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地区植被治沙造林技术探讨

2015-12-12雷扬

绿色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植被技术

雷扬

(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国土资源局,宁夏 石嘴山 753400)

宁夏地区植被治沙造林技术探讨

雷扬

(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国土资源局,宁夏 石嘴山 753400)

摘要:指出了传统治沙造林主要使用的技术为修建人工固沙林,而衡量该技术防护效益的重要标志为植被覆盖率。以宁夏地区为例,从宁夏地区的自然地理出发,分析了该地区运用植被治沙的优势,探讨了植被治沙造林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治沙造林的注意事项,以期为宁夏地区的治沙造林相关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宁夏地区;植被;治沙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5)11-0125-03

收稿日期:2015-09-24

作者简介:雷扬(1963—),男,四川达川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1宁夏地区自然地理分析

宁夏地区即宁夏回族自治区,该地区主要位于我国西部黄河上游地区,东部与山西省相邻,北部跟内蒙古自治区相接,南部跟甘肃省相接,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全年少雨、少雪,雨季主要集中在6~9月份,冬天时间长,夏天时间短,气候干燥,风大沙多,干旱山区的平均降水量仅为400 mm,宁夏地区长期以来承担着阻止我国西部沙尘的东侵的任务,因此在维护周边地区以及整个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切实抓好宁夏地区的治沙造林工作意义重大。

2宁夏地区运用植被治沙的优势

由于宁夏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157~400 mm,并且几乎近70%的降水都集中在6、7、8三个月份,这个时期为植被的生长旺季,为植被治沙造林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另外,严重沙化的沙丘和沙地在自然封育以及人工辅助下,仅仅需要6年左右的时间便可以全部恢复植被。因此采取封、播、造三者并举,带、片、网三者结合,先易后难以及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林草合理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积极围绕保护和增加沙地植被为中心,将灌木林作为建设工程的主体,从而在沙地周边逐渐建立起稳固的植被防护体系,建设主要内容包括运用湿沙层来固沙造林、截干栽植固沙造林、高杆治沙造林、设立沙障治沙造林等[1]。

3宁夏地区植被治沙造林技术要点

3.1 合理运用湿沙层来固沙造林

宁夏地区虽然大气降水量少,地面蒸发快,但是由于沙土具有很强的透水性和保水性,因此存在湿沙层,合理运用该沙层来固沙造林的关键技术是要解决干旱年份的春季沙表干沙层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为了保证在少雪的年份中沙丘造林取得成功,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种植苗木根系深度的干沙层,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措施来提高造林成活率:一是人工积雪法,即在冬雪融化之前,在沙地中按照一定的面积(通常为20~30 m2)将沙地表面的积雪堆成堆,等到雪堆完全融化后便可以造林;二是客沙法,主要指的是在冬雪全部融化之后才挖坑植树,挖坑时必须将干沙层挖透,并且坑内的直径要大于60cm,栽植时先将树坑周围的沙表湿沙填入坑中然后踏实,切忌不能将挖出的干沙填回树坑中。通过上述两种措施能够有效解决干沙层对造林植被产生的不良影响。根据调查显示,在春季造林时植被坑中沙层含水量为4%~9%,但是到苗木萌芽生根期坑中的含量依然超过4%。

3.2 截干栽植固沙造林技术

先将植被地上部分的大部分枝干截去后再栽植,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地上部分在成活过程中的水分蒸腾,还能够将水分和养分集中在靠近地面上的2~3个芽上,从而达到调节植苗成活的目的,另外这种造林方法还有利于根系萌发时对土壤水分养分的吸收,从而降低地上部分耗水,实现收支平衡,有利于苗木的生长。

通常截干的高度需要根据植被苗木的具体情况来定,一般留干长度跟根颈的距离为20~25cm,截植时留干跟地面的高度最好为10~15cm。该造林技术主要应用于各种意外情况引起的苗木失水,或者是因为苗木伤根过重,根据宁夏地区的栽植实验可知,将外地运来的伤根严重、冠根比例较大的植被截干造林,其成活率可达70%~80%,由于宁夏地区在春夏季节交替之间常常出现7m/s以上的大风,因此截干过低的萌芽容易被风沙打死,因此这个时期采取截干栽植技术时,可以适当延长截干的高度[2]。

3.3 高杆治沙造林技术

该治沙造林技术也可以运用在宁夏地区,其主要是改种造林技术具有对牲畜危害小、耐干旱、耐高温、耐沙埋、成材快以及防风沙效果显著等优点,宁夏地区采用高杆治沙造林主要选用萌发力强的杨树。

高杆主要选用3~4年生的粗壮枝干,长约2.5~4 m,小头粗为3~4 m,大头粗为4~6 m。为了进一步提高其抗旱和造林的成活率,最好在每年清明节前半个月就将树枝砍下,将大头浸泡在水中,待清明节时天气变暖后再将枝干散平放在水里全浸,浸水时间为25~35 d,待树皮有白色或者浅黄色的凸起后,将其取出栽植。在流动的沙地造林通常用于有一定急沙且又不至于压埋过度的缓起伏沙地,也可以是高度不到3 m的流动沙丘,地下水位深度低于2 m的沙地或者背风坡脚和丘间低位,栽植深度为0.8~1 m,若种植在水深>2 m的沙地上栽种,深度为1~1.2 m[3]。栽植方式为一边挖坑一边栽种,并用湿土分层埋,最后再用铁锹捣实,为了避免沙埋后再出现侵蚀,需要每隔10 m的位置左右再栽种沙柳灌木带,主要是进一步提高固沙的效果。宁夏地植被治沙造林是否成活和保存主要取决于牲畜问题是否能够有效解决,高杆形成的树冠可以避免牲畜的啃食,而在流动的沙地上栽种植被时,应封禁3~5年后再开放为羊的牧场。

3.4 设立沙障治沙造林技术

在植被治沙造林技术中,设立沙障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该技术主要是通过搭建屏障的形式来进一步降低风速,增加沙面的粗糙度,从而有效防止了风沙对苗木的侵蚀。在造林之前,可以实施乔灌混交造林,以此来阻止沙丘向前移动,也可以在流动沙丘的迎风坡种植各类固沙植被来减少流沙的移动。另外,沙障还有沙柳、沙蒿密植式沙障、黏土沙障、稻草草绳式沙障等。

4宁夏地区植被治沙造林的注意事项

4.1 水资源对植被治沙造林的影响

由于宁夏地区植被治沙造林的关键问题是水资源不足,因此为了保证种植业的规模,不得不牺牲生态植被用水。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成为了植被治沙造林的主要方向,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水资源,促进植被生长,并在当前宁夏地区水资源现状基础上来确定植被的规模,提高植被的成活率。

4.2 选择合理的物种

在宁夏地区的植被防沙造林工程中,针对各种植被的选择应科学合理。由于宁夏地区的年降水量为400~157 mm,对于400~250 mm的地区可以作为灌木适栽区,降水量为250~200 mm的地区可以栽种耐旱灌木,而降水量低于200 mm的地区只能作为灌木造林。

5结语

我国作为世界上沙漠面积较大,分布范围广以及沙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国家高度重视固沙造林。而宁夏地区风沙危害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严重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植被,从秋灌造林技术、合理运用湿沙层来固沙造林、截干栽植固沙造林、高杆治沙造林、设立沙障治沙造林等方面实施植被固沙造林,从而维护国家生态环境,促进宁夏地区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旺彦,姬绪升.榆阳区防沙治沙造林技术[J].林业科技,2012(7):42~43.

[2] 李彩桃.朔州市治沙造林种草模式剖析[J].农业技术装备,2011(6):56~57.

[3] 刘海鹰.防沙治沙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1):181~182.

猜你喜欢

植被技术
伊敏露天矿植被恢复区养管模式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计算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黄河下游宽滩区及其沿线植被覆盖度变化特征
追踪盗猎者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