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引领留守少儿健康成长

2015-12-11陆华良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2期
关键词:爱的教育留守儿童责任

陆华良

摘要:用爱引领留守少儿健康成长,农村中小学教师要自觉充电,自觉升级思想观念,增强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农村教师要增强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掌握学生心理个性差异,用科学的专业理论来调控矫正自己的职业失衡心理,指导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

关键词:留守儿童;爱的教育;责任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265-02

近几年在网上看到一些农村中小学的同行们抱怨现在的学生“难管”、“难教”,也时常从上级下发的关于师德师风的文件中得知极少数教师的不良管教行为,现在亲眼看到一些教师到时上课、到点走人,根本不管教学生的现象确有存在。作为同行的我有些感触: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当下究竟该如何去教育留守少儿呢?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当下农村中小学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中的一部分由于家庭的娇惯甚至溺爱,在学前已成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变得自负自私,少有容人爱人之心,现在他们又成为了留守少儿,受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的影响,日常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乃至性格都变得低劣,根本不像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少儿那样思想淳朴厚道,循规蹈矩。即使是部分受到良好家教、习惯和品行良好的少儿也头脑灵活、性情活泼大方、敢说敢为甚至出人意料,极具鲜明的个性。如果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沿用千百年不变的“听话”的尺子来衡量,现在的学生确实“难教难管”;如果还遵照老祖宗的“不打不成人,打了成高人”的遗训去管教当下的学生,其结果只有三种:一是扼杀学生的个性、独立健全的人格和创新意识,培养百依百顺的只会低头吃草的小绵羊;二是把学生逼向逆反和无理性,不再认同任何规则和秩序,为社会种下祸患;三是自己成为中国当代教育的反面教材,遗臭万年;如果不管教学生,放任自流,其结果有两种:一是教师眼前自然无麻烦,可终身会受良心的谴责;二是学生普遍会成为教育的废品、社会的毒品。从以上意义上说,怎样管教好当下的留守少儿已成为农村教师的极具挑战性且亟待解决的头等难题,不容回避。否则,就是对中国未来的犯罪!

二、如何教育好农村留守儿童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要自觉充电,自觉升级思想观念,自觉增强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实事求是地讲,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存在的明显的问题实在令人担忧:绝大多数农村教师由于受商品经济思潮的冲击和自身现实合法薪酬普遍偏低且得不到保障的这种无奈的经济境遇的刺激,育人意识不仅没有随时代对教育职能和对教师职责要求的升级而升级,加之因缺编而导致的繁重的工作负担反而使敬业精神大打折扣、育人的责任感普遍锐减,他们或纷纷从事第二产业挣钱养家,或违背职业道德去从事有偿家教,更有甚者在麻将桌上日以继夜地厮杀,博弈金钱,根本不愿花时间去耐心教育学生,对待学生的问题要么简单粗暴,要么充耳不闻,熟视无睹,避而不管,要么请监护人来学校,向他们告状,推卸责任图安逸。鉴于这种现状,农村中小学教师首先要学习习总书记对教育的培养目标、对教师职责的新要求和提高教师地位与待遇的精神,牢记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牢记教师不是谋生的职业而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师,与生俱来就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既然做了教师就不要太计较个人得失,要关注国家、民族的未来,真正肩负起育人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因为农村少儿的教育尤其是农村留守少儿的教育占整个国家少儿教育的重头,农村留守少儿教育的好坏直接决定国家、民族未来的兴衰成败!容不得疏忽,容不得懈怠,更容不得“旷教”。

(二)农村教师要增强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学习

农村教师要增强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掌握学生心理个性差异与学习心理特点及本学科教学的心理专业知识,用科学的专业理论来调控矫正自己的职业失衡心理,指导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因为农村教师普遍缺乏现代教育心理学知识。尽管国家采取多种途径、方式培训农村教师,但教育心理学知识培训明显空缺,更由于以上所说的实际状况,更是少有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探索并总结教育心理学经验、成果。

同时教师还要学习当下随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在思想上确立不育人是犯罪,敷衍了事是渎职的观点,同时彻底摒弃“棍棒底下出高徒”的信条,矫正对“严师出高徒”的认识,确信只有品性严正、治学严谨、思维严密、言行严实、教育精严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品学高超的弟子,不是声色严厉、用严酷的教育方式制造森严的教学氛围,建立森严的师生关系的教师能培养出品学高超的弟子的观念和事实。

即使是少数敬业爱生的教师也要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教育行为,从过去的教育误区——因为敬业爱生,情急之中使出浑身解数而用尽全部的权力对学生提出无数个理所当然的这不准那不准的要求和主张,希望几年之后通过殚精竭虑的努力把他们全部变成“好”学生,真正吸取过去那种一厢情愿的教育思想和行为所产生的教训——扼杀了许多可塑之才,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抱着重建功业的思想踏上新的征途。农村教师还要学习美国的安妮·莎莉文老师用爱再塑生命的感人事迹,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童心”教育理论,真正明确:教育的真谛是爱;生命源于小爱,教育源于大爱;教师本是胸怀大爱之人,带头倡导并践行爱是付出不是占有、爱是奉献不是索取是职业的本质要求;教育的行为、方式应是爱的充分具体的展示,树立崇高的教育爱的思想,为引领农村留守少儿健康成长打好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三、要切实践行爱的教育,塑造留守少儿的灵魂

中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健全人格与终身学习的素养打好基础。要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依照受教育对象自身的特点而采取最佳方式施教。由于特定的生活背景,目前农村中小学学生尤其是留守少儿,他们跟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不缺吃穿,零花钱充足,可他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普遍差,但他们有求知的需求;他们心智发展快但容易产生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自我意识发展迅速,“成人感”强烈,易产生逆反心理;他们情绪和情感丰富而强烈,但不稳定易冲动;他们性意识萌动,愿与异性互动;他们长时间脱离父母,但渴望亲情的温暖……总之,感性化色彩浓重。教师只有用真心、真爱漫溢学生心田,用亲人或朋友般情谊去氧化学生的灵魂,才能诱导他们健康成长,决不能急功近利,用暴力手段去拔苗助长,也不能一曝十寒靠天收,更不能渎职“抛荒”。

农村中小学教师首先要有一颗慈善的菩萨心,同情留守少儿在理智萌生期遭遇“低温寒流”、在心理危机期遭遇缺医少药、在自制力脆弱期缺乏必要防护、在情感动荡期缺乏至爱亲情抚慰的可怜现状,尽心竭力给予他们理解、尊重和爱抚。

其次要细心。只有细心,才能捕捉到无数的感化、诱导契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农村中小学教师要像旅游爱好者对大自然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一样自觉融入到学生生活中,通过有意识的观察、随和的课余交心、勤便的家访去感知留守少儿在学习、生活、为人处事过程中的艰难、屈辱、无助及由此产生的焦虑、苦闷、无奈的情绪,盲目偏颇的心理言行与迫切的情感诉求,与他们一同感知大自然的奇妙无穷,感知世界的丰富博大,感知求知的苦乐,体验生命的价值,体验人情的纯真美好,体验人生的艰辛与幸福,与他们携手跋涉在人生的旅途,像慈母一样用自身和古往今来的战胜不幸、成就辉煌的名人的事迹去感动他们,诱导他们,激励他们,帮他们树起创造美好人生的信心,提升他们战胜不幸的能力。还要像文物收藏家收藏珍贵文物一样,尽心尽情尽力地珍爱每一位留守少儿,用慧眼发现他们每人身上的可贵价值;要像广告师、推销商那样不失时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平台,极力宣扬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极细微的进步,鼓励他们的个性发展,打破“一把尺子”量学生的观念,助推他们向理想的彼岸扬帆远航。

再次要有极大的耐心。塑造学生灵魂的过程是培育生命成熟的过程。学生就像瓜果园中的瓜果苗,各有不同的开花期与成熟期,但无论何时开花结果,他们都拥有同样的绚丽和香甜。这就需要教师遵循规律,做好园中的耕耘者、守望者,用智慧去播种,用耐心去耕耘,用感恩的心去收获。农村中小学教师要感谢时代赐予了自己与留守少儿结伴学习生活的机缘,感谢时代赐予了自己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机遇,在与留守少儿结伴前行的历程中,要真正从心底悦纳他们,要像地质勘探家通过反复比较观察发现本质一样,对留守少儿行为上的异微之状不要过早地冠以“旁逸斜出”而扼杀。

对待那些在思想上、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上有明显问题的留守少儿,自己在思想上要明确:学生的成长过程本身是不断犯错不断改错的过程,是既苦涩又甜蜜的人生之旅,对他们切不可求全责备,要相信他们每个人都愿从善向上,争取成功,展示辉煌,对他们的问题也不要操之过急,也要相信自己有能耐引导好他们,只要用极大的耐心去雕琢打磨,精诚的耐心所至,锈铁也能变成钢。在人格上要尊重,要把他们看成是敢于展示自身缺陷的达人,是瑕不掩瑜的个性独立、本质淳朴坦荡之人,切不可把他们当作问题学生加以歧视;在情感上,以朋友或亲人相待,更要像亲人一样为他们的过失而愧疚自责;在态度上要真诚友好,千万不能抓住学生的过错大做文章,恐吓学生,往学生伤口上撒盐,也不要无视甚至包庇学生的过错而导致量变难改;在行为上要像心理医师对待患者一样,真诚地听他们倾诉,推心置腹地指出学生的病因与可变性,温馨地提出最佳治疗方案,协商似地提出要求,与家庭监护人、社会协商配合,循序渐进地引导,适时调整方法和手段,尽心尽力治愈他们的毛病,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自由、活泼、健康地成长。

引领留守少儿健康成长非一日之计,非一年之功,任重而道远。放眼远望,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让我们不负时代的重托,从育人的每个细小环节用心、有序做起,用爱去耕耘,浇灌,一定能培育出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健壮幼苗!

猜你喜欢

爱的教育留守儿童责任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爱的教育》对中国素质教育的启示
走进陶行知 笃行爱的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基于情感需求的农村留守儿童产品设计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
爱在字里行间
期望嘱托责任