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地质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比较与启示

2015-12-11鲜本忠谢庆斌张琴董艳蕾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2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学分专业课程

鲜本忠 谢庆斌 张琴 董艳蕾

摘要:本文选择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通过对地质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对比研究,分析其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方面的异同,为我国地质学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对比表明,中美高校在课程类别设置及比例上非常相似,但中国高校课程数量多、同期学习课程类型多;美国高校在通识课程中更强调历史、艺术和写作课程的学习,在实践环节安排集中实习少,更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更紧密的专业课程的课内实习;与中国所有学生都需要完成毕业设计不同,美国高校提供了毕业设计或课程学习的选择。对比分析提供了中国地质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包括:(1)加强人文修养和写作训练;(2)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提升专业教育的实践性;(3)改革毕业设计安排,确保毕业设计效果。

关键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地质学;中美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045-02

一、引言

本科教学是大学教育中最重要的构成单元,也是决定大学社会影响、社会声誉的重要因素。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高校在高等教育上仍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从地质学专业的本科培养来看,虽然目前已在专业建设、培养数量和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学生专业素质不足、动手能力不足、创新能力欠缺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尤其是随着留学人数的快速增加和国际石油等能源(外资)公司的进驻,中外地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过程、教学过程及中外地质学专业毕业生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学术创新能力的比较日益频繁,中国高校相关专业教学改革压力日益突出。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 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是教学实施和人才培养中的“顶层设计”。

二、培养方案对比

本文选择美中两国在石油地质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UTA)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eleum,CUP)进行本科地质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对比分析。

美国UTA成立于1883年,是德州大学系统中的主校区,也是德州境内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是美国最大、最好的公立大学之一。该校地球科学学院源于1888年成立的地质系,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具体包括地质科学系(1888年成立)、经济地质调查局(1909年成立)和地球物理研究所(1972年成立)。2013年在校本科生325名和研究生318名。该校授予地质学相关专业的学士学位分为8种(入学前2~3年不分专业,之后再双向选择,确定专业方向;2010~2012级适用)。具体包括:(1)环境科学理学学士;(2)通用地质理学学士;(3)地球物理理学学士;(4)水文地质理学学士;(5)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理学学士;(6)教育地质理学学士;(7)地质系统工程与水文地质理学学士;(8)地质科学文学学士。在上述8个专业中,学生最多的属通用地质方向,其次是环境科学、地球物理学方向,其他专业学生很少(表1)。

在此选择该校通用地质学专业(General Geology)本科教学大纲(2010~2012级)进行介绍。UTA通用地质学专业教学计划中课程特点包括:(1)地质基础课在1~2年级开设,为必修环节。(2)地质选修课为3年级之后开始选修的专业课,共6门课,19学分。(3)可选修的地质课程可分为:①低年级课程,共19门;②高年级课程(upper division、高级、专业课程),共63门可选。按照培养计划,每个学生还必须选修6门专业课。(4)进入3年级后每学期一门技术选修课,共4门课,12学分。

CUP是一所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现有学生近14000人,教职工1284人。1953年建校,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高校,1997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该校地球科学学院由1953年成立的石油地质系发展而来,下设地质学系、油气勘探与开发地质系、地球化学与环境科学系、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目前在校本科生954人,研究生951人。开设地质工程专业和环境科学专业,分别大致与UTA的通用地质专业和环境科学专业相当。在此,选择地质工程专业对其培养方案进行简要介绍。

对比UTA和CUP在培养方案方面的差异表明:(1)中美高校地质类本科培养方案在学分要求和课程要求上存在较大差异,中国高校最低要求为178学分,其中必修课114学分,选修课最低30学分,实践教学34学分;而美国UTA最低学分要求126学分,2门写作性课程、高年级课程(upper division)至少包括12个学分。(2)培养计划中,都包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理论教学课程又可以分为:①通识性课程,②专业基础课程,③专业课程。两校在这三部分的学分比例大致相当。(3)通识性课程通常包括:①数理化(及计算机)类,②文史类,③体育类,④外语类。所有高校的通识性课程学分比例都超过40%,最高接近50%。(4)中美高校在通识性课程的前两类学分比例基本相当,但在内容设置方面差异巨大,尤其是文史类,美国高校强调艺术、历史、政府、写作训练课程的学习和口头表达、写作能力的培养;但在体育和外语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国内高校在1~2年级普遍开设体育课程,而美国没有;国内高校在外语学习方面学分比例一般占总学分的8%以上,而美国高校相对略低,为6.35%。(5)中美高校在专业基础课上基本都是指定,且在课程选择上非常相似;但在专业课程方面,都提供了较多的课程供选修,一方面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另一方面开始关注不同工作性质的要求。(6)在专业课程方面,美国高校可在全校公选技术课程,选择余地大于中国高校,更利于学生学习新技术手段,培养研究兴趣。

三、结论

通过对UTA、CUP地质类本科培养方案的对比分析,明确了中美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和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也存在巨大差异,这给予中国高校在培养方案改革以新的方向和思路。笔者认为,中国高校在地质专业本科培养方面有待改进的领域包括:(1)适当合并、整合部分通识性课程和专业课程,适当增加重点课程学时,保证学习深度、练习—实践时间,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改进学习效果。(2)在通识性课程中注重修辞写作训练,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注重艺术、历史和社会学课程学习,增强人文底蕴。(3)加强重点课程的课内实践效果,增加课内实验、习题课时,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内野外实习,改善理论学习与野外实践脱节的影响。(4)针对学校实践和学生差异,打破统一性毕业设计安排,鼓励优秀学生提前(大三)进入研究项目组开展毕业设计研究,同时开设对应专业课程或其他实践课程,代替毕业设计。

参考文献:

[1]何春艳,雷涯邻.中美地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对比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2,(04):69-72.

[2]王纾.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教学的比较研究:以学生课程学习体验为视角[J].外国教育研究,2012,(04):111-119.

[3]李良军,易树平,严兴春,等.研究型大学本科的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以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3):46-50.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学分专业课程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学分美食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