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策略研究
2015-12-11李红霞
李红霞
摘 要: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行为;有效性
一、以图文并茂的情境导入课堂
教师积极主动地创造设计与语文课程教学相关的语文情节,或者是根据教学内容构建相应的情景剧,通过图文并茂的情境的导入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语文教学体验,进而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为了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与认知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纪录片或者语文影片,通过教学带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语文情境。例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等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时候,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该方面的纪录片、视频等影像资料,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去感受到中华传统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进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在课堂上实现良好的教学互动
教师应该努力去迎合学生的需求,要考虑全面,了解学生想要如何去学好数学。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合理创建学习小组,根据每个小组的实际情况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营造多维互动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先达”“宋濂”“媵人”“门人弟子甲、乙、丙”等角色,每个角色按照书本上的内容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对于宋濂刻苦学习的行为有着更深的理解,并将其转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三、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教学核心
学生的自主学习居于核心地位,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有效展开的,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提升自学能力以及自学效果,教师应该不断优化师生关系,逐渐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独立的思维能力,进而实现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在教学中不应该将知识教学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而是应当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地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面向大数据的未来,教育目的也将从“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到“引导学生到哪里去学习知识”的深刻变革,知识本身的概念与属性也在被重新定义。現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这对于发挥出学生的学习潜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郭成.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观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条件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0(18).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