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镇(街道)林业技术人员的作用探讨——以景宁县为例

2015-12-12沈必芳胡绍柱程可明柳海林

绿色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林农技术人员乡镇

沈必芳,胡绍柱,程可明,柳海林

(1.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林业局岚头木材检查站,浙江 景宁323500;2.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浙江 景宁323500)

1 引言

景宁畲族自治县是浙江省9个重点林业县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集体林区。全县土地总面积2 919 981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 423 980亩,占总面积的83.01%;非林业用地面积496 001亩,占总面积的16.99%。全县总人口为16.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02万人,农民40%以上收入来自于林业,景宁的“九山半水半分田”自然条件决定了林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景宁的工农业生产尤其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强,资源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高。林业肩负着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双重使命。

2 乡镇(街道)林业技术人员的重要性及作用

乡镇(街道)林业技术人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才能振兴林业,保证生态体系的完整性,才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林业增效、林农增收、林区发展,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乡镇(街道)林业技术人员是林业科技服务的主要力量之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关系到科技成果的运用,直接影响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毛竹产业是景南乡东塘、景南等村民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据景南乡东塘村陈世根介绍,毛竹林经过劈山、垦复、垦复施肥等经营管理措施后,从原来每亩400~500元提高每亩1 500~2 000元,林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推广,不仅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也促进了林农增收,可见,乡镇(街道)林业技术人员十分重要。

乡镇(街道)林业技术人员在绿化造林、公益林管护、林业产业发展、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强化森林资源监管、平安林区建设、服务林业建设能力、森林生态文化建设和林业科技支撑等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尤其在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深入实施县委、县政府“三县并举”发展战略,按照县委提出的“一张蓝图管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的总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改进作风、狠抓落实,以培育森林和保护林业资源为目标,以生态、富民为工作重点,紧扣绿色发展,努力在构筑林业三大体系上迈出坚实的步伐,为“新山区”建设持续发挥强有力支撑,实现“绿富美”的发展战略等等,乡镇(街道)林业技术人员起到决定性作用。

3 乡镇(街道)林业技术人员发展过程及取得的成绩

为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切实加强基层执政能力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通知》(浙政发[2005]32号)和《关于认真贯彻国务院、国家林业局、省政府办公厅有关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文件精神的通知》(浙林造[2007]12号)文件精神,《景宁畲族自治县乡镇机构改革方案》(2007年4月24日景委(2007)23号)、《关于乡镇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实施意见》(2007年4月24日景委办发(2007)7号),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改革后,乡镇林业工作站编制由154名调整为77名,实行“块管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形式,林业局负责对乡镇林业工作站的业务指导。

3.1 真情送服务,建设新农村

近十几年来,景宁畲族自治县乡镇(街道)林业技术人员结合“真情送服务,建设新农村”主题实践活动,以林业科技进步大力推广林业先进适用技术和普及林业科学知识,推进林业现代化,促进林业成果转化和运用,提高林农的致富能力,提升林业科技的贡献率,利用春季造林旺季的有利时机,启动了“林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组织林业技术人员下村、到户、上山,面对面、手把手地向林农传授林业技术,先后在景南、东坑、滩岭和九龙等地举办现场培训50余场次,培训农民1 600多人次,发放科技宣传资料3 000余份,为林业的实用技术普及推广和提高林农对林业新技术的应用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2 送技术,建示范

景宁畲族自治县乡镇(街道)林业技术人员紧紧围绕“送一批实用技术,培训一批技术人员,带动一批科技示范户,建立一批示范样板,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结合林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到上下联动,相互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民普及林业科学技术,全力推进林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于2014年10月,在全省率先启动了首个林业科技入户工程,建立了县、乡、村级林业实用技术推广体系和科技示范网络,组建科技兴林讲师团,依托县、乡培训基地,采用培训班、现场会等形式,开展“送林业科技下乡”活动,分期分批培训林农,共组织技术人员下乡上山开展实用技术服务1 000多人次,开展技术培训600余次,培训农民近3万人次,印发科技教材5 000册、技术资料5万多份。还建成了高标准现代林业示范园5 000亩,高效林业示范园区79个,总面积达到3万多亩,与林业技术人员结对建立高效林业示范点45个、示范户328户,有效提升了林业产业经营科技水平,促进了当地林农从凭劳力赚钱向靠科技致富的转变。发放《毛竹栽培技术》、《林木病虫害知识》、《厚朴》、《林木育苗》等技术资料4850份。

3.3 开展了“百名林业技术人员进百村”活动

根据畲乡景宁农村实际,发挥了林业优势,营造了服务“三农”的良好氛围。例如东坑镇林业工作站的林业工程师潘冠金深入到东坑镇深洋村,梧桐乡林业工作站的林业工程师刘利元到梧桐乡高演村开展“联村帮户”活动,以召开座谈会、实地调查等形式,深入种殖大户了解掌握各村基本情况及林业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开展了调研,并实地进行了笋竹两用林、中药材基地建设、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指导,并根据各村实际制定发展规划,指导农村经济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

3.4 全面启动科技富民工程

开展科技富民工程,大大地提高了农村林业科技水平和农民素质,推进了林业产业化进程,增强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在英川镇黄洋口村建立板栗兴林富民示范基地,例如严丰树林业工程师深入示范基地,指导板栗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同时帮助该村成立黄洋口板栗专业合作社,通过改造中低产板栗园,大幅提高其单位面积产量、质量,色着油亮,板栗颗粒饱满,36粒就达1 kg,深受外地、本地客商青睐,销路一直较好。近年来板栗价格在2.7~3.5元之间,据黄洋口村吴松远村主任介绍,该村有600多人口,板栗面积1 000余亩,年产量达15万kg,年产值达100多万元,年人均增收1 500元以上,板栗真正成为黄洋口村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3.5 以项目带动林业生态产业发展

建成毛竹现代示范园区、示范果园,创建5个兴林富民示范乡、24个兴林富民示范村,建设生态林业基地2万亩,竹林抚育改造13 150亩,修建竹林道(作业便道)360km,建造灌溉设施10套;完成54万亩拟新增省级重点生态公益建设及库区沿岸6 500亩规划造林,促进了林业增效、林农增收,提高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强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全力推进景宁林业现代化建设,促进畲乡生态文明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 乡镇(街道)林业技术人员存在的问题

4.1 体制机制问题

《国家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及农业技术推广法》都明确了农村科技服务相关的管理体系是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然而,实际工作中,乡镇(街道)林业技术人员存在多头领导,往往造成事出多门,结果却不能各负其责。有关部门对乡镇(街道)林业技术人员开展工作仍停留在口头上、纸头上、形式上,没有真正摆上议事日程,没有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村级科技服务网络更是一片空白。

4.2 块管为主条块结合的弊病

块管为主条块结合意思是林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工作等由乡镇(街道)政府分管,相当一部分林业技术人员分派驻村,有个别林业技术人员还兼职村支书,没有精力从事林业工作。林业局负责对乡镇(街道)林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指导,导致林业局落实基层林业任务不能第一时间完成任务,阻碍现代生态林业建设步伐。

4.3 科技成果转化率问题

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涉及科研项目的立项、科技成果的市场推广、成果转化后的跟踪服务等方面,但是由于农村普遍存在信息闭塞、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及有部分林业技术人员业务和素质不高等问题,导致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于生产第一线效率慢、转化率低。

4.4 缺乏考核、绩效评价等方面的激励机制

大部分乡镇(街道)政府没有制定对林业技术人员考核、绩效评价等方面的激励机制,工作做多做少、做好做差一个样,极大地挫伤了林业技术人员对林农进行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技术推广等工作的积极性。

4.5 业务水平不均衡

林业工作要求林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高、不怕苦、责任心强等特点,乡镇(街道)林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上级有关部门对基层林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知识更新缺乏主动性;有时相关部门也组织有些业务培训,而有的林业技术人员文化知识底,难消化培训内容,造成林业技术人员自身的业务能力水平很难跟上新农村发展的需要。

4.6 林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

乡镇(街道)林业技术人员的轻、中、老人员比例不均衡,男、女配置不合理,年轻人不太愿意在基层从事林业工作,引起老龄化严重;女同志在基层从事林业工作,只能从事林木采伐计划等工作,难以深入山头地块进入林地调查有关资料,乡镇(街道)林业技术人员女性十分缺少。

4.7 法律知识淡薄

乡镇(街道)林业技术人员缺乏对相关法律知识学习,有些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对林业行政处罚书制作都不会,所以有林业行政案件干脆就不处罚;有些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利用手中权利与承包林业项目人,合伙虚报造林面积、降低验收标准等手段,套取林业项目资金,进行私吞,产生严重违纪违法等问题。

5 提出建议

5.1 加强领导做好各方面协调工作

乡镇(街道)林业技术人员职责是一项集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涉及财政、人事、科技、科协、林业等部门,如何协调并形成合力极其重要。各级政府应该负总责,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协调相关部门关系,重点抓好法律、政策、资金的落实,并从农民的基本利益出发,发挥各自的职能,为乡镇(街道)林业技术人员做好组织管理工作,按照2.5万亩配置1名林业技术人员,招聘林业技术人员适当向男性倾斜。

5.2 强化乡镇(街道)林业技术人员业务、法律等知识学习

乡镇(街道)林业技术人员,要在有限培训机会、业余时间加强对林业业务知识、林业法规和职务犯罪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增加适用于现代农村林业实际的科普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法制观念。

5.3 引导乡镇(街道)林业技术人员要重调研于实事

乡镇(街道)林业技术人员要深入农村进行调研,掌握农村林情,广泛收集信息,把市场的需求与农村林业的开发相结合,使林地生产力效益最大化,使经济效益高效化,使林农增收快速化,进一步提升乡镇(街道)林业技术人员电子商务的技能水平,将林区林副特产,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到全国各地,增加林农收入,如果林农腰包鼓起来,返过来林农投入林业积极增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5.4 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农办、科技局、人事、林业等部门应对乡镇(街道)林业技术人员给于政策性倾斜,保证基层林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和必要的工作经费,建立示范点、示范户,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做到以点带面;在晋升技术职称时,以考核其科技服务推广业务水平和实绩为主,对学历、论文、成果等适当放宽条件,促进他们安心在基层工作。

5.5 建立考核、绩效评价等机制

乡镇(街道)政府对其林业技术人员,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在绿化造林、公益林管护、林业产业发展、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强化森林资源监管、平安林区建设、服务林业建设能力、森林生态文化建设和林业科技支撑等方面工作,建立考核、绩效评价等标准,发挥其林业技术人员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推动林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1]虞祖仁 .林权制度改革后新型林业科技服务体系构建的探讨[J].中国林副特产,2007(5):87~89.

[2]江淑萍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完善林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思考[J].福建林业科技,2007,34(2):233~236.

[3]黄建华 .福建林业科学管理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初步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6,33(1):105~109.

[4]肖红叶 .白城市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J].吉林林业科技,2009,38(3):41~42,50.

猜你喜欢

林农技术人员乡镇
朔城区:植保技术人员指导玉米红蜘蛛统防统治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河北省平原地区林农技术培训供需分析及发展对策*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扶贫印象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