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辉县百泉药会与度量衡管理考略

2015-12-12姬永亮

科学与管理 2015年3期
关键词:辉县药材

姬永亮

(河南中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医史文献学科,郑州 450046)

清代辉县百泉药会与度量衡管理考略

姬永亮

(河南中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医史文献学科,郑州 450046)

百泉药会起源于隋代兴起的卫源庙会,清初演变为全国性药材大会;清代百泉药会虽然历经多次迁会风波,但在各界有识之士的鼎力相助下,仍旧不断发展壮大;道光年间的辉县知县周际华相当重视度量衡管理,颁布了与度量衡管理有关的禁令。

百泉;药会;度量衡;明代;清代;医学史;计量史

,中医赖之以治病。作为一种商品,它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古往今来,药铺、药店、药市皆因此而生。中国古代没有工业,农业、手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药物的采摘、种植属农业范畴,加工炮制又与手工业密切关联。药物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我国古代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中外贸易,抑或是国内贸易来说,它都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因素。在中

国古代社会,药材是一种能够祛除病患、维护健康的特殊商品。作为异常活跃的贸易因素,药材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某些地方,药材贸易甚至上升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河南辉县百泉,在清代就已成为闻名遐迩的全国性药材集散地,每年春末夏初都会举办药材大会,各地药材商人或在百泉开设门店,常年经营,或在会期批发零售,短期贸易。百泉药会延续百年,至今不绝。

作为维持古代社会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基础,度量衡乃关系国计民生的要务。对于药材交易,度量衡事务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环节。度量衡的管理制度,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体现官民商贾交易公平而言,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辉县百泉药会的历史进行了广泛论述。然而,由于研究视角或写作目的的局限,针对体现清代百泉药会发展的相关碑刻,以及从侧面彰显药会盛况的度量衡制度的探讨,相对而言略显薄弱。近年来,冯云霄[1]、曹鸿云等[2]、秦启安[3]、李集日[4]等先后发表了探讨百泉药会的论文,或从古至今,时间跨度较长,具体到清代,考察便不甚详细,某些细节尚未涉及,还有问题深究不够,仍然有待深入挖掘各种史料。本文在梳理文献和诸位前贤论述的基础上,分析相关碑文,厘清清代百泉药会的发展状况以及相关度量衡管理制度,略起拾遗补阙之功。不当之处,尚祈有识者斧正。

1 辉县百泉药会的起源

本节探讨辉县百泉药会的起源问题。一般而言,药材大会这种习俗有一定的继承性,故有必要探究百泉药会兴起的最初源头。

辉县苏门山麓百门泉,为卫河源头。即顺治《卫辉府志》记载,百门泉“源出苏门山下,泉通百道,故名。……一名卫源,以卫之河发源于此,其河即卫河”。[5]古人认为,“吐纳堤防,周流稼穑”的卫水造福乡里,其中必有神灵。正如唐代长安四年(704年)《百门陂碑铭(并序)》所云:“雨露为长物之本,川渎为润物之宗,故称之以灵长。亦赖之以通济,则知水之为德,其大矣哉。……其神也,则不行而至,不疾而速,惟恍惟忽,若有若无,祯应克著,休祥闲发,无幽不显,有感必通。”[6]于是,隋代时便在苏门山麓修庙一座,敬祀卫源神灵,史称卫源庙。嘉靖《辉县志》对此记述颇详,卫源庙“在百门泉上,殿名清辉,泉乃卫河之源,庙创于隋,以主此水,世称灵源公;宋宣和七年(1125年),封威惠王;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加封洪济威惠王,历代累修,元末兵毁。”[7]而《新元史·名山大川忠臣义士祠》也曾记载,元至元“二十一年,加封卫辉路永清河神为洪济威惠王”,且规定“所在有司祭之”。[8]有了祭祀的主神与固定的场所,加之官方主持祀典,附近民众“申祈者倏来忽往,奠祭者烟交雾集”[9],拜神的同时自发集会,开展物物交换,庙会这种消费市场形式自然应运而生。

经过近百年的演变,卫源庙会的辐射范围慢慢扩大。到了明代初年,山西商人亦来参会,推销商品。据卫源庙拜亭石柱刻铭,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山西泽州闻喜县珍珠行商人在铭文中提到:“洪武八年(1375年),御祭于四月朔八日,令起大会,以报神功。”[10]嘉靖《辉县志》也曾记载了祭祀日期:“国朝洪武十一年(1378年),改称卫源之神,本府知府,岁以四月八日致祭,每遇旱涝,祈祷有应。”[11]到了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山西商人依旧往来百泉,未有间断。百泉苏门山上三清观的石墙、石案,刻有山西商人求神许愿的字迹。[12]但上述史料并未提及山西商人从事药材买卖。进行珍珠交易的商人,其身份为珠宝商的可能性较其为药商的更大。而且,史料中难觅山西之外的其他地区商人的遗迹。究其原因,《明朝初年山西移民卫辉考》一文提到,明初政府曾从山西大量移民至卫辉,据李氏家谱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自山西泽州凤台县迁来卫辉。”[13]身为同乡,同宗同祖,这种天然的优势或许成为明代来辉县贸易者中山西人居多的原因之一。

到了清代,每年四月初八日的官员祭祀与庙会,依然如故。胡 先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所撰《重修卫源庙碑记》提到:卫源庙“创于隋,以祀卫源之神,历代相沿,未之或改。迄明洪武,以每岁四月初八日,勅郡守主祭,载在祀典。国朝因之。益以职司水利,有裨于国计民生,报厥功也”。而嘉庆十三年所立“邑候加州街张大老爷颁定会厂章程谕令请复药会商民两便碑记”也记载到:“百泉四月初八庙会,时代以远,客商云集。”因百泉庙会每年四月举办,故后世亦有称其为“四月会”。

简言之,清代之前,卫源庙会或许存在药材交易,但断言明代百泉已经形成辐射南北的全国性药材交易大会,证据则略显不足。

直到清代,百泉才真正成为南北药商汇聚之地。康熙五十七年碑刻《创建药王庙碑记》就提到:“兹共城西北隅苏门山麓,每春末夏初,为南北药商交易之所。”[14]而乾隆二十二年《辉县志·风俗》也曾提及:“四月初八日,祭卫源神庙,四方贸易者皆至,南北药材,亦聚十余日始散。”[15]此外,乾隆《辉县志·街市·庙会》还提到:“四月,百泉,初一日起,初十日止。四方辐辏,商贾云集。南北药材俱备。官弁督役,稽查窃匪。郡守于初八日致祭卫源神。”[16]

可见,辉县百泉成为全国性药会的时间下限可以定为康熙五十七年,但其时间上限却只能存疑待考。正如《四月会调查》所云,百泉四月会“开始于明洪武八年,当初也只是一种赛会的性质,至公元十七世纪末叶,而变化成以药材为主的定期市场。”[17]

2 清代百泉药会的曲折发展

在清代,辉县百泉药会经历了较为曲折的发展历程。从康熙年间修建药王庙,到清代中后期的迁会与

而怀庆府药商虽经“武生牛振帮、业儒郑世俊,持柬请怀,婉词邀请”,却“未曾议妥,次年(嘉庆九年)又赴禹州会棚延约”。后经士民的疏通延请、辉县知县张丹桂[25]的劝谕招集,“各商仰体候意,乃于次年(嘉庆十年),仍复归来”。百泉药会重现各地药材交易盛况。

到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百泉士商“又订立关于交易上的章程,五条,和除皮(笔者注:即药材包装除皮)的规矩,形式遂稳定下来了”。[26]此后,药材大会得以平稳发展了大约半个世纪。

宣统三年(1911年), 百泉药会再起波澜。丞庠《四月会调查》凭借口碑转述记载到:“在这一年会前,卫辉府(今河南汲县)方面,忽然发布了百泉已不愿会了,请各行到那里去会的消息,并且有将路经那里的怀帮强行邀留下来的事。不消说,这个事实和消息,给了百泉方面一个重大的刺激,于是这一方面也发送出去一个宣言似的文字,是由陈子陶先生起拟的。主持其事的是百泉南街的郑、牛两位先生。这宣言的内容, 是说明百泉并没有如卫辉府方面所称不愿意会的意思, 反之, 仍然是欢迎各行都来集会。并且特别郑重的声明, 只要是来上会的药材, 都负责帮助他能出售去;万一有售不去的, 郑、牛两先生便完全收买。同时, 当时的县知事王建新先生也很帮忙, 结果, 使得卫辉府西门外的四月会, 成了一个一时的展览会。”[27]这一波折,虽然没有影响到大会的按期举办, 但似乎也侧面印证了百泉药会的规模日益壮大,惹得周围地方的觊觎,也要想方设法从中牟利。

3 百泉药会的度量衡管理

清代百泉药会的发展虽然略有起伏,但是总的趋势基本上是稳步向前。而健全的度量衡制度与严格的度量衡管理,则是维持百泉药会正常运转的另一不可缺少的技术保障。

无论清初还是清末,对违反度量衡相关律令者应受何种处罚,清律各有具体要求,其中暗含的指导思想,即不管官私商民,不论何种经济活动,所用度量衡器都要按标准进行校定,违反者要受到法律的追究。[28]

清代在州、府设有专门的计量机构,根据清廷颁发的度量衡标准器复制校量。县度量衡事务,均由知县亲自受理,吏役监办,各衙门内均有官斗、官秤与官尺,一则征收银钱和支付官俸之用,二则处理因量值差异引起的纠纷,若有民众前来告状,即以官斗、官秤进行校之,以此定断。[29]

道光《辉县志》就记载了由辉县知县周际华所撰写的“禁大秤小斗”一文。他首先提出了度量衡的功用,“照得权量之设,所以昭公平,而杜欺枉也”;然后告诫到,“大秤小斗,法所必惩,尔百姓宜共知之”;进而解释了种种度量衡弊端,“秤不按度,斗不中律,小往大来,轻出重入”。对于那些“或履险而采彼药材,或竭力而成兹菜果,或服田力穑乃亦有秋,或啼饥号寒几于无告”的“终岁勤劳”的贫民而言,大秤小斗不啻“阴谋暗算,较蜂蜇以难防;活剥生吞,比萑苻而更烈”。于是,为“益寡而裒多”,“晓谕各行店商贾、居民人等知悉:凡贸易往来,及粮石出入,务宜各矢天良,公平互劝,勿为罔道之谋,勿蹈从前之习,秤以十六两为度,量则官斗是遵”;还指出了度量衡更换办法与过渡期限,以及严惩度量衡违规行为的决心:“倘有轻重小大之不一者,不妨赴衙门呈换。本县开诚布公,念尔有路自新,断不肯诱汝前来,忽置之罚。定限一月内,一律改换,如过一月后,仍蹈前非,或经本县亲查,或被贫民告发,立即照例惩办,决不再宽。”[30]

周际华,字石藩,贵州贵筑(今贵州省贵阳市)人,辛酉进士,前内阁中书,道光六年(1826年)来任知县,道光八年(1828年)调充同考官。[31]他“以名进士来任九年,应绅民续修邑志之请,设局百泉书院,集戴铭等众邑绅及县学教谕、训导等纂辑,请书院山长刘屺南(刘光三,新郑县人,进士,曾官兵科给事中)参正”,撰成《辉县志》一书,纂修认真,质量较高。[32]除了“禁大秤小斗”一文,他还撰写了“劝种树”、“劝织”、“劝修道路”、“劝保甲”、“劝减迎神会”、“劝息讼”、“劝修理河渠”、“禁饮酒赌博”、“申禁赌博”、“禁拾麦”以及“禁夜戏淫词”诸文,[33]或劝或禁,一方面积极推进造福地方的种种善政,同时也在大力抵制乡间种种不良风气。

可以想见,在政绩卓著的周际华督促之下,辉县度量衡量值不统一的局面当会大有改观。但在全国范

围内,度量衡则日趋紊乱。到了清末,度量衡混乱状况甚至达到了令人瞠目的程度。[34]在此背景中,周际华的禁令,或许只能在较短时间内起到稳定包括药材交易在内的市场贸易的作用。然而,他在辉县禁止大秤小斗的善政,作为清代度量衡史研究中的亮点,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值得认真总结。

4 结语

百泉药会能够从明初开始,逐步由区域性庙会扩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药材集散地,其中必有维持其自身运行的内在规律。除了辉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春暖秋凉,夏热冬冷,四季分明,公历3~5月为春季这些良好的天时因素之外,地利与人和因素也缺一不可。

辉县一地,自古以来就盛产多种道地药材。清代道光《辉县志·物产》提到:“药之属:多产于山,黄精、知母、天冬、麦冬、黄芩、苍术、大黄、桔梗、柴胡、升麻、防风、木通、葛根、草乌、藁本、瓜蒌、连翘、山查、猪苓、何首乌、五灵脂、夜明沙、山茱萸、五味子、淫羊藿。亦有平地者,苍耳、木贼、地黄、紫苏、薄荷、荆芥、山药、枸杞、蒲黄、地丁、香附、荜麻子、车前子、金银花、旋覆花、益母草、稀莶草、地骨皮、天花粉、兔丝子、柏子仁、酸枣仁,种类甚多。”[35]还特意在“虫之属”中单独指出:“全蝎比寻常蝎多两足,入药用。”[36]这些本地药材,种类多,产量丰,构成了百泉药会药材交易的基础品种。

单靠一地所产,难以支撑百泉成为全国性的药材集散地,仍须依赖周边所产享誉全国的药材种类。明代嘉靖《辉县志·疆域》记载:辉县“西南到修武县,一百里通怀庆府,[37]与四大怀药传统产区怀庆府的交通,甚是便利。这种地理优势,无疑会促使经营四大怀药的商人就近前来,在百泉交易、售卖。四大怀药慢慢成为了百泉药会药材交易的基石。

明清时期,由北京经河南至湖广、广西的陆路,由北京经陕西至宁夏的陆路,由北京经陕西至四川的陆路,由北京至贵州、云南的陆路,从南到北,无不经由卫辉府,[38]身为卫辉府辖县之一的辉县,自然也就享有了这种陆路交通上的便利性。同时,这也为辉县编织了一张运达全国的交通网络。百泉药会正是借助这种地利优势,一跃而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药材交易盛会。

而在人和方面,无论是以清代辉县知县张丹桂、周际华与王建新等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官员,还是以武生牛振帮、业儒郑世俊等为代表的百泉士民,无不对百泉药会的发展殚精竭虑,费心尽力,或订章立规,杜绝欺枉,或四方奔走,积极疏通,均为百泉药会的不断壮大与稳步发展做出了贡献。

百泉药会作为通达八方的全国性药材交易盛会,经久不衰,影响至今。尤其是其在明清时期的发展历程,既有一帆风顺的坦途,也有曲折离奇的波澜。这些,对于当今的医药学史与计量史研究而言,颇具探讨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

[1] 冯云霄. 源远流长的百泉药市[J]. 药学通报, 1985, 20(9): 549-550.

[2] 曹鸿云, 张金鼎. 百泉药材交流大会发展史略[J]. 中国中药杂志, 1986, 11(8): 58-61.

[3] 秦启安. 百泉药材交流大会[A]. 辉县文史资料第一辑[C]. 辉县:辉县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1990. 100-102.

[4] 李集日. 六百年百泉药交会述略[A]. 辉县文史资料第九辑工商·财贸[C]. 辉县: 辉县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2006. 261-274.

[5] (清)程启朱, 苏文枢等. 卫辉府志. 顺治16年[1659]刻本. 22叶正面.

[6] (唐)辛怡谏. 百门陂碑铭(并序)[A]. 百泉药材会志[C]. 1986. 55-56.

[7] (明)范玹, 张天真等. 辉县志[A]. 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C]. 上海: 上海书店. 1990. 43.

[8] (民国)柯劭忞 等. 新元史卷八十七志第五十四礼志七[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0. 1826.

[9] (唐])辛怡谏. 百门陂碑铭(并序)[A]. 百泉药材会志[C]. 1986. 56.

[10] (民国)丞庠. 四月会调查[M]. 百泉: 河南省立乡村师范学校. 1937. 3叶反面-4叶正面.

[11] (明)范玹, 张天真等. 辉县志[A]. 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C]. 上海: 上海书店. 1990. 43.

[12] 辉县史志编纂委员会. 百泉药材会志[M]. 1986. 6.

[13] 史纪才. 明朝初年山西移民卫辉考[A]. 卫辉文史资料第四辑[C]. 卫辉: 政协河南省卫辉市委员会学习文史委员会. 1993. 92.

[14] 辉县史志编纂委员会. 百泉药材会志[M]. 1986. 9.

[15] 丁世良, 赵放. 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1. 78.

[16](民国)丞庠. 四月会调查[M]. 百泉: 河南省立乡村师范学校. 1937. 3叶正面.

[17](民国)丞庠. 四月会调查[M]. 百泉: 河南省立乡村师范学校. 1937. 7叶正面.

[18] 辉县史志编纂委员会. 百泉药材会志[M]. 1986. 9.

[19]杨见瑞 等. 祁州中药志[M]. 石家庄: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 10.

[20] 程峰, 宋宝塘等. 怀商的历史与文化[M].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7. 179.

[21] (民国)丞庠. 四月会调查[M]. 百泉: 河南省立乡村师范学校. 1937. 5叶反面.

[22] 辉县史志编纂委员会. 百泉药材会志[M]. 1986. 10-11.

[23] 辉县史志编纂委员会. 百泉药材会志[M]. 1986. 58-59.

[24](民国)丞庠. 四月会调查[M]. 百泉: 河南省立乡村师范学校. 1937. 5叶反面.

[25]([清)周际华, 戴铭等. 辉县志卷二[M]. 光绪二十一年(1895)刻本. 39叶反面-40叶正面.

[26](民国)丞庠. 四月会调查[M]. 百泉: 河南省立乡村师范学校. 1937. 6叶正面.

[27](民国)丞庠. 四月会调查[M]. 百泉: 河南省立乡村师范学校. 1937. 6叶正面-6叶反面.

[28]姬永亮. 明清时期度量衡法制管理制度初探[J]. 科学与管理, 2012, 32(5): 34.

[29] 辉县计量管理所计量志编写组. 辉县计量志[M]. 1985. 6.

[30](清)周际华, 戴铭等. 辉县志卷十八[M]. 光绪二十一年(1895)刻本. 47叶反面-48叶反面.

[31](清)周际华, 戴铭等. 辉县志卷二[M]. 光绪二十一年(1895)刻本. 44叶正面-44叶反面.

[32]刘永之, 耿瑞玲. 河南地方志提要(上册)[M]. 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0. 356-357.

[33](清)周际华, 戴铭等. 辉县志卷十八[M]. 光绪二十一年(1895)刻本. 37叶正面-50叶反面.

[34]关增建, 孙毅霖, 刘治国, 苏敬. 中国近现代计量史稿[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5. 48-52.

[35](清)周际华, 戴铭等. 辉县志卷四[M]. 光绪二十一年(1895)刻本. 36叶反面-37叶正面.

[36](清)周际华, 戴铭等. 辉县志卷四[M]. 光绪二十一年(1895)刻本. 37叶反面.

[37](明)范玹, 张天真等. 辉县志[A]. 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C]. 上海: 上海书店. 1990. 17.

[38]杨正泰. 明代驿站考(增订本)附:寰宇通衢、一统路程图记、士商类要[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209-211, 250.

致谢:

本文的撰写得益于郭新富、郭柏索与秦启安先生惠赠资料,在此谨致谢忱!

(责任编辑:王保宁)

Medicinal Materials Trade Fair and Management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in Baiquan, Huixian

JI Yongliang
(Department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Henan College of TCM, Zhengzhou 450046)

Medicinal materials trade fair in Baiquan(百泉药会) was originated from the Weiyuan temple fairs(卫源庙会) that sprung up during Sui Dynasty, and it increasingly developed and evolve into the nationwide medicinal materials trade fair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In Qing Dynasty, although it had gone through the storm that it was forced to move to another place two or three times, medicinal materials trade fair in Baiquan continued to develop and grow with great help of far-sighted personage in all walks of life. Zhou jihua, a magistrate of a county in Huixian in Daoguang reign of Qing Dynasty, was considerable attention to management measures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He worked out and issued a prohibition relating to the management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Baiquan; Medicinal materials trade fair; Weights and measures; Ming Dynasty; Qing Dynasty; History of medicine; History of metrology

N092;TB9-092

A

10.3969/j.issn1003-8256.2015.03.004中药

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5-GH-283)、河南中医学院博士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BSJJ2010-41)、河南省中医管理局中原中医药文化遗迹与文物整理研究项目(编号:2011-14)

姬永亮(1976-),男,河南郑州人,科学技术史博士,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计量史、医学史。

猜你喜欢

辉县药材
河南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药材价格企稳回落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辉县“绿红黄白”四大产业蓬勃发展
河南辉县古戏楼管窥
馆藏辉县出土的殷商青铜器族徽文字探微
也谈辉县赵固区刻纹铜鉴的射礼画像
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