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旧”的美国人

2015-12-11韩晗

世界文化 2015年12期
关键词:怀旧旧书店美金

韩晗

赵毅衡先生有一句名言:欧洲是前现代,美国是现代,中国是后现代。

这句话真不错,中国人早已淘汰的蓝屏手机,在美国正大行其道;我们的扫码支付、微信等等新鲜玩意,老美几乎是闻所未闻;有时候一个我们看起来习以为常的事情,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向美国人解释。

现代面对后现代,当然代沟很深。可这种代沟是相互的,当后现代面对现代时,我们也会感觉到不理解与不适应。

当中使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Money Order”。

这个东西,我相信没有去过美国的“80后”“90后”朋友都不知道是什么,我第一次听说时,也莫名其妙,因为我实在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翻译它,有的留学生称之为“私人支票”或“个人汇票”,但我认为都不准确,所以还是建议用“Money Order”称呼它。

记得我刚刚准备从酒店搬到租住的公寓里,物业处收取押金与租金时,竟然拒绝我使用国际信用卡。

“麻烦您用这张卡去买张Money Order。”公寓经理说。

“什么叫Money Order?”我吓了一跳,这世界上还有不接受信用卡的物业公司?

“这个我也说不清楚,对面的超市就有卖的。你去问,然后让那边的服务员帮你操作,你就说买2420美金的Money Order,教你一次你就会了。”

我和妻赶紧跑到对面超市去,拿着护照,说要买Money Order,服务员愣了一下,继而哈哈大笑,“第一次买?”

“是的。”

这个热情的黑人小伙子接过我的护照,然后从抽屉里摸出一张类似空白发票一样的东西,继而让我在刷卡机上支付2420美金,并再给他5美金作为手续费。我操作完这一切之后,他将手上那张空白发票塞到打印机里,不一会儿,发票出来了。

“你在这里填写你的签名和你的护照号码,这个地方填写物业公司的名字。”黑人小伙子笑得露出满嘴白牙,“你先把这个给物业处,不过我相信过几天你还要来,因为你还要支付电费、水费,到时候都要买Money Order。”

“什么都要用Money Order是吗?”我问。

“水费、电费的账单会寄往你家,你到时候拿着账单来,账单上多少钱,我就卖给你多少钱的Money Order,你再把这张Money Order寄给他们,然后他们会拿着这个来我们这里或是银行、邮局领钱。但请记住,邮寄出去之前,你一定要签名,否则是无效的。”

“这算是支票吗?”我实在有点好奇。

“不是,不是。”黑人小伙子眉头紧锁,不停地摇头,“Money Order当然不是支票。我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我父亲用这个,我祖父也用这个,这个东西就叫这个名字,没别的名字。”

从超市里走出来,我与妻相视一笑。

我们对此有同感,美国人确实有点“老土”,能用现金、信用卡,干吗用这老得掉渣的玩意儿?这岂非真正的“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如果在国内,我们肯定就微信支付了。”我说,“或是拿一个二维码出来,让你扫一扫。”

黑人小伙子没说错,一个月之后,我们收到了水费、电费的账单,通知我们要买Money Order,甚至在账单里附上了信封,言外之意,让我们将Money Order放在里面就行。

有一天,我在小区里遇到一位华人,大约50多岁,移民到美国20多年了,无意间和他聊到Money Order这个东西,我感叹:美国人真是“抱残守缺”。

“这种类似的东西,我们以前也用,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深圳做生意时用过,我们管它叫邮政汇票。”这位先生靠在游泳池边,若有所思,“只是这玩意儿没多久就废弃了,改成了银行卡交易。你们年轻人对这种东西没印象了,以前我们谈生意时,包包里放一个‘大哥大,再放一叠空白的邮政汇票,其实就是你们说的汇款单,但比汇款单方便。”

“再方便也不如电子货币啊。”我还是不解,“美国人怎么就这么‘怀旧呢?”

“来到美国之前,我也认为美国人开放,至少比我们开放。在美国住了20年,我现在回国之后,以前的老同事们都笑我‘老土!”这位先生不禁开怀大笑,“美国人其实比我们怀旧多了,可是呢,20年前美国又比中国先进多了,你想知道为什么吗?20年了,中国不断在求新、求变,美国还是那个美国,一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除了Money Order 之外,其他地方处处也能感受到美国的“怀旧”。这种怀旧,既包含着守旧、守成的意味,也体现着在管理方式、生活细节上的一种理念。我曾在博物馆见过一百年前我们公寓门前那条街的照片,竟然与现在并无二致。

我租住的公寓有中央空调,但是非常老旧,这种老旧程度绝非你所想象——整个控制面板上只有两个变速器,一个控制风力大小及开关,另一个控制温度高低。这两个变速器全部是机械化的,不要说液晶显示屏,连显示灯都没有。这样的空调,风力是很难控制的,吹风必然会很难受,很容易感冒。

有一天,我去公寓管理处办事,当时就对值班经理建议将这些老旧的中央空调换掉。“你们不能只收房租,而不更新硬件。”我有点义正词严,“这种空调在中国早已被淘汰了,它一边制冷一边影响我的健康。”

值班经理很严肃地听着我的申诉,我讲完之后,他沉默了一会儿,尔后耸了耸肩告诉我:“先生,你说得都对,但是我们的空调绝对不是整个庙岭地区最古老的,准确说应该是很年轻的,你知道有些小区的空调是20世纪30年代的,它们还在被使用。你认为它影响了你的健康,但是这台空调为什么没有影响之前那么多人的健康呢?”面对这种活脱脱的诡辩,我几乎无言以对。回到房间仔细一看,原来这个空调是1960年生产的,它竟然与我父亲同龄。但是在美国人看来,它还“很年轻”。

有时候会受邀去一些美国朋友家里做客,他们本来在当地都属于一方人物,但家中的家具多半都已经掉漆,沙发也有些破烂陈旧。一来二往熟悉之后,有一次女主人开柜门时,柜门的铰链忽然断裂,我于是借机打趣:“这么老旧的家具可以送到古董店里去了。”没想到女主人一脸严肃:“我就是在旧货店买的啊。”

这位女主人没有开玩笑,美国旧货店之发达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令我大开眼界。

如果问我美国究竟有多少家旧货店,我答出不来。但我只能这样说,我的小区周围有两家超市,算是庙岭地区的闹市,就在这样一个小地方,竟然有三家旧货店。这些旧货店,不同于我们的古董店,它是生活用品的旧货店。从旧家具到旧衣服,无奇不有,甚至还有旧帽子、旧文胸、旧餐具、旧碗筷。每天这些旧货店里都会人满为患,大家争相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些衣着光鲜的女士抱着一大堆旧衣服,款款地走进更衣室。

在中国,古董、旧书以及地段好的二手房产是受人青睐的,但基本没有人会用别人用过的旧家具——除非是明清时期的花梨木古董家什,更没有谁会买别人的旧衣服穿。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店铺,我与妻几乎掩鼻而逃,因为这些旧衣服堆砌在一起的味道实在是不好闻。但美国人偏偏青睐旧货,许多美国人可以很久不去超市,但是一定会常去旧货店,男人在里面淘到锈迹斑斑的剪草剪刀,而女士则兴高采烈地找到自己青睐的高跟鞋。这种购物习惯,只有美国有。

除了旧货店,美国还有各家各院的“地摊”。美国别墅多,自然院落多。很多人家会在周六、周日将自家不用的东西摆在别墅的院子里,外面挂一个纸牌子,写着“Yard Sale”,不用交税,有人愿意买,会过来看看。破闹钟、旧地毯、老窗帘……应有尽有,只是大多数已经破旧不堪,很可能你挑了一圈之后,已经双手黢黑,甚至满头满身都沾满了时间留下的灰尘。

无论是旧货店,还是地摊,价格都不贵,甚至便宜得离谱,这或许也是美国人对怀旧情有独钟的原因吧。

这种怀旧,倒是造福了我,因为在美国旧书、旧唱片的价格都非常低廉。在美国自驾旅行的一路,我逛了无数家旧书店、旧货店,发现60年前的精装书在哈佛的旧书店才卖几美金;托马斯·哈代的处女作一版一印,在耶鲁的旧书店不过3美金;德沃夏克在20世纪40年代发行的黑胶唱片,1美元一张。这样的价格,对于我这样的爱书人来说,真是巨大的诱惑。因为我曾在国内的旧书店、拍卖行买过类似的英文旧书和老唱片,其价格和美国的售价相去何止以道里计。因为这些东西对于美国人来说,并非是收藏品,而是实用物件。

大多数美国人不喜欢收藏文物,因为美国历史短,没有文物可收藏,美国人一般认为,古董都是海外文物。再加上美国的博物馆发达,除非巨贾富豪,否则没有人愿意斥资购买这些奢侈品。但是美国人对旧货却情有独钟,他们对于物质的要求似乎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高——大多数美国人的“生活质量”甚至不如我国的中产阶级。

有中国作家认为,这盖因美国人对于物资的爱惜与循环利用,反映了美国人爱护环境的优良品格。我看并不见得,因为美国超市的塑料袋随便取用,且都是质量奇差、有着恶臭气味的劣质材料。他们在不可循环的易耗品上的浪费程度,足以让我们侧目。可见他们对二手商品的青睐,对旧家电甚至Money Order的热爱,源于他们骨子里的怀旧精神,这俨然已经成为他们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是谁也无法取代的。

猜你喜欢

怀旧旧书店美金
白纸变美金
探访旧书店
中国旧书店访书举隅——见于《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
黄美金 让建盏走向世界
中国书吧设计的走向与思考
以《全城高考》为例浅谈校园青春片的探索
虚与实的倒影
老月饼的“怀旧”况味
应书岭:一个80后的美金创业路
你想在春节前赚到30万吗 那就跟着我们一起来刷美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