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电商公共实践平台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2015-12-11高建平孙水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9期
关键词:创业实践创业教育电子商务

高建平 孙水华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当前以高校为主导的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实践训练、评价体系和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校、企、政密切合作,依托海西区域经济社会资源,共建校际间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公共实践平台的方案,研究基于电商公共实践平台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065-04

一、引言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1]创业实践作为创业教育的关键环节,需要提供真实的创业环境让大学生充分体验和感知,使他们在实践中激发创业潜能,锻炼创业能力。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创业教育,由于受到教育资源的制约,并不具备提供真实创业实践环境的条件。高校的创业教育普遍存在课堂讲授有余、实践锻炼不足、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及大学生创办企业数量少、质量低等诸多问题。很多学者针对当前以高校为主导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刘星喜、王聪文献[1]结合情境教育理论,构建从兴趣激发、指导观察、发展思维、情感调动、模拟训练五个阶段的基于真实情境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模式。陈建强等文献[2]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虚拟公司实践演练紧密结合,搭建一个学生个人、团队与企业或个人之间项目交流合作的创业平台,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本文以福州市电子商务创业实训基地建设为蓝图,探索政府深度参与创业教育,充分发挥行政职能,合理调配教育资源,构建校企政紧密合作的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大学生电商创业教育公共实践平台的可行性,研究基于电商公共实践平台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

二、我国高校传统创业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方式。[3]欧美等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构建出非常完善的创业教育管理体系和有效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理论和实践都处在初级探索阶段。但随着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思路的提出,教育工作者逐渐意识到创业教育对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国家总体实力以及扩大就业面的重要作用。高校作为创业教育实施的主要阵地,其创业教育的成效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笔者近年参与了SYB(START YOUR BUSINESS,创办你的企业)创业培训项目的工作,在对受训学生的后续创业情况进行跟踪评估的基础上,通过与同行的交流探讨,归纳总结出当前传统的以高校为主导的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1.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缺乏科学性。创业课程是创业教育实施的载体,其内容、设置与实施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着创业教育的效果。[4]美国百森商学院的做法是从整体创业的角度,把创业需要的知识课程纳入创业机会识别、企业成长、成功收获等完整的创业过程,将其教给学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国内高校创业课程开设零散,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无法满足学生作为初次创业者对创业知识的整体需求。

2.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创业师资力量在创业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5]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必须是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的专家或曾经有过创业的经历。而国内高校教授创业教育的教师缺乏创业经历,他们对创业没有直接的体验和认识,在教学中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多的是照本宣科。因此,国内高校创业教育很难培养出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创业者。

3.创业教育缺乏有效的实训平台。以实践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创业素质,是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方法。美国百森商学院非常注重创业实践,他们在课外安排了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演练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创业体验,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所需的各种能力。[6]然而,由于缺乏创业实践训练平台,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传承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教育模式,忽略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使得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应变能力,导致他们失去创业的勇气或创业以失败告终。

4.创业教育缺乏合理的评价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提高创业教育的成效尤其重要。著名的创业教育家VESPER经过研究提出对创业教育评价的七个要素:课程、创业导师发表的论文和著作数、对社会的影响力、毕业生的成就、创业教育项目的创新、毕业生创办的企业情况及外部学术研究情况。[7]该评价体系促进美国各高校之间的交流和竞争,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对创业教育的评价还处在探索阶段,很多高校还在沿用学生给教师的授课情况评分、教师根据上课出勤率和创业计划书对学生进行考核的评价方式。考核的分数并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实际创业能力,评价意义不大。

5.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匮乏。创业教育需要强有力的学术和技术做支撑。创业导师要加强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不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与管理的方法,实现创业导师由传授型、知识型向创新型、智能型、全面型转化。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积极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例如,美国的许多高等院校把创业作为一个专业或研究方向,形成一套完备的、系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德国的高校将创业教育作为一类科研方向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从而以丰富的理论成果指导创业教育的开展,真正实现教、学、研协调互助的创业教育模式,取得丰硕成果。在我国,创业教育的研究发展缓慢,缺乏专精的学科带头人,这严重影响了创业教育的实效,制约了创业教育的发展。

三、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公共实践平台的建设方案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的通力合作。政府要加强对创业教育的领导和引导,从政策、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逐步健全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教育的支撑体系。针对传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创业实训平台缺乏、大学生创业实践锻炼不足、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匮乏等问题,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福州市各高校和企业,建设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电子商务孵化基地。该基地依托“海西”区域经济社会资源,搭建一个链接创业者、投资者、创业服务提供商的跨界平台,为福州市各高校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电商创业培育孵化服务和电商创业实训,为从事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人员提供研究素材和交流沟通的平台。

1.电商创业教育公共实践平台建设的效益分析。由于资源的局限性,高校自身无法建设科学全面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因此,寻求一种政府深度参与的创业教育模式势在必行。通过学校、政府之间的沟通,将学校创业教育及政策扶持与政府创业教育及政策扶持进行有效衔接,充分整合政府、学校和区域经济社会资源,建立贯穿创业教育、创业实训、实际创业全程化的电商创业教育公共实践平台。

第一,搭建具备集约化、多元化、网络化和专业化的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运营平台,营造弘扬创业文化、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创业环境,扭转传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脱节的问题,打破校际间的壁垒,提供公共的创业演练和创业实践平台,最大化地共享区域经济社会创业教育资源。

第二,帮助创业者摆脱缺乏办公场所、创业项目、创业资金的困扰,提供全程化的创业指导、融资服务、财税服务、政策扶持,推进创业团队打造和项目成长成熟,助力创业项目和创业团队走向成功。

第三,搭建创业教育经验交流沟通平台,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氛围,为创业教育研究者提供研究素材、创业实例等相关信息,引导研究人员深入探索创业教育及其相关理论,研究解决创业教育在实践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促进创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电商创业教育公共实践平台的组织架构。电商创业教育公共实践平台采用二级管理模式。第一级平台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组织建设和管理,平台功能包括电商企业孵化、在校大学生电商创业教育实训和社会人员创业教育实训,平台支持机构包括创业导师团、创业教育学术研究会、创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服务中心。第二级平台由福州市各所高校学生工作相关部门组织管理,包括大学生电商创业孵化团队和创业指导教师。电商创业教育公共实践平台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①创业导师团。由优秀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从事创业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等组成创业导师团,给广大创业者提供创业知识咨询、成功案例分享,以及面对面深度沟通,帮助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②创业教育学术研究会。定期召开创业教育学术研讨会,搭建创业教育导师交流沟通、分享经验的平台,引导他们对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成果不仅可以解决平台运营中出现的问题,也将促进我国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③创业投资基金。为在平台上孵化的电商企业带来投资资金,以解决创业团队创业初期资金不足的问题。④创业服务中心。提供平台的日常运营服务,负责项目招商、创业团队的招募、新产品发布、展览会设计、对外公共关系服务等工作。

四、基于电商公共实践平台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该概念具体包括四层含义:(1)培养目标和规格;(2)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3)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4)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8]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结合“海西”区域经济社会对创业人才的知识能力需求以及平台建设的功能目标,从电商创业实训教育目标、课程体系、组织管理模式、质量评估体系等方面研究、探索基于电商公共实践平台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1.电商创业实训教育目标。参加电商公共实践平台实训的学生是福州市各所高校已经接受过创业教育理论培训、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思维、希望了解电商创业基本流程以及学习电商创业相应技能的在校大学生。因此,平台的创业实训教育目标定位在以训练学生电商创业所需的基本技能和企业运营管理的基本能力上,以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创业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目的。

2.电商创业实训课程体系。创业教育目标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课程体系是创业教育实施的体现形式。针对上述创业教育目标,围绕电商创业过程以及“海西”区域经济建设对创新创业人才的知识能力需求,本文构建的电商创业实训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以真实的创业素材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如创业计划书编写、电商流程模拟、企业管理演练等,让学生在实干中增长技能,感悟创业,获得创业知识,提高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平台实行专家讲座+教师指导+团队研习+创业竞赛+专家点评的学习模式,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3.电商创业实训组织管理模式。电商创业实践平台以组织福州市各所高校学生团队参加平台电商营销竞赛的方式,为希望学习电商创业流程和技能的在校大学生,提供真实的电商企业运营实训场景。平台采用二级管理模式,由福州市人社局提供一千多平方米的办公场所用于打造一级实训平台。该平台提供创业知识讲座、创业技能培训、创业案例分析、创业扶持政策解读、电商流程模拟、企业管理演练等培训,安排经验丰富的创业导师与创业实训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学生创业项目的运行进行评估和修正,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二级平台搭建在各所高校学生的创业孵化基地上,充分利用高校原有的创业孵化基地软硬件资源。参赛学生团队以小微电商企业的模式运作,在老板的带领下,大家分工合作,努力实现企业盈利。此外,学校会选派从事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且有创业经历的教师作为创业指导教师,为学生团队解惑答疑,陪伴学生团队成长。

4.电商创业实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创业教育质量评估是对创业教育实施水平和效果的信息反馈,是创业教育操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随着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关于构建科学、高效、操作性强的创业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已经引起学者的关注。李珗[9]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思想提出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估的结构维度,从目标层、客户层、流程层、资源层4个方面,系统设计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本文从参赛团队表现和平台的社会影响两个视角,设计出3级创业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对平台的电商创业实训过程进行动态的质量评估与监控。具体的电商创业实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五、结束语

政府、企业和高校共建电商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可以充分整合区域经济社会的创业教育资源,避免教育资源浪费,进一步推动创业教育模式的创新。基于电商公共实践平台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出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以及毕业后创业的全程化创业指导模式,给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一个积累创业经验、增长才干的机会,进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开辟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星喜,王聪.大学生创业实践:构建基于真实情境的创业教育模式[J].思想教育研究,2014,(6):83-86.

[2]陈建强,钟林飞,王超.虚拟公司模式的创业教育实践探讨[J].素质教育,2013,(9):149.

[3]吕剑梅.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及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4,(19):31-35.

[4]茹宁,沈亚平.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三项设计原则[J].中国大学教学,2013,(7):42-45.

[5]邓蕊,李洁.欧美创业教育模式对中国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3-4.

[6]胡宝华,唐绍祥.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探讨——来自美国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7):90-91.

[7]VESPER K H,GARTNER W B.Measuring progress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7,12(5):403-421.

[8]肖循.地方高校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23):278-280.

[9]李珗,王宏起.基于BSC的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设计[J].科技与管理,2014,16(2):53-57.

猜你喜欢

创业实践创业教育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咖啡与音乐沙龙活动在大学校园的开展
大学生微创业实践教育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影响研究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