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纷飞 又见其红
——观音乐剧《又见桃花红》
2015-12-12周韵
■周韵
桃花纷飞 又见其红
——观音乐剧《又见桃花红》
■周韵
音乐剧《又见桃花红》是苏州歌舞剧院继舞剧《桃花坞》之后推出的同系列作品,是“家在苏州”品牌建设中的一部献礼之作,通过讲述苏州人的“家事”折射城市中纷纭的人心人情,紧扣时代脚步,震荡社会心声,用贴合现代观众审美情趣的艺术方式进行的一次有益的艺术探索。它以原汁原味的姑苏本土文化为载体,主要讲述新、老苏州人之间的思想碰撞以及感情纠葛,同时关注当代新、老苏州人携手共建新苏州的精神家园。
剧中讲述的叶家是苏州著名丹青世家,老画家叶嘉言生有二子一女,他们个性迥异,人生追求也不尽相同。在看似优越舒适、风平浪静的大宅中,在水墨丹青氤氲的翰墨书香中,却纠缠着利益的争夺、虚荣的诱惑和欲念的侵袭。长女叶向想在仕途上有所发展,长子叶聆极具绘画天分却内心封闭,小儿子叶眠玩世不恭,推崇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叶家父子之间,姐弟之间,在亲情和利益的天平上保持一种难以言说的平衡。绘画大赛拉开序幕。幺子叶眠贪图名誉,偷拿父亲画作参赛,并顺利入围。为家族声誉考虑,长女叶向劝动叶嘉言将错就错。令父子之间,围绕着一张参赛画作,产生恩怨,以至叶聆将自己关入房门,几近一年不曾与父亲及外界晤面。直到一个善良纯洁的外来少女、小保姆阿桃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座大宅子中固有的一切判断与纠结。
看似一个简单的室内剧,但是苏歌用音乐剧这种多元化的舞台表现手法来演绎,尤其是通过音乐、舞蹈、戏剧三大元素的整合来讲述故事、刻
画人物、传达概念,在国内特别是苏州文化艺术舞台上难得一见。也是江苏文艺舞台上为数不多的舞台艺术。而这部剧没有简单地移植国外的音乐剧模式,而是主动地去探究如何把吴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有机结合,既是纯正的音乐剧又渗透着中国审美。
该剧连序幕总共五场戏,全剧25首歌,舞台演员连主演也就30人不到,舞台场景也不多,主要表演场景只有三个,但是音乐、舞美、服装、道具以及舞蹈的编排都极富音乐剧形式。观众一进剧场就可以看到一扇不规则的木门在台口紧紧地关着,这扇门直接就把观众一起带入了这个剧所想表达的“打开欲望之门,才能又见桃花红”的故事意蕴。而在音乐声中打开台口大门时,从舞台后区直打出来的LED地排光犹如一道地平线撕开黑夜的寂静,随着低沉有力的节奏推进,从舞台后区缓缓推向舞台中间的那扇门,那扇关着剧中一家人,或者说是每个人的心门,被渐渐凸显出来。歌词中唱着:一扇无法打不开的门,一群想要逃脱的人们,带着破碎的躯体,渐渐沉沦······舞台表演与观众之间的对话渐渐拉开了序幕。
在第一场表演中值得一提的是一开始的颁奖晚会,舞美并没有采用绚丽夺目的舞美设计,而是采用了最简洁的也是最能突出主题的一个做法,只在舞台中间呈现出条屏状的写意桃花画,其余两边都只是黑幕布,舞台顶端悬挂着几道具有象征意义的苏州的黛瓦,颇有一枝桃枝出墙来的感觉,但又被两边的黑幕挡着看不到桃枝的全貌,让人想要挣脱但又蕴含着无奈。这个设计也为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做好了铺垫。剧中主人公叶聆因为不满父亲知道了小儿子拿着自己的画去参加比赛,并且获得了比赛金奖。父亲为了家族的荣誉而让叶聆不要声张,并且在冲突之下说出了,叶聆想要创新的吴门画风不被专家们所认同,双重打击让叶聆把自己关进了房间,不再与世人见面。这几场戏情节紧凑、表演丰满,一开场就交代了剧情的主要矛盾点,也让观众很快就明白了,并且有种想要知道事态发生的期待感。而要说戏剧表演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张弛有度、峰回路转。此时女主角阿桃的出现就让本剧的希望始于此。世俗的虚伪与至亲的背叛,被这双重折磨下的叶聆看到了真率、善良、单纯的小保姆阿桃时,彷如桃瓣芬芳,随风轻轻落下,在叶聆的心头泛起了一层涟漪,就像阿桃歌中唱到:“我心中的桃花,有绿色的枝丫。粉红色的花瓣,随风轻轻落下。我心中的桃花,醉人的香气散发。在空中凝结成一幅画,芬芳漂浮在天涯。”这首歌的处理在舞台上也尤为浪漫,运用到了数字灯的特点,空中散落的桃瓣在叶聆的房间里渐渐铺开,房间里画布中也用灯光勾勒出了桃花双人舞,亦真亦
幻让人置身于春色布满的桃园。然而,叶聆果真能克服他的“心魔”吗?人与人之间,那紧闭的房门、相互的阻隔,到底能不能敞开通达呢?叶聆与阿桃之爱,又会有一个怎样的结局。这就是该剧正真想要表达的思想,也是每一位观众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正是带着这样的思索,当剧情发展到第三幕时,当姐弟俩冤枉阿桃偷了父亲的画,而面对姐弟俩的逼问,搜箱子并要将阿桃送去警察局等一系列过分的行为,能让叶聆打开门为阿桃说句话吗?这样迫切的想法让台下的观众显得尤为安静。而舞台上的处理仍然保持着一贯的简洁但又突出主题的舞美处理方式,舞台中间观众只能看到一扇紧闭的房门,门后的叶聆、盛世凌人的姐弟、被无理盘问却又逃脱不了的阿桃,这四个人在台上出现了戏剧上最让人爱看的戏剧场景处理。导演没有借助任何辅助手段,只是围绕着门里与门外的展开,让门里的人揪心但又迈不开脚步,门外的人,两个怀着鬼胎,一个有口莫辩。此时音乐担任了音乐剧中最重要的戏剧性元素,在表现人物激烈的内心矛盾斗争和丑与美的界定中最终选择了光明的过程。这也体了作曲对于音乐剧戏剧性的充分了解和音乐创作上深厚的功力。而接下来的《开门》这首曲目中,舞蹈的编排既具有语言性,又有情绪编排,而非独立的一段大群舞。编舞这时安排舞蹈演员们手中都拿着晕染桃色和水墨过渡色的长绸,当舞者用绸布紧紧裹着自己的身体时,我们能感受到象征着让“灵魂”迸发出前程灿烂的“桃花红”,当似漩涡的缠绕和舞者挣脱的动态时,也寓意着当今社会“欲望和灵魂”的争斗格局。整场音乐剧无论是音乐、舞美、舞蹈,还是演员的表演,都紧紧扣着将当今时代迫切需要的精神价值隐喻为“桃花红”,以欲望和体现精神价值的灵魂的冲突为主线进行艺术构思,在叙事和抒情中展开场景,讲述故事,刻画人物,这一具有生活张力和思想张力的戏剧结构,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门,想开启却又束缚着自己的灵魂”的矛盾心理为全剧的贯穿动作,真实地再现了当下社会、当下人群的典型环境和典型心理。当最后群声合唱到“桃花红了。桃花红了。桃花红了,像蝴蝶展翅翩翩。那轻盈的蝴蝶,绕着你低语轻言。桃花红了。桃花红了。桃花红了,像彤云点燃山巅。那燃烧的云
彩,向着我声声呼唤······”漫天飘落的桃花瓣也让整剧推上了高潮。
音乐剧是一种尚不足百年的新颖舞台表演艺术,它以戏剧为基本,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表现手段,是目前国际上非常流行的一种综合表演形式,音乐剧《又见桃花红》集歌、舞及语言表述为一体,广泛地采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术,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该剧的主创人员在国内也属年轻的创作团队。编剧是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国家一级编剧罗周女士;作曲是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音乐剧系系主任、硕士生导师赵光先生;导演是几度与苏州市歌舞剧院成功合作的上海歌剧院的新锐导演马达,以及苏州市歌舞剧院本
土的新锐导演周云;舞美是国家一级舞美设计,中国舞台美术文华大奖获得者任东升先生。这支主创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5岁。也正是这种敢拼敢闯的精神造就了音乐剧《又见桃花红》。
苏州市歌舞剧院将音乐剧这一外来艺术样式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结合起来,以开放求新的艺术姿态,践行了对“中国梦”理想的思考,尤其突出了青年一代在面对“欲念诱惑”之时,如何克服困境,选择并把握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剧中的这些人物具有观照社会、观照自我的认识价值,也让人们在感悟人生的意义中引导社会向真、向善、向美,“打开每个人心里的那扇门”,突破物欲的羁绊,走向灵魂的自由、理想的美好。人是精神的产物,人的自由发展是通过对精神价值的追求体现出来的。人类也是在对精神价值的追求中提升自我、创造未来的。当人的心灵向往着、追求着、创造着精神价值的时候,就是走向“梦醒时桃花正红”,走向人生的出彩和崇高。当一个民族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追求精神价值的时候,汇集起来的磅礴力量才能使“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中国梦”从梦想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