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江南丝竹与锡剧音乐

2015-12-12江秋皛

剧影月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丝竹锡剧胡琴

■江秋皛

论江南丝竹与锡剧音乐

■江秋皛

明末清初,江南丝竹已有,从十番锣鼓、四合锣鼓到江南丝竹,很快成为苏南一带百姓喜闻乐听的带有浓厚水乡色彩的苏南丝竹乐。据考证,丝竹乐萌芽时,演奏者不把胡琴放在乐队的主要位置,俗话:“叫化讨饭胡琴”。到清乾隆、嘉庆时,苏南、无锡的地方说唱——滩簧(即锡剧)兴起流行。因说唱形式简单,内容喜闻乐见,乡土气息浓厚,很快成为苏南地区——无锡一带独特的一种地方剧种:滩簧。锡剧萌起时,伴奏乐器仅一把胡琴来托腔伴奏,形式为自拉自唱或演出人员轮流伴奏,胡琴成为了锡剧的当家乐器。随着演艺水平的提高,到清代末叶,演唱水平已突破了二人一对的“对子戏”形式,发展成为五、六人同台演出的“同场戏”形式。伴奏乐器在一把胡琴的基础上扩大为4至5人的几种乐器的丝竹乐队,胡琴为主,称为“主胡”。乐队成员都是演奏江南丝竹的民间乐队成员,这种乐队在闲时,临时组队出场进入家庭演奏堂茗。乐器当然是丝竹乐,演奏江南丝竹的成员在滩簧伴奏音乐的影响下,胡琴很快融入丝竹乐中,与笛子、琵琶等乐器成为演奏江南丝竹乐的主要乐器。

江南丝竹乐队与锡剧伴奏乐队均为丝竹乐队成员,故江南丝竹完善了滩簧这一苏南地方剧种:演艺人员与乐队完整的配合。在滩簧乐队伴奏音乐的影响下,也完整了江南丝竹乐队的配套、组合即胡琴为主要乐器之一加入演奏江南丝竹乐的形式产生、流行了,促成了江南丝竹的完整、成熟。

江南丝竹的完整成熟与锡剧伴奏音乐的形成不可分割、相辅相成,是苏南地区的音乐沃土上的两个花蕾,在江南丝竹韵味的环境中互相培育,竞相开放。江南丝竹音乐流畅稳健的节奏,明朗优美的旋律,苏南水乡特有的韵味,感染了锡剧音乐。簧调是锡剧的第一个基本唱腔系统,它的节奏和柔情,缠绵的旋律,无不受江南丝竹的影响。而江南丝竹也不是存在于真空,而是依附于戏曲、曲艺、民间舞蹈,音乐旋律的灵魂息息相通,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琴瑟共存,难分难离。早期,锡剧开场前为吸引观众,先由乐队演奏“三六”等江南丝竹乐曲为开场曲(苏南地区的剧种如苏滩开场前,评弹小落回即中间休息时,昆曲、京剧有舞蹈时均经常演奏江南丝竹乐曲)。锡剧乐队成员为演奏江南丝竹的熟手,故乐队乐器的配备也相同。乐器为胡琴、琵琶、扬琴、小三弦、笛子、绰板、板鼓等。两种乐队的模式相似成员相同,故锡剧音乐演奏的风格、韵味、演奏技巧均带有浓浓的江南丝竹色彩。

在江南丝竹的演奏中,为丰富演奏效果,两把胡琴(打双桥)定弦15弦与26弦或52弦与63弦配合,形式为你高我低你疏我密和你简我繁、你空我垫的强弱交替。这一定弦配合乐队成员在锡剧音乐中运用,创新成主胡与副帮的配合,主胡简而稳坐主旋律,副帮花而活,到后来又丰富充实加进一把胡琴衬胡,定弦为:

如簧调过门,主、副配合成1 5与 26

大陆是锡剧吸收其它剧种的唱腔发展为锡剧的第二个唱腔系统,我以起板过门为例:

在演奏中,往往副胡、衬胡发挥江南丝竹的即兴演奏旋律的特点,使旋律更加丰富、清新。弦乐上这一定弦的发展、创新,丰富了锡剧音乐对唱腔的伴奏、衬托。

当然,现在乐队大,器乐种类多,水平高,技巧精,伴奏中只用主胡,而副帮已消失,这实则失去了锡剧的原味。据我爸爸回忆,京剧与交响乐配合演出时,京胡、京二胡依然存在,而不失原味。特别是有的伴奏时有京二胡单独奏出,别有一味引人入胜。

锡剧中簧调的节奏、旋律、韵味均似江南丝竹,再加演奏成员为江南丝竹熟手,故演奏技巧、风格、乐曲结构无不带有江南丝竹韵味。如簧调开篇,春宵一刻值千金(片断)4/4

……

从唱腔旋律、唱腔与伴奏音乐的配合,过门中乐队的垫空、节奏、旋律、加花的长过门中主胡江南丝竹指、弓法的妙用,真是好一曲江南丝竹。在江南丝竹演奏中,胡琴以它特有的柔和音色,细腻、舒展的奏法在合奏中出现。竹笛以饱满而音量控制的吹奏法,低音婉转、高音含蓄、恰当的气口,使旋律清新并富有韵律。琵琶以灵巧的指法、演奏出纤细优美的加花旋律,扬琴以它和谐的和声为全曲托垫。

在锡剧音乐伴奏中,丝竹乐器秉承了演奏江南丝竹的特色,二胡运用演奏江南丝竹的弓、指法细腻地奏响了伴奏的唱腔主旋律;笛子好似夜空的萤火虫,根据剧情时隐时现,营造出剧情的变化;琵琶的加花旋律,特别是即兴演奏衬托出清板的唱腔;扬琴以灵活的打击法、轮音、半轮、小和弦以及衬打为全曲托垫。但伴奏的旋律骨干音,基本一致,在此前提下,发挥各种丝竹乐器相对的独立性,使伴奏音乐优美典雅,朴实细腻,充满丝竹韵味,将人们带入剧情的诗情画意中。

清新芳香,引人入胜的丝竹伴奏乐,似江南丝竹那样,不断吸收兄弟剧种的精华,发展创新,使锡剧开放出更多更美的瑰丽的艺术硕果。

如:从慢簧调开篇看主胡的伴奏特色。散板(略)慢板起(以下是江阴市锡剧团主胡赵志坚的演奏谱)

二胡发展了丝竹乐中的江南丝竹弓、指法的运用,伴奏旋律、托腔韵味自有奥妙。

在唱腔的空拍中,二胡用你空我垫、你简我繁、你低我高、旋律延伸、加花。演奏指法中,小指的运用多处垫指滑音、透音、回滑音、上、下滑音的恰当发挥;弓法中,空弦长音用浪弓,跨小节用带弓、十六分、三十二分音符用连弓。主胡的丝竹演奏技巧、丰富、滋润了伴奏音乐的感染力。扬琴基本秉承发展了江南丝竹的演奏技巧,如簧调长过门,我的演奏谱为上行谱为主旋律的骨干音,下行为扬琴谱。

扬琴以它特有的淡雅的和弦音乐,灵活的击打法弹轮、双音、加花、八度衬打为全曲托垫,使旋律更和谐、悦耳。

琵琶的灵活指法、弹法,左手的拉、推弦、泛音、吟音、滑音、揉音、右手的夹弹、半轮、全轮、低音空弦、八度跳弹演奏出优美的加花旋律。即兴的演奏托出清板的唱腔,如玉珠落盘,不愧为锡剧伴奏乐器的三大件之一。又如江阴市锡剧团琵琶二级演奏员杨元旦的簧调过门的二种不同的即兴演奏谱为:

江南丝竹早期就吸收了其它剧种的音乐元素,吸收借鉴地方民歌、说唱小调而达到丰富江南丝竹的乐曲。近的从1904年出版的丝竹小谱和国乐先辈周少梅的传谱中,可看到江南丝竹充实了昆曲、京剧的唱腔、曲牌,吸收了苏滩、滩簧、评弹(俞调)、道家(拜香调)苏南民歌小调(四季相思、湘江浪、大补缸、五更十送、九连环、青阳扇子、思凡五更、无锡景、知心客调、寄生草、扬州调、南京调……)

锡剧的演员与乐队成员,也把这一优良传统

继承发扬。从叶传卿老师编写的锡剧常用曲调集,可看到锡剧吸收、借鉴了杭剧和苏滩发展和创新了大陆调、玲玲调、迷魂调、太平调。借鉴古老剧种南方戏发展、创新了男女南方调。吸收地方民歌、说唱小调如金陵塔、无锡山歌、渔歌、绣荷包调、九连环、湘江浪、紫竹调、寄生草、叹五更、补缸调、春调、道情、四季相思、下盘棋等等。在家喻户晓的锡剧《珍珠塔》、《双推磨》、《海岛女民兵》、《孟姜女过关》、《红花曲》等经典剧目中,都以其音乐元素,发展、创新了许多锡剧唱腔,使人耳目一新。

开场音乐从江南丝竹三六等到京剧锣鼓作为闹场锣鼓、场面伴奏曲牌,借鉴京剧的工尺上、小开门、朝天子、哭皇天、傍妆台、万年欢、水龙吟……

改革开放以来,在新的形势下,锡剧音乐的乐队也在不断发展,乐队成员为科班毕业的专业人员,乐器中加入了阮、竹笙、筝、电声合成器、小提琴、簧管等,打击加入了定音鼓、木鱼、磬、碰铃等,阵营强大的乐队,丰富了锡剧的舞台艺术效果。

综上述所,锡剧音乐的发展过程可做如下总结:

从清乾隆、嘉庆时的滩簧到现在的成为江苏的成名剧种到我团的大型锡剧《天涯情仇》进京演出,锡剧已成为我国地方戏曲的宝贵财富,是地方剧种的一颗明珠。但不管怎样变化,吃水不忘掘井人,饮水思源,锡剧音乐能有今天,大家不能忘了江南丝竹对锡剧音乐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丝竹锡剧胡琴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下)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上)
穿越皓月的胡琴声
胡琴悠扬醉美艺术之乡 民乐沃野奏响时代旋律
普及教育对锡剧艺术传承的重要性
江苏锡剧文化登陆香港、澳门
官中胡琴与角儿胡琴
小议江南丝竹的风格和特色
二胡在锡剧伴奏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紫丝竹断弦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