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互动应做到及时、适时和实时

2015-12-11余晓珺

新课程·中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效率素养同学

余晓珺

课堂是师生互动、情感交流的平台。中学信息技术因为其学科的特殊性,不可能占用过多的课余时间,因此,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地掌握所学的技能,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值得大家关注的话题。

新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动手动脑、亲身体验,但并不意味着老师就不动了。课堂的主体部分大约用时30~35分钟,“独霸课堂”和“放鸭子”式的教学均不可取,课堂教学提倡更多的是有放有收。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在交流中促进学生学习,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笔者认为有效的课堂互动应做到及时、适时和实时三点。

现将平时课堂教学中的点滴思考记录并分享:

一、学生信息的及时捕捉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是整个课堂的导演。高中生心理逐渐成熟,我们在教学中不可打击其积极性,而要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如:在讲解“文本信息的数字化”内容时,提到手写录入和语音录入两种方式。某同学对此知识略知一二,老师在讲解的时候积极附和,甚至声音大过老师,而其他同学受其干扰影响了听课效果,且看到这位同学侃侃而谈的

时候,又会略显沮丧。这时候老师可以停顿下来,调整一下课堂纪律,并鼓励这位同学将所了解的知识大声地介绍给大家,当然他讲得可能不够全面。老师可以要求其课后将知识深入地研究透彻,同时,鼓励其他同学课后查阅资料验证这位同学所介绍的内容是否准确。在此情况下老师捕捉的绝不只是学生行为上的信息,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信息。通过捕捉到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不仅不会放慢进度,反而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任务活动的适时反馈

任务教学是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很多课堂出现老师布置完任务,学生自由操作,整整大半节课只看到老师在学生中穿行,却听不到老师的声音。殊不知,任务活动是需要反馈的。活动后需要总结反馈,活动的过程中也需要适时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屏幕广播、转播演示及窗口模式示范等方法。在任务活动进行到一半或者一大半的时候,提醒学生保存操作并将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或将个别有特色、有创意的操作进行展示。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对学习过程的把握也恰到好处。反馈还要引导学生操作,促进知识的接收。提问、演示、评价都可以作为反馈的形式,但每一种形式都必须注重高效,才能真正提高整个课堂的效率。

三、信息素养的实时培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若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与网络技能的目标上,都不能算是真正信息素养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课堂上实时的培养,一堂高效的课不仅要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上让学生学有所得,对于普通高中生来说,还应培养出一份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下载信息进行再加工的时候,很多同学只在网上照单全收,而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则应该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处理、筛选和删减,从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因此在教学中应实时提醒学生,培养学生养成在引用图片和文档注明出处的良好习惯。教学中小组合作、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广被采用,如何在一个团队中体现其合作精神和能力,需要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正确引导,抓住课堂上的切入点,将信息素养的培养实时灌输在教学中。

及时捕捉学生信息、适时反馈任务活动以及实时培养信息素养,这样的课堂互动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身为一线教师,应在自己的课堂中时刻牢记并贯彻。

参考文献:

蒋蕾.对“高效课堂”的点滴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效率素养同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