格局、提升自身传播实力和地位的最优举措。

2 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新闻的创新发展

2014年8月,中央出台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正确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统筹协调、坚持创新发展、坚持一体化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由此可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已成共识,也是新时期中国传媒业全面深化改革、提档升级的重要工作内容。

2.1进一步提升电视新闻生产力、公信力,强化品牌影响,提高收视群体忠诚度、黏合度

要立足创新,走“内容为王”的融合之路[4]。媒介竞争白热化时代,唯有以内容为核心,提升新闻制作水平,才能获得受众的长期关注和认可。鉴于此,电视新闻记者要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和专业的采访能力对新闻事件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挖掘,把高品质新闻的采编作为自身不竭的精神追求,将强烈的人文精神、饱满的正能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新闻报道中,强化栏目品牌,弘扬社会正气,提升观众审美层次和道德情操,使

电视传闻成为当代受众不折不扣的精神食粮。新时期,电视媒体既要进一步发挥好党和政府的喉舌作用,提升权威性,又要承担好“社会公器”功能,不断强化公信力。今天的新闻创新,必须思考如何让更多的公众进入到新闻节目生产的过程中来[5]。这就要求电视新闻必须强调公众立场,满足公众需求,重视公众评价和期望,将公众融入到新闻生产流程中去,增强新闻透明度、真实性,使公众相信媒体、热爱媒体,激发公众收视热情,提升收视忠诚度和黏合度。

2.2进一步向互联网和移动端拓展,融合新媒体,积极构建全媒体多元化立体化传播体系

利用新媒体开拓新的传播渠道,覆盖新的受众群体,让电视新闻融入新媒体,实现传播的多样化是当下保证电视新闻传播影响力的努力方向[6]。融合新媒体,不是将电视节目放到互联网上即可,而是要掌握新媒体传播的核心特点,从“泛播”到“窄播”,从“点对面”单向传播到“点对点”、“面对面”分众化传播,从一个频道、一个栏目到网站、论坛、贴吧、微博、微信公共号甚至节目主持人个人微博、微信等多平台碎片化传播,从台上评论到台下评论,从演播间到互联网、户外场所等,以点带面、多面聚合,全力构建多元而立体的传播体系,使电视媒体的人才和资源优势,在互联网和移动端获得二次生命,为传统电视拓展更为广阔的传播空间,打造更为深远的传播影响力。

总之,面对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电视媒体并非无计可施。相反,电视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有着诸多拓展和提升的优势与空间,融合趋势之下,电视媒体的春天不太远。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

[2]张洪忠.转型期的中国传媒公信力[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谢耘耕,倪握瑜.重蹈覆辙还是自我突破——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选择[J].新闻界,2007(3):7-9.

[4]白文军.新媒体冲击下的基层电视媒体如何融合发展[J].中国有线电视,2015(6):690-692.

[5]王晓红,林宇孛.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创新“三化”[J].新闻战线,2015(6):28-30.

[6]王振华.新媒体生态下的电视新闻传播[J].记者摇篮,2015(4):30-31.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40-0025-01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新媒体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讨论
电视新闻的后期编辑之我见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