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功古镇农耕旅游景观统筹策划研究

2015-12-12田励志方大凤

绿色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武功游人古镇

陈 祺,田励志,方大凤

(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杨凌712100;2.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海淀100083)

1 引言

武功镇地处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西北部,既是千年古镇、历代为县治所在地,也是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之地和大汉忠臣苏武安息之所。随着陕西乡镇旅游的逐年持续火爆,武功县委、县政府近年来统筹部署打造千年古镇旅游项目,借助《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西咸一体化战略,旨在“依托杨凌发展武功”,为陕西农业旅游业增加一道特色美景[1]。积极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一是直面虽有武功八景(姜塬古墓小华山,教稼台封后稷官,苏武节碑龙门传,上阁钟声响九天,喀山晚照晒书卷,东桥水波花柳显,二水塔影两河湾,报本胡燕更奇观),然而景点布局分散、生态环境较差和基础设施缺乏的问题[2]。二是以市场导向审视和剖析武功镇旅游资源的可开发性,通过对城门、历史街区等进行部分的保护、恢复,打造古镇主题旅游商贸镇区。三是在旅游开发中统筹拉大骨架,将全镇作为一个整体项目来打造,通过文化植入、大地景观等投资小、收效明显的方式来进行综合开发打造。四是力创“中国农业之都”新概念,针对杨凌农业产业以现代农业科技研发、基地示范为主的情况,武功补古法农业之缺、补农村生活形态之缺、补农业文明社会体验之缺[3]。积极探索以农耕文化为特色的古镇旅游景观统筹开发建设的有效途径。

2 查勘古镇之“地貌”,让游人“探”居住之风水

“城市山林、壶中天地”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写照,其创作原理是通过各种构成要素的组合,达到人化自然、融通宇宙、天人合一的境界,其产生与中国传统的农耕社会模式是分不开的[4]。古镇之风水地貌是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主要通过农耕大地景观的色彩渲染,根据边界信息量最大原理,进一步突显:最佳居住风水模式(壶中桃源)、漆水十里生态文化长廊和东西两塬绿色长廊,并通过设置七星观景台引导游人欣赏居住风水。

2.1 人神与共显风水

园林与旅游风水源于原始部落风水,聚落选地需看风水,一是近水,二是房屋朝阳,三是阳宅在山之阳、阴宅在山之阴[5]。武功古镇选址符合人神和谐共居之理,西塬南有姜嫄墓、北有苏武墓、中有清凉寺;东塬有龙王庙、小华山庙;漆水河畔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有教稼台、后稷祠和河滩古会;居住则以金龟落枕、九街十八巷为格局。总体景观印象为:一川两岸三河蜿蜒若隐若现,游龙飞舞沿溪缓行世外桃源;阡陌交通层层梯田错落有致,背山面水隔河相望悠悠古镇[6]。如同壶中桃源:两塬夹一川,漆水自蜿蜒;塬下古镇落,岸边教稼台;阡陌有梯田,蔬菜瓜果园;河滩农耕会,流传千百年。

2.2 漆水十里生态廊

在充分保护漆水河床现有毛白杨林带的基础上,拦坝蓄水、塘植莲藕,形成十里荷花长廊。适当片植芦苇、垂柳,形成荷花的背景,少量点缀黄花鸢尾、水生美人蕉,用以镶边美化。在漆水河多个拐点上,自然式营造桃花岛、紫薇坞、桂花坳和梅花岭四季植物群落景观。其间成批设置鸟巢、鸟箱,吸引水生鸟禽。在河堤边营造木质亲水平台和错落有致的栈桥,满足游人漫步近赏的触摸湿地的要求。对河桥梁通过油漆彩绘、钢构剪纸、桥栏雕塑等形式,分别命名为腾龙桥、卧龙桥、盘龙桥、龙门桥和风雨桥、彩虹桥等,使漆水河的动感更具节奏韵律美感。同时并行配套健身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两者色彩质感不同,却若即若离、相依相伴。两侧半塬梯田地块统一种植为油菜、向日葵和菊花,靠大面积的亮黄色吸引游人的眼球,贵在形成随形就势的艺术田地。

2.3 东西两塬七星台

东西两塬塬边的长条林带,既是两边半塬油菜梯田的绿色背景,又是增强漆水河道与两塬高差并凸显壶中天地的绿色景观,还是保护河道生态环境的防风林带。分别在两塬的塬边有利位置精心选址(均有水泥硬化公路通达),增设七处观景台(观景亭、观景廊),使古镇(塔)、新区(阁)、河流、农田、塬立面与众多景点,相互交织构成立体网络景观,配置射灯相互交叉照射,设置古镇景点分布示意图,以及在各观景台拍摄的优美景观系列图片。两塬分别用游步道贯通南北,以成套的景观小品主题点化,引导游人欣赏“一河两塬、壶中桃源”理想居住风水模式景观。

3 流连古镇之“院落”,让游人“忆”历史之痕迹

古镇既是政治和文化的象征,也是展示风俗风情的橱窗。其历史遗迹和文物传说,特别是具有风水之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古院落最能让游人流连。古镇之院落建设在重点恢复东街仿古一条街、城门和城楼的基础上,再逐年恢复县衙、监狱和改造城隍庙。

3.1 古建院落成体系

牌坊门是古镇的“鼻梁”,用于表彰、纪念、装饰、标识或导向的一种建筑物,以三门四柱最为常见,在单排立柱上加上额枋、斗拱、上施屋顶就形成牌楼。城门(门楼)是古镇的“眼睛”,其用料、装饰和造型常和建筑群中的正殿媲美,标志着整个建筑的格局和等级。塔是古镇的“天线”,集中吸附宇宙背景的能量,使附近的人具有更多的才气。城楼(钟鼓楼)是古镇的“心脏”,位于四街的交叉中心点,既是报警报时、开闭城门、开市交易的标志,也成为人们会友、宴客、吟诗、赏景和抚今怀古之处[7]。武功古镇围绕报本寺塔在周边逐年设置城门、钟鼓楼,并在城隍庙西侧原镇政府所在地恢复县衙旧貌和监狱配套,成为游人游览千年古镇的首选。

3.2 古树名木最珍贵

古树名木是千年古镇历史的见证,经历过朝代的更替、人民的悲欢和世事的沧桑,蕴藏着丰富的政治、历史和人文资源,是一座古镇地方文明程度的标志,在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武功古镇各个村落古树名木较多的实际,除了统一编码、造册登记、建档之外,一是用一个基本统一的模式进行圈定保护(钢构围栏、砖栏坐凳),形成人们的休闲活动景观中心;二是统一编写武功古镇古树名木文化历史传说故事,让分散的故事集中起来讲述;三是采用专业队伍加强集中养护管理措施,让其健康茁壮成长。

3.3 装饰景观见真假

古镇既是背山面水的风水最佳居住地,也是祈求灵性与长寿的龟形落枕,更是工程技术与艺术美的综合体。而其建筑装饰与环境布局景观尤其重要,青板石街就是古镇最有魅力的细节景观之一。对具有中华农都之称谓的武功古镇,正在恢复的仿古一条街(东街):一要统一装饰门楼与围墙,形成错落有致的步行商业一条街;二要家家户户门前石狮镇魔辟邪、门内照壁免直通览;三要以石碾盘铺路为基调,随机顺势点缀大小形状各异的石碌碌、石槽和高低不同的栓马桩;四要以铁牛、镇石、门海和石经幢来点题,进一步凸显古街的景观魅力。

4 游览古镇之“新貌”,让游人“品”民俗之风情

古镇新貌为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包括“一个中心一广场、一阁一湖二条街、“,即:游客中心先入帘,造型新颖耐人看;文化广场竖高阁,盛世年华风情多;民俗主题人流连,吃喝游乐享悠闲;漆水湖上泛龙舟,动态健身康乐年。其中,游客接待中心将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科技融为一体,以“双梨托起农耕天,大爱舞动武功塬”为意境,给游人先入为主的强烈视角冲击。

4.1 多元文化广场盛世阁

椭圆形多元文化广场依偎在漆水河怀抱,采用以轴线对称为主的综合构图手法,以两组文化牌坊为起景,以四组乔木树阵为烘托,以舞动的秦腔脸谱元素符号式硬质铺装为基调,以扇形秦腔大戏台为中心主景,以成片的四季植物群落和不同形状的活动健身广场、儿童游乐场为动态发散主景,以五爱文化(爱国家、爱人民、爱父母、爱生态、爱文化)主题雕塑为景观亮点,以盛世阁为竖向构图中心,以两组流线型现代生态廊架为两翼,以亲水平台为过渡(连通关中民俗文化风情街区),形成一个具有浓郁文化色彩的体验园和多元化的生活广场。其中,位于文化广场和漆水河交界处的盛世阁,矗立在四方双级石台之上,三层方阁带回廊(高21m),对称式四面歇山顶(12m×12m),成为古镇新貌的构图中心亮点(漆畔阁影),并和古镇老城区的报本寺塔(武功八景之四)遥相呼应。

4.2 关中民俗文化风情街

以古镇地域文化为依托,创建武功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风情街,融入丰富多彩的业态形式。以风雨虹桥为界,分为南街、北街两部分,也是街区主入口。北街以大商业购物中心为经营主“体”,以沿河商业带为“线”,以街区休闲节点景观为亮“点”。南街以秦腔大戏台及其观赏广场为演艺中心,以武功民间五大传统工艺园(剪纸、手工艺、酒坊、醋坊、油坊+豆腐坊)为特色,以鲁商会馆、徽商会馆和特色酒店为主题经营区(景观陪衬),以特色景墙和沿河休闲酒吧、茶馆为文化卖点,以景观桥、亲水休闲广场、磨盘汀步跌水和孤植大树、陕西八怪特色坐凳为景观点缀,充分展示特色餐饮、土特产零售、手工作坊、刺绣、剪纸和土织布、草编等文化元素,并与漆水河湖景观自然融合,悠然产生对话和交流,成为滨河田园风光小城镇和关中民俗文化体验地。其绿化必须是奇形怪状的大树,如老榆树、老柳树、老槐树和老皂荚,尽可能全冠移植,采用孤植方式,并加筑树池式坐凳围合,每个大树成为一个有故事的活动广场。

4.3 流线生态湿地漆水湖

充分利用原有漆水河整治改造成为自然流线L型漆水湖,如同飞舞的秦腔花旦之双“袖”,并有机将多元文化广场(花旦之“脸”)和民俗文化街区(花旦之“裙”)串联成为古镇“新貌”之整体。湖被四座路桥和两座景观桥划分为七区,以自然流畅的滨河游步道和休闲节点将其串联为一体,从北向南依次为:一区以大型湿地钓鱼台为主,形成金轮晨曦静态美景;二区小型湿地钓鱼台为主,形成春华秋实流线美景;三区以梯田和小岛景观亭为主,形成西滩霞光美景;四区以梯田呼应双桥(风雨虹桥、入口景桥);五区在观景广场观看梯田垂钓;六区以疏林为背景,以码头广场为活动主景;七区以坡岸码头为引景,以疏林草地围合,以湖心岛为主景,以木质栈桥串联,形成东滩晓月动态美景,为漆水湖之中心景观。河岸营造自然回环梯田和生态林带,使游人尽情享受水景的魅力。

5 阅读古镇之“主题”,让游人“觅”农都之源泉

古镇主题为近几年重点建设项目,包括“一门一厅四表征、一苑一园一基地”,即四季五彩壶中门,四处表征引路景;东方园林会客厅,解读空间风水情;中华农都华夏梦,农耕文化主题苑;民族大爱兴中华,苏武故园爱国情;渭源机械辉煌史,艺术基地展新容。其中,东方园林会客厅在利用台阶地势的基础上,以中国传统经典造园手法展示园林空间的大小、开合、高低和明暗变化的处理艺术魅力,给游人一个“先抑后扬”、“先藏后露”的惊喜。

5.1 四季五彩壶中门

如果说报本寺塔、盛世阁分别是古镇和民俗文化体验新区的构图和景观中心,那么作为壶中天地的“一河两塬”就需要一个中介景观,让游人一眼就能看到武功古镇的风水居住魅力。在新西宝北线和杨临路的十字交叉口,增设四季五彩壶中门,分别为春赏五彩田园、夏纳河畔凉风、秋品蔬菜瓜果、冬参河滩盛会,中心挑起一个镂空巨壶,以点明武功的壶中天地主题意境。为了使“米”字型公路让武功古镇更具动态美感,在新西宝北线和杨临路上增设四处表征性景观。位置选在三岔路口或能隐约望塔(阁)之处,逐年增设牌坊门、大树、置石等不同特色的标志性景观,从不同方向的来路上给游人不同的景观感受。

5.2 农耕文化主题苑

后稷农耕文化园区,总体要求展示关中特色农作物的细种植、巧收割、慢碾打、慎品评和精加工等系列化规范科技演示区域,并随机顺势点缀后稷五谷神人头像,成为农耕田园硬质亮“点”。在川道核心地段,以成片的彩叶或观花乔木林带为骨架,林下片植花灌木和彩叶地被,形成立体彩叶植物观赏与生产经营并重的农耕环境。按各企业要求,分别形成华夏农博园、科技农业博览园、生态农业观光园和现代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园,不仅以如同花园般的优美的自然环境来吸引游人的眼球,畅想后稷树艺五谷的灵迹,更让游人参观思考企业经营的理念和梦想实践。同时将教稼台、后稷祠自然融入,将武功酒厂纳入统一经营,改造提升河滩古会经营档次,教稼台上树旗杆,只在河滩古会上升后稷旗,展示古会祭典仪式,强化中华农都之主题。

5.3 大爱牧歌苏武园

苏武故园以苏武墓祠为景观发散辐射中心随机顺势延展,以苏氏图腾为景观主框架,以顺河蜿蜒的防风林带为动态背景,以西塬为绿色屏障,以起伏有致的草原风光和大地农田景观为基调,紧扣苏武传奇故事文化脉络,采用艺术再现的方式,通过景廊、雕塑、场景、动植搭配和实物遗物等组合成特定的空间氛围,充分体现苏武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来陶冶游者的爱国情操。在此基础上,一是在牧歌广场上逐年增加象形牛羊置石或企业石雕展览;二是在苏武墓祠立杖鞭,结合苏氏祭祖仪式,将大爱的民族贞节有力体现;三是适当种植两片牧草,散养牛羊在围栏间,形成大爱牧歌的牧草风光。

5.4 艺术工厂渭源地

充分利用渭源机械厂的老厂房和依西塬麓的隐蔽优势,将废弃的老工厂改造成丝绸之路文化艺术商贸中心,引进开设富有“新奇怪异”创意的艺术加工厂,如微电影、艺术演出、婚纱拍设制作中心,并结合武功古镇地域特色,满足青少年的参与式体验快感,成为大学生艺术爱好者的创业实践另类乐园。在开发车间厂房和大树群落的基础上,给两座烟囱穿上鲜艳的外衣,或用鲜亮的红布包裹缠绕,或用油漆从顶部自然如瀑布滑落,如同一对鲜红的蜡烛环绕着古塔,其中的寓意让游人自去揣摩。

6 参与古镇之“活动”,让游人“享”悠闲之节奏

林语堂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中说过:“社会哲学的最高目标,也无非是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园林旅游也就是为游人提供健康快乐的环境,让游人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悠闲的活动,这就是古镇的生命节奏。针对老中青和男女之别,开展不同节奏形式的活动,以慢节奏为主,以快节奏为副,最终形成不紧不慢的和谐古镇节奏。

6.1 慢节奏悠闲主旋

钓鱼起源于古代先民的生产活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逐渐从生产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充满趣味、智慧和活力,格调高雅、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在漆水河畔设置多处垂钓池,满足钓客人鱼共溜的最高娱乐境界。步行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既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健身方式,更是唯一能终身坚持的锻炼方式,并且是一种安全的、适量的运动。特别是漆水河畔和东西两塬新鲜空气中步行,大脑思维活动变得清晰、灵活,既可有效消除脑力疲劳,又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骑自行车不但可以减肥,而且还可使身材匀称。踩自行车压缩血管,使得血液循环加速,大脑摄入更多的氧气,再加上吸入大量新鲜空气,会觉得脑筋更清楚。骑车不再只是一种代步工具,更是愉悦心灵的方式。

6.2 快节奏点缀伴奏

广场舞融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随着音乐高低音节奏而有序踏出舞步,一般有三步和四步,并分为快、中、慢。参与者多为中老年人,尤以妇女居多。具有健体、健心、健脑和健美的多重作用。在多元文化广场上,分组展示广场舞的魅力,成为吸引游客的一道亮丽风采。摩托车公开赛以震耳欲聋的摩托车发动机轰鸣声,赛道上的飞沙走石,现场观众一波接一波的欢呼,成为一项充满速度与激情的极限运动。卡丁车是诸多赛车种类中的微型赛车,外型小巧、结构简单,是赛车运动中最低的起步运动,是进入F1方程式赛车的“摇篮”。为了配合全民健身运动,特别是在节日和庙会期间,在青少年中适量推广摩托车和卡丁车运动。

6.3 不紧不慢和谐拍

戏曲歌舞作为旅游中“娱”的主要内容,游人不仅可以观赏其精华,难得重在参与其间、自娱自乐。秦腔以关中方言为基础,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流行于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除了庙会期间在民俗街区大戏台上演专题本戏,更要注重自乐班娱乐组织,天作幕布地为台,无拘无束,声犹震耳。五禽戏与八段锦习练:五禽戏是根据导引、吐纳之术和虎、鹿、熊、猿、鸟的活动特点,对其玩耍动作进行模仿练习,并结合人体脏腑、经络和气血的功能所编成的一套具有民族风格的健身气功功法;八段锦属于导引法之一,是形体活动与呼吸运动相结合的健身法。太极拳融文化、武术和养生为一体,一招一式都深涵着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思想文化、武学兵法和道家养生术。武功古镇采用师徒制有演练马虹陈式太极拳的良好基础,可在观景台上着七色装分头表演。仿古一条街家家门前摆盆花、挂鸟笼,户户门内置石、根雕和盆景、鱼缸、虫盒,通过对花鸟虫鱼的精化、雅化和艺术化,装饰门店环境。

7 结语

古镇以其朴实的田园生活、悠闲的生活节奏、深厚的历史积淀、良好的风水环境而得到越来越多游人的青睐。借鉴各地古镇旅游开发的经验和做法,武功古镇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模式,如政府主导模式,主题园区带动模式以及多家协作、非政府组织支持的旅游开发模式等[8]。以农耕文化为特色策划形成武功新九景:壶中天地武功塬,漆水生态十里廊,东街院落人如织,文化广场盛世阁,民俗街区漆水湖,中华农都农耕梦,大爱牧歌苏武园,渭源工厂艺术地,七星台上太极拳。而要这些景观自然艺术再现武功大地,就需要:一如著名园林专家程世抚、程绪珂倡导的保健型生态园林,树立大绿化系统的观念,以人与自然和谐一致为目的而规划设计,力求满眼皆绿、空间回环。二如孙莜祥教授倡导的“三境”,一是生境即自然美和生活美的境界,二是画境即游人视角听觉形象美及其布局美的境界,三是意境即理想美和心灵美的境界,力求自然美、艺术美和生活美的高度统一。三如陈从周教授所言的国家民族的竞争最终要诉诸文化的竞争,充分发掘面对的造景资源,找寻其与既有文化意向的契合,力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四如孟兆祯院士归纳提炼的“明旨、立意、问名、相地、布局、理微和余韵”园林创作理法,力求一切无所不借[9]。唯有如此,才能为游人提供自然清新的优美环境,并让来者享受自然和谐的生活节奏。

致谢:本研究由“政企院校”四方合作,武功县县委、县政府领导组织,武功镇重点镇开发建设管委会牵头搭台,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景观设计,杨凌睿景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农耕大地景观规划设计,武功县有邰置业有限公司、江苏东珠景观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龙行影视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西安华房春天投资有限公司、杨凌皇普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和西安东方园林景观工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等企业投资建设,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立项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参与研究,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1]张 曼,马 悦,原志华 .陕西省武功县武功镇旅游发展战略探析[J].企业导报,2014(20):76~77.

[2]刘瑞涛 .对陕西古镇旅游资源开发的分析——以陕西省武功县武功镇为例[J].才智,2014,(15):338.

[3]张 曼,李 玲 .陕西省武功县武功镇旅游发展思路探析[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29(6):56~59.

[4]黄海静 .壶中天地 天人合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宇宙观[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2,24(6):1~4.

[5]潘宝明,王璇璇编著 .园林欣赏与导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24~25.

[6]任得元,陈 祺,刘锦锋,等 .武功镇文化风情景观规划设计探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4(12):116~118.

[7]徐伦虎编 .人文旅游景观观赏指南:旅游古建筑文化[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9:280~323.

[8]职晓晓 .基于旅游扶贫模式的陕西省古镇旅游开发研究[J].小城镇建设,2009(12):100~104.

[9]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编 .中国风景园林名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50,154,197,224,229,277.

猜你喜欢

武功游人古镇
地铁上的九座城
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功夫熊猫
登神农顶
同里古镇
唯快不破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光福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